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6

大实现家
首页 > 论文问答 >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杂志官网在线阅读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伙星人

已采纳
上海神经内科医院排名,最好的神经内科医院是哪家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疾病要看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上海神经内科排名,个人觉着比较合理的如下: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特色学科之一。在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中,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临床床位92张,年收治病人2500人以上,门诊就诊病人达32万人次,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综合神经专科,专业方向发展符合国家重大疾病研究的需求。由董强教授领衔的脑血管病专业组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单位,2003年牵头上海市科委“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与示范” 重大攻关项目,2004年获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十年百项计划项目“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建立上海卒中培训中心。现每年收治超过600例卒中患者,建立了历时10年的卒中专病门诊,年随访卒中患者超过7000例次;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的重点学科、2008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的实施单位。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周孝达教授于1952年创建。神经科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医学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有周孝达、蔡琰、钱可久、潘瑞福、沈崇欣、林发清等老一代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还有一支以年轻医生为主的朝气蓬勃的团队,现在职医师36人,副主任医师以上12人,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神经科分东院和南院(分别有独立的门诊、急诊和病房)及西院(设门诊)三部分。共有床位94张,设有卒中病房、神经康复室、血管超声检查室、神经心理检查室,年均收治各类疑难危重患者2300余例,平均住院时间11天。东部神经科门诊,除周1-5上午的普通门诊(上午)和全天的专家门诊外,每周1-4下午设有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记忆障碍与痴呆、失眠与神经症、头痛与头晕、周围神经病与肌病等7个专病门诊,为各类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规范和长期的医疗服务。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13万。神经科设有独立急诊,开设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年救治约5万例脑卒中、昏迷、脑炎、脊髓炎、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患者。神经科另有神经电生理检查室、脑血管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肌病诊治中心。神经科是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头痛、脑卒中和痴呆专病门诊还分别是“中华医学会国际医学交流中心的头痛中心”、“交大医学院脑卒中专病中心”和“交大医学院痴呆专病中心”。神经科每年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常年负责8、5年制的中、英文班教学。每年培养研究生多名。参加我国多部《神经病学》统编教材的编写。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病学进展》及其他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每年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进修医师十余名。近年来,神经科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的课题研究,并参加多项国家课题。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新方法的临床试验,迄今已参加35项国际或国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大型观察性研究。每年发表专业论文几十篇。主持和执笔我国神经病学领域重要的专家共识8项。科室主办《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科室多人担任20余个国内学术杂志的编委,多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等多个专科委员会的学术职务。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内科建于1963年,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全科在编医师22名,其中有医院终身教授1名,正副教授9名,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硕士学位者5名,在职博士生2名,在职硕士生5 名,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医师人数的70%以上。应诊的有特约专家门诊4位、著名专家门诊1位、普通专家门诊6位。门诊诊治人数每月约为6000多人次,急诊为每月近300人次。开设了六大专病门诊:(1)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2)老年性痴呆及记忆障碍;(3)癫痫;(4)脑血管病及头痛;(5)肌病;(6)偏头痛专病门诊;并成立了“神经病学研究中心”、“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和“上海阿尔茨海默病中心”。目前总院病房床位47张,分院病房床位48张,平均年收治病人1700余名。1980年建科至今分别承担了瑞金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法文班、英文班、高级护理系,医学营养系及夜大在内所有专业神经病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22年来,科理论课时数累计达2247小时,见习课时数累计达6532小时。还特别设立了《脑血管病研究与进展》和《帕金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两门选修课。余慧贞主任被评为二医大及瑞金医院的教育先进工作者,王瑛主任曾被评为二医大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翁中芳老师则荣获第一届“红烛奖”的荣誉。在神经科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科室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20名。目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2人。并承担了研究生班《神经系统实验诊断》及《神经系统生物化学和检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进修医师从1970年的1名发展到现今每年10至20余名。从1990年到2000年短短的10年间,科室累计培养进修医生174人,还专门为进修医生设立了每年约336学时的教学课程。自1997年开始,神经内科陆续开出了《帕金森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和《神经内科疾病进展》两门继续再教育课程。建科伊始,神经科的创始者就认识到科研应该与医疗教学并重的道理,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仍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围绕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展开研究。除了上述的几个神经内科,还有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德济医院神经内科、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等等,也是在神经内科排名不错的医院。
87 评论

1点点葵

《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RR)杂志于 2006年 4 月创刊,ISSN 1673-5374, CN 11-5422/R,是专注神经再生领域研究的国际性、经同行评议、开放获取期刊,国际官方网站为 ,中国官方网站为,月刊出版,主要发表创新性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质量的综述和观点文章。NRR 杂志被科学引文索引库SCI-E、PubMed 数据库和 SCOPUS 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2019JCR影响因子472,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领域Q3区,2020年预测影响因子3,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NRR 杂志希望成为国际神经再生领域读者、作者和专业学者最喜欢、最认可的优秀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NRR 杂志出版内容涵盖神经再生,神经损伤后的干预、修复、保护与再生,神经再生领域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在文章的材料与方法中能够被他人所重复,在结果中可得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客观体现。研究范畴NRR 杂志重点关注成年神经元的转化与再生;损伤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的修复和再生;神经再生过程中神经元、微环境、新生血管的变化;神经损伤后的干预、修复、保护与再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乃至细胞生物学或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神经再生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神经再生的多个视角层面,杂志尤其关注神经长纤维损伤的修复与再生,关注神经损伤局部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变化,轴突的变化,微环境的变化,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相关因子、外泌体及血管变化等热点,关注来自于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脑创伤、神经退行性病、神经发育疾病、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颅神经损伤、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与干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生物工程、神经调控、药物治疗、神经假体等);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生物材料、干细胞、神经组织构建);神经可塑性与神经再生;神经免疫、神经炎症与神经再生;自噬与神经再生;运动、脑健康与神经再生;脑科技研究先进技术,如神经环路示踪技术(不跨/跨突触的顺向和逆向标记、神经环路阻断技术、活细胞工作站技术、组织透明化技术)、脑功能检测与调控的无创技术(光遗传学技术、经颅光疗法技术、光电结合技术)、神经调控微创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超声刀技术、磁波刀技术)、基因技术(基因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单细胞(三代)测序技术、RNA 干扰技术、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工具、Cre-loxP基因重组技术、化学遗传学技术)、神经影像学评价(双光子/三光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神经元钙离子成像技术)等与神经再生研究领域紧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225 评论

好奇的小米

华山医院和瑞金医院都可以。

193 评论

xiaxia910000

那么多说不好。有好多的你自己找找看了。

235 评论

心泊-李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神经内科在门诊五楼,建议提早网上预约

34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