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4

克利玛碴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外交事务杂志中文版在线阅读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玩的小猪2007

已采纳
《战后欧洲史04:新欧洲 旧欧洲(1989-2005)》([英国] 托尼·朱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P-hOw4YiB-zcjA  提取码:s9eh    书名:战后欧洲史04:新欧洲 旧欧洲(1989-2005)作者:[英国] 托尼·朱特译者:林骧华豆瓣评分:0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份:2014-9页数:384内容简介:分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卷四《旧欧洲 新欧洲1989—2005》内容简介:1991年,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的东欧举步维艰,面临着艰难的经济转型和民主过渡。经济上,这些自由市场的新信徒推行私有化政策,原本想要使公民人人成为资本家,将国家带出经济的泥潭。结果却是,公共机构分崩离析,公有资产被权力者据为己有。政治上,循环再生的“共产党员们”到处与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结盟,痛苦的大众被抛向社会边缘。东欧,在欧洲的大门外张望,极力想重返“欧洲”——为了获得援助,实现经济现代化,或者是为了防止退回“民族共产主义”,稳定国内政局,都必须同“欧洲”捆绑起来。繁荣的西欧又一次面对它的孪生兄弟东欧。“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谁是欧洲人?什么是欧洲?欧洲人想让欧洲成为什么样?繁忙的公路网络、便捷的铁路系统、流行的英语,促进了欧洲内部更密集的交流。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欧元和欧盟正式将欧洲凝聚为一体,一个真正完整的欧洲正在形成。欧洲不再只是地理的概念,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把欧洲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种与“美国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欧洲模式。欧盟没有取代传统的边界意义上的国家。随着时日渐长,繁复的议程、民主的缺失、大国的操控,使这个超国家组织越来越难激起欧洲民众的热情。外来移民的增加,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新右翼党派如虎添翼,整个欧洲可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紧张气氛中。如果欧洲的爱国之心能够突破自我的局限,像海涅所说的理想的法国式爱国主义那样,展开双臂去拥抱整个文明世界,也许欧洲能成就另一番新局面,21世纪将可能是属于欧洲的世纪。这是欧洲的机会,也是欧洲的挑战。========================================================(套装全四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编辑推荐: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出版商周刊》精彩绝伦……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纽约时报书评》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卫报》欧洲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萨缪尔•琼森奖决选名单;◎连续荣获2006年亚瑟•罗斯图书奖、2007年汉娜•阿伦特奖、2008年欧洲图书奖;◎《卫报》《独立报》《纽约客》《观察家》《旁观者》《新政治家》《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近20家世界顶级媒体“年度最佳图书”;◎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尼尔·弗格森、弗朗西斯·福山、诺曼·戴维斯、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等欧美著名学者高度赞誉;◎《纽约客》《旁观者》《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伦敦书评》《美国历史评论》《出版商周刊》全球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中文版获托尼·朱特基金会全球独家授权,历时两年精心译校、审校和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部史学巨著以全新面貌震撼面世。========================================================媒体评论:精湛地剖析了今日的欧洲如何从1945年的灰烬和疲惫中站立起来。——《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精彩绝伦,这部著作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年度最佳图书评语描述1945年后的欧洲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一部精彩且引人入胜之作。——《卫报》(The Guardi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一部综合型的、分析型的、反思型的优秀著作。——《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一部值得高度赞赏的著作……任何评论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褒扬它。——《旁观者》(The Spectato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卓越之作……文笔生动;朱特的叙述超人般地几乎覆盖到了欧洲大小国家。——《纽约客》(The New York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一部精彩巨著,文笔有力,阐述清晰,具有许多来自个人在政治、社会领域敏锐观察的深刻洞见。全书涵盖的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展现出对已发生、正发生且需要予以面对和了解的改变的深刻理解。——《观察家》(The Observ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托尼•朱特以其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走过1945年后欧洲的通衢大道和偏僻小径……他不只探索了这个现代大陆的what和when,最重要的是探索了why。——《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这部书不只百分之百值得推荐,还应作为全欧陆学校的必备教材……一部旷世巨著。——《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 on Sunday)一旦了解这本书的卓绝出众,你会大吃一惊……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使40岁以上的读者想起他们所曾感受、盼望、参与或逃离的东西。——《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随着朱特笔下动人的描绘,“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几乎展开了一幅令人难以承受的悲惨画卷。——《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45年后的欧洲复兴史和那过程所受到的限制,已被人讲述过许多次,但少有人讲得像朱特那么清楚,那么从容自信……对朱特来说,以如此易读、公允的方式叙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乃是一大成就,而他的著作……在未来多年里仍将是标杆之作。——《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在《战后欧洲史》通俗易懂的各章标题背后,涵盖的是近千页对于“二战”后欧洲历史的深入研究。然而,本书不只是在摆放于书架时让人印象深刻;朱特是一位明敏的思想家,以及一位能够将丰富的文化知识——电影、音乐和文学——载入他艰难课题的作家:大屠杀,斯大林治下的东欧,20世纪60年代思潮变化,铁幕的崩溃, 欧盟的政策,新的欧洲生活方式……一些评论家将朱特充满洞见的研究方法归因于他在美国将近几十年的经历。在那里,他成立了纽约大学雷马克研究所,以“支持和推进有关欧洲的研究和讨论”。——《书签》(BookmarksMagazine)=========================================================名人推荐: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欧盟委员会主席)托尼·朱特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议会议长)任何人如果想了解“二战”后的欧洲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不可不读。——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 de Madariaga,欧盟外长)我大力推崇朱特的《战后欧洲史》……它摆脱了陈腐的冷战模式,合理评价欧盟的角色,为理解欧盟提出崭新而富启发性的观点。——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英国保守党领袖)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处理这么宏大的主题,只有已经成熟的学者,才能依据二手阅读和对当代史的观察,成就如此伟大的历史著作。当代史的作品很容易随着时事演进而被埋没在书海里,但如果兼具叙事的诚意、机智的巧辩和独特的风格,这样的著作就能一直被传颂。——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史学大师,著有“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他的最新著作《战后欧洲史》叙述了1945年至今的欧洲历史,已经成为广受好评的历史杰作。——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实际的东欧经验和捷克语的学习,使得朱特不同常人,他同时兼具东西欧的知识,这些优点都展现在《战后欧洲史》中。——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托尼·朱特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观点贯穿全书……他时时谨记宏观的观照或跨文化的主题探讨。文笔流畅、优美、引人入胜,全书八百多页,几乎每一页都能予人乐趣和启发。——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托尼·朱特用天衣无缝的叙述,总结1945年以来的欧洲历史。这是具有慧思与人性的历史书写。短期内不可能有人超越托尼·朱特的成就。——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战后欧洲史》是历史研究的杰作,带我们综观过去60年东方与西方、文化与地缘政治,无缝交织在一块的欧洲……权威之作。——约翰·格雷(John Gray,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托尼·朱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是一部重要的、享誉学术界的巨著,它能给予读者的,不仅是清除谬误的知识,而且还有对于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甚至人性本身的严肃思考。——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战后欧洲史》以传统的史学论述方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这是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这是高屋建瓴的历史大视角的“大气之作”。作者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显然是超越了个人能力之作,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读来之顺畅让人心旷神怡。——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一位当代历史学家的著作能够同时对史学研究和现实政治都发生重要影响,《战后欧洲史》是一个很出色的楷模。它以独特的视角、高超的综合叙述能力以及充满思想性的大跨度追问描绘了从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图景,全面而又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了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通往未来之路。——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作者简介:托尼·朱特(Tony Judt)◎全球百大思想家◎奥威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1世纪初最顶尖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著名历史学家,以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欧洲问题研究;199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08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2009年,以其卓越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得奥威尔终生成就奖。托尼·朱特长期为《新共和》《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欧美主流媒体撰稿,并以尖锐的自由主义批评文风成为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拥有“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之美誉。其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思虑二十世纪》等。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托尼·朱特所获赞誉大师级的历史学家,具有传统情怀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无畏的勇者。——《时代周刊》(Time)一位顶尖的欧洲历史学家、卓越的写作者和敏锐的思想家。——《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托尼·朱特文笔流畅,叙事强如海涛,论战笔锋更盛……他能够在过去中洞见未来,使其著作充满独特的时代感。——《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史学家,也是同代人中最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拉希德·卡利迪(Rashid Khalidi,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托尼·朱特拥有作为旁观者却仍投身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知识分子。作为历史学家,他最为独特的成就之一是将20世纪欧洲知识分子和政治历史相整合,以揭示一种在思想与现实、理念与行动、书籍与人群之间意想不到的相互作用。——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托尼·朱特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看到并传达宏大的图景,同时,还能深入这件事情的核心,大多数专业学者两者都做不到,他们只在这两者之间飘着。但朱特既能够谈论这个大图景,又能阐释在当下它为何重要。——马克·里拉(Mark Lilla,著名思想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教授)与自己辩论,尤其是与自己的激情辩论,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的标志。朱特只要一息尚存便从未停止思索。……朱特永远不会声称他给出了所有答案。但是他问对了所有问题。对此我们唯有感激。——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政治评论家)
176 评论

豆豆腐腐点

可以的,可以用720手机浏览器,0秒启动后就可以搜索你要看的杂志。吾喜杂志网是中国知网利用多年积累的国际领先的数字出版技术,全新打造的电子读物在线阅读平台。(订阅后只提供在线阅读,不提供下载)丰富优质的精品杂志。三千种精品杂志、十五年完整典藏、六十万卷期尽览!吾喜杂志网首批上线电子杂志3000余种,拥有15年刊期的完整典藏,累计60多万本(期),其中部分杂志可以回溯到创刊。内容覆盖了健康、美食、理财、家教、育儿、时尚、旅游、教学、学习、考试、管理、财经、科普、体育、小说、诗歌、文学、历史、军事、数码、艺术、党政等等诸多内容。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吾喜杂志网采用中国知网多年积累的国际领先的数字出版技术,模拟仿真书页样式,“原汁原味”展现杂志的原有风格和特点,并提供给读者无与伦比的真实阅读享受。方便实用的编辑服务。吾喜杂志网除了支持杂志在线阅读,还提供选择复制文字/图片、划词翻译解释、注释标注等编辑功能,真真正正为读者提供阅读与学习融为一体的超值服务。最具活力的阅读平台。融合SNS社区元素,将读友交流互动等融合其中,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的图、文、声、像的形式,打造最具活力的阅读体验平台。

125 评论

小小织女星

目前还没有哪个app可以看,可以在网址上搜索: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 PDF MOBI KINDLE,有很多的分类。周刊类:1)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2)时代周刊(Time)3)纽约客(The New Yorker)4)新闻周刊(Newsweek)5)自然(Nature)6)科学(Science)7)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8)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9)巴伦周刊(Barron's)10)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Review of Books)此外:日报类:1)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3)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4)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5)卫报(The Guardian)6)今日美国(USA Today)7)中国日报(China Daily)8)法国世界报(Le Monde)9)国际纽约时报(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10)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半月刊&月刊&双月刊类:1)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2)国家地理旅行者(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3)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4)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5)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6)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7)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8)BBC历史(BBC History)9)BBC聚焦(BBC Focus)10)财富(Fortune)

169 评论

寒风夜雨119

《美国大外交(60周年增订版)》(【美】乔治·F凯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e51z书名:美国大外交(60周年增订版)作者:【美】乔治·F凯南译者:雷建锋豆瓣评分:6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10-10页数:320内容简介:在超过六十年的岁月里,乔治凯南的《美国大外交》是公认优秀的关于美国外交的作品。利用其显著的外交经验与专业知识,凯南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概览与批判。这个60周年增订版本包括了美国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翰米尔斯海默的重要介绍,提出了对凯南作品的新理解,探索了本书的持续影响。“这些在1950年发表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演讲,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的很多年里一直是有最广泛阅读量的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作品。”《外交事务》,过去七十五年里最重要的书。“一个真正懂得有关外交政策知识的人的一部关于外交政策的著作。” 《纽约时报》“一部经典的外交政策教科书。”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关于外交这一主题的最简明扼要的总结。” ——亨利•A基辛格作者简介:乔治•F凯南(1904-2005),美国驻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大使,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历史研究学院教授。约翰·J米尔斯海默,美国知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

292 评论

甜甜小小宝Sally

美国主要智库一览  布鲁金斯学会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成立于1927年。作为美国著名的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致力于对经济、外交事务和行政管理等公共政策的研究,立场相对中立,旨在充当学术界与公众政策之间的桥梁,向决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向公众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观点。该学会主要得到美国东部财团的支持,洛克菲勒财团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与民主党关系密切,许多重要成员系民主党人。学会非常重视中国问题和对华政策的研究,集中了包括卜睿哲、李成、李侃如等一批中国问题专家。   外交关系协会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   成立于1921年,主要受洛克菲勒、摩根等东部财团控制。协会致力于对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任务为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制定对华政策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主办《外交事务》杂志,乔治·科南的“遏制理论”最早就是在该杂志上发表。其现任主席理查德·哈斯曾在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内担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Carnegie Endowment for lnternational Peace   成立于1910年,以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并致力于推动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宗旨,是美国知名的外交与国际事务政策研究所。尤其注重分析促成全球性变化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主要通过四大部门的活动——全球性政策项目、俄罗斯和欧亚问题项目、中国项目以及《外交政策》杂志,来协助制定关于传统和新兴问题的政策辩论内容。中国研究由其总裁杰西卡·马修斯亲自领军。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成立于1981年,致力于研究债务及发展、全球化、国际金融及宏观经济、国际贸易与投资及美国经济政策。2006年4月11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联合出版《中国:决算表》一书,讨论中国崛起和美国对策。   传统基金会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成立于1973年,是一个兼有教育性和研究性的智囊团,是美国新右翼分子的主要政策研究机构。其理念包括主张小政府,限制政府开支和规模;捍卫个人自由;捍卫传统价值;强调美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其主要活动包括:每年公布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系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出版各类研究报告;发表成员的每周评论;筹办青年领袖计划。   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成立于1943年,是美国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机构,曾与布鲁金斯学会并称为美国华盛顿的“两大思想库”,有“保守的布鲁金斯”之称。该所主要得到摩根财团等东部财团的支持,与共和党渊源较深,共和党尼克松、福特政府下台后,许多重要官员纷纷加入该所,故舆论界又称它为共和党的“流亡政府”、“影子内阁”。近年来,有向中间摆动的趋势,对美国国会和政府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该所的高级研究员纽特·金里奇曾任美国众议院主席,在1999年还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卡托研究所   Cato Institute   成立于1977年,其理念深植于约翰·洛克和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张减少政府对于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干预,并且减少在国际上的军事和政治干预。所提倡的政策包括了废止最低工资管制、改革反毒品政策、废止企业补助和贸易壁垒、减少联邦政府对市场运作以及地方州政府的干预、深化自由学校选择制度、废止政府实行的族群歧视政策等。其成员多为学界知名人物,包括哈耶克、詹姆斯·M·布坎南等。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教育型的智库,研究领域覆盖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尤其以历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重点。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美国在世界的角色、美国和世界面临的长远挑战等。威尔逊中心没有直接影响美国政府行政和立法的议程和目标,主要以广播节目、公开会议、出版物、电子服务等形式影响社会公众。   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成立于1919年,素以研究共产主义和反苏反共著称,有“右翼思潮的智库”之称。该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围绕着“战争、革命与和平”3个主题。其经费大部分由保守团体和大公司捐助,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宝洁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户,另外,斯坦福大学的资助占总预算的15%。   史汀生中心   The Stimson Center   成立于1989年,是与美国国会和政府联系紧密的自由派智库,专注于区域安全、跨国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与和平问题的研究,并以浓重的军事背景为其鲜明特征。自1995年以来,史汀生中心加强了东亚尤其是中国台海问题的研究。   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成立于1962年,主要从事包括评估美国的政策风险,分析欧盟、东盟等地区性事务,研究国际安全与稳定以及建立国家长期战略等研究活动,是美国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研究机构,素有“强硬路线者之家”和“冷战思想库”之称。定期出版物有《华盛顿季刊》、《华盛顿文集》和《重要问题丛刊》。

135 评论

相关问答

  • 外交事务杂志中文版在线阅读

    美国主要智库一览  布鲁金斯学会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成立于1927年。作为美国著名的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致

    静心观海一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在线阅读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又译美国外交协会、美国外交理事会。是美国政府重要智囊团。成立于一九二一年(CFR

    媛姐姐丶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美国外交杂志中文版在线阅读

    《美国大外交(60周年增订版)》(【美】乔治·F凯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uqp6书名:美国大外交(60周年增订版)作者:【美】乔治·

    阳光通宝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外交学者杂志中文版在线阅读

    《美国十讲》(资中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vYODQs_Xg 提取码:w3xv    书名:美国十讲作者:资中筠豆瓣评分:5出版社:广西

    倔强小饭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外交》杂志在线阅读

    为何文明会有冲突文明的同一性将在未来表现的越来越重要,而在很大程度上它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世界七或者八大主要文明之间的互动。它们包括西方文明、孔子文明、日本文明、

    吃货肥仔喵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