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7

兰生幽荣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第一篇地质论文是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里漂浮的雨

已采纳
截至2013年底,地质所共有职工456人,其中在职职工243人、离休人员15人、退休人员198人。在职职工中,管理人员29人,专业技术人员210人,工勤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两院院士5人,研究员及教授级高工7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43人,中级职称及以下91人。在职职工中有博士学位147人,硕士学位29人,本科37人,大专及以下30人。内设机构包括5个职能处室、11个专业研究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全国地质编图委员会,核心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4个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中心和7个学术机构挂靠在地质所。2013年3月成立人事教育处,安全生产管理处挂靠人事教育处。2013年,地质所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30篇,其中SCI、EI检索刊物论文145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70篇,国内SCI检索论文68篇),核心期刊论文83篇,其他论文2篇。公开出版专著1部;获专利5项。国内论文引用率排名进入全国前20名,两篇国际论文入选201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项,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1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翟庆国获2013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所长、党委副书记侯增谦(右二),党委书记、副所长何长虹(左二),副所长高锦曦(右一),副所长卢民杰(左一)领导班子由4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侯增谦,党委书记、副所长何长虹,副所长高锦曦,副所长卢民杰。年度重要科研成果出版新的图件,影响力不断增强。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正式出版。完成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编图,包括1∶500万中国大地构造与含煤盆地分布图、1∶500万中国早古生代板块构造图、1∶1200万中国古生代重点含油气层系岩相古地理图、1∶1200万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和储集层分布图等。完成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安徽、陕西、湖南、江西、贵州、河北、宁夏等11个省(区)区域地质志、系列图件的编制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评审验收9个省(区)系列地质图件(包括1∶50万、1∶100万地质图、地质构造图、岩浆岩地质图、变质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航磁异常图、重力异常图、岩相古地理图等)共计72幅。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青藏高原及周边造山与成矿研究获得新进展。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及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取得系列成果。提出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由巨型造山拼贴体组成的造山的高原”的论点获得大量新的证据。进一步论证蛇绿岩的深地幔成因,并提出“蛇绿岩型金刚石”新类型和深地幔动力学模式。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基底经历5期重大事件。建立了高喜马拉雅三维动力学模式。提出青藏高原东南缘古新世中期至中新世早期形成的“抽屉式滑脱—转换”逃逸新机制。突破探测技术瓶颈,获取了青藏高原腹地巨厚地壳Moho的强反射信息。天山—兴蒙造山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天山—兴蒙造山带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提出了该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的新方案,对阿拉善—敦煌地块构造属性等问题提出了新认识;修正了崇礼县红旗营子乡红旗营子群等一些地质体的时代;按照大陆演化旋回的观念,编制了中国北方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图和构造分区图。系统总结研究天山—兴蒙造山带花岗岩与成矿背景。编制完成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揭示多种构造背景。“兴蒙造山带主要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与能源潜力综合调查研究”将研究区中生代沉积盆地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识别出两个巨型陆相沉积盆地;提出晚中生代东亚地区存在一个大的以恐龙为主的脊椎动物群,中、晚侏罗世研究区存在适宜脊椎动物等生物群生存、繁衍的理想古生态环境。地层学、古生物学研究有新突破。发现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在《Science》报道;发现一新的基干镰刀龙类恐龙化石,成果发表在《PLOS ONE》;发现目前已知个体最小的窃蛋龙类化石,命名为迷你豫龙,并在《Nature》发表;在贵州省紫云县火花乡发现一条新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建立了中国不同相区的泥盆—石炭系界线标准;提出全球中元古界底界年龄统一为1700Ma的方案,解决了中元古界地层划分对比年代不统一的“世界性难题”;在内蒙古发现了晚古生代末—中生代早期枕状玄武岩;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南坡新厘定出一套蛇绿岩;在铜陵钻孔取得的岩心中发现了石炭纪辉绿岩,年龄为304Ma。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在《PLOS ONE》报道基干镰刀龙类恐龙化石发现在《Nature》发表迷你豫龙发现同位素技术应用及标准物质研究有新进展。完成了我国主要类型地质体的铁同位素组成调查,查明了不同圈层和主要岩石类型的铁同位素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铁同位素示踪的参考体系;对代表性矿床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及铁同位素解剖,揭示了各类铁矿不同含铁矿物的铁同位素组成特征,提出运用铁同位素示踪铁矿化的理论模型。成功选定了用于研制氩同位素定年标准物质的样品源;制备了TG1104白云母样品备选标准物质;完成了钕同位素备选标准物质研制,并申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积极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岩体中首次发现了同时存在的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在天津蓟县发现原生菱铁矿。指导青海多才玛铅锌矿取得找矿突破,通过开展构造岩相填图,解决了赋矿规律问题,通过大地音频地矿测深,解决了矿体定位,提交了“钻探建议报告”,该矿段的铅锌资源量由原来的76万吨增至259万吨,新增铅锌资源量181万吨。此外,利用多深度地震观测设备,在东海地壳运动长期观测站观监测到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地震记录。国际矿物学会2013年新批准氮化硼(BN)新矿物,命名为青松矿(青松矿(Qingsongite)是为了纪念方青松研究员(1939-2010)而命名)。青松矿显微结构
350 评论

哈鲁咕噜

高级经济师评审。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评审由各地执行,每个地区的政策略有不同。各省都发布了《评审条件》,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详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教)师郑密路全国办等。 论文。多省文件规定:中级以后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论文查重率10-30%,北京一篇5000字以上。其他省2000-3000字以上,中级以后发表的在副高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未指定刊物名称。要求合法(有CN刊号且能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到)、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必须是第一作者,提前一年发表且能在在维普、知网、万方检索到。 业绩。各省不同。 答辩。北京一直答辩,山东一直不答辩,河南2020年后不答辩。答辩的本质是业绩和论文两项。题目简单,目的是考察经历而非水平,也即考察是否参与过也即,是否写过论文。也即方面曾问“你这项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论文方面曾问“你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对,说明你的业绩和论文都是买的。

183 评论

飞龙在天wxd

生平简介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教书之余种些田地,他为人耿直,乐于助人,他的这种性格给了李四光以有益的影响。李四光的母亲是父亲的后妻,粗通文墨。从四五岁起,李四光就跟着母亲打柴、推磨、担水,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6岁的李四光就立下了发奋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小学时期,李四光读书勤奋,肯动脑筋,因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求知心切的李四光便向父母提出要求去武昌求学。年7月,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普通班学习,后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械专科学习。年7月,李四光学成归国。但在战火连绵的旧中国,他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愤闷之余,李四光决定再次出国,到英国留学。年,李四光获得学士学位。一年之后,即1918年5月,李四光又以《中国之地质》的长篇论文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年5月,李四光婉言谢绝了恩师的挽留和一家印度矿山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祖国,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历史业绩年夏天和1932年夏天,李四光两次到庐山专察,又发现了一些冰川U形谷和冰川泥砾堆积物。他将野外资料分析整理后,提出庐山在第四纪地质时期,至少经过两次冰期。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1936年8月,李四光又带着助手第四次赴庐山考察,获得大量证据:在白石嘴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确凿证据——冰溜条痕石。至1937年李四光将在庐山考察所得写成专著《冰期之庐山》,为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打开了大门。另外,在研究地壳的起源问题时,李四光不畏国外权威的说教,终于以几十年艰苦的探索研究,创立了一门新学说——地质力学,从而使李四光成为我国地质学家以创造性思想登上国际地质论坛的第一人。年,地质部成立,李四光被任命为部长。从此,李四光便开始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而忘我工作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同志就石油远景问题询问李四光。李四光肯定地认为:找油的关键不在于“陆相”、“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我国有大面积的沉降带,都有良好的储油条件,肯定能找到石油。国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论,立即开展寻找石油大会战,终于在东北、华北、中原一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地震能不能预报?这是地质力学理论面临的又一个严峻问题。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周总理多次召集科学家商讨对策。李四光认为地震和任何事物一样,不是偶然的,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是可以预报的。从此以后,他便投入了探索地震预测的工作。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世界当代最杰出的地质学家之一。他打开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大门,创立了地质力学。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

24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第一篇地质论文是什么

    生平简介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教书之余种些田地,他为人耿直,乐于助人,他的这种性格给了

    芒果布丁sweet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第一篇地质论文是

    五十年代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加之苏联大地构造派理论的传入与影响,虽然有其“一边倒”的负面影响,但确实活跃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界的学术气氛,有的中国大地构造学家,

    玥玥28596623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国第一篇地质论文

    陈宝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代地质科学的故乡,不在东方,也不在中国。然而,20 世纪初叶,在中国科学史上是值得记忆的时期。因为,在世界风云动荡、社会思潮涌

    安好即可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第一篇地质论文怎么写

    说详细点,地质也分好多方向。你是什么方向呢?写好地质论文需要的是扎实的野外工作

    妞妞宝贝814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国第一篇论文

    《典论论文》

    大懒虫杰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