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读后感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读后感

发布时间: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读后感

1<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 侧耳倾听,七一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它招手:2011年七一,你好! 三皇五帝,千秋百代,尽管有数千个君主打下了这个千秋江山,而共产党人和毛主席却超越时代,穿透未来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回眸过去的血雨腥风,总结今天的灿烂辉煌,三百六十五里的路上,几多曲折,几多泪水,几多磨难,但我们已经走过来了,而且我们走到了今天。“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面对党的九十华诞,我们都是骄傲者。 翻开党史的扉页,党的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拉开帷幕。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个陈设简朴,但气氛庄重的会场上13位各地代表及国际共产党代表举行了连续三天的三次会议,对党的钢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7月30日晚,代表们正在开会时,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马上中止会议。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会场,结果一无所获。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便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历经了步步艰难,步步坎坷,大渡桥的铁索,卢沟桥的炮火,万里雪山的飞崩,无际草地的漫长,可我中国共产党人没有退缩“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毛主席的话儿我们永记心头,胜利永远是我们的……一步一步我们走来了,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成功,哪一个不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哪一个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金秋硕果,转眼间九十年了我们怀着喜悦,怀着激动,含着泪水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九十个春秋,九十个冬夏,我们有过多少酸甜多少苦辣,九十年风雨,九十年洗礼,中国有几代人的青春年华。九十里征程,九十篇华章,我们牺牲了多少同志,我们洒下多少希望;九十年开拓,九十进取,新中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传承,只有希望。让我们敞开憧憬,敞开期待,九十年庆典我们欢天喜地,欢歌一堂;九十年庆典我们载歌载舞,鞭炮鸣响! 90年神州大地上发生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90年东方热土上激起了多少风云震荡……,非同寻常的新中国建立,非同寻常的思想大解放,非同寻常的体制大变革,非同寻常的社会大转型,非同寻常的经济在发展……我们的新中国一路凯歌行进,我们的家乡一路日新月异,我们的家庭一路幸福小康。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了大多奇迹。 七月的天空飞着流霞,七月的风景鲜美如画。让我们头顶着蓝天,脚踩着热土,鼓乐齐鸣,为昨天感怀,为今天唱歌,七月里有个伟大的妈妈,五十六个民族齐声祝福她,让我们把酒赋诗,闻鸡起舞,礼花绽放,为未来祝福,为明天鼓掌,让我们共同祝福中国共产党,一代更比一代强,让我们共同祝愿年轻的下一代不断进取,不断向上。共祝愿:党啊,党啊永—远—灿—烂—辉—煌。2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2011年是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时刻 ,作为一个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时刻,也是一个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总想做点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党和国家的敬意,于是在四月份,我借来了一本党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网上的各种资料,仔细阅读并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了一番党的历史。通过这次党史的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中国共产党历史》由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第一卷编撰了从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第二卷编撰了从1949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在这57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的独立统一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汗水,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未来置生死于不顾,为了祖国的明天而付出宝贵的生命与辛勤的汗水。自从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走过了一段艰辛而漫长的路,牺牲了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党人,自身也变得成熟与强大。合上书,仔细的回想党的艰辛路程,从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这中间有着多少艰苦抗战的战争年代 ;从1945年4月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中间无数的党员为国家的发展出谋献策。在这57年的历史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国共两次合作,在这两次合作中,我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的未来所付出的努力。1922年,中共召开西湖会议,正式以各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合作。这是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共全面的分析中国的局势,以国家利益为首位,积极配合国民党北伐革命的指示。虽然中共当时没有军队,也没有领导权,但是无数党人仍然为革命而努力。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我们党员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心国家未来,为国家兴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我们只是社会中渺小的一份子,但我们绝不小看自己,我们的党和国家都需要想我们大学生一样无数默默奉献的有志青年。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1935年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国,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号召国内一切党派停止内战,共同筹备抗日救国的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不是非常顺利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利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尽量不破坏合作统一战线。从中我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兴亡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我们党员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一致对外。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就是这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的精神。通过这次学习党史的经历,我懂得了很多。我们应该学习那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为国家而付出一切的精神,我们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未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文秘家园论坛有你去看看,望采纳

环境改变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陕北的红军大学所作的演讲。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三册。演讲涉及五个问题:一、如何研究战争。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战争。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四、“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五、战略防御。演讲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也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背景: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1930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是中共中央1930年6月15日发出。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该信再次批评红四军前委没有很好地执行中央的路线,认为红四军前委“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要求要坚决执行新的路线转变。指出现在红军任务不是隐蔽于农村中作游击战争,应当积极地向中心城市与交通区域进攻。该信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认为国际革命运动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新邱厝)--其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时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的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居住在新邱厝,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设此。新邱厝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毛泽东、贺子珍的住所设在中厅右边房,面积18平方米,据傅柏翠和曾志回忆,住房内设平板床2张、办公桌椅各1、洋铁皮公文箱2只、煤油灯和马灯各1盏,办公桌上有砚台1方。中厅是毛泽东吃饭、会客的地方,警卫班设在前厅两侧,前委办公地点设在中厅左边房,毛泽东当时化名“杨先生”。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参加了6月20日在中山公园召开的有3万多人参加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军民祝捷大会,发表了攻克龙岩的伟大意义和悼念阵亡红军将士的重要讲话。 6月22日,毛泽东还参加了在公民小学礼堂兴学祠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1899年传入中国。1899年刊发在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介绍到中国。《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及其言论的最早介绍。该文译述了马克思的一段话:“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这段话出自《共产党宣言》,现在通行的译文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大同学》译自英国社会学家本杰明明颉德的《社会演化》一书,由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先在《万国公报》分期刊发,后于1899年5月成书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30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是中共中央1930年6月15日发出。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该信再次批评红四军前委没有很好地执行中央的路线,认为红四军前委“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要求要坚决执行新的路线转变。指出现在红军任务不是隐蔽于农村中作游击战争,应当积极地向中心城市与交通区域进攻。该信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认为国际革命运动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新邱厝)--其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时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的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居住在新邱厝,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设此。新邱厝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毛泽东、贺子珍的住所设在中厅右边房,面积18平方米,据傅柏翠和曾志回忆,住房内设平板床2张、办公桌椅各1、洋铁皮公文箱2只、煤油灯和马灯各1盏,办公桌上有砚台1方。中厅是毛泽东吃饭、会客的地方,警卫班设在前厅两侧,前委办公地点设在中厅左边房,毛泽东当时化名“杨先生”。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参加了6月20日在中山公园召开的有3万多人参加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军民祝捷大会,发表了攻克龙岩的伟大意义和悼念阵亡红军将士的重要讲话。 6月22日,毛泽东还参加了在公民小学礼堂兴学祠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作者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1] ,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8年11月,刘少奇同志从延安赴任中原局书记途中,在河南渑池驻留工作期间,写下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并在豫西特委党培训班上首次宣传。阐述了共产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以及地方党组织的利益服从全党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党内团结的重要性。演讲还用了大量实例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表现、来源,最后就如何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模范党员和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文章发表后在党内产生很大影响,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列为干部必读文件之一。扩展资料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该演讲首先提出共产党员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论述了共产党员进行思想意识修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标准、内容、目的、方法和途径,阐述了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同群众的革命实践、同理论学习的关系,以及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提出了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陕北的红军大学所作的演讲。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三册。演讲涉及五个问题:一、如何研究战争。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战争。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四、“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五、战略防御。演讲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也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背景: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pdf1921

法律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通过。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纲领》共十五条。一、明确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二、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联合第三国际。三、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和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四、五对党员的接收作出规定。六、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七、八、九对党的地方组织的建立和成员组成作出规定。十、十二是有关地方党员和地方党组织活动的监督问题。十三、关于执行委员会成立问题。十四、党员不经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十五、本纲领须经全国代表大会2/3代表同意,才能修改。文献原件第十一条遗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马克思的思想比较接近中国五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思想,以前是皇帝一人说的算,现在是共产党一党说的算。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作者

在井冈山针对王明教条主义条件下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寻乌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作者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1] ,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这是一部合刊,是在延安抗日战争中做出的演讲,是一部党建读物,编写者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这本书里面论述了抗日战争的规律。

  • 索引序列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读后感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pdf1921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作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