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0

甜甜的今天
首页 > 论文问答 > 自然灾害学报是sci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才是黄蓉

已采纳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331 评论

jarvinia奈奈

* 标志的文章,为作者代表性论文Jing-ai Wang, Pei-jun Shi, Xiang-sheng Yi, Hui-cong Jia, Lai-yin Z The regionalization of urban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J] Nat Hazards, 2007 (SCI) * 王静爱,毛佳,贾慧聪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1:115- 王静爱,毛佳,陈静,易湘生,刘珍,夏梦莹基于中国人口承灾体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6,12(增刊)(EI) * 王静爱,施之海,刘珍,吕红峰,周洪建中国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地域差异[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23- * 王静爱, 商彦蕊, 苏筠, 王志强, 杨春燕 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130- * 王静爱,王珏,叶涛 中国城市水灾危险性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 王静爱,史培军,王瑛,杨明川,苏筠,李宁 基于灾害系统论的《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编制,自然灾害学报,2003,V12,N4 *王静爱,孙恒,徐伟,周俊菊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自然灾害学报,2002,V12,N2 *王静爱,王瑛,黄晓霞等 18世纪中叶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水灾格局,自然灾害学报,2001,V10,N1 *王静爱,徐伟,史培军等 2000年中国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与危险性评价,自然灾害学报,2001,V10,N4 * 万金红, 王静爱, 刘珍, 贾慧聪, 高路, 高立龙, 张峰 从收入多样性的视角看农户的旱灾恢复力——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1): 122- 陈香 , 陈静 ,王静爱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 2005 年“龙王”台风为例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7,43(2):203- 高路, 陈思, 周洪建, 罗奎, 王静爱, 毛佳 重庆市2006年特大旱灾分析与灾后恢复性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1):21- 易湘生,王静爱,岳耀杰 基于沙区土地功能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模式研究--以陕北榆阳沙区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4): 439- 周洪建,王静爱,岳耀杰,王志强,刘珍,万金红基于河网水系变化的水灾危险性评价—以永定河流域京津段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45-

223 评论

梦想成真罗

1.英文论文(12篇):[1] LI Qiang,CHEN Xiang,CHEN Jin,TANG Q An evacuation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emergency traffic with consideration of urban hazard installation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55(10) : 1000-(SCI)[2] Chunxiao CHEN, Qiang LI, Shinji KANEKO, Jin CHEN, Xihong CUI Loc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Emergency Signs in Public Faciliti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Single-floor S Fire Safety J 2009, (44):113-(SCI)[3] Qiang LI, Yunjing WANG, Yang ZHOU Readjustment Effect Analysis of Public Bus Network in B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 2008, V8 (2):27-(EI)[4] Qiang LI, Yoshinao OOEDA, Tomonori SUMI, Shigenobu MATSUZAKI A Primary Model of Commuting Travel Mode Choice by Taking Account of Disutility of C Memoirs of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Kyushu U 2003, V63(3): 173-(EI)[5] Qiang LI, Yoshinao OOEDA, Chiaki MATSUNAGA, Tomonori SUMI Identif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ommuting Travel Mode Choice from Daily Commutation B Memoirs of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Kyushu U 2002, V62(4): 191- (EI)[6] Yoshinao OOEDA, Takafumi FUKUNAGA, Qiang LI, Tomonori SUMI A Mode Choice Model for Long Distance Travel on Business Integrating Departure Time Decision B ASCE,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Studies, Proceeding of ICTTS 2002, 405- (EI)[7] Chiaki MATSUNAGA, Kenji TORAYA, Qiang LI, Tomonori SUMI A Study on the Recreational Travel Considering Accommodation and Travel Costs in the Temporal D ASCE,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Studies, Proceeding of ICTTS 2002, 1399- (EI)[8] Qiang LI, Tomonori SUMI, Guoquan LI Analysis of the Automobile Behavior Intervening into Bus Lane and its Impacts on Bus R ASCE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Studies, Proceeding of ICTTS 2000, 404- (EI)[9] Qiang LI, Takahiro HIGUCHI, Yoshinao OEDA,Guoquan LI,Tomonori SUMI A Decision Model of Work Arrival Time and Departure Ti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valuation of TDM M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Studies, Proceeding of ICTTS 2004, 249-[10] Wei CHEN, Qiang LI, Zhaoyu CHEN, Tomonori SUMI Development of a CAD-bas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Detailed Urban Planning and M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 2003, CD-ROM V[11] K SONG, Q LI, TSUMI, H JUNG Evaluation of Adaptability to a New Pedestrian Signal System---a Case Study in Pusan, K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 2002, 523-[12] Guoquan LI, Tomonori SUMI, Eizi INOUE, Qiang LI Pedestrian’s Behavior Model for Traffic Safety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Establishing Objects on a Local S Journal of the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 1999, V3(2): 405- 2.中文论文(33篇):[1] 周渊,李强,陈晋,周杨 大型公共场所多源疏散的控制流模型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9): 60-(通讯作者)[2] 李强,周杨,隋洪鑫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研究——以铁岭市为例 城市问题 2010, (11):65-[3] 陈志芬,李强,王瑜,陈晋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度优化模型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2): 160-(通讯作者)[4] 王瑜,李强,陈志芬,陈晋 基于安全功能的大型公园导向标志系统构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6): 99-(通讯作者)[5] 陈志芬,李强,陈晋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层次布局研究(II)——三级层次选址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5): 13-[6] 陈志芬,顾林生,陈晋,李强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层次布局研究(I)——层次性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3): 151-[7] 李强,陈翔,陈晋,唐巧 考虑危险源的城市应急交通疏散风险评价模型 科学通报 2009, V 54(16):2431-[8] 陈翔,李强,王运静等 临界簇模型及其在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学报 2009, V 64(6): 693-(通讯作者)[9] 李强,隋洪鑫,王运静等 西直门地区交通换乘的主要问题 城市问题 2009, (6): 39-[10] 陈志芬,李强,王瑜,陈晋 基于有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应急避难场所效率评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V19(11):152- (通讯作者)[11] 崔喜红,李强,李学东,陈春晓,陈晋 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静态布局优化算法 系统仿真学报 2008, V 20(22): 6285- (EI,通讯作者)[12] 崔喜红,李强,陈晋,陈春晓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 2008, V 20(4): 1006- (EI)[13] 崔喜红,李强,陈晋 大型公共场所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设计方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V18(11): 48- (通讯作者)[14] 朱孝林,李强,沈妙根,陈晋等 基于多时相NDVI数据的复种指数提取方法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V 123(13): 534- (通讯作者)[15] 李强,王运静,周杨 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 V18(12): 27-[16] 曹红斌,张郡,李强,蒋瑜,金子慎治 贵阳市居民生活供水状况改善的支付意愿 资源科学 2008, V 30(10): 1478-[17] 龚吉蕊,康慕谊,李强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思路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V 25(10): 155-[18] 朱晶晶,李强,朱孝林等 应急与日常状态下的责任配置一致性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V18(8): 156- (通讯作者)[19] 张珩,隋洪鑫,李强等 针对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现状的支付意愿分析 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V18 (1):127-(专刊)[20] 卓莉,李强,史培军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展特征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V146(13):98-[21] 李强,张盼娟,崔喜红等 人员位置固定的公共场所分区疏散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V17(10):32-[22] 王运静,李强 北京市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现状评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 V7(5):135-[23] 李强,李晓林 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 城市问题 2007,(7):55-[24] 李强,陈春晓,陈晋等 考虑疏散安全的公共场所人员容量控制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V17(3): 33-[25] 李晓林,李强,任仕伟 交通用地的高效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2):127-[26] 李强,崔喜红,陈晋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过程及引导作用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V15(4):92-[27] 卓莉,李强,史培军等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类型 地理学报 2006,V61(2):169-[28] 陈志芬,陈晋,黄崇福,李强 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I)—火灾事故因果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2006,V15(1):79-[29] 崔喜红,李强,陈晋,陈春晓 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V14(6):133-[30] 陈晋,张盼娟,杨伟,李强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影剧院人员疏散策略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V14(6):125-[31] 陈晋,陈志芬,黄崇福,李强 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V14(6): 15- [32] 陈晋,李强,辜智慧等 灾害避难行为的模拟模型研究(I)—基本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机实现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V9(4): 65-[33] 李强,慈龙骏 神府东胜煤矿区的景観异质性及生态建设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6, V10(2): 62-3.日文论文(9篇):[1] 柳原守,李强,大枝良直,角知宪 通勤所要时间の质と驻车料金を考虑した通勤者の交通机関选択行动に関する研究 土木计画学研究论文集

313 评论

和信长庆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154 评论

苏州许一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355 评论

相关问答

  • 自然灾害学报是sci吗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

    寻找美食的虫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自然灾害学报是ei吗

    你要哪方面的,应该可以的

    寻找茉莉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自然灾害学报

    《自然灾害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的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5-2016)收录的核心期刊。

    catebutslim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自然灾害学报好投吗

    垃圾期刊,现在就是敛财工具,编辑极其不负责任,收了审稿费连外审意见都不给,你说能好吗?

    华兰欣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自然灾害学报好发吗

    敢关于自然灾害报道上国家是有一定管制的,得看你的内容是否会引起公众恐慌

    樱桃小胖妞儿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