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8

淘气别闹
首页 > 论文问答 > 植物科学论文的心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林小姐

已采纳
十万个为什么”中搞一篇贝。。。
261 评论

水蓝色的风铃

除 ISI 数据库的 SCI 网络版( SCIE )和 CC ( Current Contents/Agriculture, Biolo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以外,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分类学报》还被以下国际和国内数据库收录 。AGRICOLA ( 美国农业文献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国际农业文献索引)BIOSISCABS ( Current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Excerpta Botanica (植物学文摘)Index Filicum (蕨类索引)Index Kewensis (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索引)Index to Plant Chromosome Numbers (植物染色体数目索引)PASCAL (法国科学文摘)Plant Breeding Abstracts (植物育种文摘)The Kew Record of Taxonomic Literatur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分类学文献录)World Checklist of Seed Plants (世界种子植物名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 全文库 )中国期刊网 ( 全文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 全文库 )重庆维普 1992 年 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0 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01 年 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3 年 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4 年 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此外,《植物分类学报》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获奖,如1956 年 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布时钟补求先生以连续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报》上的《马先蒿属的一个新系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3 年 惟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以秦仁昌院士在《植物分类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为奖项全部内容而获得的。2002 年 陈心启 先生等的“中国兰科植物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文章 48 篇,占报奖论文总数的 5% 。

182 评论

sofa上的猫

《我们爱科学》是一本丰富有趣的科学书籍,它给了我许多的收获和体会,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不仅有形状各异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知识介绍,还有神奇的动物故事。有主人公“嘟嘟”和它的伙伴以及教授的神奇之旅,情节生动有趣;还有用漫画幽默地展现生活中的小实验,以及实验科学原理的讲解,会让读者轻轻松松学到知识。正由于她的丰富有趣,读者都喜欢遨游其中,受益匪浅!每每我读到书里做小实验的漫画时,都有着做实验的冲动。有一次我根据书中的介绍还真做成了一个喷雾器。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个直角,在那个直角上横着剪一下,记住不要剪断,要剪出一个小口子。在一个纸杯上倒一些自来水,不要超过小口,最好在小口下面,然后将吸管的一头放进去,对着吸管的另一头向玻璃吹,啊!还真的有雾了呢?结合书中说明我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理是这样的:空气从小口迅速流出,小口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口下边的吸管升上来,从吸管的上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她里面还介绍一些有毒的植物,都带有图片说明,让人看后一目了然。生活中,我经常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一些植物,加以对照,探寻有毒的植物,总是无功而返,这才松了口气。我最喜欢看的还是一些动物的生活,以及宇宙中的奥秘。那些动物的生活就像探险一样,有时惊险,有时平淡,还有时令人感到伤心,如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我们爱科学》这本书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许多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还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乐!

152 评论

笔岸四叶草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细菌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分子态氮,它们约占空气成分的百分之八十。估计在整个大气层中,约有四千多吨的分子态氮。然而,绝大多数的植物只能从土壤中吸收结合态氮,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不是土壤本身固有的,而是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微生物的生物固氮。据估计,地球表面上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约为一百吨,其中豆科植物体内根瘤菌的固氮量约为五十五屯,占生物固氮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根瘤菌在皮层细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时皮层细胞因根瘤侵入的刺激,也迅速分裂和生长,而使根的局部体积膨大,形成瘤状突起,就是根瘤。根瘤菌从根瘤细胞中摄取它们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它能固定游离氮、合成含氮化合物,为豆科植物所利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因得到氮素而获高产;同时由于根瘤的脱落,具有根瘤的根系或残株遗留在土壤中,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豆科植物能肥田,是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292 评论

相关问答

  • 植物科学论文的心得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细菌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分子态氮,它们约占空气成分

    水蓝冰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植物科学论文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细菌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分子态氮,它们约占空气成分

    花usahana兔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关于植物的科学小论文

    小学生科技论文关键注意三点: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其中科学性是重点,他要求选题科学、研究方法正确论据确凿、符合逻辑。而且文字简洁。创造性就是要有自己的新意见,

    颜庄小店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植物科学论文5

    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呢?科技小论文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写作科技小论文,是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

    .芒果pai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植物科学小论文

    “十万个为什么”中搞一篇贝。。。

    felixcyrus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