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橘子的新生命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史文献是怎么来的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米苏and妮娜

已采纳
当文献学家着手对某种当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它实际已经成为历史的存在物。所以本书使用的“历史文献”的时间概念,从属于的文献都是历史文献”的命题,在收罗文献时、尽可能予延至现在,从古代至建国以来的五十年,均沦述之。其次,从学科体系来看,广义历史学包括自然界的变迁以及最初人类会活动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广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史、哲、经等分类中的文学著作、任何目录分类,都是相对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实多属于史学文献,古今学考早有论说。章学诚《报孙渊如书》称.“承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经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询地理之类已也。”可见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于四部分类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经皆史”的论题、这是指《六经》皆为史料。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作《史记》,就以《六经》为史料。他提出了“颁协《六经》异传,整齐自家杂语”的命题,广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视为历史文献.则是广义历史文献,它与一切文献没合区别,而失之于混淆;如果固守史部类日,必又失之于偏狭c“混而合之则不清.拘而守之则已隘”(章学诚:烛考释例女),即所谓“过犹不及”,太广大狭都是弊病。本书考察的历史文献,以狭义的支部典籍为主体,而概述广义的四部文献,别择其中的历史学史料文献.主次分明。中国历史文献的积累,有三个方面的重要途径。一是官府档案文书的积存,二是历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书以外的各种撰述的发展
169 评论

Khloekloklo

“六地平安,永不反叛”怎么来的?今天才知道这句话原来不是史书文献记载的,而是当今人根据西汉历史史实提出来。前不久在六安某公众号上看到,有文字质疑“六地平安,永不反叛”,说查遍有关六安历史文献资料都没看到这段文字,作者悬赏曰谁若查到史书有记载文字出现“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将送一部“车”。 就此,笔者向皖西学院著名历史学教授,皖西史研究专家姚治中教授请教,把有人质疑“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一事向姚老说。姚老说确实史书文献资料上没有这句话。那么问题来了,这句话怎么来的呢?姚老说这句话是其本人在1985年根据西汉初的历史史实提出的,首次对“六安”提出“六地平安,永不反叛”说法。原来“六地平安,永不反叛”真的不是历史文献记载的!

312 评论

maodougouzaizi

国家收藏,团体收藏,个人收藏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文献是怎么来的

    国家收藏,团体收藏,个人收藏

    粒粒soso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历史文献怎么写的

    1、确定你要研究问题的时间段,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时间越多,你需搜集与阅读的材料就越多,当然写出的来的东西也更有学术价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2、按照

    魔羯女悠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日本的由来和历史论文怎么写

    “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

    非非1227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中国文化的未来历史论文怎么写

    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犹如真理再次得到印证,而在中国建筑行业,为何外来的诸多风情确是如此风靡呢?代表民族的中国元素却越来越少?  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各

    冷火秋烟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历史文献是什么样的

    有识之士一向注重历史真相的探寻,而对于官修的正史心存怀疑的。鲁迅早就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

    张小电130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