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9

来去匆匆的我
首页 > 论文问答 > 刑诉法最新热点论文题目摘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上官雨莜

已采纳
我知道一个 不知道算不算上海大学生参加立法 交通法规方面的 可以说引起了一定的讨论
154 评论

苏州许一

(一)独著(4部)《被追诉人取证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刑事诉讼的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刑事诉讼热点问题专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检察官客观义务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二)合著(2部)《中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程序保障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发表于《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法学类权威核心)《新<律师法>实施后的律师刑事取证问题》,发表于《法学》2008年第8期。 (CSSCI)3.《完善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立法的思考》,发表于《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 (CSSCI)4.《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及其家属证据知悉权研究》,发表于《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 (CSSCI)5.《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发表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6期。 (CSSCI)6. 《刑事诉讼中“线人”作证问题研究》,发表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3期。(CSSCI)7.《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之检讨》,发表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CSSCI) 《律师辩护意见被采纳难的多视角透视——以法院裁判为视角》,发表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CSSCI)《辩护律师被驱逐出庭的程序法理思考》,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年第1期。(CSSCI)《检察官客观义务:从理论预设走向制度实践》,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CSSCI)11.《法庭内的正义如何实现——评最高法院新刑诉法司法解释中有关法庭纪律的规定》,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青年论坛专号。(CSSCI)《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转型》,发表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CSSCI)《新刑事诉讼法中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发表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秋季卷。(CSSCI)《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的程序保障——基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考量》,发表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刑事见证及其法律效力研究——诉讼证明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发表于《证据科学》2010年第2期。(CSSSI)《辩护律师对当事人以外被羁押人的调查取证问题》,发表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北大核心)《辩护律师会见通信权规定的进步与不足——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之规定》,发表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北大核心)《限制权利抑或扩张权力——对新《刑事诉讼法》“两高”司法解释若干规定之质疑》,发表于《法学论坛》2014年第1期。(CSSCI) 1.《律师辩护意见为何难以被采纳》(独著),人大报刊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2.《新<律师法>实施后的律师刑事取证问题》(独著),人大报刊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被2008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理论版“论点摘编”转载。3.《完善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立法的思考》(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4.《辩护律师会见通信权规定的进步与不足——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之规定》(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5.《辨认笔录证据能力问题研究——以新刑事诉讼法为中心的分析》(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律师辩护问题实证研究》(一般项目,2012年立项,在研)。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新刑诉法中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研究》(2012年立项,正在结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2010年立项,结项鉴定为“优秀”)。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2013年立项,在研)。

230 评论

且行且珍惜02

刑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 关于犯罪客体的若干问题思考 论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争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的新解读 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 试论不法侵害的认定 现代刑法中报复主义残迹的清算 我国法治视野下刑罚目的的理性选择 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之对峙及调和 论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 论刑法中的行为对象 试析刑法中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 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 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量刑情节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案为视角的考察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 罪行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及其发展趋势 罪刑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得与失 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善待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与自由裁量权 犯罪“故意”的学理分析 从主观要件中对“明知”的认定问题的探讨 明知必然发生能否放任? 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违法性认识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 复合罪过形式理论之合理性质疑 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 论刑法适用解释 司法解释之刑法谦抑性的背离 狭义刑法解释若干问题探析 刑事政策在刑法有权解释中的功能 中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演进过程之检视与反思 论司法解释的法律监督 我国刑法立法解释性质问题初探 刑法有权解释主体辨析 间接故意犯罪的中止 犯罪中止若干问题思考 论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范围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 结果加重犯刑事责任根据及其合理性问题探讨 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完善 共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共同正犯的若干问题研究 实行过限问题研究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 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过失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思考 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激情犯基本理论研究 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 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 危险犯犯罪形态研究 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判断: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 数额犯中“数额”概念的展开 犯罪数额研究 不纯正数额犯略论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单位累犯”问题的思考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论单位犯罪停止形态 论单位犯罪主体消亡后刑事责任之承担 试论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新复合主体论”之提倡 论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单位共同犯罪的几个疑难问题探究 关于被害人承诺的若干问题思考 事后承诺与阻却犯罪成立 被害人的宽恕与死刑适用 被害人承诺成立要件比较研究 建立“受害人谅解”相关制度的设想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 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试析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之不足 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亲亲相隐”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不认为是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对不能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问题思考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 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司法制度 将未成年人责任规则扩大适用于青年人 身份犯研究 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 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 吸收犯之生存空间论 论想象竟合犯——兼与法条竟合犯相区别 再论牵连犯 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完善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立法的思考 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兼论海外华侨的刑法保护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刑法上的不作为研究 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 "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 “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兼评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 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 法益状态说——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别标准新探 论作为犯罪客体的法益及其理论问题 针对中国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 中国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计算机犯罪之犯罪客体再研讨 论我国中国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中国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论计算机中国络犯罪 试论中国络共同犯罪 关于中国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论“黑哨”的立法定性 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再思考 我国刑法未设立无限防卫:对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定性 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论“假想防卫” 业务过失犯罪研究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研究 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 刑法竞合论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论死刑的具体适用——兼对新旧刑法中的死刑适用作一比较 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 试论死刑适用应设年龄上限的合理性 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 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 行刑社会化及其理论基础探讨 试论非监禁刑及其执行体制的改革 保安处分的理论与实践 保安处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运用 大陆、台湾刑法中保安处分制度比较 大陆与台湾刑事责任年龄之比较 教唆犯罪的理论与实践 论未遂的教唆的可罚性 陷害教唆若干问题研究 间接正犯研究 论转化犯 我国刑法中的转化犯及其价值趋向 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兼论刑讯逼供的立法完善 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困境与诠释 期待可能性事由在刑法规范中的具体适用 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 特别自首若干问题思考 对“以自首论”的理解和适用 余罪自首成立要件解析 单位累犯、数罪累犯及未成年人累犯问题 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适用 论剥夺政治权利刑内容的改革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如何处罚 减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论我国的缓刑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论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论我国短期自由刑的改进 浅议我国刑法中的财产刑 刑法中没收财物之分类研究 论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 论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若干问题探讨 论数罪并罚的根据:兼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论酌定从轻情节 刑法中关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惯犯问题研究 初犯的刑法学界定 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紧中国避险限度条件的

312 评论

青藤6970

1、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2、重刑化的弊端与我国刑罚模式的选择  3、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命运之反思  4、共同过失犯罪应成立共同犯罪  5、从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看刑事责任的完善  6、论应权利人同意之行为--被害人同意理论的重构  7、反思与重构:犯罪客体新论  8、罪刑法定视野下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9、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0、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刑法解读  11、“诉讼”定性研究--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为视角  12、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刑事一体化的分析进路  13、《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协调研究  14、加强行政法与刑法交叉领域研究的必要性  15、环境犯罪的刑法现状及其改进  以上刑罚论文选题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222 评论

腊肉炒豆丝

·试论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论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诉讼法原则宪法化的比较研究·刑事诉讼法律监督面临问题及对策·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法官的证据调查权·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审判范围·完善检察权的组织保障·附带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被害人的关系研究·日本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抑制公诉权的东方经验·英国的刑事上诉制度研究 ·关于犯罪模式分析在我国应用的几点思考 ·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 ·论无罪辩护·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执行难·侦查阶段之利益冲突 ·认罪案件办理的四个机制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规则之建构·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刍议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刑事证人义务与例外的价值权衡·完善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立法之思考·法律应该为“见义勇为”保驾护航·议刑事审判中的无罪推定原则·秘密侦查蕴藏的争议与风险分析·量刑建议制度全面推行的障碍及破解·审理死刑二审案件检察院应派员出庭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刑诉法最新热点论文题目摘要

    ·试论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论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诉讼法原则宪法化的比较研究·刑事诉讼法律监督面临问题及对策·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法官的证

    Zzzz将将将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刑诉法最新热点论文题目

    1、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2、重刑化的弊端与我国刑罚模式的选择  3、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命运之反思 

    tiankongch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2020刑诉法最新热点论文题目

    刑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犯罪客

    hanrui2008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2020刑事诉讼法最新热点论文题目

    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当初我们班写这个的基本都是高分。切入点很多、例如我国罪责刑原则的贯彻执行很不到位、究其原因、我国的程序审查和监督漏洞。要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寳呗颖1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刑诉法最新热点论文题目有哪些

    法外情,是个论点希望能帮上你的忙。也就是道德!先社会的人们对法的意识还是不够。懂法人估计只占13分之1。总体我认为:普及教育法,学习法律知识。对小学生未来心里道

    天天要开心哦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