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5

花大本事
首页 > 论文问答 >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吹吹再吹

已采纳
前几篇关于新媒体发展趋势以及自媒体价值的文章收到了许多朋友们的关注和探讨,我非常的欣慰,作为加入新媒体领域的一个传统媒体人,我可能有更多感慨,从传统媒体再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模式和媒体格局与形态的发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两种方式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随着如今很多传统媒体也在转型,更加贴近互联网,贴近年轻人,从而也紧紧抓住了新的媒体发展机遇,今天,我是想聊聊关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公关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大多数人都会明白社交媒体已经显著了公共关系这一门学科,也许你在公关领域已经有了非常资深的经验和更直接、更数字化、更主观的认知,也许你已经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环境中,非常深入地了解并学习了公共关系这一门学问,或许,你也和我一样,亲身见证了人们在消费的内容和互动形式的不可思议的转变。社会化媒体唯一的不变就是永远都在变,所以,不管你曾经的认知或者经验如何,或者你在公关领域中的特长如何,相信如今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你在公共关系中的做法。在社会化媒体领域有本书我一直非常喜欢,是由李·夏琳(Charlene Li)和乔希·贝诺夫(Josh Bernoff)出版的《Marketing in the Groundswell》,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是他们如何更贴近社交媒体技术,不是谈论某些特定的平台进行分析,而是从用户的角度谈论最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这一思想的价值是属于战略级别的,对于我而言是很有价值和帮助,例如广泛性是公关学科的一个方面,而我恰恰对社交媒体的广泛性充满兴趣,接下来让我尝试着来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我怎么才能运用好使用社交媒体?- 我怎样才能让我的客户和用户更好的使用社交媒体呢?- 我怎样才能运用社交媒体来激励人们?- 我怎样才能帮助更多人喜欢并热爱使用社交媒体? 与PR完全融合社交媒体并不能取代传媒,但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关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传统媒体虽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可以与社交媒体相结合,它必然会更强大,传统的公关和社交的结合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方面的讨论,根据唐界传媒的统计,几乎所有公关部门90%都负责他们公司的社会媒体。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利用这个更有价值、更直接而又更容易管控公关信息?密切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社交媒体技术,或者可以通过顾问咨询向一些在公关和新媒体领域有着突出经验的比如Interpublic、上海的唐界传媒或者Cordiant了解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当然,你也可以现在就让你的团队保持快速学习能力,培养善于通过数据分析和结合传统的战术,来更有效的传递你的公关信息。 与我们的用户互动完成公关信息在我们为企业客户进行媒体规划的时候,一直都在强调用户、用户、用户,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产品的改进、用户体验的加强、建立社会化媒体渠道和新媒体公关,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吸引并让用户满意,比如优酷、新浪微博,天涯社区、Facebook,博客和这些视频或者论坛,都是或者融入了典型的社会媒体平台,它鼓励用户共同创建消息,显然对于这部分由用户自主创建的内容你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对于公关专业人士的关键就是如何更好地参与并和你的用户共同创建完成公关信息。那么如何做,该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掌控公关信息?我建议有两点,第一,在优质平台创建你的企业社交媒体账号,这一点不可或缺,切不可以因为担心信息无法掌控而回避,第二,可以通过更高级的舆情监测工具来管控由用户创建的社交消息,以便公关部门可以及时介入处理。 保持监测如果是一套呼叫中心,打进电话里正在排队的人也许有超过50个人,但这个只有你知道,如果你发微博,它是公开的,甚至它有可能成为热门并被获得更高的展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知道这一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社交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你可能再也不像十几年前那样,随便发布广告就立刻可以获得客户的关注以及购买。所以,唐界传媒建议正在负责企业社会媒体营销以及公关负责人可以通过制定协同工作机制,基于24小时监测工具来对社交媒体保持时刻分析,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相应。 善用社交媒体小工具进行用户分析社交媒体的运营,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对热点的敏锐度,我们作为社交媒体的运营者,或者公关负责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工具来完成用户某些特定行为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制定社交媒体方案和公关活动。 建立和意见领袖的良好合作社交媒体信息巨大,每一秒都会产生众多信息,而如何让你的用户快速记住你或者你的品牌和服务,这就必须要提到意见领袖了,新媒体时代创造了意见领袖一个新的群体,他们是用户中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体平台有着主导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多和意见领袖保持良好关系,因为他们的观点和评价往往很容易影响到更多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重要,经过唐界传媒对社会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纵向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人们已经慢慢习惯了通过更多渠道获得新的信息,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代表,那么,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社交媒体来管理和优化公关,必然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这篇文章我主要是希望讨论社会化媒体如何影响着公关的应用和实施,也希望可以给更多社交媒体从业者或者公关人一些思路和建议。
354 评论

~逛吃逛吃

2017年春节刚过,我发现忙着跳槽或转型创业的媒体朋友比往年多了不少。近期关注到南友圈・自媒社发起了中国首个“媒体人招聘季”,应该说击中了不少企业和媒体人的痛点,听说参与报名的媒体人和招聘单位均达近万人,还有30多家招聘网站、媒体人社群、创投机构和企业级服务平台也加盟其中。当下,传统媒体的效益大幅度下滑,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有人主动离职寻找新的事业平台,也有人被动离职而不得不寻求转型。无论主动离职者还是被动离职者,心里对未来都有着这样和那样的疑问,媒体人能够成功转型吗?媒体人转型的优势是什么?又需要避免哪些问题?传媒人转型是大势所趋首先,传统媒体已经没有能力养活庞大的从业人员。在互联网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传统媒体“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正在坍塌,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场化媒体的广告收入仍在经历“断崖式下滑”,不少传统媒体已经陷入巨大亏损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只能选择裁员或者降薪的方式来应对,这必然导致传统媒体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有转型能力的媒体人纷纷“用脚投票”选择主动离开,而没有能力的媒体人可能会被“扫地出门”。其次,传统媒体转型也需要媒体人具备新能力。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生态模式的快速形成,单纯的媒体业务已经难以养活自身,也就是说,单纯的“传媒业”已经难以成为产业。传统媒体纷纷选择进入互联网产业或者跨界多元化业务的方式来进行转型,如浙报传媒进军网络游戏和大数据产业业务,华媒控股进军职业教育等多元化产业,媒体人旧有的能力已经难以满足新业务的要求,必须更新自身的能力。成功转型的案例比比皆是绝大多数媒体人在转型时,心里都在忐忑不安,自己转型是否能够成功呢?还是让我们用媒体人的转型实践来作答吧。实践证明,各行各业都遍布着成功转型的专业媒体人。曾在《浙江日报》和《国际商报》工作过的金建杭,曾在《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工作过的王帅,不仅成功转型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而且也在阿里巴巴上市时获得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实现了财务自由。曾在南方报业工作过的陈菊红、李甬、赵莹、陈峰、陈朝华等,原凤凰卫视的刘春,原新华社的王永治,原中国青年报社的李方,都成长为腾讯、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媒体的总编辑。原京华时报的张利东更是作为今日头条的合伙人,帮助仅仅创业四年多的今日头条实现估值过百亿美金。在创业领域,媒体人的表现也有不俗表现:原央视对话栏目的罗振宇、原青年时报社的丁丰打造的二更、原外滩画报社的徐沪生创业的一条,估值都已经超过十亿元,在短视频领域风生水起;原南方都市报的方三文的倾力打造的雪球财经在2014年就已经完成C轮4000万美元的融资,原南方都市报的喻华峰的本来生活网2016年又获得了17亿美元的融资,原新京报的罗旭创业的纷享科技也于2015年获得1亿美元的D轮融资。自然更不用说,湖南广电的刘昼创立的达晨创投已经成为我国基金业的重量级机构,原SMG的“黎叔”黎瑞刚更是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名满江湖!甚至在教学科研领域,范以锦、胡泳等都取得了值得学界重视的成果。专业媒体人具有显著的优势认真研究媒体人成功转型的案例,专业媒体人绝不必妄自菲薄,其转型至少有三大优势。首先,对新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媒体的本质是记录世界,这就需要媒体人时刻把握最新发生的信息,而专业媒体人不仅仅去记录信息,更是去寻找信息背后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洞察新的趋势和机会,及时把新机会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行动。其次,具有深厚的人脉资源。媒体人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这就要求和包括政界名流、著名企业家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士打交道,作为有心之人的专业媒体人就会积累下丰富的人脉资源,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第三,熟谙传播规律。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传播”时代,无论是巨无霸企业还是刚创业的小企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离不开传播,而这就需要深刻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传播规律的专业媒体人加盟,以更好地传播品牌形象和进行危机公关。成功转型更需要“断舍离”当然,能够成功转型的媒体人,无论是在传统媒体岗位还是在新岗位,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专业”,都进行了“自我革命”,以更好地满足新岗位的要求。首先,“甲方”心态。 媒体人尤其是从事采编工作的媒体人,在转型之前是彻彻底底的强势“甲方”,特别是在传统媒体日子红火的时候,更是被各方供着、求着,但是一旦自己转型到企业,自己自然就会变成相对弱势的“乙方”,如果不能从“甲方”心态转变为“乙方”心态,必然遭遇滑铁卢。其次,忌空谈,重落实。 媒体人可以在媒体上夸夸其谈,却难以从实战中检验自己的真实能力,但在企业实践中,一切都要看实战说话,正可谓“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三,强化自律性。 相对于一般企业,媒体的作息相对不规律,媒体人也相对自由散漫,而企业却要求相对严格的自律性,如果媒体人不能建立起较强的自律性,就会感到有人专门和自己作对,处处难受,工作自然也难以开展。第四,补齐自身的能力短板。 媒体人的优势很突出,但是其短板也很明显,这就需要媒体人通过自己持续学习来补齐短板。对于那些能力欠缺的媒体人,这是最坏的时代,而对于专业的媒体人,这是最好的时代!作者简介郭全中1976年生,安徽临泉人,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 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大数据、传媒经济管理、集团公司管控 等。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主持了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3项一般项目以及1项世界银行项目。在《中国记者》等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传媒战略、传媒管理、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有4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10余篇论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省部级奖项2项,多篇文章获得其他各种类型的奖励。现为上市公司华闻传媒、华媒控股独立董事,多家传媒公司顾问。“全中看传媒”由资深媒体人郭全中及其团队共同运营,致力于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TMT创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16 评论

圓滿如意妹

以开放的平台思维,再造资源聚合力。互联网的平台思维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其精髓在于多主体共赢互利。体现在媒体信息传播上,就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形成具有强大整合效应的信息集群。一体化的整合策略,拓展传播广阔度。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而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有机整合的乘法。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这就要求,自媒体与社交媒体势必要成为新闻生产的一部分,打破传统思维中对新媒体的调度都置于内容生产之后的惯性,改变新媒体只是延伸平台和延长价值的工具定位,必须要使新媒体的功能得以前置、内容得以渗透,让公众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变成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正在打破封闭的报道模式,体现在三种变化上:其一,新闻的产品形态发生变化,“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将构成动态扩展的新闻产品,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互动信息将迅速汇聚并且反哺传统媒体内容;其二,新闻的生产形态发生变化,媒体内外广泛的公众参与将被纳入专业化新闻的内容生产中,同时通过用户需求而产生精准内容定位正在成为现实;其三,新闻的表达形态发生变化,新闻的专业选择和公众的个性观点,将共构新闻的表达形态,同时传统新闻对信息甄别、选择和解读的优势将发挥更大作用,并且“社交化”的运用将兼顾人们对信息的丰富性与信息的准确性的需求,报道内容也将不仅仅停留在“信息”上,关系、情感、行为都可以是内容的一部分。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论文

    以开放的平台思维,再造资源聚合力。互联网的平台思维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其精髓在于多主体共赢互利。体现在媒体信息传播上,就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犀牛望月0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论文

    回答 受众的区别。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内容的不同。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

    金凤吉祥如意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论文3000

    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对于传媒只能是各取所需。

    shirleycci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论文范文

    回答 受众的区别。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内容的不同。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

    摇滚小青蛙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论文选题

    什么是媒体  媒体(medi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s”,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户外

    济南李大妈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