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3

guaziqiaqia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历史地理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老娜再修行

已采纳
应该是《山海经》,虽然流传下来的已经是残片,但是时间上是先秦时期成书的。
353 评论

clubsummer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二前言第一章绪论参考文献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一节先秦时期华夏诸国疆域的形成和后代人文区域的关系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及其自然、人文地理背景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区民族的壮大与周边疆界的变迁第四节隋唐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魏晋以来多民族融合的结果第五节两宋时期备分裂政权的疆域新兴边区民族势力的幌起第六节元统一帝国的出现蒙古势力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第七节明时期中国的疆域形势农耕、游牧、渔猎区的分裂第八节清帝国的形成中华帝国最终疆域的形成反映农耕、游牧、渔猎三大区域的最后融合第九节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国土的沦丧参考文献第三章历代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结构、职能的变迁第一节秦统一前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第二节郡县制的确立与划分第三节州郡县三级制的确立与解体第四节道路制度的出现与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演变第五节行省时代写中央集权的加强第六节地方行政区与自然区、经济区的关系参考文献第四章历代政治中心都城的分布、转移和都城内部布局的变化第一节从七大古都的更迭看历史上定都的原则和实施第二节区域性都城和陪都选择的历史地理背景第三节古代都城内部建制和布局的变化参考文献第五章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第一节历史时期人口总数的变迁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第三节北方人口南迁与南方的开发第四节周边民族内迁与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第五节边疆地区的人口迁移与民族分布参考文献第六章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特征第一节历史时期农耕区的地域拓展第二节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制度及其地域差异第三节农作物种类及其农业地理意义第四节各农业区的发展进程与农作物组合特征第五节历史时期农业开发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参考文献第七章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兴衰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第一节丝棉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二节刻书印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三节造纸业的地理分布和变迁第四节陶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五节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第六节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参考文献第八章城市兴起发展的地理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变迁第一节城邑的萌芽原始社会晚期的城邑遗址第二节早期城市的兴起夏商第三节两周时期的城市发展高潮第四节统一王朝大型都城的建立与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秦汉第五节北方城市的残破和南方城市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第六节全国城市体系的重建与发展隋唐五代第七节城市重心的东移与江南市镇的繁荣宋辽金第八节全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与运河地带城镇的发展元第九节北京的建立与全国各类工商城镇的繁荣明第十节边疆、沿海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全国城市总格局的确立清参考文献第九章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演变第一节商品生产地的时空变化与控制因素第二节商品流通与影响流通的外部环节第三节商业空间布局与商业中心第四节区域市场网络及其发展特征第五节地域商帮及其发展特征第六节古代对外贸易的时空变化特征参考文献第十章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第一节历史区域人群第二节方言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的地理背景第三节学术文化中心区的转移与政治经济关系参考文献

353 评论

特别爱吃大蒜

《尚书禹贡》原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321 评论

小豆子就是我

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扩展资料:《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188 评论

蓉儿…点滴缘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第三部分是叙述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第四部分是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臃yong)塞溃决之患;第五部分是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扩展资料:《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34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