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7

彩衣girl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英文版期刊查询网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薇枫1988

已采纳
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183 评论

小宇巴波比

查询电力行业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搜索网站、专业网站、专业图书和期刊(包括衍生出来的电子书和期刊)、综合性专业网站等等。下面我大概总结一下主要的查询途径。一、搜索网站:百度学术、谷歌学术都是很好的学术知识检索平台,可以进行查询,链接到各平台。二、专业数据库网站1、国内学术数据库:万方、知网:这个就不多说了,什么知识上面都有,不过就是要付费,没有权限也看不到啥。2、国外学术数据库: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网址:网页链接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 (IEL)全文数据库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E)出版物的电子版全文数据库。网址:网页链接Elsevier 是一家设在荷兰的历史悠久的跨国科学出版公司,该公司出版的期刊是世界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且大多数为核心期刊。网址:网页链接三、政府网站:1、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址:网页链接2、中国知识产权网,网址:网页链接3、国家科技成果网,网址:网页链接四、综合性网站:很多网站都有自己的功能,如果想检索、查数据库、查标准、成果、专利等,要登陆好多网站、注册很多会员,实在是有些麻烦。所以这种综合性的知识查询网站就很方便,可以注册一次,在一个网站上就能查询多种电力知识。中国电力百科网:网页链接电百网收录了上述功能和内容,名副其实的一站式知识服务平台,而且还有很多依靠自身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独家资源,如图书、科技查新、知识图谱等,非常符合电力和科研行业人员的需求。而且内容都是准确、权威的,不怕浪费时间还要筛选信息啦。

212 评论

没事就做吃货

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评论>(Zbl Math)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1,2,3,4版)龙源期刊网

266 评论

最爱的mango

1964年7月28日,学校决定筹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并对外公开发行,每半年出版一期,全年两期。同年8月27日,获中央宣传部批准出版。12月11日,郭沫若校长亲自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题写刊名,并撰写长篇发刊词,寄语学报能保持“三严”(严密、严格、严肃)态度、培养“三敢”(敢想、敢说、敢做)独创精神。1965年2月,郭沫若、华罗庚、严济慈和钱志道等一大批老科学家于北京亲手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学校组成了以华罗庚为主编、严济慈和钱志道为副主编以及吴文俊、赵九章、钱临照、郭永怀等45人为编委的高水平编辑委员会。头两卷发表的论文水平都相当高,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科大的科研成果,华罗庚在前两卷每卷都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1967年,学报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而停刊。1973年科大迁址合肥,学报复刊。此后,学报虽不时受到干扰,有时一年仅出版一期,但从未间断过编辑出版工作。1976年开始,学报所刊载的论文质量明显回升,除刊有少量自然辩证法方面的论文外,已基本恢复到以自然科学论文为主。1980年,学校成立了以杨承宗为主编,阮图南、马兴孝、沈凤麟、陶懋颀为副主编,王水、石钟慈、钱临照、龚升等22人为委员的第2届编辑委员会,学报改半年刊为季刊,在“征稿启示”中明确定位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同时开始编排英文目录,尝试出版专辑,还在当年多次对封面进行了设计。1981年开始接收英文稿件,编排中英文摘要,成为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的“双语”刊物,并且聘请了孙瑞禾教授担任英文顾问。1982年开始出增刊。1984年对封面重新进行了设计,经多次调整底色之后于年底又换回原封面。1991年再次设计封面,一直沿用至今。1998年改季刊为双月刊。2001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朱清时院士为主任、王水院士为主编、范维澄院士等21人为编委的第6届编委会。第6届编委会2002年度会议明确了要把学报办成“精品”、“一流期刊”的目标。2006年学报期开始大幅改版。包括下述四方面:一、将增加“特约评述”、“专家论坛”、 “研究突破”栏目,约请科学大家发表论文,开辟“专家论坛”栏目;二、经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改双月刊为月刊,并设立优先发表机制,校内重要论文经批准将进入绿色通道,优先尽快发表。三、采用国际开本,进一步提升印制、用纸档次四、尝试专题化出版,重视显示学校的主流科研成果五、积极贯彻国家标准,向国际规范靠拢,并准备聘请海外学者担任国际编委,加快《学报》国际化进程。

18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