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区别和联系

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时间:

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区别和联系

古典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部分。文献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古代、近现代范围。

一、意思不同bibliography意思为(某一专题或作家的)书目,索引;参考书目;目录学;文献学;书志学reference意思为查阅;参考;给(书等)附参考资料三、用法不同1、citation:用于搭配书籍: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there is a select bibliography of useful 本章末尾附着有用书籍的精选书目。2、reference:用于搭配文章:Please do not use this list as a model for the format of your own reference list, as it may not match the citation style you are  这里的引用格式未必是你的论文所要求的格式。三、侧重点不同1、bibliography:bibliography侧重于书籍。2、reference list:reference list侧重于文章、表格。

一个和教育系统一个,一个和历史学有关。但是这两个也是差不多的,不过个人觉得古典文献学比较没意思。

文献学和目录学与版本校勘学比较有关系,重点在目录学(因为版本校勘神马的难度太大了)……在目录学方面,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还是不错的。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都是比较概括性的文献学著作。如果是古代的书的话,正史的经籍志、艺文志可以看看,然后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一本很重要的文献学的著作。清代章学诚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文献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所以他的《文史通义》也可以看一看。从宋代及以后其实有很多私家目录,比如《郡斋读书志》什么的,这些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明清及近代,这些书就更多了,很多大的藏书楼都有目录,比如嘉业堂的目录神马的……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深入的了,对于搞版本的比较有用。

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区别与联系

古典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部分。文献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古代、近现代范围。

列一个提纲给读者看咯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献及其整理,古典文献学渊源流长。学术界关于“校雠学即文献学”之论并不全面,校雠学和目录学都是古代的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至汉开始分流。校雠文献学注重文献的甄别与整理,以校勘为中心;目录文献学注重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以目录为中心;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的阐释与整理、编纂,以学科为中心,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文献及其整理,文献起源之久远、种类之众多、数量之浩广、整理之频繁,蔚为大观。自孔子整理图书,由此产生了关于文献及其整理的专门学问——文献学。然而中国文献学的源流甚为复杂,大而论之,有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之分,笔者已作过专题研究。具体来说,古典文献学较现代文献学复杂,由于古典文献学之中门派交叉较多,学科争议不断,理清其源流本末,还需要作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到汉而开始分流。从三派的发展看,有一个共同特点:三派均始于汉,兴于宋,至清而鼎盛。由此可划分出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初创(先秦)、分化(汉—隋)、成熟(唐宋)、集成(元—清)。校雠文献学与目录文献学同时产生于汉刘向、刘歆,在其发展中虽有不同侧重,但其关系甚密,并相互影响,只是因学派不同,理解各异,各自努力扩张并寻求分离,校雠目录之争由是而生。明确学派之分野,有利于解决纷争,取长补短。这两派各以校雠学、目录学自居,是近现代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之本源。广校雠文献学产生于汉郑玄,几经扩大,直至以文献命名,现代“文献学”的产生与此不无关系。校雠文献学讲文献甄别与整理,以校勘为中心;目录文献学讲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以目录为中心;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阐释与整理、编纂,以学科为中心,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校雠文献学侧重文献的内容方面,包括文字订正、探讨学术价值等,编定篇目是其成果之一;目录文献学侧重文献的形式方面,兼及校勘,群书目录是其主要成果;广校雠文献学侧重文献的编纂,包括文献的解释与重组。校雠文献学与目录文献学关心各门学术流别,重视学术广度,考百科之源流,具有学术史的功能,学术分类与文献分类密不可分;而广校雠文献学通常关系某一学科,重视学术深度,考一科之源流,体现学科史的功能,文献整理与学术思想融为一体。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校勘、版本、目录是文献整理的三个基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经过文献学家各派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献学思想,成熟了各分支学科,构筑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体系。继承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优秀传统,开拓现代文献学,是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楼上的回复真详细,让偶又张了点见识!!

文学和文献的区别和联系

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献: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课程设置上有些不一样,但在研究领域上没多少不同,如唐诗、明诗等古代文学的研究、佛教文学的研究等等。——圈内人士

一个是古代的文学,一个是研究古代文学

……从学术上当然是紧密关联的,缺少文献学意识就不可能做好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和文献学的区别和联系

刚好我对二者都感兴趣。文献学是运用包括古代汉语在内的校勘、训诂、检索等一系列知识对文献进行整理运用的一门学科,古代汉语只是其中的一种工具。古代文学则是研究文学发展规律、文学史等文学相关知识的学科,文献学所做的事情一般比较客观,主观解读不多。从上述比较您也许大概就知道古代汉语是一种基础性工具了,但愿我说得比较清楚了。

文学所指范围极其广泛,包括一些基本的利益都算文学范畴,但是文献仅仅指一些有记录的文字

这是两个不一样的科目,都是大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科目,古代文学一般都为专业课,而中国古典文献学根据各学校情况不一样可能为必修课或公共课。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学习的是先秦至五四运动前的文学史,各个学校的书目可能有差别,我们学校选用的是游国恩、王起、萧涤非、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主要是以文学评论的形式讲的。而中国古典文献学则学习的是有关古典文献的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古典文献的标点、注释、检索以及出土文献的整理,主要讲的就是对于古典文献的整理。我们学校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用的是张三夕主编的版本。写的有些简单,不明白的可以再问。

中国古代文学是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的,有文学思潮,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审美因素等等,总之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讲历史的线索。古代文献学就是句读,训诂,音韵,包括所有文学史中需要的作家作品、思潮的文献校勘,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部文献研究的著者思想差异。文献学包括古代汉语的一些知识,但是不如古代汉语讲的系统而深刻。

学术论文和文献的区别和联系

学术论文:你的稿子期刊:你的稿子要刊登的地方文献:你稿子中部分知识信息的来源由“文献”综合你自己的知识理论产生了“学术论文”,最后发表在“期刊”上,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三角恋关系(笑)。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综述:格式不同:文献综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含义: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课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阅读、整理、分析提炼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原理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和突破口的学术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综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简单点讲:由个人或者团队编写学术论文 -----之后被发布到相应期刊上----被更多人多看到-----当其他人需要发表类似的文章的时候,需要采用您的观点的时候 就需要提供参考文献,也就是您已经发表出去的这篇文章。所以三者就类似 一个金字塔 不断的去扩大自己相关行业的知识面。

  • 索引序列
  • 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区别和联系
  • 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区别与联系
  • 文学和文献的区别和联系
  • 文学和文献学的区别和联系
  • 学术论文和文献的区别和联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