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2

whatever345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贸类论文常用模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uteGourmet

已采纳
当然,生产环境保护产品的环境保护工业及环境保护技术服务本身属于绿色产业。 目前,全球已出现一个由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及相关的服务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绿色产品的全球市场在1993 年已超过2800 亿美元,到本世纪末可望突破6000 亿美元。 绿色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又一热点,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为了争夺世界“绿色市场”、控制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的制高点,欧美各国政府积极干预,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植绿色产业的成长; 绿色产业中大量使用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新材料,使这一热门行业成为真正的高科技产业; 绿色产业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生产领域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迅猛,被誉为朝阳产业; 绿色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贸的发展。绿色产业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技术水平, 在绿色产品的国际贸易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以环保工业为例: 80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环保工业的发展和环保设备的贸易,目前, 一场以占领世界市场为目的、争夺环境保护技术制高点为中心的国际竞争已经开始。美国克林顿政府强调,“促进环保技术发展一直是本届政府的一个高度优先的任务。”美国商务部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出口产业之一, 美国政府公开表示, 环保产业应享受出口免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提出以“21 世纪新地球”为主题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 从1993 年起推动能源环境对策, 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向与环境协调的方向转变。德国的绿色产业领域一直处于优先地位, 政府把绿色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门类。最近, 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促进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与出口的战略, 旨在加强同欧洲和日本在“绿色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这项战略的主要目标是: 美国在2020 年之前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须少产生40250% 的废物, 少使用20225% 的原料; 生产可以维持美国新增加的3000—4000 万人口的能源, 有毒废气的排出量须低于1995 年的水平。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还在税收、金融、出口政策上对绿色产业予以全力支持, 以期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扩大出口。要生产绿色产品, 首先需要进行“绿色设计”。目前, 在计算机行业, 绿色设计十分盛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惠普公司、数字设备公司等厂家正在迅速而全面地采用绿色设计。例如惠普公司新开发了12 种型号的个人计算机, 这类计算机每种只有3 个螺丝钉, 因而既方便机器的升级, 又便于拆卸。此外, 欧美的电话机、发动机、照相机等制造厂商也都参加到绿色设计的行列。欧美一些大的汽车公司正在改变生产方式, 提高汽车的可拆卸率, 美国的汽车回收率非常高, 以重量计, 每辆车75% 的部件可以重新利用。德国宝马公司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汽车回收率已达到80% , 它和大众汽车公司以及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都已作出计划, 至本世纪末, 其回收率要达到95%。 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世界市场。首先, 以污染产品、浪费资源的产品为主体的世界市场将为以环保产品为主体的世界市场所取代。在环保时代, 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发展和产品贸易将受到限制, 与之相关的国际市场会随之萎缩和消失, 为不污染环境或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市场所取代。谁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谁就会在将来的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 其贸易利益将受到损害。其次, 消费观的改变形成了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从而使世界市场在质上和量上都具有新的涵义。具有环保消费观的消费者对不污染环境的“绿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 这实际上是要求厂商重新考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传统定义, 即产品在其使用期结束后还能加以回收或利用。人们对不污染环境的产品的要求和期望日益增长, 从而造成了新的市场压力, 对环境不负责任的产品和厂商将承担市场风险。1990 年的调查表明, 67% 的荷兰人、80% 的德国人、77% 的美国人和94% 的加拿大人表示, 在选购商品时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 绿色产品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是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当前, 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 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 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 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等, 多种多样, 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宽广。据估计, 美国目前的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210% , 仅1990 年美国就有大约6000 种新绿色产品问世。因此, 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 绿色产品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例如,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 买卖双方对贸易农产品的经济和生态性能都严加选择, 使国际农产品市场逐步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有机农业组织颁发证书的产品, 包括主食类、副食类、蔬菜、肉类、饮料、酒类、水果、糖果、糕点等, 早在70 年代, 部分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出于健康考虑逐渐厌弃常规农业产品, 转向需求有机农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 产生了对有机食品的普遍需求, 正是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产品的需求迅猛增长, 并已超过其本国生产和供应能力, 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 五、国际贸易中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 曾几何时, 环境与贸易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 然而, 近几年来, 特别是1992 年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和乌拉圭回合结束后,“环境与贸易问题”转瞬之间成为国际社会注目的焦点。目前, 无论是联合国机构、其他国际组织, 还是政府部门、学术界, 只要与环境或贸易领域相联系, 都投入到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探讨与研究之中。 “环境与贸易”这一热点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环境与贸易在当今的环境革命时代发展变化的结果。从深层次来看, 具有内在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无限性和具有内在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具有矛盾的关系。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又是一种客观自然规律, 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上, 环境与贸易的这种矛盾自社会分工产生、生产交换活动一开始就存在了, 而发展到今天, 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 这一矛盾日趋激化,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目。特别是进入90 年代以来, 全球各阶层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对贸易增长的关注, 这使得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对环境的管制越来越严, 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日益成为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目标的工具, 为环保目的执行的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的环境贸易措施增多、增强, 进而日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因此, 环境与贸易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当然, 环境与贸易也在本质上具有统一的关系。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就是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良好的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基本目标都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兼容性和统一性。因此, 将环境保护纳入贸易发展计划和决策, 不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综合、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使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 解决环境与贸易的矛盾关系, 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贸易的增长, 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贸易的增长。在环境与贸易关系中, 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稳定之间, 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协调机制。国际社会有可能通过一系列规章和措施建立起这一协调机制, 从而实现全球环保与经贸的同步发展。在人们的环境意识日趋增强、各国政府的环境管制日益严厉的新形势下, 在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全球新的经贸体制下,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认为, 这种发展变化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58 评论

叶伟2050

美国国际贸易学主要研究方向  1、 国际贸易学最基本的问题是贸易的类型、数量与流向。克鲁格曼1980年代后创立的非完全竞争模型。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造就国际贸易;而克氏认为:非完全竞争模型可以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2、 国际贸易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解释贸易政策。Grossman和Helpman认为:贸易政策就像商品一样,由政府官员出售,由利益集团购买。参见 Branstetter和Freenstra在2002年12月的《国际经济学杂志》上的文章,一个中国贸易和外资政策的实证研究。(1984-1995 中国29个省市的数据)(属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门类)(2)  3、 1990年代后的两大热点问题:  1)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国际贸易学领域的延伸)(3)  2)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到底是技术进步(例如电脑的广泛使用)还是全球化提高了开放国家收入不平等水平的提高?(4)  4、 国际贸易近期热点问题:  1) 多区域(Multi Zone)理论,涉及中间品和投入品贸易。多区域贸易理论的中心观点认为:各国在开放条件下将在很大程度上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这有别于单区域贸易理论认为开放经济下的分工不会极端化。(5)  2) 用交易成本理论探讨企业内贸易(企业层次)。克氏之垄断竞争模型中只有简单化的对称企业。(6)  3) 国际贸易的“关系网”(Network)理论。加大圣地亚哥分校的Rauch教授,是这个理论的重要推动者。其中心观点是国际市场上的交易需要买者和卖者相遇(Match)。由于不同商品信息成本不同,关系网成为决定贸易类型的又一重要因素。Rauch和学生Trindade的代表作《Chinese Ethnic Networks》,发表于2002年2月《经济统计评论》上(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此外,近20年间公司间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关系日益发展,这种介于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交易之间的关系也将引发国际贸易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232 评论

五十岚零

第一, 由环保引起的贸易纠纷将成为双边或多边磨擦的焦点。如前所述, 环境标志制度、环保包装标准、环境管制措施等引起的双边或多边贸易磨擦日趋增多。这一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新的全球经贸体制下不但不会改变, 而且只会越来越突出。一个“信号”就是: 刚刚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受理的第一起贸易纠纷就是源于环保问题(委内瑞拉控告美国: 关于限制汽油进口的环境标准具有明显的歧视性,“非法”限制了外国汽油的进口)。 第二, 绿色壁垒将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并逐步得到强化。目前, 世界贸易组织在环境问题方面的原则立场是: 各缔约方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环境, 有权采取必要的环境管制措施。应当承认, 这为今后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运用环境保护的名义, 采取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 设置各种障碍阻碍外国商品的进口提供了“余地”。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规则,“环境保护”有可能成为不承诺相关的国家贸易规范和准则的一种辩解。此外,“环境保护”也极易成为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但是, 必须认识到,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区别的: 它的“设立”既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维护了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因此, 绿色壁垒(如果说它是一种壁垒的话) 不会像传统的贸易壁垒那样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被淘汰, 而是会不断地强化。各个国家对此都应当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以保证适时地调整经贸决策。 第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贸易问题上的矛盾日趋尖锐化。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差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意识、环保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在贸易规则上难以协调。特别是,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上, 一些发达国家过于严厉苛刻的环境与贸易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遇到较大的困难, 故双方的矛盾将更趋尖锐复杂。这种矛盾给本来就不平衡的国际贸易格局增添了新的不和因素, 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地位进一步恶化。但是, 发展中国家不能停留在老是抱怨贸易地位不平等的阶段, 不能继续沿用不计“环境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能依赖“谈判技巧”与“让步”来取得经贸地位的平等,而应当根据环保时代经贸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决策, 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经济与贸易。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赢得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空间。 第四, 由于上述原因,“贸易与环境”问题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议题之一。目前, 世界贸易组织内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开始运作, 贸易与环境问题必将成为其主要的议题。 第五,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绿色化”。迫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 同时也是由于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 今后, 以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初级产品的贸易将受到限制和禁止, 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绿色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将逐渐成为世界商品发展的主流, 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大。随着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逐步转变, 国际贸易商品将有可能全部“绿色化”。 第六, 绿色产业成为国际贸易竞争和市场营销的新热点。“绿色消费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强,“绿色市场”日益扩大, 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 绿色产品将成为21 世纪世界市场上主要的促销手段。应当说, 目前的世界市场是一种“广告市场”, 它是通过大量的广告投资而“创造”需求的结果, 其目标是“引导”人们和社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使市场不断扩大, 厂商“赚钱”的机会更多, 而不是满足合理的需求, 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更是非理性的行为。而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能“挖掘”人类的内在生态需求, 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 还包括精神和生态方面的需求) , 因此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第七, 环境保护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 环保合作与交流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原因就是: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技术与产品上差距越大, 双方对于这种合作兴趣都会越来越强烈。全球范围的环境管理要求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必然会不断地加强这一趋势。

338 评论

yk小康哥

可以写一些比较大的题目,类似于中国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或者是人民币升值啊汇率之类的问题。网上都很好搜。。。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贸类论文常用模型

    可以写一些比较大的题目,类似于中国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或者是人民币升值啊汇率之类的问题。网上都很好搜。。。

    吃尸体的秃鹰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论文常用的模型

    应用研究型。基础理论型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

    梧桐春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写论文常用模型

    优化模型、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代数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稳定性模型、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博弈模型、马氏链模型 等等。

    小丫夏夏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论文常用理论模型有哪些类型

    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么里斯古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论文常用研究模型

    模型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

    丹枫在心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