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0

别惹阿玉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汉语发展史论文3个阶段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y9999999

已采纳
应该是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294 评论

霏霏永远爱来来

论文的格式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5行,段后5行)×××××××××(小4号宋体,5倍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5行,段后5行)×××××××××(小4号宋体)×××××××××××××××××××××××××××××××××××…………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空2行) 结 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5倍行距)×××××××××××××××××××××××××××××××××××××××××××××××××××××××××××××××××××…………(空2行) 致 谢(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5倍行距)×××××××××××××××××××××…………(空2行) 参 考 文 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 0709600103 李鑫洁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汉语教学”:因为“对外汉语”本来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学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称,明显地带有以中国人的视角来指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当国内外的学者在一起讨论学科或学术问题时,这种情况下一般使用“汉语教学”这个名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科学性上看,这一名称较为精确地指出了本学科的内涵和性质。但由于这一名称太长、不上口,再加上约定俗成的原因,它不太可能被广泛传播。 对外汉语教育学。从实际而言,我们认为今后应该加强对“对外汉语”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任务、内涵的研究,没有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科名称的讨论和争论上。 1952年,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等人首次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这是解放后我国向海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这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能见到的最早的论文是周祖谟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1953年第7期)。周祖谟先生一开始便明确了对外国人和汉族人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我国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指出要针对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明确了对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教学是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指出结合汉语教学需要加强汉语研究的必要性。 1958年正式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学书》,以语法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奠定了基础。该教材集中体现了本阶段的理论和方法。三、发展阶段(一)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和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规模都需要扩大。为了加强各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交流,高教部决定由北京语言学院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于1965年创刊,共出版了11期。 这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钟梫的《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4期)反映了这一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努力促进教材、课堂教学法等向规范性的方向发展。比如他提出: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精讲多练、课内外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原则;“语文并进”,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阶段侧重的教学安排;语法的系统性与课文的生动性相结合的教材编写方式;尽可能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相对直接法。 本阶段还编写了《基础汉语》,由于“文革”影响,直至1971年修改后才正式出版,1972年又出版了和它相衔接的《汉语读本》。这套教材突出和强调了实际语言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实践性原则”和“相对直接法”的直接体现。1966年爆发了“文革”,对外汉语被迫中断。(三)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在对外关系上有了较大进展。此时部分高等学校已恢复招生,许多因“文革”中断在华学习的留学生要求复学。由于“文革”的严重冲击,当时的对外汉语事业在各方面都面临着重重困难,接受留学生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而师资力量不足是本阶段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更加深入,论文主要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如吕必松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杨俊萱的《课堂教学的“死”与“活”》、郑万鹏的《怎样对留学生进行〈文章选读〉课教学?》、林焘的《语音教学和字音教学》、石佩文和李继禹的《听力训练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等等。主要特点是:侧重于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研究范围仍嫌褊狭,未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局限于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内。(四)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以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政治上的转轨和因此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外的极大关注,随之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又引起了“汉语热”。对外汉语事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获得蓬勃的发展。 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即“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成立,1984年王力在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同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在我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国务院于1987年7月批准成立了由7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这是主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政府机构。 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更为丰硕。如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及《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及《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齐沪扬与陈昌来主编的《应用语言学纲要》;盛炎的《语言教学原理》;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等。这一阶段是真正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主要特点为: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对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另外,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是我国第一个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家法律。四、现状和趋势(一)国家对对外汉语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自1987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对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领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制订了一系列宏观发展规划,推动了该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2001年2月8日召开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年度例会,首次确定设立“国家汉办项目经费”,大幅度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投入,为发展对外汉语事业提供了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二)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除了学校教育为主外,还出现了更多方式:广播、刊授、函授、多媒体教学、网上中文、远程汉语教学等形式。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逐渐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三)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HSK将进一步取得国际信誉,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从2004年起,中国在海外创办多所“孔子学院”,以加强在海外推广汉语教学的力量,进一步扩大汉语教学在海外的影响。(五)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目前本学科的论文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此前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实证型、统计型定量分析的论文较之经验型、介绍型的论文多了,跨学科、多角度研究的论文多了。并且,研究汉语教学和习得规律的论著多了,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等等。同时,还出现了一批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专项研究论著,如《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似同实异——汉语近义表达方式的认知语用分析》等。还召开了与教学密切结合的汉语专项研讨会,如2003年1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了由国家汉办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现代汉语虚词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今后,对外汉语的科学研究还将不断深化。(六)教材开发有了新的发展 对我们来说,编写高质量的汉语教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仅2002年汉办组织编写出版的纸质和音像教材就分别达52种和19种之多。其中不乏是在大量汉语研究和汉语调查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编写出的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材,但也面临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将需要更多更好的教材。…… 至此,整个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情况变得清晰起来。需要指出的是,有人认为的诸如“我是中国人,我会说普通话,我就能教好外国人汉语”此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基础知识、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对外汉语人才。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而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必将更加辉煌。同时,随着世界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中国通”、“汉学家”积极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舞台,为促进世界与中国的交流、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而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353 评论

咕噜咕噜SP

在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 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这一时期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战国时期;3、两汉时期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 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240 评论

缘梦~幸福宝贝

吕叔湘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限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大阶段。另一种就是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分期。王力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从汉语语法、语音变化角度这两处着眼,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一、 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世纪、四世纪为过渡阶段。)上古时期的特点是:1、判断句式一般不用系词;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3、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等等。二、 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世纪、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中古期的特点是: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2、处置式的产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4、形尾“了”“着”的产生;5、去声字的产生,等等。三、 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近代时期的特点: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里消失,等等。四、 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现代汉语特点: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247 评论

倆宝麻麻

汉字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298 评论

成都蜀道装饰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汉语发展史论文3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寻梦的蒲公英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编辑的发展阶段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一下这个问题:1、你的兴趣是什么?你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对哪些知识比较有感觉,能够深入发展下去?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

    猎户座HS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论文

    我们是普通人,不懂国家大事,不知道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时间不等人了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汉语发展史论文

    一:汉字发展史概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

    黑暗中的精灵8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四个阶段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

    黄金哇塞赛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