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71

火辣小白羊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史地理学文献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小茗同学

已采纳
北魏的郦道元,所著的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277 评论

吃货小郡主

历史地理学主要讲述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偏重地理环境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历史文献学讲述的是文献学的发展历程,偏重历史文献的收集及整理等。浅见。

171 评论

MIssMIss兔狗

史类地理10种,第一种直接冠以“地理”之名。其著录之书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类型:一是古代地理书汇编类著述,如陆澄《地理书》。二是王朝疆域地理书,有记一代疆域的,如《太康三年地记》、《唐地域方尺图》;有记历代疆域变革的,如《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太平寰宇记》等。三是总记古今地理变迁,如《古今地名》、《古来国名》等。四是天文分野类地理书,如《开元分野图》。五是记载天下风俗物产,如《方物志》、《隋诸郡土俗物产》。六是总述地理视野,如《世界记》等。当然对于郑樵所著录的书目还可以作不同的归纳,但是其“地理”类例下的著述,除《剑南方物略图赞》、《京兆方物志》之外,都是从总体上讨论相关的地理问题,并以王朝疆域地理为核心。其情况与今日之通论性地理著述类似。其它9种,虽并未冠以地理之词,依文句词例,可视作承前省之句式,各种之后皆省略“地理”一词。同书“谱系”下各细目除帝系、皇族以外,即称“某谱”,可为旁证。另,此处九种不再冠以地理之名,除省文以外,还可突出第一种之统属性质。著名地理书籍简介有:《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清初顾祖禹独撰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只好重返故里,继续撰写《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年间,虽曾应徐乾学再三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坚持民族气节,不受清廷一官一职,书成后甚至拒绝署名。在此期间,顾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传是楼藏书,为《读史方舆纪要》的修撰,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30余年的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也就是顾祖禹50岁左右时,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汉书·地理志》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东汉学者班固撰写,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为《汉书》十志之一。它对汉代郡县封国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物产、风俗和文化等作了综述,保存了汉代及其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洛阳伽蓝记》——东魏杨炫之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第五卷收录的宋云《家纪》、慧生《行记》、《道荣传》,详细记载了宋云去天竺的情况,成为现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贵史料。此书的文学价值也很高。《括地志》——唐初魏王李泰主编《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四卷,约13万字。《徐霞客游记》——明末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此外还有《晋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新、旧唐书。地理志》等史书中所载的地理志。(以上只是简介,具体查阅百度百科)

291 评论

崽崽龙08

应该是《山海经》,虽然流传下来的已经是残片,但是时间上是先秦时期成书的。

341 评论

鼠宝宝zhz

关于地理方面最早的著作是《山海经水经注》虽然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残篇,但是著书时间是在先秦时候了。

133 评论

欧罗百利

在中国古代,历史学与地理学密不可分,又互相独立,地理学还有个独特的名称——“舆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为舆的说法。地理学的开端到现在已经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在周代,周朝设立有专门的官职,掌管方志和地理,但是第一次把地理学列为史部的是唐朝编纂的《隋书》,此后直至清朝的《四库全书总目》,都相沿不改。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列,地理与历史有极其密切联系。历史地理也叫沿革地理,其重心是从历史沿革与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地理变迁,和现代的地理学并不完全相同。古代的地理学著作,也是后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社会发展,人事变迁,古书上的地名、山名、河名、城市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不了解历朝历代地名、山名、河名、城市名的异同演变的历史,就没有办法分析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具体条件和了解当时的具体历史事件。我国最早的地理志主要是记载山川、疆域、物产和风俗等,偏重于自然地理方面。比如《尚书》中的《禹贡》,《周礼》中的《职方》,还有《山海经》和《汉书·地理志》都是偏重于自然地理方面。其中《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中国地理,对了解中国上古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汉书·地理志》则是首次专门记述中国地理的史料文献。自此之后,史书都继承了专门记载地理学的传统。比如《后汉书》有《郡国志》,《晋书》有《地理志》,《宋书》有《州郡志》,《魏书》有《地形志》,《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有《地理志》,《旧五代史》有《郡县志》,《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及《清史稿》均有《地理志》。地理学得到长足发展的朝代是宋朝,其地理水平非常发达。主要表现为:一、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空前发展;二、地志编纂的发达和编纂形式的规范化。宋朝随着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整个社会的印刷业比较发达,很多书籍都流通方便,便于对照研究,为沿革地理长足发展、空前发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历史地理/沿革地理成为一门学问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在宋朝绝大部分地志中,都专门列一章进行叙述。比如《太平寰宇记》叙述郡县,便首先介绍建置沿革。宋代地图也注重沿革关系。传世的税安礼《地理指掌图》,便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通贯古今的沿革地图。南宋学者郑樵也是一位研究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专家。他在《通志》中撰写了《地理略》和《都邑略》。这两略书都是重要的沿革地理著作。《地理略》中的《历代封畛考》,主要讲述历代疆域沿革;《开元十道图考》则专门讲述唐朝一代的疆域情况。最独特的是《都邑略》,它属于郑樵呕心沥血而新创的体例,叙述了历朝历代的国家都邑,还附述历朝历代的四裔都邑。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对历史地理/沿革地理也研究颇深。他撰写《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以《通鉴》名书,只不过是借《通鉴》之名来表示通贯古今之意,实际上是一部历史地理书。里面讲述了历朝历代州域、都邑以及山川、各国形势等内容。除此之外,王应麟还著有《诗地理考》一书,是利用《诗经》的相关地名来考证上古三代时期的疆域。元明时期,历史地理/沿革地理一直都在进步和发展,直到明末清初之际再一次迎来了大发展。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鉴于故国灭亡的心痛事实,把地理研究作为自己抒发抱负和理想的途径,从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出发,撰写了长达一百二十卷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为了这本专论地方利弊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参阅了上千部各种志书,抄录了“四十余帙”的草稿,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整合,从中探求出了一些有益国计民生的知识,作为拯救时弊改造社会的根据。而且因为他心怀故国的思想感情和起兵抗清的实际行动,使得其爱国思想渗透于著作的字里行间。与顾炎武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学者顾祖禹则撰写了《读史方与纪要》。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常熟,常住无锡宛溪,学者称宛溪先生。这位大学者隐居乡里,历三十余年,参考了二十一史和几百种方志,以明末时期的政区为根据,重新考订古今郡县的沿革变迁和山川险要、战守利害,著成了皇皇大著《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也是一名对故国有着强烈热爱情感的学者,他研究地理沿革注重实用的目的是为了抵抗清朝,恢复故国作准备。为此,他还自述著书的动机:“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所适从者任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他痛心于故国明朝不会利用山川形势的险要,不会吸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因而详细论述古代山川险要难易程度与用兵战斗、防守、攻打、占领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代战争中“在德不在险”思想是错误思想,品德重要,险要之地也重要,两者不冲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全书一百三十卷,前九卷,记述历代州域形势,后七卷,记载山川、分野,其余的一百十四卷,分叙省、府、州、县。每省先作总序,再附地图,再下为正文。正文顶格写,注低格写,注中之注夹行写。卷首还有三篇《总叙》,叙述自己著书的目的,又有凡例,概述自己撰书的要旨。因此,整册书条理分明、一目了然。顾祖禹治学严谨,考核精审。这册书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的重要参考文献。还有学者李兆洛撰写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译》,编录《汉书》以下各史地理志中所载郡县名称,按韵部加以排列;再按年代的先后,叙述每一郡县的沿革变迁,并且指明近现代这些郡县的所在地,十分方便一般的读者查阅。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古代奇书也算地理学书籍的范畴,那就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是我国古代专门记述河流水道的地理书。相传记述河流水道一百三十七条。《水经》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万幸的是北魏郦道元曾经为《水经》作注,那就是流芳百世的名著《水经注》。《水经注》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注文为原书的二十倍。全书大约30万字,分四十卷,注文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三十七种,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各水道所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以及古迹故事等,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绚烂,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历史地理专著之一。

159 评论

小泥格格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以《禹贡》命名。《禹贡》撰著者根据理想中的政治区划,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在全书1193字中,该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不但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

250 评论

一缕青丝万缕愁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山海经》、《梦溪笔谈》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地理学文献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山海经》、《梦溪笔谈》

    NDSGGS南都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

    Rainniebaby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历史地理文献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历史学与地理学密不可分,又互相独立,地理学还有个独特的名称——“舆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为舆的说法。地理学的开端到现在已经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最

    幽香雨草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地方历史文献

    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有某一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

    petite妮妮崽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

    在秦汉时期的古文献中,迄今尚未检到有关库布其沙漠的记录。关于库布其沙漠的最早记载 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据《魏书》记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薄骨律镇镇将刁

    爱饭饭大吃货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