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6

静静的娇儿
首页 > 论文问答 > 吐鲁番出土文献有多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冷月无痕MNG

已采纳
吐鲁番,又称“火州”,位于中国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是中国内地连接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吐鲁番位居丝绸中路要冲,是名闻遐迩的历史重镇,自两汉以来,长期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文化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有四千年文字记载。文化积淀深厚,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尔井、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24种之多,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现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2处。  吐鲁番风光美丽,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纳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历史  “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明人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一书。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都会”。  吐鲁番古称“姑师”(《史记·大宛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时期是东师前王庭地。《汉书·西域传》称:车师前国王治交河。西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设置戊已二校尉屯田。东汉和帝三年(公元前91年)戊已校尉驻地由交河城迁驻高昌。晋置高昌郡,北魏属“蠕蠕”(亦称“芮芮”或“茹茹”),称高昌国。唐设安西都护府治,称西州。唐末吐蕃军队进入西域,开始了与唐长年的西域争夺,吐鲁番被吐蕃占领。宋号称辉和尔,即畏吾儿。元设畏吾尔都护。元末明初分设柳城(今鄯善县的鲁克沁)、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即长官)。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设吐鲁番领队大臣,始筑广安城(今老城)。光绪12年(1886年)置吐鲁番直隶厅,隶属迪化府,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范围,治所在吐鲁番。民国2年(1913年)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1984年12月撤县设市。  资源  吐鲁番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石油总资源量为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预测煤炭资源储量为5651亿吨,占全疆煤炭预测资源总储量的8%。铁矿探明储量5亿吨,占全疆铁矿总储量的近30%,保有储量25亿吨。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为世界第二大钾硝石、钠硝石矿产地。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保有储量94万立方米,“鄯善红”已成为全国名牌产品。蒙皂石矿是我国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矿床。膨润土居全疆第二位,且为我国为数不多的钠基膨润土。丰富的资源禀赋使吐鲁番成为了“天然聚宝盆”。  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5公里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春季,繁花似锦;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交织,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举手可及。
96 评论

无敌小雷神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4万多件文物,从目前出土文物来看,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25种语言,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体系和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汇点。 葡萄节1990年6月9日,吐鲁番葡萄节组委会在自治区人民会堂吐鲁番厅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从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鲁番举办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风俗禁忌吐鲁番的少数民族同胞多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猪油和一切用猪肉、猪油做的食品。不吃未经念经宰杀的牲,不吃病死的牲畜和家禽,不吃任何动物的血和猫、狗、驴、骡等动物的肉。不允许将吃的食品随便乱扔。在吃饭和交谈中,禁止吐痰、放屁、擤鼻涕、打呵欠等。艺术吐鲁番木卡姆被称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古老源泉之一,流传中心地区是鄯善境内的鲁克沁。鲁克沁是吐鲁番郡王府所在地,历史上一度是吐鲁番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吐鲁番木卡姆》正由这里兴起发展并得到传播。《吐鲁番木卡姆》的歌词除由古典诗歌和民间歌谣组成,具有两种语体风格外,还使用了多音节的长句“艾则勒”格律诗。《吐鲁番木卡姆》是吐鲁番本土古老而又传统的艺术奇葩,现已结集出版,并荣获国家大奖。

348 评论

coloredglaze

敦煌学,从其开创之初,就包含着对吐鲁番出土文献的研究,敦煌学与吐鲁番学,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故在我国又称为敦煌吐鲁番学。  自然和历史差异使敦煌学与吐鲁番学同中有异  在一致性方面,二者都有千年前大量汉文与民族文字文献的出土,还有遗存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元的佛教寺窟,都在清末民初被发现并遭到东西方列强的掠夺。  然而,敦煌和吐鲁番毕竟是两地,由于自然条件和两地的历史发展道路不同,因而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一是就古代文书和文献而言,敦煌主要是藏经洞一次性大批量发现,以佛经为主体,社会文书也不少。而吐鲁番除佛寺洞窟多有发现外,还有大批古墓葬、古遗址埋藏的古文书源源不断出土,其多以社会文书为主体。二是就所出社会文书的时代看,敦煌文书多在唐代后期、五代至宋初,而吐鲁番所出,从十六国的高昌郡至高昌王国,到唐西州的汉文文书都有,往下直至宋元又有大量回鹘文文书的出土。三是就民族文字文献而论,敦煌以吐蕃文者居多,而吐鲁番所出则以回鹘文文书为主。四是敦煌有大批汉简出土,而吐鲁番迄今尚无批量的简牍发现。五是敦煌佛窟,从十六国至宋元,从壁画到雕塑,有较完好的保存,而吐鲁番的佛窟,毁损严重,完整者少。  上述诸差异性,要求在二者的研究上要充分利用互补论证的方法,以求其对历史面貌做出全面真实的反映。如对高昌名称的来源,《北史》、《魏书》的《高昌传》都说,由于“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然而,王素先生依据敦煌所出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四月简中“就人敦煌高昌里滑护”的记载认为:高昌壁最初应是敦煌县高昌里派出士卒之居地,此说更为真实合理。  两地文书互补出新意  汉代在吐鲁番初建的军事机构,史载为戊己校尉,如《汉书·西域传》说:“至元帝时,复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后汉书·西域传》总序又说:“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 究竟如何理解此“戊己二校尉”?通过敦煌悬泉出土汉简得知是指“戊校尉”和“己校尉”而言,两校尉都各有校尉府机构,其下都有丞、司马、曲候的设置,如悬泉Ⅳ0617③:17号简载:“永始三年(前14年)六月癸卯,郡库掾成受罢己校前曲后曲……”又Ⅱ0212 S:66号简载:“建平二年(前5年)三月丁亥朔甲辰,西域戊校前曲候苏哺过所”。当然也有二校尉兼于一身者,如Ⅱ0215②:21号简载:“永光五年(前39年)五月甲辰朔己巳,将田车师己校尉长乐兼行戊校尉事,右部司马丞,行……”,长乐是行文者自称的人名,表明他的身份是己校尉,同时兼行戊校尉事,此人身兼二校尉,当然也就可以统称之为戊己校尉了。  吐鲁番阿斯塔那225号墓出土了一批武周圣历至长安年间(698—704)敦煌的官府文书,既有《敦煌县各乡营麦豆顷亩数计会》,又有沙州为逃户牒甘、凉、瓜、肃等州及“括逃御史”的牒文,还有居于敦煌山南的吐谷浑,为投归唐朝事引发的沙州豆卢军、瓜州墨离军一系列布署文件,可补敦煌史上的空白。在这些文件中,多次出现“子总管张令端”或“张端” 其人,他在圣历二年前后的军职是豆卢军子总管,而其他情况均不明了。但在敦煌所出唐《敦煌名族志》残卷中,曾记有一“张端”,该志记“北府张氏”时说:“史芜□□,子孙莫睹,游击将军、上柱国、西州岸头府果毅都尉张端,自云是其后也。”所谓“自云”,是原来并不在敦煌,而后自称是敦煌北府张后裔者。张令端是西州岸头府果毅都尉,又任沙州豆卢军子总管,说明豆卢军的驻军有一部分来自西州岸头府。张子总管病逝于官任上,才用沙州官文书作葬具入殓,然后丧还故里,下葬于张氏墓园。由此可以确定阿斯塔那225号墓主就是张令端。正因如此,所以在阿斯塔那225号墓所出文书中,有大量涉及张令端本人或他所在的豆卢军军务的文书。这是两地所出文书互为补充、揭出新意的又一事例。  唐德宗朝,西州沦陷于吐蕃,此事究竟发生在何年?史家纷纭不一,但是敦煌文书P3918号《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尾的跋文,却提供了确切的年代。此文是唐伊西庭节度留后使、判官赵彦宾在西州陷蕃后沦为甘州寺户时所写,其中记载:“此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近刘和尚法讳昙倩于安西翻译,至今大唐贞元九年……其经去年西州顷陷,人心苍忙,收拾不着,不得本来……乃有同行僧广林先日受持,昨于沙州,略有讽诵,僧俗忽闻,欣欢顶戴,咸请留本,相传受持。今次届甘州,未有闻者,遂请广林阇梨,附口抄题,将传未晓。见闻之者,普愿弘持,广令流布。癸酉岁十月十五日西州没落官、甘州寺户、唐伊西庭节度留后使判官,朝散大夫,试太仆卿赵彦宾写。”此记前有“今贞元九年”一语,与后署写经时间“癸酉岁十月十五日”相一致,联系到“今次届甘州”,知此记为赵彦宾在贞元九年东行到甘州后不久所写。记中明确提到“去年西州顷陷,人心苍忙”,表明西州确在贞元八年(792)才陷落于吐蕃,而不是古今史家所云的贞元六年或七年。  自公元9世纪起,吐鲁番归属于西州回鹘王国统治,对于王国的疆土势力范围,史无明文,然在敦煌汉文书S·6551号《说三归五戒讲经文》中有生动具体的描写。文中说:“睹我圣天可汗大回鹘国,莫不地宽万里,境广千山……遂得葛禄、药摩、异貌达但,竞来归伏,争献珠金。独西乃纳驼马,土蕃送宝送金。拔悉密原是家生,黠戞私则本来奴婢。诸蕃部落,如雀怕鹰,侧近州城,如羊见虎,实称本国,不是虚言。”这里列述了四远总来归顺的部族,“葛禄”即史载的葛逻禄,居于龟兹以西。“药摩”又写作“样磨”,在西州回鹘国西境。“异貌达但”应是从漠北南下至河西的鞑靼。“独西”乃指原西突厥中的突骑施部。“土蕃”即指吐蕃。“拔悉密”是较早臣属于北庭回鹘的以北部落。“黠戞私”多写作黠戞斯。这些归附的部族,足以说明西州回鹘王国是一个统领着许多部族的多民族政权,其疆域包括今天山南北。这是对西州回鹘王国史的一个重要补充。  敦煌学与吐鲁番学类似的互补使其历史面貌更臻于完善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敦煌学与吐鲁番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还有许多方面尚有待于我们去作深层的发掘和研究。

216 评论

相关问答

  • 吐鲁番出土文献有多少

    敦煌学,从其开创之初,就包含着对吐鲁番出土文献的研究,敦煌学与吐鲁番学,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故在我国又称为敦煌吐鲁番学。  自然和历史差异使敦煌学与吐鲁番学

    胖纸没烦恼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吐鲁番出土文献有多少个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吐鲁番。提起吐鲁番,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他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美妙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把我们

    淘气lulu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吐鲁番出土文献有多少种

    吐鲁番全市南北宽约240千米,东西长约300千米,总面积70049平方千米。总人口63万人(2012年)。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满、壮、苗等民族,其

    创业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吐鲁番出土文献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吐鲁番。提起吐鲁番,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他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美妙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把我们

    whahappy5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吐鲁番出土文献有多少年了

    中国科学家发现吐鲁番化石,“九峰吐鲁番兽”,距今有5亿年了吧,它的体型像是河马一样大,而且是一个二齿兽类。

    小女孩不懂事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