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6

快乐@天使33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编辑部主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涵百草兔

已采纳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98 评论

贝贝塔11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G BUSINESS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编辑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王成涛(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王 琦(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 硕(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石维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朱蓓薇(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雅正(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焕禄(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教授)张铁诚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 灏(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单 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省食品科技学会理事长、研究员)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福平(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教授)周光宏(南京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谋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宝财(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谢剑平 (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明勇(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木易(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近年来,在主办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孙宝国主编的关心下,以及各位编辑的共同努力下,刊物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不断提高,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2006年,刊物获得了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期刊奖”;2007年,在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等十个省市区新闻出版局联办的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刊物又荣获“北方优秀期刊奖”;2008年,在由教育部科技司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举办的“优秀高校科技期刊”评选活动中,编辑部获得了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奖。 在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联合组织的“北京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审读”工作中,刊物的编校质量也连年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在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的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优秀编辑工作者及优秀编辑学论著的(简称“三优”)评比中,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目前刊物已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刊源。 2010年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英国食品科技文摘”收录 。2010年11月,刊物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321 评论

晓晓彤儿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17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