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5

木头人的老婆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北大现在还有新青年杂志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五月的史努比

已采纳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家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了陈独秀为北大文科长新青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杂志和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社会引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五四之后的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运动。
246 评论

倍笨儿9999

关于这个问题,已有解答,还要分析一下历史事件:1915年9月的时候,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他好转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之后一系列事件之后,新青年在上海影响变大,在1916年的时候,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由上海迁移到了北京,目的是为了带动更多青年,特别是首都的青年。之后北京大学与新青年杂志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然后又是一系列的文章发布,新青年又带动起来了又一批的人综上所述,因为新青年杂志编辑设在1916年时迁移至了北京,所以也影响到了北京的学生

90 评论

1322183606ww

李大钊认为,中国封建文化中那种安于现状,因循依赖,空想虚玄,寻求世外解脱的种种观念,愈来愈与社会的进步不相容,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中的创新竟智,崇尚科学,重视现实,讲求实效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观念。

96 评论

咪咪妈咪贝贝哄

是陈独秀创立的《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285 评论

beyond45678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刊时编辑部旧址今天已无从考证),主编陈独秀。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即随其北上。陈独秀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是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它同时也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当年与此院东邻的是北大三院(今已成为一家机关的办公地)。《新青年》以北大为依托,因而在它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思想者和文化先驱,他们是:李大钊、钱玄同、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那时,“《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鲁迅语)。这座今天看来极不惹眼的小院,当年由于他们的往来于此而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部”。深深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与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也是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它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后国人的精神与社会旧貌依然的中国,率先竖起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和蒙昧发起攻击。它反对旧伦理、旧文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并向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是以提倡白话文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它从1918年起几乎全用白话。在《新青年》上曾发表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我国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著),鲁迅的《孔乙己》、《药》等作品以及沈尹默、刘半农、胡适、陈衡哲等人的白话诗也都刊载于《新青年》上。十月革命后的1919年5月,《新青年》上还刊出了李大钊编辑的“马克思研究号”,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引介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与资本集中说。《新青年》内部也存在对立的观点,胡适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但毋庸置疑,这本每期100页左右装帧素朴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丰足的思想动力。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讲到:“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1935年为《新青年》重印题词的胡适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

347 评论

lin2000west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青年》杂志创刊的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中国文化正由以封建专制为主体的旧文化向以近代民主政治为主体的新文化转型。《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崇尚科学,提倡创新意识是《新青年》编辑群体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认为,“文明进化之社会,其学说之兴废,恒时时视其社会之生活状态为变迁。”(注: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不要被古代的先贤“所拘囚”,也不要被近代的圣人“所支配”。要发扬《新青年》倡导的民族创新精神,提倡的学术开放意识,“一勿尊圣,二勿尊古,三勿尊国”。广采博纳,吸取其精华,营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时代氛围。《新青年》推进了思想解放和人们观念现代转型的进程。李大钊认为,中国封建文化中那种安于现状,因循依赖,空想虚玄,寻求世外解脱的种种观念,愈来愈与社会的进步不相容,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中的创新竟智,崇尚科学,重视现实,讲求实效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观念。陈独秀则认为,民主、科学是现代社会前进的两大机轴,应摈弃旧的落后的官本位文化观念,树立振兴实业的现代意识。《新青年》倡导的现代化意识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以民主、科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实现了由封建思想统治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现代思想的重大飞跃。《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大现在还有新青年杂志吗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

    格桑之门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北大现在还有新青年杂志吗吗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家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了陈独秀为北大文科长新青年迁至北京新青

    晓布丁2011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现在还有新青年杂志吗

    能买到。新青年合订版较多,原版较少,网上价格基本上是正价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刊

    等于个圈圈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现在还有新青年杂志吗?

    陈独秀的《新青年》1922年7月,出至9卷6期后休刊。以后改为季刊。1925年4月改为不定期刊,共出五期。1926年7月最后停刊。后来1978年又有一个《新青年

    牛牛1223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新青年杂志现在还在吗

    记得是 当年办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停刊了,停刊之后就再没有了。

    bluelights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