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5

卢卡与凯丽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艺研究杂志现任主编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平淡的朝发夕至

已采纳
1.《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新星出版社(韩国)2001年版,专著。 2.《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专著。3.《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专著。4.《审美的神韵》,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人合著。5.《延安文艺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合著。6.《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著。 7.《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8.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1917-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参著。9.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参著。10.《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参著。 11.论30年代现代派小说,《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12.外国文学译介在17年语境中的嬗变,《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1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 《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14.自由对自由的背离,《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15.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作品的崇高感哪里去了,《光明日报》2002年5月29日。17.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与文学的转型,《学术月刊》1998年第8期。18.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19.现代文学的审美超越性与现实的羁绊,《学习与探索》 2001年第3期。20.现代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经典化,《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21.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 22.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人文杂志》1997年第3期。23.强力原型与郭沫若的《女神》,《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 。24.五四文学现代性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人文杂志》2000年第3期。25.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26.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江汉论坛》1998年第12期。27.五四文学发展与《苦闷的象征》,《江汉论坛》2002年第9期。28.死亡之维与新诗研究反思,《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29.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学术研究》2003年第1期。30.《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31.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学(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4期。32.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学(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33.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逆转发生论,《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34.以他者话语质疑五四文学非写实潮流,《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5.前期创造社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6.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37.1949-1966中国对外文学关系特征,《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38.论丁芒归来后的诗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9.冷战、民族主义与十七年文学思潮,《河北学刊》2004年第2期。40.新诗择取民族诗歌传统之启蒙逻辑反思,《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41.近20年中国文学入史问题,《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42.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福建论坛》2005年第10期。43.日本文学知识与鲁迅对文学“关系”的言说,《福建论坛》2007年第11期。44.论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边缘性,《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5.晚清文体革命与日本启蒙文学,《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46.中国戏剧近代转型与日本新剧之关系,《戏剧》2002年第2期。47.世纪末的探索,《诗探索》1996年第3期。48.语言与理解,《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49.中国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求索》 2004年第2期。50.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新论,《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3期。19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化叙事方式,《晋阳学刊》 2004年第4期。52.17年文学的民族性与反西方性,《文艺争鸣》2002年第4期。53.现代主义文学的超越性,《文艺争鸣》1998年第5期。54.走不出的男权阴影,《文艺评论》2006年第3期。5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新中国“17年”的传播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56.17年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韩国《中国现代文学》2002年23号。57.形成?调整与质变,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4年第6辑。58.鲁迅的“为人生”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远东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俄罗斯 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9.死亡与超越——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新论,《传承与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0.梁实秋诗学论,《梁实秋与中西文化》,中华书局2007年版。 61.对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的形式分析,《通俗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62.文化守成与艺术调整,《通俗文学评论》 1998年第3期。63.世纪末与世纪初—中国与西方,<<文艺报>> 1996年2月16日。64.中国化“在路上”话语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65.冲突与融合——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思想论,《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66.论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缘起与特征,《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对语言现代性的反思,《长江学术》2002年第2期。68.新中国“17年”欧美文学翻译、解读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69.日本审美经验与周作人文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70.论《边城》叙述者性格及其功能。《吉首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71.论19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 种倾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72.周立波延安时期小说谈片,《延安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73.论延安文学的艰难选择,《延安文艺研究》1989年第2期。74.论延安小说与五四小说叙述方式之差异,《延安文艺研究》1991年第1期。75.意义与限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76.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关系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7.新时期18年文艺鸟瞰,《武当学刊》1995年第3期。78.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都市性,《武当学刊》2000年第3期。79.晚清诗界革命与日本启蒙诗歌,《郧阳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80.鲁迅悲剧美学新探,《郧阳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81.新诗锤字炼句的现代主义色彩,《写作》1996年第3期。82.对贾平凹的《白夜》的题旨解析,《三秦论坛》1998年第3期。83.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与特征,《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0 评论

amy229815572

陈长吟,笔名常音,男,汉族,1955年7月生,陕西安康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安康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汉江文学》杂志主编,安康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1991年10月调入西安市文联,先后担任《美文》杂志社副主编、副社长,西安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等职。2009年12月调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现为社科院研究员、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散文视野》杂志主编。同时担任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受聘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授,西安财经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安康学院教授。

308 评论

江河装饰

学术著作(含与人合著、主编)《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993年再版《中国山水诗史》(合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山水美与宗教》,稻禾出版社(台北),1992《中国山水文化》(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在文化的观照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资料汇编·文气编》(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宗教艺术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宋代文艺理论集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禅诗三百首赏析》(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批评的文化之路》(主编),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3《宗教艺术论》(图片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宗教艺术与审美创造》(增订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跨文化视野与现代化进程》(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古典文论学术研究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 代表性论文将古代文论放到中国文化背景下去考察研究,《文艺理论研究》1986-宗教与山水结合的历史文化考察,《文艺研究》1986-从文学本体论出发看中国文学的发展(合作),《新华文摘》1987-试论汉魏两晋中国对印度佛教的接受,《福建论坛》1987-齐梁浮艳文风与佛教,《华东师大学报》1988-北朝质朴文风与佛教,《文艺理论研究》1988-支遁与山水文学的兴起,《学术月刊》1988-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88-佛教故事与中古志怪小说,《文学遗产》1989-试论佛教美学思想,《云南社会科学》1990-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1991-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悲剧意识,《华东师大学报》1991-佛教心性学说对古代文艺心理学的影响,《学术研究》1992-古代诗论中的以诗论禅,《广西师大学报》1992-说“飞动”,《文学遗产》1992-宗教艺术的涵义,《文艺研究》1992-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文艺理论研究》1992-禅宗与艺术独创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应当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文化史派”,《江海学刊》1994-走近岭南——论广东文学的文化走向及其评价,《岭南文报》1994-6-自然在宗教中的地位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4-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暨南学报》1994-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景展望,《中国比较文学》1995-南朝崇佛文学略论,《原学》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论洛夫中、后期诗歌的禅意走向及其实验意义,《现代中文文学评论》(香港)第4期,1995年12月说“文气”,《中国文学研究》1995-中国书法理论中的山水喻象与人文精神,《东方文化》1995-中华文艺理论的人文精神,《开放时代》1995-3、走文化诗学之路——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当代人》1995-批评理论的方向与希望,《作品》1995-文学情缘与艺术才气大展示——评《香港当代文学精品》长、中、短篇小说卷,《香港文学》1995-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文艺理论研究》1996-《经律异相》对梁陈隋唐小说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6-八十年代古典文论研究略评,《文学遗产》1996-宗教艺术的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民族艺术》1996-禅与自然,《东方文化》1996-禅悟与艺术想象,《广东社会科学》1996-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文学评论》1997-论本土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今日东方》(香港)1997-草色遥看——我所知道的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1997-解放思想,认真反思,开拓创新,《文学评论》1998-关于文化艺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文艺研究》1998-中西艺术真实观的异与同,《社会科学家》1998-论史铁生作品的宗教意识,《南方文坛》1999-大学理念与现代化,《暨南学报》1999-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合作),《文学评论》2000-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进程与前景《文艺研究》2000-新人文精神与21世纪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合作),《文学评论》2001-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论的文化学研究的成就(合作),《文学遗产》2001-21世纪文艺学发展与中国现代人格建设(合作),《文艺理论研究》2001-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中国文学研究》2001-走 向 现 代 :中 国 文 艺 学(合作),《人民日报》2001-5-禅与艺术的澄明,台湾南华大学《两岸当代禅学论文集》2000-对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方 法 及 其 古 代文 论 研 究 方 法 的 反 思(合作),《中山大学学报》2001-论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合作),《学术研究》2001-城市与文学关系初探(合作),《广东社会科学》2001-中国古典文论表达的东方特性,《光明日报》2001-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研究评述,(合作)《学术季刊》2001-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合作)《华南师大学报》2001-玄学和文学的两次对话,(合作)《光明日报》2001-12-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合作)《福州大学学报》2002-当代艺术生产对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合作),《求是》2002-都市文学研究现状鸟瞰,(合作)《社会科学报》2002-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暨南学报》2002-266.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合作)《中国比较文学》2003-267.论中国古代诗学的原创意识,《文艺研究》2003-268.广场文化:城市文化的新资源,《广东社会科学》2003-469.批评的专业化与批评的品格,《文艺理论研究》2003-570.论王元化“综合研究法”的文化诗学意义,(合作)《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71.不断走向现代形态的文学社会学,(合作)《文艺争鸣》2004-372.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态势,《光明日报》2005年3月25日73.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文艺争鸣》2005-374.佛经传译的跨文化交流模式,(合作)《文艺研究》2005-475.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文学评论》2005-676.多维视野中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7.消费时代文学的自身调整与建构,《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78.传承与延续:叩问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教学论文华侨高校境外与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合作),《高教探索》2003-2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3-5论大学潜在课程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合作),《东南大学学报》2004-1建构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艺研究杂志现任主编

    学术著作(含与人合著、主编)《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993年再版《中国山水诗史》(合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佛教与中

    hansile2002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文艺研究杂志现任主编是

    《文艺理论研究》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创立于1979年5月,原名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是新时期以来成立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全国性

    Itisgoodtoforget.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文艺研究杂志现任主编名单

    杨志一 ,湖南芷江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后历任《文艺报》通讯组、文学评论组、理论组组长《艺术教育》杂志主

    诗酒趁年少r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文艺研究杂志现任主编是谁

    《文艺研究》是中国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刊物之一,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张庚、林元、王波云、柏柳先后任该刊主编。 从1985年第1期起开辟了专栏“研究之窗”,摘要

    大有小没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中国艺术研究院杂志任主编

    研究生院院长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

    小小雯紫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