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黄金时代杂志投稿

黄金时代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黄金时代》杂志投稿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最小说青春题材其实我觉得 青年文摘 也不错格言 等等

社适合中学

《天使》,报刊,好像稿费不少,里面就是关于校园爱情,亲情友情的

黄金时代杂志投稿

黄金时代  1998~2001  国内的网络书屋大致是在1997后出现的,网易等提供的,为初期书站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那个全民办网的时代,有很多喜欢读书的网民都开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  1998年3月,“文学城”问世,该站点目前月页面浏览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邮件订阅人数达到一万人次。  1998年5月,“黄金书屋”在网上推出,详尽的分类和多方位的信息使该站点现在每天的访问人数大约在3万人左右,邮件的订阅数则接近1万人。  1998年7月10日,“书路”正式创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首页日访问量过万的大型文学网站。邮件列表自1999年1月开通后,短短三个月,订户达到5000人次。  初期的网络书站主要以转载为主,版权意识薄弱。部分网站是通过将武侠、言情等实体书扫描到网上来充实网站内容,而更多的网站则是直接从别的站转载。在这种情况下,各站的内容都大同小意。  在这个时期,《大唐双龙》、《星战英雄》等连载作品就成为各书站拉拢读者的杀手锏。很多新读者都是为了追看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而接触互联网,“因为是连载,一个月在香港只出一卷,上网自然成了先睹为快的最佳方式”。哪个站上传的快,哪个站扫校的质量高,哪个书站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在早期的书站中,卧虎居的校对口碑最好,其收录作品校对之精致,一时成为网友收录的首选。卧虎居在扫校实体书的同时,也在网站上连载的风姿、水龙吟等原创作品。可以说,单论作品质量的话,卧虎居应该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网络书站。然而,由于收藏作品的总体数量不多,网站的流量始终无法和那些以综合书城相比。反而是采用卧虎居扫较版本的黄金书屋,依靠其海量的作品和详细的分类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个人站点之一,并在98个人主页大赛上荣获亚军。  当时的网络还处在门户为主时期读者发现新的文学类网站大都是通过雅虎等门户进入,或者是通过各站间的友情链接。友情链接几乎是很多网站发展新成员的唯一方式,新网站进入困难。  在这种大环境下,黄金书屋利用先发优势牢牢占据了网络书站老大的位置。号称“上网读书不识黄金书屋,再称网虫也枉然”。  随着网站的发展,黄金书屋注意到了“对网上原创作品的比重还不够,在书评的重视度上也不够”的问题,办起了“网人原创”专栏,开始了对网络原创的培养。  可以说,以当时黄金书屋的垄断地位来看,只要发展中不犯太大的错误,其他网络书站是很难威胁到它的。  然而,资本的介入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1999年12月,多来米中文网以4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网易个人网站排行榜中前20位个人网站中的16家。包括黄金书屋、中国足球网、海阔天空下载、笑林广记等国内著名网站。  黄金书屋被收购后,出于版权的考虑,在操作上不敢太放开手脚抄袭复制,很多可读性的作品不能收录其上,但原创又不多,造成读者群逐渐流失,主动让出了网络书站的霸主地位。  几乎是在黄金书屋被收购的同时,博库在美国硅谷成立,并在北京进行大规模招聘。单从国内一家知名图书报纸,新生的博库便一举挖走了十几名编辑记者,其中不少还是该报的骨干人员,此事对当时的整个出版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因为有美国产业资本而非风险投资的支持,以及资深的书业人士坐镇,博库的前途一度被业界看好。创业之初,博库一连串的推广活动也让人目眩神迷:先是在各大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继而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北大等单位联手,推出“走马黄河”、“敦煌行”等活动,大造声势,后又在大量收购作品电子版权之余,以培养中国的“斯蒂芬・;金”为名,与王朔、陈村等大批作家签约。可以说为了拓展知名度和网站浏览量,博库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但是,博库所倡导的收费下载与收费阅读精神,在这个免费成为通行法则的互联网争霸年代显得格格不入。盗版风行,其最重要的上游资源――与几乎所有的中文知名作家、作者、学者签约的几千本电子书――的优势也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另外,当时的网络条件也不具备,上网人数少,网速慢且贵,没有便捷的支付条件。  投资商在第一笔投资后,就以盈利模式不现实为由拒绝追加投资。到了2001年底,博库的倒闭宣告了国内第一次ebook收费尝试的失败。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网络书站的黄金时期也宣告结束。大量初期的网络书站倒闭,幸存的网站也不得不开始想尽办法盈利。

一般正规的杂志社都要有稿费的吧,不然拿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给报酬那是侵权吧,不过一些拖欠稿费的杂志社也有的……所以说,并不是想入一行就能入一行的,得从自己摸索开始。现在网络上资源丰富呀,找些写作网、红榜等看看其中的约稿信息。研究下各种杂志的收稿类型,收稿要求等,再对照自己的写作方向,选定几家作为目标去试水,去学习,在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之前看不到的门道,这才是慢慢入门了。

意林和读者都是选刊,一般不接受作者直接投稿,

回答 1、《小学生阅读与写作》长春市自由大路1666号 邮编:130022 E: 2、《我们爱科学》江西省南昌市红都北大道96号 邮编:330046 E: 3、《中国少年儿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里5号楼 邮编:100028 E: 4、《少年文艺》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邮编:200052 5、《小作家选刊》长春市人民大街7043号南波大厦C座3层 邮编:130022 E: 6、《小学生故事》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707室 邮编130021 E: 或 7、《快乐作文》西安市雁塔区健康路7号 邮编:710061 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更多7条 

黄金时代投稿

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中心,你直接搜青少期刊就行,这个青少读物很多,应该比较容易刊登吧

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投稿的报刊地址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  《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_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hxsn_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陶陶编辑: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  《男孩女孩》常佳:cj_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029-3790973  《花蕊》中学生杂志: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029—4287329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  《成长》赖春晖编辑: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   《高中生》:  《课堂内外·高中版》: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读友》张漫编辑:020-38486120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快乐语文〉是一分面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刊物,分低(一、二)中高(三~六)两个版。本刊有选登学生的优秀作文,特别欢迎低年级的学生作文。还有老师的作文指导的文章我们也非常欢迎。  希望老师们能够把手头的好文章及时地投到本刊。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海峡文艺出版社〈快乐语文〉编辑部 350001 email:klyw_ 网址:  本人邮箱:  特别推荐:《校园文苑》的投稿地址!!  《校园文苑》是学生作文期刊,一月两期(小学版和初中版),内容很精彩。  小学版栏目:故事大话廊、心灵风向标、成长进行时、校园风景线、新课标同步作文、天天快乐吧,等等。  初中版栏目:青涩青春、异度空间、亲亲事件、直击中考、诗心怅然、学园俱乐部等  投稿地址:广西桂林市南环路22号漓江出版社校园文苑编辑部 541002  小学版:E-mail: 电话:0773-2802699  联系人:秦静  初中版:E-mail: 电话:0773-2865335  联系人:彭雅琴

回答 1、《小学生阅读与写作》长春市自由大路1666号 邮编:130022 E: 2、《我们爱科学》江西省南昌市红都北大道96号 邮编:330046 E: 3、《中国少年儿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里5号楼 邮编:100028 E: 4、《少年文艺》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邮编:200052 5、《小作家选刊》长春市人民大街7043号南波大厦C座3层 邮编:130022 E: 6、《小学生故事》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707室 邮编130021 E: 或 7、《快乐作文》西安市雁塔区健康路7号 邮编:710061 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更多7条 

中学生投稿地址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 《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_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hxsn_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陶陶编辑: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 《男孩女孩》常佳:cj_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029-3790973 《花蕊》中学生杂志: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029—4287329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 《成长》赖春晖编辑: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 《高中生》: 《课堂内外·高中版》: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读友》张漫编辑:020-38486120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黄金时代》杂志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报纸选文学的,《每周文摘》之类的,杂志的话,《读者》《商界》都很不错,额外再给你推荐一本杂志《GEEK》极客。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 “蓝!”“你们还来不来?” “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黄金时代杂志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读者文摘 青年

《夏令营中的较量》 孙云晓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经核实应为11公斤以下---作者1994年更正),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经核实应为19--21公里---作者1994年更正),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逢,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经核实应改为日方队长----作者1994年更正)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同上)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渴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1993年11期《读者》摘自同年7期《黄金时代》,该文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

  • 索引序列
  • 《黄金时代》杂志投稿
  • 黄金时代杂志投稿
  • 黄金时代投稿
  • 《黄金时代》杂志
  • 黄金时代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