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6

Dana是天枰座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国美京华城

已采纳
说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品德与社会中,就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情感上、品行上都有所提高,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课堂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品行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趣味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1、讲述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2、音乐渲染。 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快乐的“六一”》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情绪高涨,教师再顺势揭示课题。二、回顾生活,提高课堂教学品德与社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联系,在社会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反复问一下:这时候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我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切感。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学习内容,我们教师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铺路,搭建好教学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如教学《在邮局工作的人们》一课时,考虑到让学生去邮局采访邮局工作的人的工作都有哪些,学生可能性不会去做,于是,在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你打算向邮局的工作人员问些什么?把所问的问题写下来,然后,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邮局去寄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调查。因学生亲自去寄信,那么学生就会有所收获,这样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学生懂得了邮局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自然地理解了要尊重他人,起到了教育的目的。还比如在教学《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这一星期内,每天都要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要选择一天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去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然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劳动的感受,再让学生来谈谈父母的工作,学生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父母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学生在说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总之,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238 评论

璐璐308738

斯塔尔夫人的著作有《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简称《论文学》,1800)和《论德国》(1810)以及小说《黛尔菲娜》(1802)和《高丽娜》(1807)。在《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中,作者根据狄德罗关于文学与社会风尚互相联系的论点,评论从古希腊直到18世纪的西欧文学,并论述了欧洲北方与南方的文学,以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表示对于浪漫主义的偏爱。《论德国》的全称是《论德国与德国人的风俗》,其第一章指出德国人是理想主义者,重感情,富有艺术才能。德国人的严肃态度和法国人的轻率、机巧的气质形成对比。第二章专论文学艺术,详细介绍了德国诗歌、小说、戏剧、美术和史学著作,同时介绍包括莱辛、歌德、席勒在内的若干著名德国作家。第三章评论德国的哲学与伦理学,指出德国人比较喜爱抽象探索,而不喜欢实验哲学,并阐明18世纪德国哲学对德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最后一章论述宗教与热情,表明德国人倾向于“神秘感”和热情,颂扬了热情的积极作用。这部作品对19世纪初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斯塔尔夫人的小说塑造了热情奔放的妇女形象,叙述了她们不美满的爱情和戏剧性的经历。她们在爱情问题上坚决按照自己内心的要求去做,同社会上的习惯势力与公众的成见发生矛盾冲突时,她们也不肯违反心愿。这是当时浪漫主义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主题之一。她的两部小说都带有自传的成分。

226 评论

桑塔卢西亚

《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有感在绍兴县 “思品社会”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 师组织引导的 《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印象颇深。这 堂课,充分体现了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特点,让人 感觉到:品德课堂原来这么美! 一、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 “思品社会”课程的内容要关注儿 童的现实生活、真实的生活、普通的生活、日常的生 活、今天的生活 (正在进行的生活) 首属群体中的生活 (在儿童主要生活圈中的生活)。身边的例子就是最好的 教材、最好的资源。冬天到了, “学生不能按时起床” 是家长向老师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课 始,执教老师向学生播放了自拍录像 《一分钟》:起床 时间到了,主人公小明 赖床一分钟而错过了公交班 车,改为步行上学,导致晚到学校20分钟。 “小明只晚 起一分钟,为何迟到20分钟呢?”学生讨论后。知道了 赖床带来的麻烦,更意识到了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钟.但 也不应该浪费。 二、活动性 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教师正在由单纯的知识 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转变。在 “一分钟能做多少事”的体验活动中,执教老师组织学 生参加了一分钟写字比赛、一分钟口算、一分钟跳绳比 赛等,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当活动结束时,学生们 都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在一分钟里写那么多汉字,做那么 多口算.跳绳那么多下!老师还把班级的最好成绩输入 精心制作的电子表格,让学生算出一个月 (30天)及一年 (365天)中每天一分钟加起来可写的字、做的口算跳的绳又是多少。学生看着大屏幕中闪现着的数字。惊呆了:想不到每天节约一分钟。能干那么多事情呀! 三、整合性 “思品社会”学科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执教老师在学生知晓自己一分钟能干那么多事情后,还在屏幕上出示了社会其他行业的人一分钟能做哪些事,如一分钟打字员能打字120个锈花机能做5000帧,运动员能跑400米……学生从中感悟到时间就是效率。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录像资料:一个粗心的母亲没有及时把吞食果冻的5岁小孩送往医院,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小孩失去了生命;为攻下敌人火力点,解放隆化城,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董存瑞舍身炸掉暗堡;重庆特大井喷事故,因未能即时上报,酿成243人死亡的惨剧……孩子们静默了。他们的心被这些来自历史、社会的真实事件触动了.真正意识到时间不仅是效率,还是生命、财富和胜利。最粮费不起的是时间,使大家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主体性 “思品社会”课教学过程是儿童参与的过程。倡导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在执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深刻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必须合理安排时间,有些事可做统筹安排。于是教师出了一道题:傍晚,小明既要完成妈妈交代的工作——烧饭、剥豆,又想看动画片。(电脑屏幕上出示:淘米1分钟、电饭煲烧饭15分钟、看电视30分钟 、剥豆25分钟)怎么安排才最理想呢?四人小组的讨论十分激烈,每个学生对结果都进行了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最后的安排是既省时又高效。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学生已充分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不仅要珍惜时间, 还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使 《品德与社会》课程被学生 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和思考到。记得有 位名师说过:“品德课是最美的课程。因为在这门课 中,我们唤醒、挖掘真善美,让孩子的心灵纯洁、美 丽。”是呀,追求美的课堂本身也应该是美的。让我们 一起为美丽而努力!

3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有感在绍兴县 “思品社会”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 师组织引导的 《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印象颇深。这 堂课,充分体现了 《品德与社会》新

    大胃王与王囡囡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论文

    关键在于人生观价值观

    ruby纸鸢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好了我相信坏学生们一 定会理解你的苦心

    哆哆的卷妈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

    大尾巴喵姬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文化与品德议论文

    做有道德的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

    S素年錦時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