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8

不给知道我是谁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改刊要求多少页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哆啦瞄瞄

已采纳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隶属总政治部领导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为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生,主要培养 全军部队和院校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和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军事新闻宣传、图书档案管理干部。 学院由南京院本部和上海分院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共ll00余亩。院本部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区,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北路两侧,院内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古朴雄厚, 分院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区,位于五角场地区,毗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院校,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南京政政学院一直是立志报国从军的莘莘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 南京政治学院组建于1977年11月,时称南京政治学校,隶属首总政治部。1986年6月,更名南京政治学院,为正军级中级指挥院校。1992年8月,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并入学院,次年7月该校恢复为一所独立院校。1999年5月, 原上海空军政治学院(组建于1951年1月)转隶并入学院, 称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2004年l月,根据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南京政治学院明确为正军级中级任职教育院校。 学院编制有12个师级教学管理单位,现设有12个军官任职教育专业,承担全军师旅团政治委员、组织部(处) 长、政治部(处)主任和宣传处(科)长等培训任务还设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心理学、国际政治、政治学、中国革命史、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图书馆学、档案学等20多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等6个学科的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马克思主 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设于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1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含军事新闻)和军事心理学被总部确定为全军院校“2llO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学院在完成全日制培训任务的同时,还采取函授夜大、代培、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形式。 近年来,学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对政工人才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对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构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与研究,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需要的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院本部和上海分院的综合教学大楼设备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功能齐全, 与军事训练信息网和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园区网颇具规 模,拥有国内同类院校和专业一流水平的新闻编辑实验室、广播新闻实验室、电视新闻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心、政治工作作战指挥模拟中心、政治工作对抗模拟研发中心、军队文化工作专修室、战时政治工作专修室、心理学实验室、军事专修室和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文献保护技术中心等。 院本部和上海分院两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00余万册, 中外文期刊2800余种,并与国内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信息交流关系。学院在全军率先建 成数字图书馆,实现了与全军和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网,拥有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缩微、复制等专业设备。   学院在南京市郊建有占地l50亩的军事训练基地,功能完善。基地依山而立,桃林环抱,风景宜人。 学院在江苏张家港市、上海浦东开发区、江西井冈山、江苏茅山、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以及部队各新闻单位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点,每年组织各专业学员深入社会和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当兵代职锻炼、课程实习和毕业 实习等实践活动。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60%多,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比例为50%多, 他们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3名, 先后有32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3名教员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43名教员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金 奖和银奖,有13名教员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讲师为教学科研骨干,老中青相结合,高中初职相衔接的学术梯队。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活跃,在军队政治工作学、法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新闻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心理学、军事信息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设有军队政治工作学、政治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作为全军政治理论和政治工作的重要研究基地,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部队建设服务的方向,注重加强与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相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大批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院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十五”以来,学院有57项课题被确定为省级以上规则课题, 有37项成果获军队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学院主办有3种面向全国全军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是由总政治部主管、学院主办的全军政治理论刊物,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为中国期刊奖提名奖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军事学核心期刊;《军事历史研究》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近年来,学院着眼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对政工人才的要求, 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全军一流、全国知名”的学科建设总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实行培训任务转型,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 从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转变, 不断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任职教育为主体、本科教育为基础,各层次比例适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办学格局。学院从政治学院在全军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出发,按照“政治学院更要讲政治”的要求,认真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强化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发展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应用型政工人才” 的教学改革思路,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管理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培养适应部队需要的“ 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过硬、军事素质较高”的新型政工人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团结、献身、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毕业学员根据培训目标和部队岗位需要,按专业对口原则进行分配。 毕业学员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胜任第一任职需要,且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已毕业的2万余名学员中涌现出批“全国学雷锋标兵”丁红军、“独臂英雄” 丁晓兵、“抗洪英雄”高建成等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毕业生中不少人在解放军部队机关、科研单位以及军事院校担任了领导职务。有部分优秀学员毕业后还被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 学院毕业生分配供不应求。 学院目前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16个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历史、图书馆学等5个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院还设有政治 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每年推荐本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土学位。
353 评论

明明白白我旳心

学术论文54、2004,《对公推公选党政干部的思考》,《党的生活》。53、2003,《进一步转变职能政府》,《新华日报》11月17日。52、2001,《公共管理形象分析》,《南京社会科学》第11期。51、2000,《政治科学的微观层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50、2000,《论政治科学的范畴体系》,《江海学刊》第4期。49、2000,《政治范畴的性质、功能、特征》,《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第4期。48、2000,《论政治科学知识的系统化》,《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47、2000,《政治科学的科学性》,《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46、2000,《政治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传统》,《学海》第3期。45、2004,《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危机管理》,《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44、1999,《新时期制度创新的方式、战略和策略》,《南大学报》第1期。43、2003,《南京市农村福利保障体系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第4期。42、2004,《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研究的相关因素》,载于《中国股市政策研究》,南京出版社。41、2002,《公共政策知识场域论略》,《求索》第6期。40、1998,《西方现代政策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39、1998,《现代公共政策的知识体系》,《南大学报》第3期。38、1997,《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江海学刊》第3期。37、1996,《比较政治研究的取向与方法》,《江海学刊》第4期。36、1995,《政治理论的历史、结构和革新》,《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35、2000,《传统、经典与阐释:对50、60年代西方政治学理论论争的分析》,《学术界》第6期。34、1995,《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流派分析》,《南大学报》第1期。33、1994,《论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流派》,《南京社会科学》第5期。32、1993,《论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互动性》,《中德经济法年刊》。31、1991,《冷眼向洋看世界》,《从越南风云到科威特历险》,江苏人民出版社。30、2002,《国际政治理论的性质、效用与变革》,《江海学刊》第4期。29、1996,《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现实主义》,《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28、1993,《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力量》,《南大学报》第2期。《新华文摘》第7期转载。27、1994,《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平等权》,《中德经济法年刊》4月。26、1992,《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形态》,《南京日报》(理论版)8月。25、1992,《政治文化建设与政治稳定》, 《南京日报》(理论版)7月。24、1992,《试论政策决策的权威性、时效性》(个人执笔),《江海学刊》第3期。23、1992,《政治发展论纲》(与人合作),《南大学报》第2期。22、1989,《由国家为主体向以社会为主体的飞跃》,《江海学刊》第2期。21、1992,《浅谈文科梯级重点科研项目的规划、设立和管理》(与人合作),《高教研究与探索》第2期。20、199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与高校文科改革的深化》(与人合作),《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19、1991,《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与人合作),《高教研究与探索》第4期。18、1990,《江苏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模式与途径》(与人合作),《南大学报》第1期。17、1990,《走出二律背反的历史深谷》 《当代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南京大学出版社。16、199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命运》,《唯实》第4期。15、199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读本导读》,人民出版社。14、1992,《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下),《南大学报》第2期。13、1992,《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上),《南大学报》第1期。12、1992,《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南京日报》(求索版)5月。11、1989,《社会主义改革的革命性质》,《回顾与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0、1988,《社会主义革命范畴的哲学思考》, 《南大学报》第3期。09、1987,《工具主义》,《二十世纪最新哲学思潮》,南京出版社。08、1987,《实用主义》,《二十世纪最新哲学思潮》,南京出版社。07、1986,《大众伦理学二则》,《新华日报》9月11日第4版、1987年2月19日第4版。06、1987,《试论道德意识》,《南大学报》,《哲学专辑》。05、1987,《全盘西化――破产的理论,行不通的主张》,《中国高等教育》第7、8期。04、1986,《俄国民粹派失败的教训》,《南大学报》第4期。03、1985,《列宁的感觉理论》,《大庆师院学报》第3期。02、1983,《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文史哲》第3期。01、1981,《矛盾有一个生长过程》,《南大学报》第4期。学术著作16、2000,《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第3版)。15、2000,《政治学方法论》(与张鸣合作),苏州大学出版社。14、2001,《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与魏殊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3、2002,《公共政策学》(与王强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2、2002,《政治学基础理论的观念:价值与知识的论辩》(与孔繁斌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11、1997,《宏观政治学》(与张凤阳、温晋锋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0、1992,《现代政治理论》(与包玉娥、王强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9、1991,2005年修订 ,《社会发展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08、1989,《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和竞争策略》(与洪银兴、裴平、孙克强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07、1990,《社会改革控制论》(与宋林飞、童星、冒荣、王良元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6、1988,《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进――中国体制改革的历程、现状和前途》(与孙伯揆、童星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5、1990,《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马列经典著作选讲》(与洪银兴、王国刚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4、1997,2002(修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童星、庞绍堂、陆江兵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3、1995,《社会历史理论》(与李华钰、步惜渔、姚润皋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2、1990,《人生哲学教程》(与程文保、张锡生、闵春发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01、199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二卷列宁主义哲学)(与李华钰、严高鸿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

259 评论

Xzylongfeng

一、编著(译)1.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合译有理查德·艾文斯(Richard J Evans):《捍卫历史》(第一译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 编有《新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 编有《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以教科书为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二、已发表的文章目录:《一个思考:由柯文“中国中心观”谈起》,《人文杂志》2003年9月,第110-114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2月号全文转载。 《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东岳论丛》2004年7月。 《一个思想的生活史分析》,《人文杂志》2005年1月,第119-124页。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5年6月号全文转载。 4.《历史与文学的辨证》(第二作者署名),《福建论坛》2005年3月,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9月号全文转载。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3月,第59-64页。 《解构中国民族历史叙述的反思》,《历史研究》2006年10月,178-185页。 《典范转移:新文化史的表达与实践》,《社会科学评论》2006年12月,第40-58页。 《讲故事的文化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4月,第146-154页。 《刘师培的一则佚文》,《史林》2007年6月,第184-188页。 《从书籍史到阅读史——关于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史林》2007年10月,第151-180页。 《另类的论述——杨翥〈吾妻镜〉简介》,台北《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12月,第195-210页。《新文化史与中国研究》,《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1月,第100-108页。 《卫生、种族与晚清的消费文化》,《学术月刊》2008年4月,第140-147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8年7月号全文转载。该文修正版见大阪《或问》杂志2008年7月号。 《晚清出版的生理卫生书籍及其读者》,《史林》2008年8月,第20-36页。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月号转载。 《出版与文化政治:清末出版的生殖医学书籍及其读者》,《学术月刊》2009年1月,第128-142页。该文修改版见京都国际文化日本研究中心(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编:《东アジア近代における概念と知の再编》(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10)。 《歧路彷徨:历史与文学之间》,《学术研究》2009年3月,第20-23页。 17.《晚清中国的书籍、出版与阅读》,大阪《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2009年3月,第609-621页。《严复与复旦公学》,《历史研究》2009年4月,第133-146页。 《清末报刊上改良小说和戏曲论述篇目》,《近代中国研究集刊》(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晚清上海书局名录》,复旦大学历史系、出版博物馆编:《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59-367页。Books of physiology and hygiene published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ir reader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December 2009, Volume 4, Issue 4, 604- 《舒新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牛大勇等编:《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76-409页;该文的修正版《时代思潮的地方回应——舒新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见卢建荣主编《社会/文化史集刊》第3集(台北时英出版社,2010年4月,第101-136页)。《清季启蒙人士改造民众阅读习惯的论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8期,2010年6月,第51-96页。《201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第二作者署名),《学术月刊》2011年4月号。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7月号全文转载。 《补脑的政治学》,《学术月刊》2011年9月号,第145-154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5月号全文转载。 《晚清中国身体的商业建构》,杨念群主编:《新史学》(5),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版,第233-263页。《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历史叙述》,《九州学林》2011年春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165-188页。《历史书写与记忆塑造——古腾堡在近代中国》,《学术月刊》2012年4月、5月号连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8月号、9月号全文转载。 《少年胡适在上海时史料补遗》,《清史研究》2012年5月号,第124-129页。 《梁启超的一则佚文——辛亥前梁启超同袁世凯关系之一例》,《史林》2012年8月号,第119-122页。 《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的译介》,《哲学研究》2012年9月号,第91-94、103页。 《严复佚文六篇》,《或问》(日本关西大学)第22号(2012年10月),第131-138页。《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新文化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2月号,第56-59页。该文注释无意中被删。 《陈寅恪与复旦公学关系考略》,《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166-173页。 《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的容受》,《学术月刊》2013年5月号,第158-166页。 《“卫生”的商业建构——以晚清卫生商品的广告为中心》,《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10月号,第53-58页。 《严复与熊季廉的“父子”之交》,《史林》2013年12月号,第112-116页。 《复旦公学创校史实考》,《复旦学报》2014年1月号,第33-42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4年4月号全文转载。《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见孙江、陈力卫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2辑),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54-183页。 Zhongmin Zhang, “Th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 47, N 4 (Summer, 2014), 61-《晚清上海药商的广告造假现象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4年9月号,第189-247页。《社会变迁视域下晚清的广告论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1月号,第67-72页。 《近代上海的名人医药广告——以文人谀药为中心》,《学术月刊》2015年7月号,第153-162页。 《何启、胡礼垣行迹述考》,《或问》(日本关西大学)2015年7月号,第63-76页。《近代中国“东亚病夫”形象的商业建构与再现政治》,《史林》2015年8月号,第107-118页。   三、评论《思想与学术的近代历程》,《博览群书》2003年4月。 《“公共知识分子”或是“介入的旁观者”》,《书屋》2004年4月。 《伊格尔斯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中对后现代史学理论的认知》,《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4月。 《构建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历史》,《读书》2004年6月,第20-23页。 《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的个案研究评介》,香港《二十一世纪》2005年12月。《同乡意识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0月。《为何要捍卫历史》,《南方都市报》2009年3月8日。《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0年2月28日。 《小茶碗里有大世界》,《南方都市报》2010年4月18日。《“局部真实”的观念史研究》(原名为《数据库与观念史研究》,发表时被编辑修改),《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0年5月23日。 《一个字的文化史》,《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6月,第84-87页。 《追随伯克:文化史的学术史与方法论》,《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7月,第144-148页。 《近代日本博览会的文化政治》,《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0年8月1日。 《世界宛如博览会》(原名为《展示的政治学——近代博览会的文化史》,发表时被编辑修改),《南方都市报》2010年8月8日。15.《观念史研究应该怎么做》(原名为《再论数据库与观念史研究》,发表时被编辑修改),《南方都市报》2010年9月5日。16.《杜赞奇访谈——民族主义已丧失了进步和解放功能》,《南方都市报》2010年12月12日。 《谁来给革命下定义》(原名为《革命的政治学》,发表时被编辑修改),《南方都市报》2011年1月14日。 《为什么要喊口号》,《南方都市报》2012年2月26日。 《上帝改变不了的过去,历史学家也不能》(原名为《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发表时被编辑修改),《南方都市报》2012年5月13日。《胡适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学》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版。《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1月10日。

206 评论

相关问答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改刊要求多少页

    一、编著(译)1.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合译有理查德·艾文斯(Richard J Evans

    旅游新四力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改刊要求多少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直属总政治部领导,面向全国全军招生,主要培养全军部队政治机关干部、部队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以及军事

    小禾小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改刊要求多少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隶属总政治部领导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为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学院面向全国全军招生,主要培养 全军部队和院

    麦麦舞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投稿要求多少页

    一、编著(译)1.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合译有理查德·艾文斯(Richard J Evans

    天晴小姐8755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改刊要求多少字合格

    你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经查,被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和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收录,被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版

    点評狂魔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