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7

露西亞嘉利
首页 > 论文问答 > 综合运输编辑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蒋馨瑗SHELLEY

已采纳
综合运输系统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是指灵活运用各种运输方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舒适等特性,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运输系统。后者指用综合和长远的观点,把各种运输方式最合理地组织而成的运输系统。它不单纯着眼于运输的质和量所要求达到的直接目的,同时还考虑到对沿线产业和居民生活等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对节能的间接影响等因素。[1] 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运输范围内和统一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每种运输方式有其特定的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形成各自的技术运营特点、经济性能和合理使用范围。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有机结合。大致由三个系统组成:①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②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③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该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
329 评论

幽深的猫巷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与东南大学共同协办,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服务的学术性期刊。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沈志云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南大学邓学钧教授任主任委员,长安大学陈荫三教授任主编。本刊编委皆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都是交通运输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交通运输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理论刊物,在2001年创刊,并出版发行;2005年进入Ei Compendex数据库;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鉴定为中国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影响因子为0.4317,总被引频次为101,基金论文比例超过60%;2004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A类学报“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从2005-2011年共6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呼。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综合排名为第66位。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综合排名为第30位。

315 评论

chetcn0948

综合运输是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交通领域逐渐出现了列车、机动船、汽车、飞机和管道等新型运输工具。采用新型的运输工具,需要配套的工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科学组织管理,从而构成了新型的运输方式。资本主义社会运输业由于发展的盲目性,运输企业间竞争激烈,从而造成极大的重复和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有从综合角度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其协作关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最初,某些国家的政府和私人企业,只是试图对不同运输企业之间的利害冲突进行某些调节工作。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为完成一定客货运输任务所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不尽相同;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对客货运输的需求也较复杂,因此,根据客货运输的需要,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综合利用,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设立主管运输的综合决策部门,并相继建立了若干研究机构,如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对运输量预测、合理运输、运输网规划、联运、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技术经济比较以及运输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运输规划和有效地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内容  综合运输是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种运输方式,涉及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问题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组织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以及运输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当前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运输技术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  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满足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和人民出行的运输需要。运输体系内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适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运输需要。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建设一个满足社会运输需要的、效率高、劳动消耗少的较佳的运输体系,需要研究下列问题:①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比例关系。其中包括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客流和货流的流量、流向等;根据运输需要,从社会经济效益出发研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投资在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较优的比例关系等。②运输网发展规划。包括运输体系的建设规模、速度、技术设备、投资和实施步骤等。③合理运输及改善工农业生产布局。④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围及其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  在运输生产中,必须根据每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装备,科学地组织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旅客和货物由起运地至到达地,往往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旅客和不同货种时,其采用的运输设备、装卸工艺、经济效益都有差异。因此,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每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可用较少的劳动消耗完成运输任务。其中涉及运输设备能力、运输组织工作、管理体制、运输质量、运价和规章制度等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为:①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以及水陆联运枢纽和联运中转站换装设备综合配套问题。②粮食、水泥和化肥等大宗货物由包装运输改为散装运输和件杂货物的集装箱运输。③采用运输工具的类型和装卸技术设备配套和运输组织工作等问题。运输技术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有运输方式将不断采用新技术,并出现新的运输方式。而每种运输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优越性。尚须在发展过程中,对其技术经济效益和适应性等方面继续研究。现有运输方式的技术发展方向,例如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改革的发展方向、高速列车和重载列车的采用;发展海运大吨位船舶、建设深水码头;修建高速公路和增加大吨位汽车等,都涉及技术经济效益及其适应的地理条件等问题。展望未来,运输业将加快采用新技术的步伐,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运输速度和经济效益。如铁路牵引动力的电气化和内燃化,重载列车的发展,深水泊位的增加,高速公路、汽车运输的比重将大为提高,将建成相当数量的成品油管道,民航机场和航线将有较大发展,运输能力将大大提高,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思想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直接构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人们生活质量的体现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等。至目前为止,中国交通运输还没有完成大发展过程,总量规模和质量与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需求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有效地满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交通运输又是占用资源和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克服空间距离阻碍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了环境质量等负面问题;而且,中国人口总量多,人均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的发展受资源的约束性强。因此,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将面临着如何更快地发展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的问题,既不能因为强调发展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因资源和环境保护,片面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将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此,未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想应是:在可承担得起的资源和成本消耗的情况下,建立能够较有效地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需要,并创造更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思路根据中国交通运输现状基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应是:(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进行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是一个以交易费用下降为核心,劳动分工和制度变迁循环累积、互为因果的过程。交通运输的改进是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交易费用降低和促进市场扩张等极其重要的手段。目前,交通运输全面紧张状况虽已得到缓解,但这是一种低水平的、暂时的、非全面性的缓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运输成本尚未有效降低,还不能有效地满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与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未来2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期,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增速,到2020年,中国的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达到目前的2.5-3倍左右,如果没有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和及时提供足够的基础条件,保证其应有的机动性和便利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就会受到制约,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未来中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还需要继续以发展为主题,继续支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大的发展过程,通过增加总量规模,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增强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并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加快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主导运输方式的发展,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优化。(二)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综合运输网络系统发达国家的运输结构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代表了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中国的交通运输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发展过程,具有后发优势,应充分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和最新的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跨越,少走弯路,在大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和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在规划思想上,要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性,要将时间效率、便捷性、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要以实现整个大系统的高效率为目标。公路:要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完善的基础网络系统,骨架干线要高速化,次干线要快速化,支线要密集化。铁路:铁路路网系统应着重于干线和通道,要形成与地理空间和大运量流向相适应的较完善的框架网络布局,而没有必要形成一个普遍的高密度的网络。内河和沿海水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江、河、海自然条件和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江、海运输大通道和水系运输网络。远洋运输和港口:要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船队和适应外贸进出口、沿海运输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港口。航空:要建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结构层次合理的机场布局。管道:要逐步形成与油气资源开发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消费地相适应的具有较好调配功能的输送管道网。(三)以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方式,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交通轴)是综合运输网络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跨区域间最重要的连接,其发达程度既代表着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通道内城市、人口、产业密集,经济规模总量大,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内部以及跨区域之间的人员和货物交流量大等特点,决定了大通道运输需求总量庞大,且具有集中和多样性,为各种运输方式的共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有限的选择会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和便利性降低,会使人们被迫放弃一些最符合自己愿望和最经济合理的需求,其结果不仅不能较好地满足通道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较严重地影响产品的市场范围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人们出行的欲望,而且还会由于缺乏足够竞争,造成运输能力的紧张,服务水平下降,系统效率降低等。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共存与紧密的协作,可使交通运输系统更发达,为经济起飞创造更好的基础支持条件,会使产品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场范围扩大,会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深化,增强产业分布的聚集效应和新产业的诞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和生产、经销企业以及人口沿着通道聚集,形成更加密集的工业带和城市带,经济发展的爆发力增强。大通道是国家社会经济的主要集中带和发展带,是各种运输方式骨干线路必经的地区,同时也是各种运输方式承担运输量最大、在综合运输体系中作用最明显的线路,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通道综合运输系统,既是通道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结果。(四)以较高起点进行干线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是一种投资大、占用土地等稀缺资源较多、建设周期较长、长期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一经建成使用后,再进行改造或重建的社会成本较高,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与建设中,要有超前性。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条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运输的需求在不断快速地增长,加大交通运输投资、较早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可显著地改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流通条件和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种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地、便捷地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干线网络是交通运输的核心组成部分,更应在建设标准与规模上满足未来较长时期的交通运输量增长的需要,而且要尽量提高基础设施的科技水平并为未来的科技发展留出开放性的接口。(五)以可持续发展和需求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在于从战略的角度做到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之间确立一种协调发展的辨证比例关系。世界发达国家讲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已完成了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拥有了雄厚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的交通运输规模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同时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坚持交通运输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是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不能简单地以占用土地的多少来衡量,关键要看是否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更有利于整体路网布局的完善和效率与效益的提高。交通需求管理是为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限扩展并不能根本解决运输量不断增长的需要问题的。为此,政府应通过一些理性的手段,引导人们自觉地调整消费观念和交通行为方式:一是建立与中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在结构上实现交通模式的优化;二是创造条件和鼓励人们采用资源消耗较少的交通模式;三是不断促进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六)以干支线路协调和区域协调的发展思想,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过程中,在重点解决干线交通运输的同时,应加快与其连接的次干线和支线网络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农村的通达程度,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网络系统,适应地区经济、农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加深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以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加快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综合考虑各层次路网的功能需求和社会效益,促进西部大开发,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要注重老、少、边、穷地区的公路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体现社会公平发展的原则,支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七)统一政策、规划和体制管理,实现运输“一体化”交通运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社会性特征。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动,要在政策、规划、技术标准、信息传输、经营规则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宏观调控,避免各种运输方式或部门各自规划、分散建设、自成体系,最终导致系统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尤其是对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等技术标准的制定,更需要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上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全程“无缝”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的关键,必须以战略的高度在规划综合运输网络的同时,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加强包括各城市在内的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强调城间运输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配合。采取指定部门(单位)负责、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方式,加快建设。(八)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发展集约型交通人类不可能通过无限制地扩张设施和服务来满足运输需求,只有改进方式、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才能克服空间约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与使用者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能力、效率,以及安全性能等。世界发达国家已开始把注意力从修建更多交通基础设施、扩大交通网络规模转移到采用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运输系统及其管理体系上。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运输系统(1TS)的建设,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ITS的广泛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由单一的基础设施扩张向集约型交通发展的转变,是解决现代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同时,在交通发展的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开始,就应把人类对各种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如安全、便捷、舒适、智能等要素加以全面考虑。(九)以宏观调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思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需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化两个方面的合力。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交通运输赖以存在的土地、岸线、空域、航道等都为政府所控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而市场化手段对于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和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与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市场化的手段也就没有交通运输今天的成就,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将越走越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进程将会受到资金、体制等各方面的严重制约。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上,要由政府进行规划与协调,采用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式实现结构合理化,并积极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促使资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公平;运输方面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由企业自主经营,政府要在规则的制定、市场准人与监督上行使职能,消除体制性障碍和行业壁垒,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自由竞争。此外,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规模应从国家经济战略角度进行决策,达到既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要,又能提高中国产品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

228 评论

小优雅0811

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要素(三个子要素)。①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②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③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供参考。

327 评论

相关问答

  • 综合运输编辑部

    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要素(三个子要素)。①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

    白羽蓝翎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综合运输投稿

    关于综合运输枢纽,交通运输领域专家们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但都有着基本一致的认识,即综合运输枢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在地理位置上,运输枢纽地处两种及以上的运

    德古拉之吻~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综合运输杂志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蓝色天机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综合运输期刊

    交通技术,直接找这些期刊的官网~咨询编辑如何投稿就可以了

    潇潇若雨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综合运输杂志社

    Z1是代表合刊。S1一般都是代表增刊。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有的期刊是月刊,一年正常是只能出12期,但是投稿的人有很多,有时候杂志社会出一

    么么哒哒啦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