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9

爱照相的猫酱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机化学文献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chkhunnie

已采纳
将黄色油状产物缓慢地在搅拌以及冰浴下溶解至200ml吡啶和100ml水的混合物中,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十分钟后,加入1:1的乙酸乙基己酯将有机层分离后,分别用碱,酸,水洗,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成2g黄色固体,这时唯一的污染物残余为酮乙酸酯3和少量的起始产物烯烃1,蒸馏得到9g的二酮(收率48%)沸点83~85度(1Mpa),熔点 5~5度 锅中包括3g本质上纯的酮乙酸酯3,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使之在同一容器中水解为a-羟基酮,接下来是 Blomquist和Goldstein的步骤,*被乙酸铜氧化为1g二酮2,收率90%,这使二酮2的总产量提升到了37g(63%收率)反应2也大规模的将进行,1g(300mol)1-癸烯被转化为 7g(36%独立产率)酮乙酸酯6,熔点 49~55度,9与以下描述1的氧化的异常过程是一致的,108g无水乙酸钾在加入高锰酸钾之前被加进反应混合物,加入高锰酸钾后,继续在冰浴中搅拌5个小时(手打辛苦,请采纳
106 评论

六月她妈

第1章 绪论1 精细化学品的释义2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3 精细化工的特点4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5 精细有机合成的原料资源6 本书的编写体系和讨论范围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2章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1 芳香族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2 化学反应的计量学3 化学反应器4 精细有机合成中的溶剂效应5 气-固相接触催化6 相转移催化7 均相配位催化8 水相/有机相两相催化9 杂多化合物催化10 分子筛催化剂11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12 不对称合成催化剂13 生物催化有机合成14 电解有机合成15 光有机合成16 微波促进17 超临界流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8 液体离子对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19 有机合成的其他新方法和新技术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3章 卤化1 概述2 芳环上的取代卤化3 羰基α-氢的取代卤化4 芳环侧链α-氢的取代卤化5 饱和烃的取代卤化6 烯键α-氢的取代卤化7 卤素对双键的加成卤化8 卤化氢对双键的加成卤化9 置换卤化10 电解氟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4章 磺化和硫酸化1 芳环上的取代磺化2 α-烯烃用三氧化硫的取代磺化3 高碳脂肪酸甲酯用三氧化硫的取代磺化4 链烷烃用二氧化硫的磺氧化和磺氯化5 烯烃与亚硫酸盐的加成磺化6 亚硫酸盐的置换磺化7 烯烃的硫酸化8 脂肪醇的硫酸化9 聚氧乙烯醚的硫酸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5章 硝化和亚硝化1 概述2 硝化反应历程3 混酸硝化4 硫酸介质中的硝化5 有机溶剂-混酸硝化6 在乙酐或乙酸中的硝化7 稀硝酸硝化8 置换硝化法9 亚硝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6章 还原1 概述2 铁粉还原3 锌粉还原4 硫化碱还原5 亚硫酸盐还原6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7 催化氢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7章 氧化1 空气液相氧化2 空气的气?固相接触催化氧化3 化学氧化法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8章 重氮化和重氮盐的反应1 概述2 重氮化3 重氮盐的反应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9章 氨基化1 概述2 氨基化剂3 醇羟基的氨解4 羰基化合物的胺化氢化5 环氧烷类的加成胺化6 脂肪族卤素衍生物的氨解7 芳环上卤基的氨解8 芳环上羟基的氨解9 芳环上磺基的氨解10 芳环上硝基的氨解11 芳环上氢的直接胺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10章 烃化1 概述2 N-烃化3 0-烃化4 芳环上的C-烷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11章 酰化1 概述2 N-酰化3 O-酰化(酯化)4 C-化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12章 水解1 脂链上卤基的水解2 芳环上卤基的水解3 芳磺酸及其盐类的水解4 芳环上氨基的水解5 酯类的水解6 氰基的水解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13章 缩合1 概述2 羟醛缩合反应3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缩合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第14章 环合1 概述2 形成六元碳环的环合反应3 形成含一个氧原子的杂环的环合反应4 形成含一个氮原子的杂环的环合反应5 形成含两个氮原子的杂环的环合反应6 形成含一个氮原子和一个硫原子的杂环的环合反应7 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制备8 三聚氰酰氯的制备习题参考书目参考文献

173 评论

oicqdaniel

由此产生的深黄色油溶解在200毫升吡啶中,冰水浴下缓慢滴加100ml水。升至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后,加入正己烷,乙酸乙酯(1:1)以及水萃取。有机层经碱洗酸洗水洗后分相,硫酸镁干燥后,浓缩得2 g黄色固体。此时唯一的剩余杂质是酮酯3和少量起始原料烯烃1。蒸馏得到9 g(48%的收率)的二酮2,沸点为83 - 85℃(1mmHg),熔点1 - 5℃。锅中残留的是足够纯的3g酮酯3,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作用下,将其水解为a-羟基酮,然后在醋酸铜的氧化下得到1g二酮2,收率90%,这使二酮2的总产量提升到了37g(63%收率)。反应2也可进行放大,1 g(300mol) 1-癸烯(5)转换为7 g(分离收率36%)酮酯6,熔点49-55°。操作步骤与氧化1相同,除了在添加高锰酸盐之前要加入108克的无水醋酸钾。添加高锰酸盐后,冰水浴下继续搅拌5小时。

309 评论

西夏唐古特

有个有机物的表,记得表字比较一常数哏Kω类似的一个值。用这个值判断!可通过比较负离子的稳定性来判断酸性强弱分析中心原子电子云密度大小及空间效应来判断碱性强弱运用有机物的酸碱性可在有机化学中分离化合物,比较物质反应活性的差异等答案补充 1、通过分析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可确定酸碱性 诱导效应影响物质的酸碱性:一个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大,它的酸性越强。而给出质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子失去质子形成负离子的周围的取代基对电荷的分散能力。形成的碳负离子的电荷愈分散,给出质子的能力就愈强,也就愈稳定。因此,任何使电荷分散的结构因素,都能使碳负离子稳定性提高,反之则稳定性降低。一般来说,吸电子的取代基可提高有机物的酸性,而给电子的取代基会降低其酸度。 共轭效应也会影响酸碱性。在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扩大了电子运动的范围,使体系稳定。羰基化合物中的羰基是极性的双键,由于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作用,使它的α-氢具有一定的酸性。但不同化学环境的α-氢酸性不尽相同。 2、对于结构不相似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一些反应比较化台物的酸碱性 有些化台物它们的结构差异较大,通过电子效应的空间效应比较难以确定它们酸碱性的关系,如:乙炔钠、氨基钠、氢氧化钠,这三个化合物都是碱,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不是一看就知道的,但可以通过文献中已有的有关反应进行比较,有机化台物的酸碱性就一目了然了.HC=CH +NaNH2一一HC= CNa + H3HC==CNa +H O ——一HC==CH +NaOH从上面不难看出,根据强碱弱酸反应得弱酸弱碱的规则,氨基钠的碱性比乙炔钠要强,而乙炔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钠的碱性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乙炔的酸性比氨强,而乙炔的酸性比水弱.知道这一点以后,我们不难理解有关乙炔钠及其他一些碳负离子参与的反应常常必须是无水条件下进行的.通过一些反应来确定化台物之间的酸碱性关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总之,判断有机化台物的酸碱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可通过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比较它们的酸碱性大小;对结构不相似的有机物,则应根据文献中的有关反应来判断它们的酸碱性。

144 评论

JoJo爱次肉

1,碱性是d>a>b>c 碱性跟电子效应有关,给电子强碱性就强,综合共轭和诱导效应: 给电子 甲基>H>苯环 吸电子 羰基 酸性 a>b>碳酸氢根,高中的问题,不解释2,这个有点宽泛了对于单烯烃 要考虑位阻效应 反式>顺式,要考虑电子效应 双键旁连有的取代基越多越稳定对于多烯烃 肯定是共轭的稳定对于炔烃 同上考虑电子效应 三键旁连有的取代基越多越稳定3,就是Dickmann缩合反应,四到六元环,二酯中至少一个酯基的阿尔法位碳上有两个氢(注意是两个不是一个)4,带有乙酰基(CH3CO-)和CH3C(OH)H-结构的,比较特别一点的就是乙醇可以5,络合反应 希望有所帮助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机化学文献题

    1,碱性是d>a>b>c 碱性跟电子效应有关,给电子强碱性就强,综合共轭和诱导效应: 给电子 甲基>H>苯环 吸电子 羰基 酸性 a>

    吃土少年Hollar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有机化学英文文献

    铜催化合成三唑连结的谷氨酸及其在化学酶多肽合成中的应用 应该是这么翻译,相信我啊

    ShangHaiWendy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有机化学文献汇报

    书名:绿色有机化学作者:(美)道格西  哈奇森 著 任玉杰 译 荣国斌 校ISBN:9787562818021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

    blinkblink02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有机化学参考文献

    你是广药中药学的吧。。。我是一班的

    王小若1127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有机化学文献综述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里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cathryn060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