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8

打豆打豆
首页 > 论文问答 > 梅州教育期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的飞帆

已采纳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一般认为这个民系始于宋朝。据载:至南宋时候,寄居在福建汀、漳、宁化一带的客人,大量徙入梅州,到宋神宗时主户为5820户,客户为6548户,由此客家民系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客家民系是高文化层次的民系,客家人祖居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中原,为客家祖先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梅州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迁”而来,大都出身于书香门第,长久以来延续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历来文风鼎盛,崇文重教,英才辈出。文化之乡的“文化”代表了客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包括精神、思想、居住、建筑、服饰、饮食、语言、文艺、教育、信仰、习俗等方面,其中最被推崇的当属教育:一是倡办教育;二是送子上学堂;三是英才辈出。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方渐知梅州,尝谓:梅人无植产,特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方渐是福建莆田县人,进士出身,于宋高宗绍兴年间来梅任州官。可见早在宋代,梅州人就喜欢读书,且因“无植产”,靠读书而谋生,这种风气一直流传下来。《乾隆嘉应州志》亦有记载:“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至老,不肯辍业。”俗称不识字为“瞎眼”,故激励人们都想读书。梅州科举最末一科进士杨沅著的《梅谚汇笺》里有一首极为流行的儿歌:“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人们认为不读书是没有出息的。连贫家寡妇,也千辛万苦,积资供儿女读书。倡办教育历史悠久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地方教育组织。由最初的民办学馆,逐步变为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半民半官性质。宋代以来,广东梅州书院林立、文风鼎盛,东山书院、蓝田书院、桂岭书院、兴宁墨池书院等均见证着梅州“文化之乡”的历史地位。 梅城最早的教育当追溯到900年前。梅州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年间。据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北宋梅州知州滕元发创立州学,开培育人才风气之先。《宋史》记载:刘安世谪居梅州,在州城中创建了第一所书院(后世称之为元城书院),招徒讲学,开建了梅州书院之先河。自清顺治至光绪五年(1879)止,梅城境内共有书院9间,分别为先贤书院、立诚书院、周溪书院、培风书院、义学书院、东山书院、培南书院、梅东书院、崇实书院,其中以东山书院最为称著。光绪年间,梅城第一所新式小学于道前街创办;黄遵宪等人设立嘉应新学会议所,大力倡办新学;梁春在附城“耕耘小筑”创办女校;女诗人叶璧华创办懿德女校。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废科举前,梅州有书院24所、义学14所、社学20所、官学4所,私塾遍及城乡。 此外,梅州地区其它各区县均在较早时期广泛办学兴学,书院、学宫、学校等教育机构遍地开花。较著名的学宫有:梅州学宫,兴宁学宫,长乐学宫,镇平学宫,大埔学宫等。 据史志记载,梅州地区南宋时即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兴盛,蜚声海内外。据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报告全国教育普查情况,梅县学校总数、学生人数名列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的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高考升学率稳居全省前列。西学东渐风薰染、新学遍布梅水间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1866年,瑞士巴色传教会在长乐长布源坑开办梅州第一间西式小学,此后兴办新学渐成风气。黄遵宪、何子渊、丘逢甲、温仲和等名流皆热衷于家乡教育事业。何子渊创办雨南洞小学、同仁学校,广招四方学子。黄遵宪辟人境庐为课堂,亲自讲授新学功课。他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发表《敬告同乡诸君子》书。各县有识之士纷纷响应,何子渊、萧惠长、罗师扬等人创办兴民学堂,丘逢甲创办镇平县立中学堂。梅城务本、五华长乐、大埔乐群中学也相继开办。 辛亥革命后,梅州形成了官方、民间和教会三家办学局面。1913年爆发了反对将梅州中学收归省办的“一。三”学潮,原校长叶则愚、学生叶剑英等创办私立东山中学。1923年美国人汲平如和地方人士黄慕罗等,创办了梅州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嘉应大学。1933年,陶行知派潘一尘到大埔百侯中学任校长,建立了“生活教育”园地。张伟烈于1936年创办了百侯幼儿园,是我国最早的两所乡村幼儿园之一。抗日战争后期,随着省政府东迁平远,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广州大学、中华文化学院等大专院校先后迁来,梅州一时高校云集。 民国初在梅州传经20余年的法国天主教神父赖理查斯在《客法词典》中惊叹:“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也就有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按人口比例来说,不但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较,就是较之欧美各国也毫不逊色。”1935年,广东省教育厅考查全省国民教育,梅县列居第一。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报告全国普及教育情况,江苏武进名列第一,梅县位居第二。 文风鼎盛、英才辈出《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如“五科五解”、“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是有父子同进士、岭南第一才子宋湘、长乐武运开、八旬翰林、学霸韩山等的翘楚佳话。以梅县(含梅江区、梅县区)为例,早在宋代就出了不少进士,有些还是一家子的。如古成之与古宗悦为父子,古宗悦与古革为公孙,古革与古堇、古巩为弟兄,是同科进士,可谓四代五进士。蔡若霖与蔡定夫为父子,与蔡蒙吉为公孙。蒙吉为定夫之子,是为公孙三进士。由此可知当时梅州文风之一斑。明代饶相、饶舆龄父子进士,张文宝、张纲父子进士;清代李象元与子李端、孙李逢亨,不仅公孙三进士,且为公孙三翰院,大埔杨之徐与杨缵绪、杨演时、杨黼时是父子进士,且三子俱为翰林;其他父子、兄弟进士无法在此一一备述。自宋至清末,仅梅县一县就有举人681人(仅清代有623人),举人中名列全省第一的解元就有李士淳、叶著、陈鹗荐、杨时行、梁念祖、宋湘、叶钧、李汝谦、李载熙等17人,考取的进士有112人,其中翰林有李士淳、李象元、陈鹗荐、邱玖华、宋湘、王利亨、李仲昭、李黼平、黄仲容、李载熙、温仲和等19人。清乾隆,嘉庆年间,可说是梅州文风最盛之时,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会试,广东全省中进士者仅11名,而梅县却占了5名;嘉庆3年(1798年)戌午科广东乡试,全省中举者88名,梅县占17名,其中李汝谦且为名列榜首的解元。清状元吴鸿督学广东,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其中梅县是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县之一,广东五个科举发达县之一。隶属潮州府的大埔县(今属梅州市),文风之盛在潮州九属中首屈一指。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进士杨之徐,其三子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分别在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中进士并选为翰林,与杨演时同科中进士的还有杨成梧、杨文振、陈可奇,杨缵烈则中明通榜进士。乾隆二十六年(1763)广东学政据府试情况,将潮州府学25名额分拨各县,并作定例,结果大埔“统阅九县文卷,佳构之多,大埔称最”,将11名额拨给大埔,后来又按“人文最盛”的标准,学额增加15名,全县就有26名生员录取名额了。大埔“一腹三翰院”与“同科五进士”两大盛事,与嘉应五属相提并论,并驾齐驱。梅州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梅州进士录》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展现唐宋至明清千年间梅州市涌现的进士,描绘他们的生平、事功,为人们了解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风提供一个窗口。《进士录》通过搜集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各类进士283名(文进士224人,武进士59人),其中会试殿试产生的正榜进士247名(含寄籍进士8名),钦赐进士15名,明通进士21名。选翰林院学士33人,举人1654人,解元17人,廪生、贡生、秀才16479人。 清乾隆年间,嘉应州(今梅州)官王之正在署前树立“人文秀区”牌坊,以志本地人文之盛。清中叶以来,造就了宋湘、丁日昌、何子渊、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叶剑英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辛亥革命以来,梅州孕育了30名两院院士 、1名元帅、545名将军、228名大学校长(书记)。伟大文学家郭沫若,1965年来梅州时,亦赋诗称赞梅州“人物由来第一流” 。嘉应学院嘉应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大学,是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市区。因梅州在清朝时称为嘉应州,并于1924~1927年期间兴办了广东第一所地方大学---嘉应大学,学校故名嘉应学院。学校设江北校区、江南校区、梅州师范分院校区和医学院校区。
173 评论

343004227qq

1、《改革春风暧,“叶东”绽奇葩》(《兴宁风采》93年第9期)2、《打破常规培育新秀》(《梅州教育》96年第6期)3、《打破常规培育新秀》(国家级刊物《中国九五理论纵横(’97版)》)4、《人间自有真情在》(《梅州校园报》97年总第17期)5、《兴宁市宁中中学锐意创新,塑造新形象》(《梅州教育》98年第2期)6、《加强校史教育》(发表于《梅州教育》98年第3期和国家级刊物《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德苑新微〉》)7、《浅谈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梅州教育》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专集2000年2月)8、《浅谈创新式教育》(《梅州教育》增刊《兴宁市兴民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2000年4月)9、《谈谈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梅州教育》2000年第4期)10、《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写成优质文章》(《梅州教育》2000年第6期)11、《培养独立个性,鼓励求异思维》(省级刊物《教育创新》2000年第4期,兴宁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12、2001年9月,与人合编出版《高考语文知识、方法、规律》(50万字)13、《培育创新人才与实施“三主”教学》(《兴宁教育》2001年第3期)14、《必须培养学生主体自控能力》(省级刊物《教育创新》2001年第4期、《兴宁教育》2001年第5期)15、《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原则》(《广东教育》2001年第11期)16、《以课堂为主活动场》(《梅州教育》2002年第1期)

90 评论

矩阵时差

1、《改革春风暧,“叶东”绽奇葩》(《兴宁风采》93年第9期)2、《打破常规培育新秀》(《梅州教育》96年第6期)3、《打破常规培育新秀》(国家级刊物《中国九五理论纵横(’97版)》)4、《人间自有真情在》(《梅州校园报》97年总第17期)5、《兴宁市宁中中学锐意创新,塑造新形象》(《梅州教育》98年第2期)6、《加强校史教育》(发表于《梅州教育》98年第3期和国家级刊物《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德苑新微〉》)7、《浅谈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梅州教育》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专集2000年2月)8、《浅谈创新式教育》(《梅州教育》增刊《兴宁市兴民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2000年4月)9、《谈谈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梅州教育》2000年第4期)10、《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写成优质文章》(《梅州教育》2000年第6期)11、《培养独立个性,鼓励求异思维》(省级刊物《教育创新》2000年第4期,兴宁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12、2001年9月,与人合编出版《高考语文知识、方法、规律》(50万字)13、《培育创新人才与实施“三主”教学》(《兴宁教育》2001年第3期)14、《必须培养学生主体自控能力》(省级刊物《教育创新》2001年第4期、《兴宁教育》2001年第5期)15、《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原则》(《广东教育》2001年第11期)16、《以课堂为主活动场》(《梅州教育》2002年第1期)

340 评论

蓝星鬼魅

你要干嘛啊,是反映什么问题吗,不是乱收费的吧。。。。直接拨民生820得了

333 评论

喵喵咩咩喔喔

广聚教育是做学历教育的,在梅州做了几年了,应该还不错。

113 评论

相关问答

  • 梅州教育期刊

    广聚教育是做学历教育的,在梅州做了几年了,应该还不错。

    蜜桃红茶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教育期刊编辑李梅

    2013译后编辑自动化的英汉机器翻译新探索,《中国翻译》第一期:83-872013英汉机译错误分类及其数据统计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第四期:49-54201

    阿雯雯777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教育期刊编辑李梅简历

    suddenly gone, the exchanges Xi suddenly, like with the swim music", the author

    高小贱大琪琪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梅州日报梅花版投稿须知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23分)1、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小题2分,共8分,每错、漏、添一字扣5分,扣完本小题的分值为止。)①写出古诗或名著的

    天堂的阶梯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梅州日报投稿方式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临西村 拿我们的田地来修高速路都不赔钱给我们 就拿我们的田地挖平了 就像以前土匪一样 占田地不给钱

    彩衣girl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