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芥末花vera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是什么书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龙发集团

已采纳
《声训运用举隅》(《文史哲》 1986 年第 1 期)《词类活用琐议》(《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 1988 年第 2 期)《古代汉语虚词里的音近用同现象》(《淄博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3 期)《“浑”之语转蠡测》(《山东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1 期)《古车名原》(收入中国矿大出版社 1989 年《汉语论文集》)《杨树达语源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文史哲》 1991 年第 1 期)《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推阐〉 》(齐鲁书社 1991 年《语言学要籍解题》)《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同上)《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同上字)《张揖评传》(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中国语言学家评传》)《声训原理初探》(《山东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1 期)《读贾谊 〈新书〉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丛刊》 1992 年 4 期)《谈谈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韩诗外传今译〉正误 》(《山东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孙坚奋书画集序》(山东大学出版社《孙坚奋书画集》 1994 年)《“授鱼”与“教渔”》(《中国教育报》 1996 年 11 月 3 日)《也说“怕译书名”》(《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4 月 22 日)《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山东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源于商周,高于商周》(《大众日报》 1999 年 4 月 15 日)《“小”义同源词类纂》(《人文述林》 1999 年第 2 辑)《得失未知出心裁》(《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增辑)《独上高楼》(《中国书法》 1999 年第 8 期 )《历代书论精华选》(《大众日报》 1999 年 9 月 23 日)《试说“方”的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文史哲》, 1999 年第 6 期)《独好修以为恒》(《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4 月 7 日)《遗憾太多难珍藏》(《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8 月 11 日)《养根而俟实,加膏以希光》(《大众日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高标独立,古籀重辉》(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 2000 年,《书法导报》 2002 年 3 月 6 日 、 3 月 20 日 转载)《书学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书法》 2001 年第 5 期)《 蒋维崧 教授耄耋之年受大任》(《大众日报》 2001 年 10 月 18 日)《曾子的伦理思想》(《曾子及其里籍》,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 < 以学驭书 > 的对话》(《书法报》 2002 年 2 月 18 日)《异域同芳是书法》(《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13 日)《应该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论文,《书法之友》 2002 年第 8 期转载)《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改革训诂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 2002 年第 6 期)《喜读〈訄书详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27 日) 《应该加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2 月 4 日)《借来“清”字说峻翁》(《光明日报》 2002 年 12 月 5 日)《启功先生赞成书法写汉字》(《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1 期)《对〈“铭”字文化溯源〉的补充意见》(《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2 期)《蒋维崧谈书法创作》(《书法报》 2003 年 2 月 10 日)《以学驭书一硕儒》(《山东书法百家》,学苑出版社 2003 年 5 月)《〈诗疑辨证〉提要》(《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 2003 年)《〈诗说〉提要》(同上)《〈九经古义·毛诗〉提要》(同上)《〈白鹭洲主客说诗〉提要》(同上)《〈诗传诗说驳议〉提要》(同上)《〈毛诗写官记〉提要》(同上)《〈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同上)《启功·蒋维崧·书法人才与学科建设》(《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3 年)。《山东书法界同仁追念邹振亚》(《中国书法》 2003 年第 8 期收录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笔谈》(《中国书法》, 2004 年第 3 期收录)《读鉴斋》(收入《甲申小集》,华夏翰林出版社 2004 年)《人格道德的修养》 ( 《齐鲁晚报》 2005 年 7 月 31 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 追忆启功先生之一》 ( 《山东大学报》 05 年 7 月 26 日 ,25 期)《通过大字报认识的老师》,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16 日 ,27 期)《贵为帝胄 贫为草民》,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23 日 ,28 期)《幽默人生 幽默艺术》,(《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31 日 ,29 期)《形义密合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6 日 ,30 期)《仁慈为怀 广施博爱》,(《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13 日 ,31 期)《借形标音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27 日 ,33 期)《书法表现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11 月 15 日 ,39 期)《挽启功先生联 2 则》,(《中国书法》 2005 年 8 期)《蒋维崧书法集出版说明及后记》,(《蒋维崧书法集》,中华书局, 2005 年 10 月)《学垂典范 艺壮国光》,(《书法导报》 2005 年 11 月 23 日)《与书家商讨错别字问题》(《 2005 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 2005 年)《书法学科建设需要多种学科支持》(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文物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独立)
98 评论

PK从来没赢过

1、《私家藏书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增刊;2、《明清藏书家印鉴平议》,《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6期;3、《阮元的学术地位与成就》,《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4、《阮元与编刻书籍》,《图书馆学刊》1991年第3期;5、《阮元与诂经精舍》,《浙江学刊》1991年第4期;6、《敦煌学书林新结硕果》,《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7、《从日本辑刻的〈古逸丛书〉及其文献价值》,《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8、《发掘与开拓》,《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9、《张元济与中日文化交流》,《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2期;10、《中国古籍索引的回顾与前瞻》,《辞书研究》1994年第2期;11、《古籍分类中增设“方志部”的探讨》,《中国地方志》1994年第4期;12、《古籍丛书的历史贡献与现实价值》,《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13、《阮元与学海堂》,《文史》第41辑(1996年4月);14、《试述古汉语研究中的三重证据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3期;15、《略论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之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3期;16、《〈古逸丛书〉与中日汉籍交流》,《中国书目季刊》(台湾)第30卷第3期(1996年12月);17、《关于古籍索引工作的若干思考》,《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1期;18、《〈四库全书〉绢面颜色考辨》,《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3期;19、《中国古籍丛书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20、《古籍丛书所蕴涵的中日典籍交流》,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21、《阮元与〈十三经注疏〉》,《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22、《浅谈清代档案的价值》,《历史教学》1997年第8期;23、《〈皇清经解〉辑刻始末暨得失评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5期;24、《阮元创设诂经精舍考略》,《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冬之卷;25、《略论〈十三经注疏〉及〈校勘记〉》,《文教资料》1997年第6期;26、《论〈经籍籑诂〉的编纂及其功过得失》,《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27、《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文献》1998年第1期;28、《二十世纪古籍索引编制概述》,《文献》1998年第2期;29、《〈四库全书〉及其存目书收录外国人著作种数考辨》,《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30、《〈宛委别藏〉考略》,《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2期;31、《中日典籍交流史研究的新进展》,《日本学刊》1998年第6期;32、《日本的汉籍索引编制概观》,《中国书目季刊》(台湾)第32卷第3期(1998年12月);33、《试论阮元在训诂学上的贡献》,《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34、《由训诂以考文化——阮元训诂学成就研究之二》,《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35、《由训诂以明义理——阮元训诂学成就研究之三》,载《’98语言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36、《试论阮元在金石文字学领域的成就》,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2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37、《清代杭州灵隐书藏及经藏考略》,《东南文化》1999年第3期;38、《关于图书馆开展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思考》,载《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论文选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39、《杭州诂经精舍教学效应》,《杭州研究》2000年第2期;40、《对〈四库全书〉厥功至伟的清代华籍韩人金简》,《故宫文物月刊》(台湾)2001年第5期;41、《阮元与〈皇清经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2期;42、《关于〈支那学入门书略解〉》(日文),《日本国立福井大学教育地域科学部纪要》(2001年12月);43、《长泽规矩也在编纂、刊刻汉文丛书方面的贡献》,《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44、《长泽规矩也与和刻本丛书》,载《中日关系史料与研究》(第1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45、《〈经籍籑诂〉与汉语辞书编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2期;46、《清代私家藏书与学术发展之互动关系》,《文献》2003年第4期;47、《〈经籍籑诂〉在中国辞书编纂史上的地位》,载《汉语史学报》(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48、《类书与汉语词汇史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49、《国外和台港地区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述》,《中国索引》2004年第1期;50、《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扬州史志》2004年第3期;51、《章学诚与索引学》,《书目季刊》(台湾)第38卷第3期(2004年12月);52、《评王章涛〈阮元年谱〉》,《书品》2004年第6期;53、《〈经籍籑诂〉对现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助益与启示》,载《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3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4、《清代江南地区学术研究兴盛与私家藏书发达之关系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55、《试论日本所编的中国古籍索引》,《文献》2005年第2期;56、《阮元与段玉裁之恩怨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57、《台港地区所编古籍索引综述》,《辞书研究》2005年第3期;58、《长泽规矩也〈支那学人门书略解〉之得失》,《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9期;59、《阮元与朝鲜学人交往考略》,载《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学苑出版社,2005年;60、《欧美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观》,《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11期;61、《中日学术交流与古汉语文字学研究》,《东北亚学刊》2005年第4期;62、《孙诒让学术思想与玉海楼藏书特色之关系》,《文献》2006年第2期;63、《中日学术交流与汉语训诂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1期;64、《俞樾与中日韩文化交流》,《韩国釜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2月)65、《20世纪上半叶“四库学”研究综述》,《汉学研究通讯》(台湾)第25卷第2期(2006年6月);66、《日本的汉语史研究之历史与现状——兼论中日学术交流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东华汉学》(台湾)第4期(2006年9月);67、《阮元在中朝关系史上的若干事迹考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68、《经世致用与宏博会通——钱穆治学精神之精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9、《日藏汉籍珍本的调查与研究》,《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4期;70、《诂经精舍对19世纪浙江学术发展之重要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71、《阮元与朝鲜学者金正喜之交往》,《扬州史志》2006年第2期;72、《日本的中文书店与汉学研究》,载《天一阁文丛》(第4辑),宁波出版社,2006年;73、《俞樾对中日文化交流之贡献》,载《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5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4、《从〈揅经室集〉看阮元的治学方法——以训诂学为中心》,载《汉语史学报》(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75、《关于古文献学的十大思考》,载《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

192 评论

ilikedianping225

王进义,男,干湖甘谷八里湾人,1969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微全分析与纳米技术研究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微全分析技术、纳米生物技术及药物学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博士后。其间在该校H R Tseng与西门子Hartmuth C Kolb教授实验室从事了细胞、酶反应、DNA与蛋白质分析等大规模多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并在加州理工Stephen R Quake教授的微流控实验室完成了芯片制作全过程的培训及多功能集成芯片的设计、制作与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 C I E》、《Anlytical Chemistry》、《C C》及《B Microdevices》等杂志,并申请美国专利一项。其中,发表在《A C I E》的论文被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作为前沿研究而报道。  冯浩菲,1942年生,甘肃甘谷八里湾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文献学理论和传统经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毛诗训诂研究》、《中国训诂学》、《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前两书分别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后一书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全国研究生通用教材。  书中分为九大类,即关于诗的一般性问题、关于诗乐问题、关于六交、关于四始、关于《诗》史、关于《诗序》、关于《国风》、关于二《雅》、关于三《颂》。每大类之下又多递分出若干小类,大小共百余论,历代《诗经》论说中所出现的各种主要问题大都包括在内了。关于撰写体例另见《例言》,此不赘述。  陈继明,甘肃甘谷大石头人。1984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教授。宁夏作协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短篇小说《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王恩德 男,1948年8月出生,甘肃省甘谷人,中共党员,教授,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数据仓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张智威,生于台湾,祖籍甘谷,现定居美国,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博士。张智威一次性出资20万元硬化巷道,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全村群众投劳3000多人(次),捐款2万元。目前,已硬化巷道2条550米,第3条110米即将竣工,同时安装上了路灯。  范三畏,男,汉族,生于1952年7月,甘肃省甘谷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先秦神话和陇右古史传说有着长期深入的探索。其“伏羲神话与文化研究”系列论文曾获甘肃高校94——95年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所撰《旷古逸史——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陇文化丛书”之一)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安鼎年,男,1931年12月20日生于甘肃甘谷,汉族,中共党员。天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给排水专业,同年入大学任教,从教43年。《工业水处理》、《离子交换与吸附》杂志编委;天津建委顾问,天津城建学院兼职教授。 有突出贡献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IAWQ协会会员,载入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14th Edition  石新贵,1947年6月生,甘肃甘谷人。历任兰州军区测绘大队学员、技术员、政治处干事、干部股股长,兰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干部处处长。1985年10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1990年9月任兰州军区直属工作部政委。1993年3月在国防大学学习。1994年5月任兰州军区第1技术侦察局政委,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魏晓妹 女,1957年8月生,甘肃甘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水量转化理论与调控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82年元月从原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毕业分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并在本校在职攻读研究生,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获得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曾兼任水建学院副院长,先后主管科研、研究生及本科生教学工作。2000年晋升为教授。现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和《地下水》杂志编委、陕西省政协常委。  巩作义,著名书法家,号渭舟,朱国山人九世孙,1950年生,甘肃甘谷县人。南京大学毕业,著名书法家。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山东水彩画院副院长、山东教育学院书法客座教授、山东省慈善总会理事等职。出身于名门,受其先祖巩建丰(雍正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的文学顾问)门风影响,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早年拜我国著名书法家魏学文、武克雄为师学习书法。学书始从汉碑入手,上溯钟鼎、甲骨,旁及北魏刻石、晋、唐,到宋、元、明、清。其作品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尽皆自成一体,尤以隶书为上品。  陈云琳,女,籍贯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1965年7月生于北京;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9年在天津大学理学院和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9年2月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9月任副教授,同年进入南开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1年出站,现在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研发中心工作目前为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 Optics Communications 、物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王奎禄 渭阳乡小王家村 总装核研所专家组组长 军职少将  何喜奎 八里湾乡徐家岔村 陕西机场管理集团 总裁  马尚武 安远镇马坪村 总后西北物资局副局长 大校  赵进余 大石乡赵坡村 原二十八分部副参谋长  赵 亮 大石乡赵坡村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  张敬贵 安远镇阳赛村 西安市鑫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书记  王海峰 渭阳乡槐沟村 光大银行西安分行经理  王世奎 安远镇 总后潼关车材库政委 正团上校  程世雄 八里湾乡中岔村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副政委 正团上校  李进福 大石乡贯寺村 四医大唐都医院招待所所长 正团上校  严 宏 城关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主任 教授  张 伟 十里铺乡白云村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病理科主任 教授  郭世文 十里铺乡白云村 交大一附院神外科教授  王方晨 十里铺乡白云村 金花企业集团财务总监  18 李 青 安远镇李家堡村 《中华热土》画报社副总编  20 马效忠 西坪乡马家山村 长庆油田合作项目部主任  21 黄晓东 城关镇 长庆油田通讯处处长  22 骆建胜 新兴镇骆家庄 长庆油田处长  23 张学英 安远镇阳赛村 西安市房地局房屋托管所办公室主任  24 王友仁 八里湾乡魏家岔村 原西安理工大学基础部书记  25 程全生 八里湾乡中岔村 陕鼓集团驾校校长  甘谷籍黄埔军人名录  黄埔7期:  李 茂:甘肃甘谷礼辛镇人。  黄埔9期:  王天中:字子和,时年24岁 ,甘肃甘谷县北关人。  黄埔10期:  巩葆贞:时年23岁 甘肃甘谷东街上巷书房院人。  姚汝崇:字效儒,时年23岁,甘谷县北关人。  王定一:字兆西,甘肃甘谷人。  黄埔14期:  李景春:字绣天,时年24岁,甘肃甘谷礼辛镇人,后迁居陇西。曾任国民党三青团中央书记,解放后随蒋去台,80年代回到家乡。  王育成:字鸣琴,1912年生,甘肃甘谷人。1939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第七分校第十四期参谋班,曾任第十七集团军骑兵旅参谋长、宁夏盐池县县长。1944年任第十七集团军第十一军少将参谋长。1947年任第十七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1949年9月23日在宁夏银川起义。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黄埔16期:  马维骏:字重*,时年21岁,甘肃甘谷礼辛镇北山杨家湾人。后随马步芳去土耳其。  黄埔17期:  王树德:字辅民,时年22岁,甘肃甘谷北关谢家人。  黄埔18期:  侯思祖:字孝则,时年24岁,入18期一总队学习,甘肃甘谷盘安镇人。  黄埔21期:  安鼎臣:甘肃甘谷人。  原世锐:时年22岁,甘肃甘谷盘安镇原家庄人。  毛友义:字子良,时年23岁,甘肃甘谷盘安镇南坡寺人。  王定一:时年22岁,甘肃甘谷盘安镇人。  蒲树政:字德一,时年25岁,甘肃甘谷东街大寺门巷人。  黄埔23期:  谢志义:字哲*,时年24岁,甘肃甘谷县西三十里铺王家寨子人。  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12期  李正德:字令节,甘肃甘谷礼辛镇人,陆军少将。曾任国明党内蒙特派员兼保安司令,解放后为兰州市政协委员,于2005年11月去世。  李克义:甘肃甘谷礼辛镇人,解放后任新疆农三师农科所农艺师,现退休在新疆。  李明刚:字清芳,甘肃甘谷礼辛镇人,曾任国民党四十二军连长。现退休在家。  黄埔军校成都三分校:  李 果:甘谷西关人,十八期骑兵科毕业。  贾 璞:甘肃甘谷礼辛镇人,已去世。

11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是什么书体

    王进义,男,干湖甘谷八里湾人,1969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微全分析与纳米技术研究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微全分析技术、纳米生

    老余popopxm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是什么书

    一、学术著作:《四川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2年;《语言文献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春秋公羊传注疏》(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smoothyear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是什么书啊

    一、学术著作:《四川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2年;《语言文献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春秋公羊传注疏》(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减肥大胃王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第二卷是什么书

    一、学术著作:《四川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2年;《语言文献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春秋公羊传注疏》(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甜心派儿596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第二卷是什么书啊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

    火星的星星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