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5

闪闪惹人爱ii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献的辑佚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uan娟娟123

已采纳
辑佚学是中国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与校勘学、注释(传注、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属同位类、同性质的学科。
308 评论

南宫爱默

辑佚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同的说法。从所要辑佚的文献类型划分,辑佚可以分为辑佚书、辑佚文和辑佚诗三种。因为辑佚文和辑佚诗的数量极少,所以辑佚通常是指辑佚书。从所要辑佚的文献存世情况划分,辑佚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书已经完全亡佚,通过辑佚,让失传的文献重现于世;第二类是全书基本存世,但有少量缺失,通过辑佚,把缺失的部分补全;第三类是全书已经完全亡佚,但是还有前人的辑本存世,通过辑佚,把前人辑本漏辑的部分补上,让辑本更加完善。后两类辑佚是广义的辑佚,它们的实质是补遗。

249 评论

依我以希

从现存文献中辑录已经散佚的文献,以求完全或部分恢复散佚文献原貌的古籍整理工作,简称辑佚。中国古代常用“钩沉”一词指代辑佚工作。辑佚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辑佚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书尚存,但有短缺,从其他记载中辑录补充;二是原书已佚,而在他书中尚有全书或片段保存,可据以钩沉重现或辑录复原。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天灾人祸以及书籍本身的内容质量、传播方式、载体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散佚,或者全部亡佚。中国西汉所编《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书籍,用唐代所编《隋书·经籍志》加以核对,已经亡佚了百分之六、七十,以后各代书籍亡佚失传的情况与此相类,为了保存文献,充实史料,辑佚工作便应运而生。中国较早从事辑佚工作的是宋代的黄伯思(?~1118)和王应麟(1223~1296)。黄伯思曾从马总《意林》及李善注鲍照《舞鹤赋》中辑出已佚的《相鹤经》。王应麟则有感于《易》学独传王弼,《尚书》只存《伪孔传》,便从群书中辑出有关郑玄《易注》、《书注》的资料编成《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他又感到四家之《诗》只有《毛传》流传,便从群书中采集有关其他三家诗说的资料,编成《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遍。”(章学诚《校雠通义·补郑》篇)南宋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写有一篇《 书有名亡实不亡说》,是最早提倡和研究辑佚理论与方法的文献,标志着辑佚学的发端。明代祁承㸁在《澹生堂藏书约》中补充了郑樵的观点。辑佚在清代最为兴盛,成为专门的学术事业。有专辑某学科著作的,如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30卷,辑存了唐代以前的群经训诂;有专辑某书注解的,如臧庸的《尔雅汉注》3卷,辑存了汉代各家注释《尔雅》的文字;有专辑某人著述的,如袁钧的《郑玄佚书》79卷,辑存了郑玄的一些著作。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已经亡佚的古代典籍 385种,4946卷。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大规模辑集古代经、史、子、集四部佚书的宏举,如马国翰辑成经部书444种,史部书8种,子部书 178种共630种,印成《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辑成“经解”86种,“道纬”56种,“子史钩沉”74种,印成《汉字堂丛书》 (又名《黄氏逸书考》)。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则广泛收集唐代以前的文章,共得3519名作者的文献746卷,分 15集印行。清代的辑佚实践大大丰富了古籍的品类和种数。尽管如此,辑佚工作仍需要开展,不仅原有的古籍可以继续作为辑佚的对象,古文献的不断出土和发现也为辑佚工作提供了方便条件。开展辑佚工作需要根据目录著作了解古书的存佚残缺,需要通过辨伪来考证辑录文献的真假是非,需要通过版本和校勘来审订所辑字句的异同多寡和是非得失。因此,辑佚工作需要运用目录学、辨伪学、版本学和校勘学多方面的知识。用以辑佚的资源很多,主要有类书、总集、方志、古注、金石以及新出土的古代文献等。刘咸炘在《辑佚书纠缪》中提出辑佚中“漏、滥、误、陋”四大弊端:辑录而不遍检全书称为漏;本非佚文而指鹿为马称为滥;不审时代,据误本、俗本称为误;不辨体例,不考源流称为陋。可见,辑佚工作需要有广博的古典文献的基础知识。

232 评论

xiamisally

辑佚学是中国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与校勘学、注释(传注、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属同位类、同性质的学科。古籍辑佚历史悠久,但是辑佚问题受到学术研究者的关注,把其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加以研究总结则始于本世纪初,把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理性探讨和学科构建,则是近十余年间的事情。辑佚学研究恰好与20世纪相伴而生,历时百年,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已基本形成,是20世纪中国古文献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1)根据文献内容的特点进行归类,对其做专类研究,所见如《谶纬的散佚和明清时期的辑佚》是也。此类研究的论文还太少,可作的文章还很多,如经注、小学、霸史、别传、地理、农书、医书、传奇小说、诗话等类型佚书及其辑本的综合性研究。(2)根据文献佚书遗的特点——亡佚、缺佚、脱佚、漏佚、散佚、佚书目等类型,对其做专类研究。此类的切题论文尚未有见,基本属于空白。(3)根据辑本整理形式上的特征——辑编性、辑存性、辑复性、辑证性、辑增性、辑合性等类型,对其做专类研究。_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327 评论

蚊防四宝

田字格生成【释义】: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并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行为。【拼音】gōu chén jí yì【造句】:他在史海中钩沉辑佚,于文物间爬罗剔抉,可谓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若论嘉惠后学、金针度人,这三本书名副其实。第二部分对叶德辉的总体著述作了简单的介绍与评价,着重分析了其在钩沉辑佚和自撰上的成就。引文均注出处,钩沉辑佚有校订,并有案语疏通隐奥。

334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献的辑佚

    田字格生成【释义】: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并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

    小聪聪爱妈妈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经学辑佚文献汇编

    郑玄中国东汉末年经学大师。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博通今、古文经学﹑精于天文历算。曾从东汉经学家马融学古文经﹐郑玄但马融仅让其高业弟子传授﹐郑玄仍日夜

    Q蛋蛋果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辑佚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

    梦溪shuer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经学辑佚文献汇编目录下载

    七略: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要分类,写成了中国目录学史上第二部学术专著,名叫《七略》。“略”,就是简明扼要的意思;

    碧落的海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经学辑佚文献汇编下载网站

    刘表平定荆襄七郡后,已经在荆州这块肥沃的地方坐稳了位子,但是就在这时(初平二年),著名的一向不合的袁氏两兄弟发生了一次斗争,在袁氏兄弟的内战的大背景中,刘表和孙

    甜心派儿59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