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6

joyzhou512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藏信息化建设文献综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豆豆豆逗

已采纳
隆穆(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资料馆))摘要 本文阐述了西藏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长期研究,探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 地质资料管理 信息化建设 现状 思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当然,也是衡量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信息社会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影响,促使传统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转变地质资料管理方式,是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现代化,提高服务社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地质资料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自治区也加快了馆藏资料的数字化步伐,现自治区成果地质资料累计有3000多档,其中地质资料中汇交的有电子文件1300多档,需要数字化的约1800档,已完成数字化的673档,计划2014年完成368档。与此同时,成功实现了地质资料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共接待借阅1606人次,借阅16026份、147710件,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新办公楼的基础网络已经建成,为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资料馆地质资料集群化信息服务系统部署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奠定了基础。建成了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初步实现了地质资料的接收、检查、资料入库到提供利用服务,现在依托互联网在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上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公开地质资料图文共享数据服务和依申请服务及产品数据服务等多层次数据服务。依托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部局域网,建立了内网电子阅览服务系统,提供馆藏地质资料的查询、借阅、浏览、复制等服务。但是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还不够高,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利用的手段还比较落后。还没有真正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地质资料利用主要依靠手工查找。数字地质资料信息还没有在社会利用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自治区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区地质资料管理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和创新,增强了业务能力。但是与国家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和时代发展步伐差距较大。所以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因此,分析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对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今后的建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现状分析1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对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不够重视,使地质资料系统的建设和在应用受到硬件方面的限制。很多人认为地质资料信息化就是简单的利用电脑录入相关资料,将其保存在电脑中就是信息化了。更有人认为只要保证资料档案不丢失,不发生事故,就尽到了责任,别人到时候能不能用就不是我们管的事情了。很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相当肤浅,认为信息化建设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很多人存在抵触的心理,觉得信息化建设打乱了以往的工作模式,为自己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只要碰到一点关于信息化的小问题就觉得信息化这个东西不好,增加工作量不说还增加烦恼,要学的系统太多,要记的东西也太多太乱,而且在自治区大部分职工的年龄都比较大,信息化这个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难用的。觉得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学这个东西,真是没事找事。2 信息化建设队伍力量不强西藏由于条件比较艰苦,往往很难招到内地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不少从事信息化行业的职工都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过来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中非专业化职工所占的比重较大;更有多数从事信息化工作的职工是因为单位要与上级单位有业务往来,但又没有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于是单位只能安排那些比较年轻或者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的职工兼任,于是只好既担任其他工作,又从事信息化工作。还有一些单位,认为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比信息化工作要重要得多,而信息化工作只是应付上级的工作,可有可无。这些原因造成了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力量不强的局面,严重地制约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3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力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缺乏了解,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查档、借阅就行了。由于利用资料的时间未知,这就导致一些部门领导对地质资料管理部门不重视,忽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现在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今的管理需求。具体表现在配备的人员不够、资金不足等方面。4 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难度大长期以来,虽然逐步建立了一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某些工作环节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配套和有效的制约手段和措施,存在管理失控的问题。例如汇交资料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威慑力,导致汇交单位在一个项目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迟迟不汇交资料,有的甚至不汇交。5 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地质资料知识培训,这个现实导致地质资料数据库信息化水平不够高,更新慢,这就造成信息的传递不畅通,地质资料共享度低。此外,人才的缺乏导致对外面先进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使自己的方法和设备跟不上社会进步的节奏。2 对策与措施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及措施。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全员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意识,传统的地质资料管理模式,是以保存地质成果资料原始信息记录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归档信息在必要时更加全面、准确的研究、掌握地质成矿规律及防治地质灾害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现象,造福人民服务社会为工作目的。这种模式在以手工管理的时代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十分可行。然而,伴随着自动化管理工具的成熟和普遍使用,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库房管理模式转向资源管理模式,信息管理的要求和具体实施,已经渗透到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现代新兴的地质资料管理理念是借助于信息自动化管理平台,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处理、依托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留存和信息使用的自动化管理功能,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充分实现资料信息在社会活动中应有的支持作用。2 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注意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信息化队伍建设。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环境,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专业学习和培养信息社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新(如在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理论及软件更新层出不穷,不像其他学科的知识,可变性不大。而信息技术却不同,首先,它的分类繁多、涉及的面广;其次,设备、系统、软件更新太快;再次,需要处理一些突发的软硬件状况;最后,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而从事资料管理的职工大部分时间却被其他众多的事务所占据,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进修,搞课题研究。因此,可对他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使他们接受新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探索新型的资料管理模式。培训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即安排职工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各类培训、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也可以“请进来”,即邀请内地的专家进藏进行考察、交流、专题讲座等。另外,要注意对年轻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地质资料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鼓励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资源。3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力度要使管理力度有所增强,首先得领导重视,以及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的转变。主管领导要具体抓、逐级落实,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信息化作为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把信息化工作落实、保障措施、建设以及系统应用状况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指标,调整不适应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和职能划分。其次就是增加资金的投入,信息化建设设备投入大,更新换代快,我们可以采取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单位自筹等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及维护等各方面各项资金的投入,让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能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使信息资料依托网络提供更便捷、更准确、更高效的社会服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4 健全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和地质资料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单位地质资料管理的需要。而且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5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切实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网络工具提高开发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水平。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地质资料管理模式造成的冲击,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所引发的地质资料工作理论与工作方法的突破与变革;应以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变革。在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地质资料管理部门、不断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与利用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以自己独特的利用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总之,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于内地城市和全国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根据本单位特点,加强对薄弱之处的改善,充分利用今天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迎头赶上。不断培养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学以致用,才能使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1]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24)
358 评论

乐乐冰儿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紧密结合该校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了文理兼收,古今兼备,文史、教育类书刊、地方志和港台版社会科学图书、各类电子版文献较为丰富的馆藏特色。截止2015年4月共有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 余册;历代石刻拓片 12000 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10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 5 余万种。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设施日趋现代化,为方便广大师生检索利用,提高文献利用率,图书馆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购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Aleph500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了馆藏中外文书刊书目数据库、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和馆藏特色文献数据库,并提供多种检索利用方式。除两个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之外,在图书馆的许多公共区域都设置有检索机和信息点,读者可通过校园网、 Internet 网、手机自由方便地阅读、检索或浏览馆藏多种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右侧地下为“妇女文化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妇女文化博物馆。展区面积1000平方米,有文物藏品1200余件,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和“中华嫁衣”五个专题展出。 (附:详细馆藏见下方)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藏信息化建设文献综述

    同元藏文软件

    大眼博奇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教育信息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 月 日  本科

    小不娃娃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西藏旅游文献综述

    总体来说前景大于困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智慧旅游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

    淡蓝色的蝎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会计信息化国外文献综述

    参考2013年底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相关解读,这是比较新的资料

    品嵊红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信息技术文献综述

    (一)主题的写法信息技术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

    我是不是很S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