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4

蓝梦与信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可爱vivi

已采纳
二本中的三流院校 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院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总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5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00万元。建有现代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设施;校园网联通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22万余册,各类期刊3600种,建有全省一流的数字图书馆。 学院现设7个二级学院, 8个直属系和4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7个,涵盖了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人,办有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建有 “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人,专任教师655名,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75人;博士28人,硕士20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
151 评论

小小桐桐

近年来,在国家一级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和全国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发表论文10余篇,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电世界》、《有线电视》、《现代通信》、《电子制作》、《北京电子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基于协作的教师信息技术三整合培训模式”2005年获河南省教育厅论文特等奖,“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2005年获河南省教育厅论文一等奖,“教育技术的三整合培训模式”和“网络课程的网络协作开发系统研究”分别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9月获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论文一等奖,“网络课程的网络协作开发模式”2005年获河南省教育厅论文二等奖,论文“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于2001年9月获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论文二等奖。出版《网络课程制作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两部(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电化教学基础》教材一部,任副主编,撰写四万余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还参加《电化教育教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和《教师素质新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8年出版)两书的编写工作。主持的科研项目“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于2004年7月通过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鉴定,2005年元月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1998年参加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师专开设《电化教学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的研究工作,此科研项目于98年9月通过河南省高校教学成果鉴定。 2001年度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课程的网络协作开发系统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018800002)于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AYA010034)的子课题,2005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应用成果二等奖。近年来,主持制作《Flash动画制作中的声音处理技巧》、《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多媒体课件及电教录像教材十余部,其中《Flash动画制作中的声音处理技巧》多媒体网络课件2006年9月获河南省教育厅特等奖,《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于2000年10月获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二等奖,录像教材《堂吉诃德形象分析》和《电路分析基础》获河南省教委课堂教学电视片制作二等奖、《英语精读》、《航模制作》获河南省教委录像教材三等奖。德育电视片《熔铸心中的神圣》获河南省教委爱国主义教育电视片制作三等奖。拍摄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新闻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洛阳有线电视台播出。曾连续三年获得河南省教育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奖。

141 评论

飞翔飞飞

二本中的三流院校 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院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总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5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00万元。建有现代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设施;校园网联通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22万余册,各类期刊3600种,建有全省一流的数字图书馆。 学院现设7个二级学院, 8个直属系和4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7个,涵盖了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人,办有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建有 “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人,专任教师655名,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75人;博士28人,硕士20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等60 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院秉承“以人为本、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率,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大批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工作岗位快的特点而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2003、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近年来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公务员招聘考试中,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4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省内外,大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注重发挥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11个研究所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40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150余项。这些成果多数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黄光正教授主持研究完成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为社会创造 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主持研究的“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的“百棉1号”,在黄淮棉区大面积推广;河南省抗病虫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豫麦54”,为河南省小麦品种第八代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已在全国6省区大面积推广。近5年来,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小麦育种、棉花育种、基础兽医、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于国内较高水平。学院办有自然科学版、职业教育版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法兰克福科技高专、澳大利亚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和国内二十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 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河南省教师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新世纪征途中,学院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学院建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 河南科技学院毕业的学生找工作 一般还是很好找的

290 评论

火星的星星

是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分社科版\\自然版\\教育版等,社科版被评为省一级期刊

23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