•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9

dreamjennie
首页 > 论文问答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级下册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生啤酒

已采纳
还是打了好,有养分叉子吸收了!肯定会应响产量!
264 评论

谷穗的宝贝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代码是1409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简称“湖北二师”,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和“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44年改建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1949年复建为湖北省教育学院,此后数迁校址、数易校名。1990年,学校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2003年,学校迁至武汉中国光谷园区内,同年兼并湖北省工业学校。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改制更名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年,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1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230人,专任教师8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68人,99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2人次。累计外聘高层次人才80人次。有24个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名师工作室。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建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教师教育、先进储能材料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1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1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5个省级试点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5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名师课堂,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另设有2个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业务指导机构。                                    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音乐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软件工程、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国际合作根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游学、交换生、社会实践项目或长、短期实习。学校是湖北省教育厅指定的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派出高校,是国家汉办的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海外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1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分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个,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科研成果根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52项,获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建厅等省厅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20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9项。馆藏资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以教师教育学科为特色,以教育学、文学、理学为支撑,截至2018年12月,该馆有纸质图书129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800余种,电子图书100万册,拥有10个数据资源库及2个论文检测系统,开通了28个试用数据库,自建有48个免费数据库。学校代码查询方法:一、《报考指南》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二、《招生计划》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三、官网查询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107 评论

罗成or房谋杜断

叉子不打掉,会影响产量吗

130 评论

托尼小吃货

联系:都是环境能力的量化指标区别环境承载力:具有广泛性与客观性人口容量:具有阶段性,与社会发展程度与人口结构等有关人口合理容量:考虑发展需要与安全性,是打折的人口容量

189 评论

饕餮飨宴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数量:环境最大可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在自然资源限制下的最大容量:

237 评论

周周-Sophia

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阅读人数:496人页数:4页张刀力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一)、玉米分蘖(丫子)的生理原因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二)、产生玉米分蘖(丫子)的原因分析1、品种。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品种分蘖多,有的品种分蘖少。2、密度。稀植时,或在缺苗断条及低头等处,几乎所有的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都能适时的利用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水分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分蘖。同样的品种,种植密度小的时候,分蘖多一些,反之少一些。3、播种时间。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晚的分蘖(丫子)少一些。4、土壤肥水力。土壤肥水力越高,分蘖越多。在生长初期的头几周内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时,分蘖能最大限度地发出,分孽性强的杂交种每株可能形成1个或多个分孽,如果生长季早期环境适宜即使在高密度下也仍能如此。5、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而产生分蘖。比如:植株感染粗缩病、苗后除草剂产生药害、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等都可能生成玉米分蘖(丫子)。(三)、到底有多少玉米分蘖(丫子)不会自己死亡?2007年山东天泰种业公司刘宁等人的研究表明:97%以上的分蘖生长至玉米抽雄后即逐渐枯萎死亡,少数(3%左右)能继续生长,最后在顶部抽生出一花穗,接10-20粒玉米,分蘖所接的籽粒秕小,无利用价值。2007-2008年吉林省梨树县小宽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王兴会等人调查表明:92%植株的分蘖长至5-5叶时自然死亡;8%的植株的分蘖长成正常的植株,并且抽穗结实,但是由分蘖发育成的植株茎秆比主茎细,穗相当于主茎穗的1/5-1/4。取他们调查的平均数,结果为:大约有5%的玉米分蘖(丫子)不会自己死亡。(四)、不去分蘖(丫子)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究竟是什么?从所参阅的资料当中,其中认为“分蘖株的生长量越大,主茎株的养分消耗就越多”,“分蘖成株的存在与主茎争水争肥而且还要争光,减弱田间的通风透光强度”,“因密度的增加引起主茎株旺长,节间变长变脆,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观点,均是凭自我感觉认为的,没有实验数据支持,属于“想当然”一类的理论。1/4下面,我从资料中实际实验的数据中,总结玉米分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玉米不去分蘖,能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的结论为: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的结论为:叶面积大幅度增加,留孽是去孽的5倍,达到极显著平准。去孽叶面积指数为94而留孽为64。留孽处理叶片的衰老时间较去孽者晚3~5天。结论:玉米的叶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玉米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去分蘖比去分蘖的叶面积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玉米分蘖(丫子)上的营养到底会不会往主茎穗上转移?研究原理:C元素是玉米果穗灌浆时糖和蛋白质所需的重要组分,CO2中的C元素可用放射性元素(14C)标记。当这种标记的CO2被叶子吸收后,可通过植株进行示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在70年代初就使用了CO2标记技术。他们发现在抽雄之前,主茎和分孽之间发生少量的养分转移。不过,在吐丝后不久和整个灌浆期间,大量的养分从粗大且无雌穗的分孽叶片上向主穗转移。分孽和主茎的果穗都有少量营养物质的转移,即主穗得到的是主茎叶片的养分,而分孽穗得到的是分孽叶片的养分。主茎向分孽输送养分的情况只出现在分孽有果穗而主茎无果穗时。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也用CO2元素示踪技术,探明玉米植株体内干物质的去向。结果表明:在玉米雄穗形成前,主茎与分孽间有小量的养分转移。紧接着开花后和灌浆期间,大量养分由无穗分孽的大叶输往主茎的果穗,这是不去分孽玉米子粒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主茎与分孽都有果穗时,养分很少相互转移。亦即主茎穗从主茎叶获取养分,而分粟穗则由分孽叶提供养分。只有当分孽上有穗而主茎上无穗时,主茎养分才流向分粟穗。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田间条件下很少发生。同时还发现,在完全植被的正常田间条件下,小的、被遮阴的发育正常的无穗分孽对主茎无影响,即使有影响,也是向着增加产量的方向发展。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结论几乎一致。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还发现:分孽几乎都有雌穗吐丝现象,后期也有不同程度结粒现象但成穗甚少,说明在整个植株系统中主茎果穗的发育占有绝对优势。分孽不仅不会与主茎争夺营养,而且还向主茎提供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和本身合成的营养物质,从而扩大了营养“源”,减少了小花败育、秃尖、瘪2/4粒,使产量和品质提高。3、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的其他影响A、增加了根系数:史振声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29条,平均增加6条,即增加95%。B、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史振声的研究表明: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49%,达极显著平准,说明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C、分蘖(丫子)与中穗部最大叶片生长的关系主茎中穗部最大叶片是对玉米产量贡献最大的叶片。2005年湖南文理学院程新奇等人的研究表明:没有蘖及拨蘖、不拔孽这三种处理与最大叶片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关系,表现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最大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基本相同,可见分蘖的生长并不会影响到最大叶片的生长。4、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管玉米分蘖掰还是不掰,最终还是得看它是否会影响产量。P.R.Carter的结论是:玉来的分孽不会影响田间籽粒产量。史振声的研究结果为:在8个产量性状中除每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变化外,其余6个性状留蘖比去孽均有显著改善。每穗粒重量最为突出,平均由36克增到62克,增加22%。二是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平均增加04%。三是每行粒数明显增加,平均增加35%。四是增加了穗长,平均增加24厘米,即增加85%。有效穗长增加更为明显,平均增加34%。最后是千粒重的增加,平均增加13克即715%。均达极显著平准。宋凤斌的研究结果为:无论是覆膜还是不覆膜,不去分孽的各参试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产量均超过去分孽的10%以上。(五)、结论: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分蘖之所以令人讨厌,是因为在田间不好看,特别是在生长后期,植株基部较小的分蘖变为褐色,死亡时更是如此。当栽培者看到这种情景时,不管研究结果怎样,很难相信这些分孽没有从主茎吸收养分。加之,有时分孽会形成难看的多节雄穗。下面大家来看看这些学者们对分蘖(丫子)去留的结论吧!宋凤斌的结论:无论是有穗分孽还是无穗分孽都有助于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同时玉米分孽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3/4史振声的结论:对于早熟甜玉米保留分孽是一种增加籽粒、鲜穗产量和提高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P.R.Carter的结论:玉米分蘖不会影响产量,不用去除。笔者的综合结论:1、在合理密度正常栽培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完全没有必要掰掉分蘖(丫子),掰掉丫子不一定能增产,反而会减产!建议农民把时间用在比去玉米分孽更有价值的事情上。2、由于以上引用的数据,都是在正常或者较小密度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是完全没有必要掰掉分蘖。但是本人认为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应该选择适当时候去掉没有死掉的分蘖,以防止主茎营养不足造成空杆或者秃尖![1] Lafarge T A,Broad I J,Hammer G LTillering in grain sorghum over a wide range of population densities:Identification of a common hier-archy for tiller emergence,leaf area development and fertility[J]An-nals of Botany,2002,90:87-[2] Lejeune P,Bernier G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the early steps of earinitiation in maiz(Zea maysL)[J]Plant,Cell&E1996,(19):217-[3] 史振声早熟甜玉米留蘖增产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1993,1(1):20-[4]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等甜玉米分蘖与子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5] P R CARTER,陈煜玉米分蘖对产量有益还是有害[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4):54-[6]刘宁,孙田,孙华庆,等夏直播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J]种子世界,2007(5):[7]宋凤斌,孙晓秋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1(4):32-相关推荐文档刈割对不同类型玉米再生分蘖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多分蘖玉米分蘖发生规律及密度和播期的影响4/4 全文完

22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