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0

不想吃成胖嘟嘟
首页 > 论文问答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是多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三月蛐蛐

已采纳
刊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淮阴师范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江苏省淮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6876CN: 32-1657/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2002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与双百方针,扶持新人新作,繁荣学术研究,开辟有周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史考辨、学术百年、现当代学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特色专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强调研究深度,鼓励学术讨论。 周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百年现当代学人研究全球化问题研究网络与人文研究 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执行期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主编:张强ISSN:1007-8444CN:32-1476/G4地址: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邮政编码:223001
231 评论

陈家小鱼儿

刊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淮阴师范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江苏省淮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6876CN: 32-1657/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2002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与双百方针,扶持新人新作,繁荣学术研究,开辟有周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史考辨、学术百年、现当代学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特色专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强调研究深度,鼓励学术讨论。 周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百年现当代学人研究全球化问题研究网络与人文研究 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执行期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主编:张强ISSN:1007-8444CN:32-1476/G4地址: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邮政编码:223001

266 评论

MichaelShaoer

略论郭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2期略论王弼与魏晋玄学《学术月刊》1963年01期略论早期道教关于生死、神形问题的理论《哲学研究》1981年01期论郭象哲学的理论思维意义及其内在矛盾《哲学研究》1983年04期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哲学研究》1983年10期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看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哲学研究》1986年01期略论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理论月刊》1987年01期论儒家的境界观《北京社会科学》1987年04期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03期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4期儒学的现代化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2期论老庄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中国哲学史》1992年01期在有墙与无墙之间——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01期儒学的现代意义《中国哲学史》1994年04期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发展中国文化寻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古今东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江淮论坛》1994年06期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2期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内圣外王之道《在非有非无之间》,台湾正中书局,1995年9月禅宗的觉与迷《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3期“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理论学习与探索》1997年 03期;《学术月刊》1997年10期儒学的和谐观念《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04期儒、道、佛的生死观念《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5期汤一介学术自述1997年12月1日辩名析理:郭象注《庄子》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1期论郭象注《庄子》的方法《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1期魏晋玄学家郭象与裴頠之异同《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01期“太和”观念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中国哲学史》1998年01期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学人》第13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化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文艺研究》1999年03期关于建立《周易》解释学问题的探讨《周易研究》1999年04期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中国哲学史》2000年04期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学术月刊》2000年07期寻求全球伦理的构想《中国艺术报》2000年9月29日国学大师——汤用彤《光明日报》2001年1月16日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1期略论百年来中国文化上的中西古今之争《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2期超越生死的观念和途径《中国教育报》2001年3月29日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道始于情”的哲学诠释——五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学术月刊》2001年07期“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双向互动《中华读书报》2001年9月19日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文化的互动及其双向选择——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开放时代》2002年04期汤用彤与胡适《中国哲学史》2002年04期汤用彤先生与东南大学《光明日报》2002年6月14日解释学与中国《光明日报》2002年9月26日儒学与生态《人民日报》2003年2月14日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看平衡论的意义2003年11月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中国哲学史》2004年01期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探索与争鸣》2004年01期“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8月24日  “河洛文化”小议《光明日报》2004年11月9日论“天人合一”《中国哲学史》2005年02期儒家思想与生态问题——从“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说起《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2期在中欧文化交流中创建中国哲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创建人学体系的有益尝试《光明日报》2005年8月22日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与当今的“生态问题”《2005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专集》,2005年中国经学与传统学术《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1期和而不同:多元文化共处的思想源泉《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5日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文汇报》2006年10月28日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人民论坛》2006年22期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汤一介,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接触很早,并且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1946年夏,汤一介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落榜,进入北京大学先修班学习。1947年夏天,汤一介再次参加大学考试,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进入大学后的汤一介,心无旁鹜,专心致力于哲学。 汤一介爱书,有一些书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多少年后,汤一介这样回忆道:“在我读了《绞刑架下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各种运动中我整过别人,别人也整过我,犯了不少错误,对这些我都自责过,反省过。但我在内心里,那种伏契克式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感仍然影响着我。人不应没有理想,人不能不热爱生活。”1949年前,汤一介学习哲学,除了家学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想去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19岁时汤一介曾经写出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显露了作为哲学家的才华。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汤一介和冯友兰等北大哲学系的教员都遭受批判,但当时的汤一介并没有质疑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1973年,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林彪与孔孟之道”的材料,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了之后就说不好,说清华是理工科学校,不懂这一块,要求找一些北大的老师来整批林批孔的材料。“当时就把冯友兰,周一良,汤一介找去了,这就是当时“批林批孔”和“梁效”,即“两校”的由来 。1974年初,批林批孔材料小组定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批判组 。”批判组以“梁效”(即“两校”的谐音)笔名在中央媒体发表铺天盖地的大批判战斗檄文 。“梁效”分为写作组、材料组。后从材料组再分出一个注释组,组员由冯友兰、周一良、林庚、魏建功等学界名人,主要任务是为毛主席注释诗词, 负责写作组的文章“把关” 。据统计,“梁效”共撰写文章219篇,发表181篇,其中《孔丘其人》、《从〈乡党〉篇看孔老二》、《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等代表作三十多篇成为当时圈定的学习文件。由于文章包含着毛泽东及文革小组的“意见”,因此,文章一经发表,全国各地大小报刊必在显赫位置先后转载,故有“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的说法 。汤一介是材料组组长,负责编《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二),供进一步深入批林批孔用 。到了“梁效”写作班子最鼎盛的九小组时期,汤一介负责的小组也主要侧重哲学史 。1976年10月10号,随着四人帮隔离审查,中央下命令查封梁效,在1983年开始的整党中,“梁效”成员汤一介被定性为犯一般性错误 。2006年,78岁的汤一介在接受采访谈到自己“梁效”岁月时,执意在记者的文稿上补充写下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我错了,我要深刻反省。” 1949年,汤一介认识了乐黛云,这位后来在中国比较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对于汤一介来说,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乐黛云和汤一介结婚50多年来,历经坎坷,却不离不弃。反右时,乐黛云被打成右派时,汤一介给中文系打电话为她辩护,被认为划不清界线。“文革”中汤一介被打成“黑帮分子”关在哲学楼,乐黛云每天晚上坐在哲学楼楼梯上等他回家。在性格上,汤一介较内向,乐黛云较开朗;汤一介受儒家影响较大,做事讲究规范,有条理,乐黛云比较喜欢道家,听其自然,做事大而化之,两个人互补。在治学上,汤一介古代文化基础好,有家学渊源,乐黛云外文好,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多,两个人也是互补。两个人有共同的理想,都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都喜欢帮助别人、都喜欢看文学书,听西方古典音乐。他们共同出了一本随笔集,是“连理丛书”中的一种——《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比翼齐飞。 汤一介曾获得很多美誉,哲学巨匠、儒学泰斗、国学大师等等。对此,他同已故学者季羡林一样,坚辞拒绝。按常规理解,人们认为这是学者的谦虚谨慎使然,继而非要把这一顶顶大帽子强加于他。事实却证明,汤一介说的是真心话。在汤先生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他在《汤一介传》中说得很清楚:“我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他认为,20世纪后半叶的学术氛围不够自由,把思想禁锢在一个框框里边是不能产生划时代的著作的。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是多少

    略论郭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2期略论王弼与魏晋玄学《学术月刊》1963年01期略论早期道教关于生死、神形问题的理论《哲

    shangna5208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是多少

    刊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

    大琳琳666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

    《从沃土到瘠壤:淮北地区如何沦为“被牺牲的局部”?》这是一篇来自于南京大学教授马俊亚的一篇论文,原文刊登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比较长,这里简明

    Candy00321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

    1 古都与移民 葛剑雄 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1991-09-01 中国会议 96 分享 分享到 2 从非洲

    Rainniebaby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电话号码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院校,地处周恩来总理故乡、历史文化名城淮安。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和淮阴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2000年经江苏

    纯情小泰伦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