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6

nellie0223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电话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薛苏一世

已采纳
一到二周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录取信息了。考生在参与某批次的志愿填报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先按照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进行投档,然后高校再根据填报该高校志愿的所有考生的情况进行录取筛选工作,如果被成功录取了,那么在考生填报志愿的网站登陆之后就可以查询到被录取的相关信息。
322 评论

随风思恋

1、《论赛典赤治滇》,《宁夏社会科学》1984年3期。2、《赛典赤治滇评述》,载《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3、《元代云南至中南半岛北部的通道和驿站》,《思想战线》1987年3期。4、《元代云南站赤设置考》,载《史学论丛》第三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5、《元代云南驿传的特点及作用试探》,《思想战线》1988年1期。6、《从考古遗存看远古时代西南地区人们共同体的分布》,《思想战线》1989年增刊。7、《40年来我国西南民族史研究情况综述(上)》,《民族研究动态》1990年3期。8、《40年来我国西南民族史研究情况综述(下)》,《民族研究动态》1990年4期。9、《汉唐王朝的纳质制度》,《思想战线》1991年2期。10、《辽、西夏、金三王朝的水利》,载《史学论丛》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1、《百越在西南地区分布新议》,《思想战线》1993年6期。12、《先秦时期蜀、巴的民族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6期。13、《巴蜀、西南夷地区大姓的异同及其形成的原因》,载《尤中教授从事学术活动40周年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4、《对中国人生育健康观变迁的历史考察》,载《以妇女为中心的生育健康》,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15、《元明时期云南的农业水利技术》,载《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16、《明代云南地区的水利工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17、《大理国里堠碑三通道考》,载《中国民族史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8、《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3期。19、《我国西南古代居民的婚姻生育习俗》,载《传统文化与生育健康》,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年。20、《先秦时期濮越的民族关系》,载《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第三辑,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21、《云南境内外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对云南边疆稳定的影响》,载《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22、《云南地区至邻国交通史略》,载《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23、《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婚育习俗》,《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1期。24、《论宋朝以大理国为外藩的原因及其“守内虚外”治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6期。25、《明代以前广西地区的交通》,载《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26、《蜀汉南中治策新论》,载《秦汉史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7、《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及举措》,《思想战线》2001年1期。28、《应重视研究古代治理与开发边疆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1期。29、《论唐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对西南边疆的治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2期。30、《宋朝经营广西地区述论》,《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2期。31、《明朝统治者眼中的西南边疆》,载《史学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2、《西南疆域史研究综述》(1989-1998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4期。33、《蒙元经营西南边疆的统治思想及治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1期。34、《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性质》,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二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35、《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思想战线》2002年6期。36、《论中国古代治边思想的特点、演变和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1期。37、《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整理实践》,《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1期。38、《论南诏的民族政策》,《思想战线》2003年3期。39、《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间的关系》,《中国藏学》2003年3期。40、《西双版纳古代对外交通考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期。41、《秦汉至隋代封建统治者眼中的西南边疆》,载《中国边疆史地论集续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42、《跨境民族与文化圈》,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三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43、《关于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几点建议》,载《面向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4、《大理国的民族治策和对外政策》,载《白族文化研究》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03年。45、《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载《亚洲民族论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46、《关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载《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47、《蒙元对贵州、广西与海南地区的统治和经营》,载《蒙古史研究》第七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48、《郑和下西洋所历诸国饮食文化考》,《中国饮食文化》2003年1期。49、《〈史记〉、〈汉书〉失载西南夷若干史实考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3期。50、《元代云南行省的农业与农业赋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51、《关于清史编撰体例的几点看法》,载《清史编撰体裁体例讨论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2、《从赛典赤对云南的治策看蒙元的民族统治政策》,《回族研究》2004年2期。53、《论南诏不是国家级政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5期。54、《古代南方民族的酒饮习俗》,《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6期。55、《古代中国至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陆路交通》,载《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八辑,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6、《西南边疆史地研究》,载《2004—2005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研究前沿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7、《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性质》,载《林耀华先生纪念文集》,民族出版社2005年。58、《论诸葛亮南中治策及其分类统治原则》,载《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文集》,群言出版社2005年。59、《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烟台大学学报》2006年1期。60、《论两晋、南朝统治宁州及对宁州民族关系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期。61、《古代治边观念的研究内容与主要特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1期。62、《云南特色饮食文化》,载《云南特色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3、《论中国古代治边的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3期。64、《边吏张虔陀与唐朝、南诏关系之破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3期。65、为《云南日报文史哲》撰写以下15篇文章(1998年与2000年):《沧海桑田话交通》,《石门清溪连滇川》,《抚今忆古话南昆》,《茶马古道源流长》,《影响超前的滇黔普安道》,《滇铜川盐水陆运》,《滇缅路系胞波情》,《滇越通道说今昔》,《临沧古道何处寻》,《古滇江湖水运忙》,《行千里如至邻家》,《山间铃响马帮来》,《版纳驿路何时有》,《汉朝至宋代的澄江》,《元明澄江史迹拾趣》;获《云南日报文史哲》优秀作者一等奖。66、为(泰国)《星暹日报》撰写以下4篇文章(2003年):《元朝与中南半岛诸国关系考》,《南诏与大理国的文化》,《南诏与邻邦的关系》,《濮越民族的源流与分布》。67、《南越国的内外关系》,《中国壮学》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68、《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3期。69、《红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构想》,《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0、《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71、《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2期。72、《从南诏与唐朝之关系看唐朝治边及其边疆官吏》,《法国汉学》(法国)第十二辑,2007年。73、《16至20世纪前期苗族的社会生活与习俗》,《民族学报》第六期,民族出版社,2007年。74、《云南境内外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6期。75、《古代治理边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构想》,《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2期。76、《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5期。77、《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2期。78、《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1期。79、《西南边疆史研究6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80、《影响云贵高原开发的社会历史因素》,《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3期。81、《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学术探索》,2009年4期。82、《中原王朝的夷夏观及其治边》,《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1期。83、《清代云南普洱茶考》,《清史研究》,2010年4期。84、《唐宋两朝至中南半岛交通线的变迁》,《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4期。85、《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2期。86、《历代治边与云南的地缘政治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9期。

316 评论

六月之程

云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历史沿革 --------------------------------------------------------------------------------• 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 私立东陆大学(1923年—1930年) • 预科• 本科• 附中• (1927)附中 • 1930 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 1932 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 省立东陆大学 (1930 年—1934年) • 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 工学院(土木、矿冶系)• 教育学院 • 1934年9月,改称省立云南大学• 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省立云南大学 (1934年—1938年) • 文理学院(文学院 + 教育学院)• 理工学院(工学院 + 理科学系)• 医学专修科 • 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 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国立东陆大学 (1938年—1949年) • 5 个学院• 18 个系 • 3 个专修科• 3 个研究室 • 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 1954年8月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 1956年8月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 1958年8月农学院独立为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前身) 云南大学 (隶属中央高等教育部) (1950年—1958年) • 航空: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法律、政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 土木建筑: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 • 1958年8月划归云南省政府管辖• 197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 211 ” 工程首批建设的 61 所大学之一 • 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云南大学 (隶属云南省政府) (1958年—至今) • 1958年院系调整后,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至2005年12月• 17个学院 • 7个研究院• 3个公共教学部• 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概况 -------------------------------------------------------------------------------- 云南大学具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为当时的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始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4月开始招生,1930年学校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又改为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著名 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938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甚大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到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 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1952年开始的高校院系调整,把我校法律、政治等学科,分别并入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农、医、工等学院先后分离独立建校,我校由此成为一所以基础学科为主、较为单纯的文理科综合大学。1958年,我校由教育部下放云南省管理。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云南大学加快了发展。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以“211工 程”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把学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云南大学进入了建国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2001年6月,我校“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表扬。目前,云南大学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2742人(不含三个独立学院学生总数13284人),研究生749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4493人(博士555人,硕士3938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2449人,研究生进修班555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9607人。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475人,其中正高职297人,副高职480人;拥有14个本科学院、7个研究院、3个公共教学部,还有研究生部、留学生院和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65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 8大学科门类;拥有民族学、生态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 27 个省级重点学科;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1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MPA、MBA、法律、工程等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 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有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有历史学、生物学、数理学科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教育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新产品开发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继1998年我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云大科技”成功上市之后,我校先后在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新药开发、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高科技产业。 学校现占地面积2111亩,其中校本部568亩,软件学院校区1543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7444万元;图书馆藏书251多万册;学校设有出版社,并主办《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法学版)等十余种学术刊物。学校现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作为云南唯一一所实施国家“211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全体云大人将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继续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抓住机遇,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云南省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273 评论

Cciiiiiiiiiiiiiiiiii

云南大学具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为当时的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始建于 1922 年 12 月。 1923 年 4 月开始招生, 1930 年学校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 1934 年又改为省立云南大学。 1937 年著名数学 家熊庆来 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1938 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甚大的综合性大学。 1946 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到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 云南大学董事会历史悠久。建校至今先后组建了五届董事会,其中解放前三届,解放后两届。 1922年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创办伊始,即成立第一届董事会,云南省都督唐继尧出任董事,陈钧(个旧锡务公司经 理、个碧铁总办)、王九龄(省参议员、省财政厅厅长)任董事。 1927年5月唐继尧去世,龙云继任云南省主席,对校董事会进行改组,成立了第二届董事会,由龙云担任董事长,王九龄 (省务委员)、董泽(东陆大学校长)、陈钧、唐绍骧(唐继尧之子)任董事。 1928年9月,龙云对董事会进行了局部调整,成立第三届董事会,仍由龙云担任董事长,王九龄、陈钧、周钟岳(省政府秘 书长)、马聪(省务委员)、董泽任董事。

181 评论

诗涵百草兔

云南大学 【学校简介】 云南大学创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开始招生。八十多年来六易校名,从创建之初的私立东陆大学发展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七万多人。目前,云南大学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大学之一,已经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也是一所发展势头强劲的边疆大学。 云南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校长,按照“清华模式”建设云大,费孝通、楚图南、陈省身、华罗庚、严济慈、冯友兰、吕叔湘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来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世界著名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位于昆明市区内,踞商山余脉的贡院坡上,前临翠湖,左依圆通山,占地面积640亩,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校园内茂林修竹,绿草如茵,一幢幢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掩映在花图锦簇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 云南大学现已成为文、法、理、技、经、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校学生达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学生9919人,研究生2853人(博士生94人;硕士生684人;硕究生进修班1842人;授专业法学学位170人;学位教师进修班63人),夜函大生7100人。 云南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2372人,专业技术人员1981人,其中教授222 人,副教授409人,专任教师980人,全校在职人员平均年龄40岁,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83人。 云南大学现有经济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发展研究院、职业技术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等15个学院共30余个教学系(部)65个本专科专业,还有16个开发研究中心、25个研究所、10个研究室;4个教学服务中心;其中历史学、生物学、数理科学是国家级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地(此外,新设立的国家级文科综合素质培养实验基地班现已报国家教育部审批),还建设有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2个在建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群;1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科授权点、1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法学、职业教育、MBA(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授权点;1个国家级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图书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已建成为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公共检索已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现有藏书120多万册,收藏有一批全国善本和珍贵文献。 1998年8月27日, “云大科技”股票上市后,云南大学成为全国1千多所高校中第八家拥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云大科技”的主产品云大—120在全国推广应用近1亿亩,并形成了推广、销售、服务网络。短短几年时间,“云大科技”从一个几万元起家的课题组,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云大生物”是国内首家在单克隆抗体领域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所研制生产的“避孕试纸”、“优生试纸”和“不孕检测试纸”被定为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单克隆抗体研究技术空白。已具有年产20克以上单抗体的能力。 云南大学设有出版社,已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0余种共200多万册。学术期刊《思想战线》(社会科学版)进入了全国核心期刊行列、《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全国优秀重点大学学报,此外还有《云南大学》校报。学校还附设有云大附中、云大外语学校和云大幼儿园。云大附中连续十多年在昆明市中考、高考中名列前茅,社会上声誉较好。 七十余年来,云南大学共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7万余人,其中解放后培养了本专科生5万余人,研究生1300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成人夜函大学生万余人。以基础扎实、学风严谨、知识广博、务实进取而享誉省内外的云大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来,根据云大“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并实践着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构建以教育观念、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及运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校训,造就博专高精兼备、德智体美同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四有”人才。 云南大学素有重视科学研究、追求科学前沿、活跃学术气氛的传统。在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下,学校的基础学科和优势领域的研究得到加强,新型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得到拓展,重大攻关项目得到集成,同时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孵化、推广和应用。近五年来云大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荣获各类科研奖励170余项,出版专著250余部,发表论文3100多篇,国际学术榜(《SCI》)上的排名居全国高校第六十位左右。在应用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云大BR—120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 云南大学基金会是全国大学基金常务理事单位。云南大学基金会已发展到有近七十位海内外董事,他们为云大捐款捐物,献计献策,牵线搭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近五年来,云南大学先后与美、英、俄、日、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派出了200余人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成功举办了十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云大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国际学术交流比较活跃的大学之一。• 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 • 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 私立东陆大学 (1923年—1930年) • 预科 • 本科 • 附中 • (1927)附中 • 1930 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 • 1932 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 省立东陆大学 (1930 年—1934年) • 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 • 工学院(土木、矿冶系) • 教育学院 • 1934年9月,改称省立云南大学 • 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省立云南大学 (1934年—1938年) • 文理学院(文学院 + 教育学院) • 理工学院(工学院 + 理科学系) • 医学专修科 • 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 • 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国立东陆大学 (1938年—1949年) • 5 个学院 • 18 个系 • 3 个专修科 • 3 个研究室 • 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 • 1954年8月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 • 1956年8月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 • 1958年8月农学院独立为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前身) 云南大学 (隶属中央高等教育部) (1950年—1958年) • 航空: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 法律、政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 • 土木建筑: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 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 • 1958年8月划归云南省政府管辖 • 197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 199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 211 ” 工程首批建设的 61 所大学之一 • 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云南大学 (隶属云南省政府) (1958年—至今) • 1958年院系调整后,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至2005年12月 • 17个学院 • 7个研究院 • 3个公共教学部 • 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 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5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