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4

panrongdong
首页 > 论文问答 > 社会关系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鹿脸脸舅舅

已采纳
我认为:当一个人还是少年时对人际关系不是很了解,也不会太在意,可是当他长大后如果想在社会里生存,他就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有一些人小时候就已经有丰厚的人际,所以不需要愁。可有些人朋友不是很多,他这时感到人际的重要性,所以开始交朋友,可是长大后的人们不容易交往了,利益越来越重要,那个人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心情也就变乱了。 而且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很不稳定,容易发愁。
341 评论

呼伦小贝尔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2):169~17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雷 雳 陈 猛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生的Bronfenbrenner别论述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密心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人际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同 分类号 B844 交流技术将会对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表现更快强的控制和更多的知识,从而为个体的发展,工作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潜能而且,信息与交流技术使得用户可能自主地获得所需在个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包活在内的方方面面,给社大的冲击,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与心型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摘 要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依据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处于人的生态学模型,该文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统以及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4个方面,分切关系,从而提供了有关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身发展的影响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 在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与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3]这突出地为这种技术的进步能带来更高的效率,的速度,更大的能量,更[4]要的信息,与喜欢的人进行交流,突破体生理,自我认同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所存在的物理的,社会的和地理的限制[5] 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认同之间的密切关系 会和个人带来了巨1青少年发展的生态理的转其冲根据Erikson[6]收稿日期:2004-10-12 北京市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产物社会影* 本研究得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EBA010429),通讯作者:雷雳,E-mail:, 电话:(010)68902414 期,心发受到来素的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而在现今的网络化社会中,上述各个方面均会受到来自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因此,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fenbrenner1979)提出的个体发展的生态模型[6],来具体分析和探讨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学模型 根据Bronfenbrenner(1979)提出的个体发展的生态模型,青少年的发展要受到诸多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环境和社会影响响可以分为围绕青少年扩展统,青少年是这些系统的中心 (学习与认知)的资助 开来的一系列系的观点,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过渡时面临着探索与建立个体的自我认同的核展任务在此过程中,青少年要自社会,学校,同伴和家庭等多方面外部因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实际上就是青少年与心理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网的烙印本文将依据Bron(169 -17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对青少年最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微系统"(microsystem)中的因素,包括个体直接接触的家庭是主要的微系统,接下来是朋友和学校微系统中的其它成分是健康服务团体,街区的游乐场所及青少年隶种社会团体"中系统"(mesosystem)包宏系统"(macrosystem)包括特定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态度,道德观念,习俗2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生态关系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也称自我同一性,是由Erikson提出的一个概念给出的自我认同定义是描述性的,而且在其不同作品中的不尽相同概括起来,Erikson的自我认同可以理解为个体在职业,政治,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在Erikson之后,Marcia提出了自我认同的操作性定义根据危机/探索与承诺两个标准,将自我认同划分为自我认同扩散,自认同延迟,自我认同完成种状态我们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自其看作是一个静态和动我认同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状态,并且同一个体在不同的问题领域可能同时处于不同的自我认同又表现为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可能是前进,也可能是倒退 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在过去的20多年里牢牢地站稳了脚跟,现今已成为得青少年发展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同样也应该适用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换句话说,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发展,也是少年自我认同的关1 进行控制,不给他们机会表达意见,那些方面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自我认同状态就某一时间段来说,,宗教过程中既属其中的Bronfe各含微系统背景中的交互关系,如人际关系"外系统"(exosystem)是由那些青少年并不在其中扮演活跃角色,但是又对他们会产生影响的背景构成的比如,父母在工作中到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理论模型建立和发展自我认同是青少年需要解决的核心发展任务,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用于发生的事会影响父母,接下来也会影响到青的少年的发展"及法律它包含的是教育,经济,宗教,政治及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核心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以及处于这些系统中心的青少年个体,共同构成了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决定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Erikson我认同早闭,自我4我认同概念,必须将态相结合的统一体就某一时间点而言,自个体发展生态系统中4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也就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微系统中的家庭,朋友和学校,中系统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宏系统(也就是社会文化),而对于外系统则没有涉及此外,研究还涉及到互联网使用对于处于个体发展生态系统中心的个体自身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就将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和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这4个方面,来分别探讨互联网使用与青系 互联网使用与微系统 1 家庭 在家庭因素中,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与青少年自我认同关系密切民主型的父母由于鼓励青少年参与家庭决策,从而促进了自我认同的发展;专制型的父母由于对青少年的行为第13卷第2期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171- 从而密[11];相对流的增加[13]年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亲子关系都会产生影响精通计算机的青父母的老师的现很多情况下颠倒了传统的亲子关系[举例来说,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更多是青助其父母,而不是父母帮助青少年;青少年是家庭互联网使用的中心,成为家庭中有关互联网使用的权威建议的来源[15];青少年的"技术专家"身份改变了家庭中知识方面的权威结构,这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权威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家庭中的影响力[16]此外,存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计算机用户的在线交流中的平等性可能会侵蚀权威结构,导致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接受程度降]因此ization of socia缓解自我认同问题[20]并促进成绩的系则会加深抑郁] 促成自我认同早闭;纵容型的父母对青少年指导极少,并且让他们自行其是,结果促成了自我认同扩散[7]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8] 就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的影响而言,已有研究得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结论1998年Kraut等人发现互联网减少了个体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9]Cole(2000)研究发现,大量使用互联网的人报告与家人交流的时间更少[10]相反,另外一些研究显示:通过共同玩游戏和相互交流,玩电脑使得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为紧于很少使用互联网的人,大量使用互联网的人报告更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与家人朋友更多的会面[12];就青少年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的是社会支持和家庭交 其次,青少少年扮演象,在4]少年帮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有利于新型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形成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契机,使父母更多地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学会与青少年平等相处[17,互联网使用一方面可以为青少年赢得父母的尊重,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与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使用又可能导致青少年蔑视以父母为代表的成人社会的权威,从而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甚至产生反社会人格 2 朋友 综观Sullivan(1953)的人际理论(interpersonal theory),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态学观点[6],Coleman(1988)的社会资本概念化(conceptuall capital)以及系统论者的观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识:朋友群体都被看作是帮助青少年完成相应阶段的人生任务(建立自我认同)的一种资源 研究证实,亲密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自尊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而同伴排斥和缺乏亲密朋友等同伴关系问题则是抑郁和消极自我观念的最好预测因素[18]拥有朋友的青少年更加自信和无私,攻击性更小,对学习和工作更投入[19];支持性的朋友关系能提高,而非支持性的朋友关和学习失败[21亲密关系与友谊也并不总是具有正面作用朋友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朋友是谁[19]相关研究发现,朋友既可能引发犯罪,吸毒和性活动等不良行为,也可能促进学业和亲社会行为[22] -172-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互联网使用有助于拓展青少年的朋友圈子,增进友谊和亲密关系首先,互联网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经济负担以及家庭与职业的限制,让青少年结识更多的新朋友;与此同时,同其他远程通讯方式一样,互联网能让青少年排除学习,工作和生活变迁的影响与现有的朋友保持联系因此,互联网可以拓展青少年的朋友圈子其次,互联网有助于立并完善个体的自我认同[24]而大量研究学校 联网已经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观念与方式,学校氛围,师生关系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大的校园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有研究对于互联网美化交往双方对彼此的第一印象,促进更快更多的自我表达,从而更容易使在线关系发展为友谊最后,网络交往不是建立在外部生理特征的相互吸引之上,而是在相同的兴趣和见解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因此,网络交往形成的友谊可能会更深入,更稳定,更持久[23]互联网能够并且确实引发了亲密关系,尤其是对那些在他们的下线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个体而言[23] 综上所述,与他人建立丰富而有意义的关系并拓展朋友圈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4],青少年正是在不断进行和发展的朋友交往中确结论也证实,互联网使用有助于拓展青少年的朋友圈子,增进友谊和亲密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通过互联网使用,能拓展青少年的社会网络(朋友圈子),提高青少年社会网络的支持性(增进友谊),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参照群体和友好和谐的交往氛围,从而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青少年在朋友群体中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其性质决定于朋友群体的性质因此,就青少年来说,选择和建立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朋友群体,对于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8]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人格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自我探索,从而使得个性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其二,学校中的归属感自我认同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25],如果青少年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就很容易选择消极同一性[8] 互冲击,在教育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等方面引发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首先,互联网引发了新型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网上大学等办学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其次,互联网丰富了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了网络课堂,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量信息,因此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学生来说,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再次,互联网使得学校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外部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有了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大量机会,从而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互联网还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由此可见,通过引发教育观念与方式,学校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自我认同会产生巨大冲击然而,现第13卷第2期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173- 通过青少年自我空间[5]Maczewski2002)也认为,虚拟交往和网络空间应该进行交往的另一个广阔场所,在此顺利建立,推动人际交往的而绝大多数通过互联网建立的人际关系都影响学校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相关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不多仅有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互联网使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关系,而对互联网使用对学校氛围,师生关系,校园人际关系与人际支持等方面则几乎没有涉及 2 互联网使用与中系统(人际关系) 1 人际关系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关系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这些交往的特征有助于决定自我认同的不同方面的显著性以及能够和谐共存的程度[26]人际交往,包括与邻居,朋友和家人的联系以及参与社会团体,能改进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水平,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对生活意义的感知,自尊,促进青少年遵守社会常规,增强青少年的归属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7],从而有助于认同的建立和发展 2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关系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互联网最首要的用途是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23,28,29]相应地,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得到了有关互联网使用的心理学研究最多的关注概括已有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正反两方面的观点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互联网能够拓宽人际交往的范围,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推动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互联网能促进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或表现: 首先,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人际交往的社会空间[30],拓展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经历早在1995年,Turkle就指出,互联网可以是一个成长(被看作青少年过程和空间中青少年能够发展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概念[28] 其次,互联网为人际交流提供了大量的电子服务,丰富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手段这里有大量的聊天室,信息公告板和新闻组,有兴趣的上网者可以参与团体交流另外,互联网用户还可以通过建立私人聊天室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单独交流[23] 最后,互联网能够拓宽人际交往的范围,促进人际关系的深入发展由于更高的匿名性,多样的自我表达方式,阻碍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方的"门槛特征"(gating features)的缺失,地理局限不再是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共享虚拟空间能用共享兴趣和激情将相隔遥远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等特征,互联网将是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一块沃土[23] 另外一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减少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缩小了青少年的社会网络,降低了青少年的人际支持与自我价值感,从而不利于青少年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我认同1998年Kraut等人发现,使用家庭电脑和互联网总的来说意味着更少的身体活动和更少的面对面社会交往,减少了个体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缩小了个体的社会网络[29]并且,通过互联网使用,人们用低质量的社会关系取代了高质量的社会关系,或者说,用弱联系取代了强联系[31] 弱联系比强联系能够提供的社会支持更少,相当脆弱,从而不能为青少年建立和完善自我认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0,32]研究指出:在平均水平上,在线关系比线下建立并维持的关系更弱[9,33,45];使用电子邮件的人-174-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们认为,对于维持社会关系而言,电子邮件没有其他交流方式有效[33,35];相对于那些不常使用电子邮件的人,经常使用电子邮件的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弱[36];与陌生人和一般认识的人的在线交流代表的是弱联系,它们一般比家人朋友的下线关系提供的社会支持流线关关系,互联网使3 发展过程中不网使用给社会文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验室[24]匿名性的保是很明确加,互联网需要要少[37]; HomeNet参与者报告与在线交的人没有与面对面交流的人那么亲密;与在系共同度过的时间更少,能维持的时间更短[34]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互联网使用的确会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这种影响的性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现有研究还不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得以产生的土壤因此,通过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用也必然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发生作用 互联网使用与宏系统 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前提和背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源于他们所在的背景文化其次,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成人榜样[8]因此,社会文化因素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形成和可或缺的外在因素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加深的今天,青少年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从而使得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发展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38] 互联的冲击首先,从社会文化背景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价值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冲突,使青少年有更多自我认同的困惑其次,互联网为青少年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同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凭借其相对的匿名性和社会交往的多种渠道,互联网为青少年寻求和尝试不同的自我认同提供了一种虚拟实证给予青少年更大的空间来进行自我认同的建构,展现自我的每个方面[23],而不必害怕遭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圈子的反对和制裁[24]但是,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计算机游戏和互联网正将儿童青少年推进一个真实与模拟之间的界限不总的世界[32]长此以往,儿童青少年可能会逐渐地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也变得麻木起来,从而建立起不良的甚至反社会的自我认同最后,互联网使用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对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的"私人空间",以便青少年进行自我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39] 4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身 随着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不断增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特殊机会[24,40],具有促进自我表达的力量这是因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网络交往的相对匿名性,这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不能使用的一些方法来表达自我和引导自我的行为,因为青少年可以摆脱由认识他们的人所给予他们的期望与限制的束缚,而且青少年为自身的言行所付出的代价和遭到社会制裁的危险也大幅度降低其次,在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中,甚至(或尤其)在面对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时,表白个体自我认同中的消极或违反禁忌的方面都存在着真实的代价[24] 但是,由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交流第13卷第2期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175-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CMC)的匿名性所导致的去个性化,也可能妨碍个体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认同:削弱个体的自我意识,降低其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降低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削弱个体进行理性的,长期的计划的能力;促进个体短期行为的发生,使得个体更多地依据暂时的情绪状态作出行为反应此外,去个性化使得个体更少地关注他人对自身言行的看法,削弱个体对他人言行的意识,这已经被2000)同时也承认,总结已有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个体与外界交互作用中完成的,要受到外部社会及个体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际交往是自我认同得以建立的背景和决定性因素其次,社会反馈,尤其是重要他人(朋友群体)的反馈,对青少年能否成功的建立和完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影响再次,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也会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最后,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完善必须通过个体的内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 上述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互联网使用与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个体和围绕青少年个体展开的各个系统之间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由于多方面原因,现有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巨大分歧甚至完全对立,从而导致我们对于互联网使用究竟是促进还是妨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立,在什么情况下促进或妨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立等问题了解得不够清楚,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工作,以澄清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互联网中的恶意攻击现象(flaming)所证实[23,41] 其二,互联网使得个体建立起多重的自我认同,从而丰富和增强了个体的自我概念研究显示,与自我认同贫乏的个体相比较,具有多重自我认同的个体感受到更多的益处,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压力研究证实,个体在互联网中确实更多的表达多重自我认同,更多的进行角色扮演[5,23] 但是,Mckenna等人(在线的多种角色和认同的表达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现在仍不清楚[23]比如,与那些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能从事同样活动的个体相比,那些在网络中表达多种角色和自我概念的个体是否能够经历同样的益处,包括更好的健康状况,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好的应对充满压力的生活变化的能力等 在什么情况下,个体会被驱使或自愿将他们的在线认同融会到现实中去 其三,Valentine和Holloway(2002)研究证实,在线交往的抽象性和异步性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的机会[39]相对于面对面遭遇,信息与交流技术使得儿童青少年能更好地控制他们的自我认同,因为他们有时间来思考他们所要说的话以及他们需要如何来表征自己与下线世界相比较,因为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隐私性,在互联网上进行或改变自我表征更为容易,中断与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抽象在线交往对象的联系也更为容易 3 未来研究的展望 [29][23]-176-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分歧和矛盾,对相关问题给出更为全面,深入,准确的回答 具体来说,未来研究应回答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互联网究竟是危害人际交往,破坏青少年自我认同形成的背景,还是促进人际交往,为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提供良好背景其二,互联网究竟会缩小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的参照群体(社会网络),还是会扩大青少年的参照群体并提高其支持性其三,互联网在什么情况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和谐的多重自我认同,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核心自我概念的缺失(如分裂型人格和多重

106 评论

童鞋哈哈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  在培养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获得信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新信息如钱塘之潮,汹涌澎湃、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人际交往比之于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  二、能自知、知人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崐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崐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崐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崐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三、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培养好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仅把我个人的两点想法列出,供参考:  1、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2、学习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崐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上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并在人际关系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少年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初中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学时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少年期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的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少年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少年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领域比少年广泛的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上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并在人际关系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少年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初中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学时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少年期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的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少年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少年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领域比少年广泛的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上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并在人际关系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少年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初中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学时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少年期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的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少年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少年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领域比少年广泛的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270 评论

岚岛全屋定制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入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在来访者当中,最常提到的问题如:“我怎样才能使别人喜欢我?”,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还有“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 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 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 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 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 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茫�祷等�档木�曰�椒ā? 第三,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 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量问,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331 评论

himawari30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很好,有几个朋友就够了,而且青少年的心理都还不是很稳定、成熟,需要关心,或许有时候看着很叛逆,但他们是渴望得到关注的,只要家人多点关心,对他们交的朋友圈有些建议、筛选、指导,他们或早或晚会感激父母的!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关系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论文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很好,有几个朋友就够了,而且青少年的心理都还不是很稳定、成熟,需要关心,或许有时候看着很叛逆,但他们是渴望得到关注的,只要家人多点关心,

    堇安年zqy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社会关系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

    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社会环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家庭条件、亲友关系等。社会环境可以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改造,因而比

    嘟嘟200907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论文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意义在于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是相当重要了 首先有一个成熟的性观念的话 会是这样青春的孩子 面对天庆的威胁和侵害时 不会只有恐

    小猪妖嘴巴挑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青少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文

    意识到自己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份子意识到是祖国将来建设的栋梁意识到自己代表着祖国年轻的力量平时应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又红又专,刻苦学习,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

    心海若冰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青年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论文

    一、投稿要求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准确、说服力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2.作者确保稿件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

    周周-Sophi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