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4

哟西小得瑟
首页 > 论文问答 > 当代教师教育期刊点评方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赵西法119

已采纳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研究课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的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方面强调的是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选题要从当前教育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能否验证、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对选题的价值不应作狭隘的理解,不能以一个课题在研究中的成败来判断它所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原因在于,人们正是从错误问题所导致的失败中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从正反对比中得到经验教训。二、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和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确定研究方向提供重要依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正在或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期、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的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课题的材料以及对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要结合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有的人擅长实践操作,可以选择实验研究课题;有的人擅长理论思维,可以选择理论研究课题。三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序。提出过早,问题会攻不下来;提出过晚,又会变得毫无新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我们说,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把握该领域理论的全局;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 四、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也就是那些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解释已有理论同事实经验的矛盾,而且要解释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找问题,这就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除以上几个主要途径外,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构指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科学而新颖的课题的选定,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从生产研究动机到勾划出研究大致轮廓的过程,是对提出的初步研究假设进行不断检验的过程。最初往往是在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中,如教育期刊、研究报告、教育论文索引、相关学科的重要期刊,或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某一点启发,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假设,进而带着这个粗泛的想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问题目前被关注的程序。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朦胧模糊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清晰和明确,不仅对此问题大致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而且形成了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这时就可以确定课题了。五、几个注意事项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研究课题,研究的性质、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异,因此选题方法无一定之规。但要选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初学研究的人,一开始总是对几个研究方向同时感兴趣。如果要在某个方面真正获得成果,就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两个方面上。(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分解,实际上也是预期课题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步骤获得解决,从而为进行课题论证提供依据。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也是着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3)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课题论证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造落实的条件。课题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第二,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三,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进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第四,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五,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231 评论

为萍伤心航

《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现代大学教育》,6(核心,CSSCI ;被《新华文摘》,7全文转载。《德育,首先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光明日报》,5-25(5)《我国德育低效的原因剖析》,《学术论坛》,1(核心,CSSCI)《提升德育实效的对策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继续教育研究》,1(核心期刊)《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现代大学教育》,5(核心,CSSCI)《德育课程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高等教育研究》,(核心,CSSCI);《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全文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论教育的道德性》,《现代大学教育》, (核心,CSSCI)《教师职业专业化研究》,《教学与管理》, (核心)《中国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反思与探索》,《教育导刊》,(核心)《论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制定的原则》,《思想理论教育》,(核心)《论中国道德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教育科学研究》,《论家庭结构的嬗变:我国道德教育低效根源之一》,《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学科科学性研究探索》,《现代大学教育》,(核心,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7全文转载。论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教育导刊》,(核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论点摘编。《个性化:当代大学发展的理想追求》,《黑龙江高教研究》,《命题检讨: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还是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教育科学研究》,《论中国特色的德育概念之研究》,《现代大学教育》,(核心,CSSCI)《回归启发式教学的本真》,《中国高等教育》,(核心,CSSCI)《我国新时期德育原理学科发展探析》,《教育科学研究》,(CSSCI)《对我国新时期教学方法研究的反思》,《教育科学研究》,(CSSCI)《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教育导刊》,(核心)《析德育概念在中国的嬗变——兼论“大德育”现象》,《教育导刊》,(核心)《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继续教育研究》,(核心)《对“研究型教师”研究的反思》,《大学教育科学》,(CSSCI)《创新教育落实的困难与对策——基于文化社会学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向度分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核心期刊)《德育基础: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与激发》,《高校教育管理》,《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高校教育管理》,6;被《新华文摘》2“论点摘编”《构建我国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与现代化》,(全国高教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论提高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学习效率的策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生活德育:我们研究了什么》,《现代大学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1全文转载。《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反思》,《教育科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教育导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实践性:生活德育的本质特征与根本途径》,《教育导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对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教材建设30年的反思》,《大学教育科学》,(CSSCI)《现代大学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阻力与对策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发展特征》,《教学研究》,《营建教学质量文化? 唤醒教师育人热情》,《中国高等教育》,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张忠华:《对德育实效问题研究的反思》,《现代大学教育》,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张忠华:《论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教学方式的统一》,《高教发展与评估》,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张忠华:《现代大学教学方法论指导思想体系初探》,《江苏高教》,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当代德育发展特征探析》,《教育导刊》,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论我国高校学分制研究的主题内容与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56 评论

胖纸没烦恼

一、评判式点评。即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师采取评判式点评时,首先要做到语言多样、态度真诚、评判有针对性。湖北的熊芳芳老师教学《春》时,教师精彩的点评贯穿整堂课。如:“说得真好!你对春天里的大自然有一种独特的体验。”“你充满想象力的解说把我们也带进了那美丽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谢谢你!”“太好了!你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学们是不是应该给他掌声?”“听了你的解说,连老师都对那片草地无限神往了!”“说得真是太好了,充满了想象与联想,老师相信,像你这样用心的孩子是不会辜负春天的。”“你真是慧眼独具!竟然发现了这么美丽的一处!是的,疏密结合,动静结合,使画面平添了许多魅力。”(见《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3年第6期)这样的点评,教师态度诚恳,语言丰富、生动,极具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效果十分明显。其次要注重实事求是,既不能简单否决也不能一味迁就。新课程倡导要对文本多元解读,进行个性化阅读,这种理念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当学生对文本解读有误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出。如熊芳芳老师在教《春》时,有以下片断:一学生给雨中的人命名为“雨中的静默”,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于是反问:“雨中的人是静默的吗?”学生回答:“只有房屋是静默的。”熊老师点评:“对,雨中的房屋是静默的,雨中的人可忙着呢!我们可以说:雨夜春忙。大家说行吗?”这一点评,教师就十分注重纠误纠偏,并不一味叫好。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点评时,当学生思维有偏差,要在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同时,大胆巧妙地说“不”,同时纠误纠偏,拨正航向,从而引导学生会想会说。那种学生说什么都是“好”,答什么都是“对”,动不动就鼓掌喝彩的做法不仅仅不能给学生积极的鼓励,持续下去,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消极负面的影响。    二、点拨式点评。课堂点评不仅要重“评”,评得客观、评得准确,而且要注重“点”,做到点拨得法。点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起到点拨、点化的作用。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我们语文教师点评时,要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找准问题的症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由具体到抽象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一些零散的或表象的东西进行升格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点拨时,教师要点拨得精彩,点拨得生动,点拨得精当,点拨得明白,点拨得科学,含英咀华,要挥洒教师的个性和才气。要随机应变,相机诱导,使点拨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真正做到“四两拨千斤”。如四川的吴明平老师执教的《说美》一课,有学生提问:“我不理解这句话:‘我们一定会看得见有些脸面,如果你把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来观察,你是找不到一点好处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脸面就很好看了。’”教师随即问:“有同学能理解吗?”无人回答。于是教师点拨:“听老师举个例子吧。外面有一块草坪,单独看不怎么美,这个草坪外面有一条小河,单独看也不怎么美,但你把这块草坪和小河放一块来看,碧水映着绿草,哇,太美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学生回答:“和谐。”教师归纳:“对了呀!和谐是美。同样的,文中这句话所揭示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正是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9期)。浙江的陈万勇老师进行《智取生辰纲》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讨论武艺高强、精明能干的杨志失败的原因。有学生提出了“部下无能说”,有学生提出了“对手强大说”,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天意弄人说”、“作者安排说”等等,学生的这些分析虽有其合理处,却未能触及本质——从杨志自身去挖掘,而这恰恰是理解杨志这个人物的关键。为此教师进行了点拨、引导:“刚才的发言都很有见地,但我认为大家探讨问题的视角还有待全面和深入。不可否认,‘作者安排说’有其合理性,但这只是一种背离了文学本质的合理,如果按这种观点推论,既然作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人物,为什么曹雪芹不把林黛玉嫁给焦大?我以为,作家固然有权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设计,但这种设计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必须符合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再来看看‘天意弄人说’,大家还记得学过的《伶官传序》吗?文章开篇这样写道:‘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天意固然有弄人之处,但我们是否更应该从‘人事’的角度去寻找一下杨志失败的深层原因呢?”通过教师的这一点拨,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提出了“内部矛盾说”、“自掘坟墓说”、“社会决定说”等等(《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作为发展中人,不完善是极正常的。但勿庸置疑,学生的聪明才智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教师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在关键处、在思辨中能适时又巧妙地加以点化,点拨学生走向完善,他们就会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三、归要式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或对话交流时,由于年龄、学识水平等原因,往往词不达意,语言啰嗦,条理性不强。教师点评时便要对学生的话进行归纳、整理,这就是归要式点评。如某位教师教《回忆我的母亲》一课,讲到课文第六自然段时,教师问:“第六自然段作者选择了哪些平凡的事例来表现母亲俭朴的美德?”有一个学生回答时,因不知如何归纳,仅仅将课文的一些语句读出来,教师是这样点评的:“刚才这位同学都找对了,但是归纳不够简练,比如‘我们用桐子榨油点灯’这句就可以缩减为‘点桐油灯’”。教师的这一归要式点评,启发了那位同学,她马上将其他事例概括出来了:“吃杂粮饭、穿家织布”。……此外,当师生共同探讨某一问题,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思维活跃、群情感奋的新境界时,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各展其才后,要进行归要式点评,从而使学生理清思绪,形成能力。山东的高凌云老师执教《天上的街市》时,有这样一个学生提问答问比赛的环节——生1:为什么“远远的”用得好?生2:因为远远望去,街灯与明星极为相似。师:能不能换个词语来分析呢?生3:换成“遥远的”好不好?生4:不好,太远了,看不清了。生5:换成“身边的”行吗?生6:不行,太近了,就不像了。生7:“远远的”是叠词,听起来富有美感。师点评:很好,“远远的”准确说明了诗人与街灯的距离,并且“远远的”是叠词,富有音韵美(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期)。这一个教学片断,教师的点评就是采取归要式,归纳了几位同学的答题要点,让学生明白了“远远的”这个词语的用词之妙。还有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学完《乡愁》后,让学生总结一首好诗至少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生1答:要有真挚的情感;生2答:要有鲜明的意象;生3答:要有优美的韵律。教师点评:同学们概括得很对,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美,即情感美、意象美、音韵美。这位教师的归纳十分完整、到位。总而言之,采取归要式点评,我们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倾听,尤其在面对表达不畅、话说不清楚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切不可粗暴打断或中止学生的发言。其次必须善于归纳,要准确完整概括出学生交流表达时的要点。惟其如此,学生才会学会归纳、学会概括、收获知识、增长智慧。    四、补充式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比较片面时,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式点评,既真诚地接纳,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独特的发现,又恰到好处地进行补充。如熊芳芳老师执教《春》时,学生王薪懿的发言是:“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词分别写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觉到了春所特有的气息。”熊老师点评:“你很善于发现美。这两个词不仅从内容上表现了小草的美丽,还通过叠音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喜爱的真情。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叠词。”教师的这一补充式点评,让学生准确、完整地明白了词语的妙用。此外,当学生答问时提到了一些特有事物、现象、专业术语,教师也可进行补充式点评,予以解释、说明。如江苏的王锦起老师执教《桃花源记》时,老师问:“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有一个学生回答:“我认为不存在。桃花源只是陶渊明幻想的‘乌托邦’,他之所以写真实的年号、真实的人,只是为了增加真实感。”这个学生在答问时提到了“乌托邦”,显然这个词许多学生不明白,于是教师进行补充式点评:“他提到了‘乌托邦’这个词,我解释一下。1516年,英国人莫尔虚构了一个乌托邦岛,岛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跟桃花源差不多。你的知识真丰富!”(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5期)。这种补充式点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临时生成,但如果教师平时没有丰富的积累,是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精彩生成的。  当然,教师课堂点评的方法还有很多,上面提到的点评方法还可融合在一起使用。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语文教师点评时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是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点评语言要做到生动、有文味,不能干巴巴的。教师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其次,点评时要注重情感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我们教师必须对学生寄予厚望,凝聚厚爱,做到感情真挚,饱含爱生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多一份轻松,添一份喜悦,增一份成功。

82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教师教育期刊点评方式

    一、评判式点评。即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师采取评判式点评时,首先要做到语言多样、态度真诚、评判有针对性。湖

    shirleyxtt00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当代教师教育期刊点评

    应该是的!《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是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和科学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国际刊号:ISSN1568-8367

    陌茉默墨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当代教师教育期刊点评稿

    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由浅入深。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但师生双边活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板书工整有条理,分析透彻,提示恰到好处。但二倍角的相对性要着重强调。基础理论

    樱桃啃丸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当代教育研究期刊点评方式

    高教版的

    star小朋友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当代职业教育期刊点评方式

    是的,属于正规期刊。

    JeffRen1966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