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3

么么三姨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古文献学文选电子书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浪费粮食的满福

已采纳
《近代诗选》(合作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关汉卿戏剧集》(合作编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高适岑参诗选》(合作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近代爱国诗选》(合作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龚自珍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1994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论语〉〈孟子〉》(合著,本人撰写《论语》部分),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本书入选“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本书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平版《论语集解》校点(收入《儒藏》10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校点(收入《儒藏》28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古文献学文选》(选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本书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论语本解》,三联书店,2009年 《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本书对高适诗文作了考证编年对集外诗文作了钩稽补遗,对伪诗作了考辨剔抉。在考清版本源流的基础上,确定底本与校本,并首次利用敦煌残卷对高集作了校勘,是正颇多,被钱玄《校勘学》一书列为民国以来“利用新资料进行校勘,而成为目前比较完善的校本的”10例之一。注释亦切实有据,多有发明。所附《高适年谱》、《高适集版本考》创获亦多。《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本书集中个人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上除了注明生僻字词及人物、史实、典制、名物等具体内容之外,还多方取证,据以分析思想内容,力求做到训诂、考证和义理辨析相结合,尤其在运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法,以求在准确阐明孔子思想方面做出了成绩,在古代思想著作的整理、研究方面作了新的探索。《龚自珍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本书精选龚自珍诗、文、词的代表作,逐篇说明写作时间、背景,简释思想、艺术,并对篇中难词、名物、制度、地理、典故及有关人物、史实作了详细注释,多有考证成果。对龚自珍作品中习用的隐喻、曲笔,则综考有关篇什,参验核证,加以揭示,力求避免龚作解释中索隐一派刻意求新、牵强附会的倾向。本书兼顾提高与普及的需要,集中了个人30余年研究龚自珍的心得,被视为龚自珍研究的新成果,因此初版不久,1993年即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颇具影响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再版。2004年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以《龚自珍选集》为名收入《近代文学名家诗文选刊》丛书出版。《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1994年本书为中国古文献学史开创之作,对先秦至“五四”上下几千年的古文献学史作了全面的总结。全书近百万字,按历史分期,以重要的古文献学家及其著作为纲,以古文献学的成果、方法和理论为目,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经纬分明,史论兼备。全书论及重要专题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上百人,对于古文献学及古文献学史均有建树,出版不久即在海内外得到积极反响。1995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论语本解》,三联书店,2009年本书参考前人的积极成果,在个人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语言文字的解释与思想义理的辨析相结合,思想义理的辨析与时代背景的考述相结合,尽量对《论语》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进而对孔子和《论语》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以避免由于主观附会而“诬古人,惑来者”(清代朴学家关于古文献校释的戒语)。全书包括注译和附论两部分。注译以拙著《论语注译》为基础,进一步作了补充、修订。“附论”属于宏观专题分析论述的部分,对于思想类著作的阐释尤其不可或缺,以达到与“注译”部分密切配合、互相参照的目的。内容包括:《孔子的时代和生平》、《〈论语〉的成书流传和整理》、《〈论语〉及孔子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论语〉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春秋〉及三传中有关孔子和〈论语〉史料的文献价值》。
118 评论

我心起飞扬

2010年年度文献购置经费支出达2660万元,其中,学校常规经费1550万元,教育部各项专款290万元,985项目专款824万余元。与国内外 100 多所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校入藏印刷型中外文图书期刊入藏印刷型中外文图书期刊近6万册(件),订购中外文报刊6007种。截止至2014年12月,文献资源总量达1569万余册。印刷型文献共698万册,其中图书582万册,报刊合订本94万册,声像缩微资料22万件;2014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5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8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41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其中尤以我校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最为完整。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图书馆与国内外140 多所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馆现设资源建设中心、文献借阅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医学分馆等三个中心和三个分馆。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有21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研究级藏书”,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力工程、测绘制图等专业的中外文书刊保障率位居全国榜首,馆内还收藏有自 1907 年以来近一个世纪的生物医学检索信息;各种比例尺国家基本地形图和航空航天地球摄影照近10万件。其中,文献借阅中心主要收藏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类文献;工学分馆主要收藏水利、电工、动力、土木建筑、电子、机械、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类文献;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大地测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印刷技术、光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类文献;医学分馆主要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口腔医学等类文献。全校35个院系、研究中心及实验室设有图书资料室,在业务上由总馆统一领导,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网络。

203 评论

宠儿520520

张之洞等《书目答问补正》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文献学论著辑要》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简编》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钱基博《版本通义》黄永年《古籍版本学》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古籍版本学500问》程千帆等《校雠广义》(版本编、目录编、校勘编、典藏编)陈垣《校勘学释例》陈正宏等《古籍印本鉴定概说》王力《古代汉语》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方一新《训诂学概论》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孙钦善等《中国古文献学文选》

289 评论

gell墨脱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7Q 密码:059f    书名:文献学概要作者:杜泽逊豆瓣评分:7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1页数:414内容简介:《文献学概要》是大学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献学课程教材。全书深入浅出地讲述文献学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整理方法等等,既可作教材,亦可作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和工具书。作者简介:杜泽逊,山东省滕州市人,现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1963年4月20日生,198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考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留该所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工作,1988年获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四库全书总目辨伪学发微》,指导老师是王绍曾教授。参加工作之初,即奉命协助王绍曾教授编撰《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旋被指定为副主编,从此开始师从王绍曾先生治目录版本之学。1993年该书正文部分完成,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文献学文选电子书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7Q 密码:059f    书名:文献学概要作者:杜泽逊豆瓣评分:7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

    品嵊红木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古典文献丛书电子版

    白居易杜甫;刘勰和文心雕龙;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关汉卿;魏晋南北朝小说;唐宋古文运动;屈原;辛弃疾;红楼梦概说;陶渊明;冯梦龙和三言;柳宗元;元明杂剧;刘禹锡;

    招妹0916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电子书

    古典文献学的考研是比较困难的。对个人能力和要求是比较高的。

    不让一个字注册 7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论电子书

    武王伐纣,临行之时给留守安阳的弟弟写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的名字叫《酒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律文告。武王在《酒诰》中告诫他弟弟说:商朝的人因喝酒而把国

    小小爱小吃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中国古文献学文选

    《近代诗选》(合作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关汉卿戏剧集》(合作编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高适岑参

    夏可兒雲卿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