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0

北京美克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芦苇薇薇

已采纳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的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体力量。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急剧扩张上,1994年来,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震惊世界的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奔驰——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事件所淹没。1999年初美国沃达丰公司以560亿美元吞并美国空中通讯公司,9个月后,这家新公司又被美国大西洋贝尔电子公司收购。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与沃特兰伯特公司宣布了总值709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加拿大阿尔坎铝公司、法国佩西纳公司和瑞士铝隆察集团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铝公司,年销售量216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微波通讯公司宣布以近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电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国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以148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企业的兼并额从1996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万亿美元,1999年更达4万亿美元。企业的跨国兼并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规模效应;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有6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而198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5万家,境外机构仅5万个)[3]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2/3的世界贸易、80%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统一的国际生产体系。一项最终产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还表现为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从一国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单一产品的分工发展到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格链中的一分子。  在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过去20年来,国际直接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从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长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600亿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2000年,国际产业直接投资总额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发达国家[4]。同时国际证券业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则达到9524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亿美元[4]。通过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而促成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有资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按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约1/3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5]。    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按现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服务贸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便无法实现[6]。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同时,国际贸易货物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过去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帐(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法人地位对成员国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标志着全球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流动。
201 评论

我是你的大白

国际关系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311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上册 法律出版社 1998年 王绳祖主编 《战后国际关系》(1945-2003) 时事出版社 2003年8月 顾关福编著 《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方连庆等主编 411 412 国际关系专业综合 国际政治专业综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宋新宁、陈岳著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李少军著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倪世雄 等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世界知识出版社 宫少朋、朱立群、周启朋 《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谢益显主编 《世界知识》半月刊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世界经济与政治》月刊 社科院编辑出版 《现代国际关系》月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编辑出版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国际关系学院 416 专业综合(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上、下册 高教出版社 2000年第2版 郑君里等 420 专业综合(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 STanenbaum著熊桂喜、王小虎译 418 世界经济专业综合 《世界经济学新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庄启善 《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 313 413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英国文学史》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陈嘉著 《美国文学史》 译林出版社 2002年 童明著 《现代汉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杨润陆、周一民著 《语法与修辞》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 314414 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新编法语语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陈振尧 《法语实用文体与练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方仁杰 《法国文学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郑克鲁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许钧 315415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日本文法学概论 山田孝雄 国语学原论 时枝诚记 标准日本口语法 松下大三郎 国语法研究 桥本进吉 国语构文论 渡边实 现代日本语的表现和语法 佐久问鼎 新修国语总览 京都书房 (新订增补)江马务等编著 日本文学史 中公新书 奥野健男 日本文学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吕元明 417 专业综合(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高教出版社 武汉大学 421 专业综合(有机化学) 《基础有机化学》 高教出版社 邢其毅著 419 传播学理论及其应用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版 郭庆光 著 《当代国际公共关系》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 郭惠民主编 《软力量与全球传播》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希光、周庆安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岳麓书社 2003年 韦政通著 《国际公共关系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 郭惠民主编 423 国际法 《国际法》(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邵津主编 《国际私法》(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章尚锦主编 《国际经济法》(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郭寿康、赵秀文等主编 注: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做1—10题,国际关系专业做5—14题)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1、如何理解传统时期行政学与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的互补性2、行政决策体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3、政策问题的特点4、政策执行中的控制机制5、如何理解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6、简述不结盟运动在现时代的特征7、全国人大的政治地位和组织模式8、当代中国的城市可分为几个行政层次9、试析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政体系的权力结构与功用10、试析当代英国君主立宪体制存在的原因与功用11、试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与特点12、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特点13、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4、相互依存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338 评论

静静娃童鞋

这里应该能找到你要参考的内容希望采纳

33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