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9

1024个西瓜
首页 > 论文问答 > 纳西族文献有哪些种类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ngqing829

已采纳
纳西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部分地区,少数在西藏。人口8万(1990)。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多数人通用汉语文。古时有过象形文字,称东巴文;另一种文字为音节文字,称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纳西族的名称来自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在族源上属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支。其先民晋代史籍称摩沙夷,唐代称摩些蛮。唐初曾建立越析诏,后为南诏所灭。元明到清初,一些首领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清朝雍正元年改土归流,大部分地区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纳西族以经营农业为主。主要产大米、玉米、麦、土豆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带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纳西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东巴经》卷帙浩繁,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是有名的大型古典乐曲。家庭为一夫一妻制。人死后,自古通行火葬,清末以后部分地区开始行土葬。男子着装和汉族相似。丽江地区的妇女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缀有刺绣的七星和日、月,意为勤劳。宁蒗地区的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多信仰东巴教,属多神教,天、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被视为神灵。
119 评论

高小果3

人口为278009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 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茫康县 也有分布。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 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过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165 评论

孑子孓COMIC

佛教 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西双版纳、孟连、耿马等地。 藏传佛教(喇嘛教):在迪庆州等藏区,云南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香格里拉县的噶丹松赞林寺(“小布达拉宫”)。 大乘佛教:汉族、部分白族。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几乎遍布云南全境,共约62万余人,清真寺810处。基督教: 信奉基督教的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僳僳族以及怒族、独龙族;东北部昭通市、武定县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思茅市澜沧县(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景颇文、苗文、拉祜文、佤文、西僳僳文和东僳僳文等的创制都与基督教传播有关)。 道教 汉族和受汉文化影响较多的部分白族。 天主教 与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基本相同。东巴教 丽江的纳西族中曾流行过东巴教。 其他还有白族、彝族、佤族等民族自己的民间宗教信仰。

114 评论

丁凤1217

风俗习惯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349 评论

坚持到底2011

人口为278009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 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茫康县 也有分布。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 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过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220 评论

相关问答

  • 纳西族文献有哪些种类

    人口为278009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 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茫康县 也有分布。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

    童心惠敏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纳西族文献有哪些

    佛教 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西双版纳、孟连、耿马等地。 藏传佛教(喇嘛教):在迪庆州等藏区,云南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香格里拉县

    snowmemory09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回族文献丛刊有哪些种类

    文书是指古代盟约、公文、契约、书札、案牍以及诏诰、奏议、文告、诉状等,如侯马盟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档案经过立卷归档集中保管起来的,具有查考、使用

    就叫小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大理白族文献有哪些种类

    呵呵,他们的语言我不太了解,这是我帮你查到的,请见谅。纳西族:于纳西语方言的差异,有:纳西、纳、纳日、纳罕、纳若等多种自称。这些自称在发音上有轻微差别,但基本族

    大大大华哥呢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纳西族文献格式

    文献类型不同,符号不同(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

    靓掣魅影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