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3

喵咪天才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电子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午夜的咖啡香

已采纳
Zhu Z(2007)State Schooling and Ethnic Identity : The Politics of a TibetanNeidi Secondary Schoolin CLanham, MD:Lexington B 朱志勇(2013):《质性研究:实践与评论》(第一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邓猛、朱志勇等主编(2007):《“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于惠芳、朱志勇主编(2006):《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理论与诠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志勇、范晓慧(2013):《高等教育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志勇、郑磊(2013):《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实践》,北京:轻工业出版社;朱志勇、范晓慧(2011):《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郑磊、朱志勇(2013):“教育是否促进中国公民的政治选举投票参与?来自CGSS2006调查数 据的证据”,《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11卷第2期,第165-185页;  邓猛、朱志勇(2013):“从话题到问题:教育研究方法刍议”,《教育学术月刊》,第3期, 第15-29页;  朱志勇、向思(2013):“凤凰为何不还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个案研 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34卷第1期,第110-117页;  朱志勇、崔雪娟(2013):“优秀校长的领导特质:媒体报道视角的分析”,《教育学报》,第9 卷第1期,第100-110页;  朱志勇、崔雪娟(2012):“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6期,第92-99页;  Zhu, Zhiyong and Xiaohui Fan (2012) “Reflections on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ions: A Case S”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5, N 4, 42-55;  朱志勇、董轩(2011):“家校关系视野中的学生发展:基于西部五省调研的分析”,《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2期,第56-63页;  朱志勇、董轩、向思(2010):“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与评估:西部五省的经验”,《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V 31, N 2, 40-48;Zhu, Zhiyong (2010):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and Equality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C”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3, N 1, 12-23;  Du, Yuhong and Zhu, Zhiyong (2008) Impact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Invest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Basic Education in Western Areas Project,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1, N4, 1-4;  Zhu, Zhiyong (2008) “Trade-offs between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Western C”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1, N 5, 36-57;  朱志勇(2008):“西藏牧区‘三包’政策下的基础教育反思:达萨乡中心小学个案分析”,《教育 研究与实验》,第4期,第16-21页;  Zhu, Zhiyong (2008) “Reflections on Basic Education in Tibet under the Policy of ‘Three Guarantees’,”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1, N 1, 44-50Deng Meng and Zhu Zhiyong(2007)“The Chinese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nd Western Inclusive Education:Comparison and E”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forthcoming)。朱志勇(2007):“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的社会学分析(下):分析与讨论”,《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朱志勇(2007):“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的社会学分析(上):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第55-70页。Zhu Zhiyong(2007)“Ethn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Schooling Context:A Case Study of a Tibetan Neidi Boarding School in C”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Vol40,N2,38-朱志勇、邓猛(2007):“教师有平民教育观吗?”《中国教师》,第3期,第10-11页。朱志勇、徐蕾(2006):“社会资本在民办学校发展机制中的运作逻辑:个案分析”,《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4期,第63-70页。朱志勇(2006):“学校教育情境与族群认同感:内地西藏班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82-88页。朱志勇、邓猛(2006)“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科学化'抑或‘本土化'?——兼论学位论文的开 题报告”,《教育研究与实验》,第1期,第1-8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5 期全文转载,第63-71页。朱志勇(2005):“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6期,第90-98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大文摘转载第173-175页。朱志勇、刘叶(2005):“上海、香港与台湾三地文学类畅销书中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140-147页。朱志勇(2005):“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第1期, 第7-12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64-71页。朱志勇(2005)“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社会学》第1期,第1-5页。GerardAPostiglione and ZhuZhiyong,(2004),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Access and Identity Formation for Tibetan Students : Educational Segregationor Impact Integration Asian Ethnicity , V15,N。Zhu Zhiyong(2003),Schooling and EthnicIdentity : The Study of an Inland Tibet School,China Education Forum,V4,N朱志勇(2002)“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演进---价值取向的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12期。朱志勇(2001)“教育研究者在质化研究中的“关系”:一种反思社会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第6期,第1-6页。朱志勇(2001)“协商性共识与控制性共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社会我价值取向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朱志勇(2000)“适应抑或超越: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个体我价值取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朱志勇(2000)“语文教科书自然环境价值取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10期。人大 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朱志勇(1998)“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比较教育研究》,第5期。此文被收录到鲁洁主编(1999):《华人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的全球展望》,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第176-187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0期转载。朱志勇(1997)“课程的社会学研究简论”,《教育研究》,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 学》1997年11期全文转载。朱志勇、范晓慧(1997)“家庭影响学生在班级中交往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家庭教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王有生、张行涛、朱志勇(1997)“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朱志勇(1997)“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国际会议论文朱志勇(2006):“学校教育情境下族群认同感建构:内地西藏班的个案研究”,北京大学首届教 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3月18-19日,北京。朱志勇(2005):“民族认同感:少数民族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基点”,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教 师教育暨特殊教育需要与低年级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9-14日,甘肃兰州。Zhu Zhiyong(2002)Constructing Ethnic Identity :Inland Tibet Middle Schools in Other Parts of C Conference paper 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Annual Meeting August 16-19,Chicago,I朱志勇(1997):“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华人教育国际研讨会, 1997年11月21-24日,中国南京。 朱志勇(2006):西藏的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研究。
274 评论

向土豆要努力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9《文化四川:文化体制改革与四川文化强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5《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报业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5《公共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2《办公室管理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4-01 获得“最受欢迎教学拓普一等奖”;“上海贝尔教学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函授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辩论队优秀指导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三育人奖”等多项奖项。获得“中国秘书学会论著评奖委员会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行政专业委员会二等奖”;“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成都演艺场馆体系建设构想,《中国文化报》,2008,年7月,被文化部网站、中国文化产业网站等多家网站转载;诗学视野下的“工拙”论溯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研究》2006年11期全文转载;全球化背景下四川文化产业的国际双向同构平台构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05期全文转载;中国文论的日本化历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年06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雅格布森“主导”理论与中国新闻娱乐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整合式演艺场馆营销机制研究--成都市演艺场馆1+N+M模式解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5期数字传媒产业自组织运营模式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1期张力与工拙——中西文论范畴之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 第3期关于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体制障碍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西部大开发中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分析,《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14期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的伦理实现基础——公共管理主体道德性的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12期我国数字传媒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3期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传播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8期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理论与改革》2006年 第2期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视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2期论毛泽东的干部建设伦理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 第3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分析及对策,《天府新论》2005年 第1期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行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3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途径,《农村经济》2005年 第12期网络经济对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电子科大学报(社科版)》2004年 第1期企业文化博弈透析,《Language Studies》2004年 第3期浅谈网络经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信仰教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1期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借鉴与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行政改革中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模式,《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分析,《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 第1期

346 评论

在路上嘚吧嘚

能说的再具体一点吗,要写几千字的?

111 评论

blue-taste

1 陈志斌,陆瑶, 2008, 内控规范制定机制研究, 会计研究 第四期2 陈志斌, 2007, 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会计研究 第1期3 朱家安,陈志斌 , 2007, 我国财务困境预测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和分析, 会计之友 第4期4 陈志斌,何忠莲, 2007, 美国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研究, 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 第二卷第一辑5 陈志红,陈志斌, 2007,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初探, 南京社会科学 第10期6 陈志斌,何忠莲, 2007, 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 会计研究 第10期7 陈志斌, 2006年, 基于自由现金流管理视角的创值动因解析模型研究, 会计研究 第4期8陈志斌, 2006,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定位与市场经济体系发展, 浙江财税与会计 第1 期9 陈志斌, 2006, 现代企业战略现金流管理的三维均衡, 管理世界 第3期10 陈志斌, 2006, 循环经济、和谐管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 南京社会科学 第5期11 陈志斌, 2006,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现金流管理研究, 生产力研究 第5 期12 陈志斌,谭瑞娟, 2006, 财务预警的行业差异模型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期13Zhibin Chen, 2005, Approach to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West Cultiv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第五期14陈志斌,周志颖 , 2005, 现金断流葬送企业扩张――中国普马现金流断裂案例剖析, 第9期15 陈志斌, 2005, 构建与自然资本的和谐机制, 江海学刊 第1期16 陈志斌,施建军, 2005, 现代企业现金流管理目标的理论及统计分析, 统计研究 第10期17陈志斌, 2005, 内控规范的嵌入与超越, 会计研究 第11期18 钱裕盛,陈志斌, 2004,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研究――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江苏省财会理论与实践19 徐宁,陈志斌, 2004, 建立“问责制”――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财会理论与实践20 陈志斌,陈建东,陶卫忠, 200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江苏省财会理论与实践21 陈志斌, 2004, 问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会计研究 第7期22 Zhibin Chen & Zhihong Chen, 2004, Accountability” and Validity of Renovation Structur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agement Sciences and Global Strategies in the 21st Century 第五期23 Chen zhibin, 2003, Establishing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gainst Managerial Risks in the New Economy, Multi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in the New Economy 第12期24 俞玉林,陈志斌, 2003, 内控制度设计应顺应企业信息化环境, 财务与会计 第12期25 俞玉林,陈志斌, 2003, 从职能为导向到流程为导向——企业内控建设新思想 , 江苏财会 第九期26 陈志斌,施建军, 2003, 南京发展的潜在优势:发现、利用和提升, 南京社会科学 第1期27 陈志斌,施建军, 2003, 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与所有权实位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第1期28 陈志斌,施建军, 2003, 区域R&D活动统计分析、评价与促进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统计研究 第2期29 陈志斌,施建军,孙辛勤, 2003, 江苏R&D活动:比较、评价与促进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第3期30 陈志斌, 2003, 公共受托责任:政治效应、经济效率与有效的政府会计, 会计研究 第6期31 陈志斌, 2002, WTO架构下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 江苏财会 第2 期32陈志斌, 2002, 企业全面预算逻辑起点的思考, 江苏财会 第6期33 陈志斌, 2002, 基于隐性知识层面的企业理论之问题研究, 生产力研究 第6期34 陈志斌, 2002, 激发企业员工教育投资激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第11期35 陈志斌, 2002, 新经济时代知识企业人才价值定位, 中国工业经济 第12期36 陈志斌, 2002, 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管理, 会计研究 第12期37 陈志斌, 2002,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 管理世界 第12期

243 评论

相关问答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官网

    蔡道通个人简介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分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师从公丕祥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

    Phyllis。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电子版

    1 陈志斌,陆瑶, 2008, 内控规范制定机制研究, 会计研究 第四期2 陈志斌, 2007, 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会计研究 第1期3 朱

    可可Cris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

    乐儿公主88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0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

    全国排名前五的师范,211大学。如果你学文,历史之类的专业,南师大绝对牛,这些专业甚至不比南大差。但如果念理工,那还是算了。另外,南师大是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它

    apple13810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0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

    假装不在上海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