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

发布时间: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

粮食水分检测最好用冠亚牌SFY-60E卤素水分检测仪,3分钟速测出结果,方便快速,水分直接关系着钱的利益问题,所以粮食水分检测很重要,粮食水分过多影响着收购价格,存储时水分高需要烘干,水分高粮食容易霉变、生虫等,后期的运输加工都是需要烘干减少水分含量,所以水分控制很重要,冠亚水分仪提供

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成本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1、现阶段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对策分析2、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渠道分析3、农产品质量体系机理探究4、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5、中美农产品质量对比与分析等等吧希望能给你启示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与展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 《食品安全法》)6月1日开始实施,实行了近14年的《食品卫生法》同时被废止。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仅一个词的改变,折射出食品安全正在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要求。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与功能评价所一直承担着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检测和功能评价工作,所以特别重视和关注《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和贯彻,多次组织全所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领会其与检测有关章节内容的实质内涵。现就大家学习《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亮点一 食品安全有了国家统一标准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对我们检验机构来说,检验依据就更明确了。过去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以黄花菜为例,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如此“打架”的食品标准不仅让食品生产企业困惑,更让检验机构无所适从。  亮点二 食品检验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更大了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准入制度,第五十八条规定“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不得出具虚假的检验报告。” 第五十九条规定:“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第九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  食品检验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更大了,检验机构本身就应该具备独立性、公正性,既要对企业客户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  亮点三 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以前在电视广告上,我们经常能看到食品厂家打出“国家免检产品”的口号。但“免检”并不一定都是安全的,有时它会麻痹消费者,同时,质检部门由于该企业既往 “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而予以免检,很容易导致企业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放松对自身的质量要求。这次在美国CDC举办一次国际会议上有幸与美国FDA官员交流,得知全美允许生产婴儿奶粉的制造企业仅5家,且没有可以免检一说。不只是奶粉,全美没有产品和企业拥有国家免检的特权。美国从未向中国开放婴儿奶粉及任何其他奶粉的进口市场,继而鼓励生产企业把更多的雅培、美赞臣等优质婴儿奶粉销往中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均没有“免检”一说。中国“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 FDA迅速对美国婴儿奶粉市场进行检查,并随即发布“婴儿奶粉健康信息忠告”,请美国妈妈们放心购买,FDA真正落实了我们往往只挂在嘴上的“责任重于泰山”。  中国确实有很多大企业的产品,任凭政府怎么抽检都次次合格,但它是由质量、道德、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消费者口碑共同铸就的,不是由政府机构封授的,更不是广告狂轰滥炸“炸”出来的。作为政府行为,免检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质量抽检是履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国家意志。因此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将此前国务院废除免检的措施法制化。  亮点四 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这条规定在最初的征求意见草案中并没有体现,后来加进去了。”这一法律条款,给保健食品设定了必须遵守的“硬杠杠”:如果是按照保健食品审批的,宣传过程中就不能对消费者说 “服用后能预防、治疗什么疾病”。这个规定使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原料上有所忌惮,减少了消费者“进补不成反致病”的危险。  亮点五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食品安全法》 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规定,当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等七种情形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都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草案规定的七种情形是(1)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2)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以及评价监督管理措施的效果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4)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5)需要判断某一食品是否安全的;(6)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三条规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7)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的。  草案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相关资料,向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通报。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相关资料,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需要,要求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提供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结果等相关资料的,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提供。  要彻底祛除食品行业的诟病,当然需要我们的《食品安全法》发力,但也需要一个“人人以之为耻”的大的社会环境。只有我们每个从业者都以这种道德律令为内驱动力,《食品安全法》才不会仅是“纸面上的规定”,才能承载起厚重的民意期许。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观念的加强,食品安全对个人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化学,生物等各种各样 的污染,因此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有利保障,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健全相关信息,利于民生,助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与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有很大关系,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超标污染引发食物中毒的事件时也发生。因此,农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有利于人们身体的健康安全,有助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民以食为天”,现在绿色食品消费已经成为时尚,绿色无公害食品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我们农产品市场时常出现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增产不增收,根本原因就是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因而,应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检测体系,与此同时,应该联系相关部门为农民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进而促使农民生产方式的调整,力推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且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之同时,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将随之提高,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作为一名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质检机构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质检,机构,核心,竞争力, 培育  〔摘要〕本文从怎样具备内部集体学习能力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如何不断发现“关键成功因素”及培育核心竞争应该不断提升的六种能力三大方面阐述了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应始终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主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最新的实验室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2万家,他们的分布状况如下图: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质检机构发展的趋势将是日益市场化、国际化和高效化。县级质检所不仅要面对省、市级质检所的竞争,还要面对同级卫生部门的卫生监督所、住建部门的质检站、农林部门的农产品检验中心的竞争。同级卫生、住建、农林部门的检验机构经费来源、人员专业水准、特有的行业管理优势都是我们县级质检所无法比拟的。县级质检机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推进器”,国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最前沿”,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县级质检机构的现状不适应当前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探索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建设大质检文化的要求。“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有树立市场观念、一切围绕客户的需求,潜心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策”。  一、如何正确认识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独有的、使组织得到持续发展的能力。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二是能大大降低对手的竞争优势,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必须具备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具有预见性,能够发现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另一方面是具有实施能力,表现为有组织性的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县级质检机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是技术机构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之一:具备内部集体学习能力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县级质检机构与时俱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和机制的最有效途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世界500强中的80%在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管理企业。学习型组织由“用人干工作转变到用工作育人”,通过提高个人能力而达到提高组织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地适应变化的市场,不断地迸发出创造力,去发现“关键成功因素”,并具备有组织的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实施能力。  县级质检机构具备内部集体学习能力的同时,只有将其体现在外部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时,才称其为能力。然而,大部分的县级质检机构对“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还很陌生,更谈不上主动提高实施能力。  县级质检机构的决策者必须在自己的团队中矢志不移地倡导“不靠计划靠市场,不靠权力靠实力”的观念,从“发现关键成功因素”着手,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之二:不断发现“关键成功因素”  县级质检机构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县级质检机构所发现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自己专而强的技术能力。但核心竞争力还必须能大大降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检验机构决策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专做强”,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选择项目重点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仅包括检测环境条件、先进的仪器设备,行业上有影响的专业人才,还包括高效率的管理系统,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以及团队文化系统等等。  四、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之三:必须不断提升的六种能力  1)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质检机构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人才之间的竞争。要研究质检机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研究人,研究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之间的关系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决策层”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员”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创新能力  2)研究开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是质检机构发展的源泉和内动力,是质检机构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保证。世界知名的质检机构成为行业“常青树”的重要秘诀是不仅有核心技术,而且能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开发能力起到决定作用。3)保证检测质量能力。对质检机构而言,其工作质量,最终反映在检测质量上,即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严肃性,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检测结果的权威性。质量稳定的高质量服务会比低质量服务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实验室系统优化能力。客户的需求和质检机构竞争战略对检测业务的要求都是依靠实验室系统来实现的。一个有效的实验室系统的功能目标是:它提供的检测业务不仅能满足客户创新、质量、成本、应变能力和检测周期这五项要求的基准水平,而且还要适应质检机构经营战略的要求,使检测业务具有所需的特色,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检测过程规范化、检测管理制度化、检测方法科学化、检测服务社会化、人员培训经常化”。5)客户服务能力。服务是建立在检测能力基础上的,谈服务,需要从检测质量和服务渠道的长期建设谈起。完善的服务需要长期的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句简单的服务承诺都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都源于质检机构强大的检测能力和庞大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就是要重视感觉、卓越服务。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是关键。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长久的信任和支持对质检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至关重要。6)理财能力。质检机构理财能力包括质检机构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决策、资金营运决策能力等。核心是筹资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筹资决策的目标是根据资金成本的大小和质检机构承受的能力,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使各类资金保持合理的比例。投资决策能力既反映质检机构确定投资规模、把握投资机会、巧妙运用资金和对投资者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又反映质检机构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的能力。  成功总是伴随着远见卓识。县级质检机构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应更深层次地从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上去考虑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从自身如何增强检验能力、扩大检验范围出发,而是始终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围绕着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去上项目,产生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陈柏年,1977年生,男,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在泗阳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从事产品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一)农产品质量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32%的劳动力以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农产品贸易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问题,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它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9亿美元,80年代之后,特别是90年代,由于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农产品贸易出现顺差。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5~2000年每年净出口值分别为1亿、3亿、4亿、4亿、1亿、2亿美元。与此同时,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1980~2000年,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的比例由1%下降到27%,进口比例由07%下降到98%,进出口比例由8%下降到65%。“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检验项目并提高检测标准。从2002年初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相继以环保、人类健康等名义,出台针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检验标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如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检测指标从过去的6项增加到现在的40多项,对从我国进口的大米检测项目已达104项;韩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时有200多项指标;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以前严格100~200倍;美国FDA对浓缩果汁的检验项目已增至26项(农药残留检验项目除外);俄罗斯对进口国的茶叶提出10多项品质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但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直到2001年9月18日,我国才出台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且此标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对有毒有机物的指标和标准并未考虑。在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面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以来由于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以上。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将进口茶叶中的氰戊菊酯残留限量标准由1g/kg调整为05mg/kg,由此直接导致2001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数量比上一年减少37%。绿色食品供给不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的生产。1972年,联邦德国成立了有机农业国际联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联盟已拥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成员组织,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据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统计,1995年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为110亿美元,1998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1个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销售总额达到135亿美元,2001年全球绿色食品的规模约200亿美元,近10年来的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5%~30%。我国从1983年开始,由农业部植物保护总站组织部分省市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成立,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都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列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还建立和发展了天津蓟县、山东寿光县、河北永清县等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成立,开始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进行全面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发展迅速,绿色食品品目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产量也由1990年的35×104t增加到1999年的8×104t。目前,我国已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草药等100多个品种。仅2000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按有机方式种植和按有机方式采集的作物面积已达10×104hm2,出口销售额约为2000万美元。最近几年的年出口增长率都在40%以上。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产量约占全国食品的1%,但出口就占到很大比例,显示了良好的国际竞争力,也表明了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1997~1999年,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额分别为5000万美元、1亿美元、2亿美元,连续三年翻番。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额仅为日本的40%、美国的16%。(二)人类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政府一直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为农业发展的基点,把全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确保12亿人口吃饱、穿暖,不受外国反动势力威胁的问题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粮食供不应求造成的切肤之痛至今令人难忘。1984年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标志着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95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先后迈上了4500×108kg和5000×108kg两个台阶,总体上保证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于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已由单一的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方向转变,即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过渡,对食物的要求由吃饱转向吃好,消费观念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不仅要求食物的多样性,而且注重其质量,尤其关心食品的安全性。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从我国进口农产品时,并不要求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而是注重检验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有毒微生物的含量。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社会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内容。Cd稻米、Pb超标茶叶等农产品质量问题提示我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关注百姓的至高利益,关注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全国累计发生150余起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人体高血铅等隐性中毒更是无法统计。研究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及某些中毒现象都与食物中的有害残留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占80%;在环境因素中,由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占8%以上。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一些奇病、怪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农药的残留和食物污染有很大关系。事实上,不安全农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健康问题。北京市农委对农产品的“体检”发现,北京市场上有1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其中的蛋品超标率为33%,蔬菜为20%,水果为7%,肉类为6%。在对蔬菜有机磷残留量的检测中,京郊自产蔬菜中超标率占17%,外埠进京蔬菜中有机磷残留量更高,达69%。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食物受到化学污染的机会日益增多。除由于意外被大量农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外,目前人们更关注的是少量化学污染物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如DDT等农药,铅、汞、镉等重金属等,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而对健康造成各种慢性危害。1999年7月《中国食物报》发表文章说:“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谨防“病从口入”,当然是保护健康的最后防线之一。食品需求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成分都很简单,基本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最多只注明“天然香料”、“甜蜜素”等。而国外大部分进口产品在食品成分的标注上则非常详细,基本把食品所含的所有成分都标列出来,包括添加剂。目前,我国制订的矿泉水标准只是对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准入限制,并没有对不同地下水水源的“体质”作出更细化的评价。但在日本,除国家标准外,矿泉水还拥有美味和健康两项指标,用来给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提供选购的便利。如有的矿泉水健康指数平平,美味指数则偏高,而有的则是健康指数奇高,美味指数刚过关,这或许对于引导消费有帮助。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晓英认为,“不含有害物质的纯水很干净,饮用尽管安全但长期饮用对人体并无益”。评判水的“体质”健康与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碱性,以及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水分子的大小。安全并不是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的饮用水时还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与体会

(一)农产品质量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32%的劳动力以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农产品贸易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问题,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它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9亿美元,80年代之后,特别是90年代,由于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农产品贸易出现顺差。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5~2000年每年净出口值分别为1亿、3亿、4亿、4亿、1亿、2亿美元。与此同时,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1980~2000年,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的比例由1%下降到27%,进口比例由07%下降到98%,进出口比例由8%下降到65%。“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检验项目并提高检测标准。从2002年初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相继以环保、人类健康等名义,出台针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检验标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如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检测指标从过去的6项增加到现在的40多项,对从我国进口的大米检测项目已达104项;韩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时有200多项指标;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以前严格100~200倍;美国FDA对浓缩果汁的检验项目已增至26项(农药残留检验项目除外);俄罗斯对进口国的茶叶提出10多项品质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但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直到2001年9月18日,我国才出台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且此标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对有毒有机物的指标和标准并未考虑。在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面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以来由于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以上。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将进口茶叶中的氰戊菊酯残留限量标准由1g/kg调整为05mg/kg,由此直接导致2001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数量比上一年减少37%。绿色食品供给不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的生产。1972年,联邦德国成立了有机农业国际联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联盟已拥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成员组织,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据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统计,1995年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为110亿美元,1998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1个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销售总额达到135亿美元,2001年全球绿色食品的规模约200亿美元,近10年来的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5%~30%。我国从1983年开始,由农业部植物保护总站组织部分省市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成立,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都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列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还建立和发展了天津蓟县、山东寿光县、河北永清县等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成立,开始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进行全面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发展迅速,绿色食品品目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产量也由1990年的35×104t增加到1999年的8×104t。目前,我国已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草药等100多个品种。仅2000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按有机方式种植和按有机方式采集的作物面积已达10×104hm2,出口销售额约为2000万美元。最近几年的年出口增长率都在40%以上。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产量约占全国食品的1%,但出口就占到很大比例,显示了良好的国际竞争力,也表明了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1997~1999年,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额分别为5000万美元、1亿美元、2亿美元,连续三年翻番。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额仅为日本的40%、美国的16%。(二)人类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政府一直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为农业发展的基点,把全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确保12亿人口吃饱、穿暖,不受外国反动势力威胁的问题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粮食供不应求造成的切肤之痛至今令人难忘。1984年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标志着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95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先后迈上了4500×108kg和5000×108kg两个台阶,总体上保证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于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已由单一的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方向转变,即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过渡,对食物的要求由吃饱转向吃好,消费观念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不仅要求食物的多样性,而且注重其质量,尤其关心食品的安全性。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从我国进口农产品时,并不要求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而是注重检验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有毒微生物的含量。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社会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内容。Cd稻米、Pb超标茶叶等农产品质量问题提示我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关注百姓的至高利益,关注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全国累计发生150余起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人体高血铅等隐性中毒更是无法统计。研究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及某些中毒现象都与食物中的有害残留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占80%;在环境因素中,由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占8%以上。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一些奇病、怪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农药的残留和食物污染有很大关系。事实上,不安全农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健康问题。北京市农委对农产品的“体检”发现,北京市场上有1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其中的蛋品超标率为33%,蔬菜为20%,水果为7%,肉类为6%。在对蔬菜有机磷残留量的检测中,京郊自产蔬菜中超标率占17%,外埠进京蔬菜中有机磷残留量更高,达69%。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食物受到化学污染的机会日益增多。除由于意外被大量农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外,目前人们更关注的是少量化学污染物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如DDT等农药,铅、汞、镉等重金属等,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而对健康造成各种慢性危害。1999年7月《中国食物报》发表文章说:“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谨防“病从口入”,当然是保护健康的最后防线之一。食品需求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成分都很简单,基本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最多只注明“天然香料”、“甜蜜素”等。而国外大部分进口产品在食品成分的标注上则非常详细,基本把食品所含的所有成分都标列出来,包括添加剂。目前,我国制订的矿泉水标准只是对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准入限制,并没有对不同地下水水源的“体质”作出更细化的评价。但在日本,除国家标准外,矿泉水还拥有美味和健康两项指标,用来给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提供选购的便利。如有的矿泉水健康指数平平,美味指数则偏高,而有的则是健康指数奇高,美味指数刚过关,这或许对于引导消费有帮助。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晓英认为,“不含有害物质的纯水很干净,饮用尽管安全但长期饮用对人体并无益”。评判水的“体质”健康与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碱性,以及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水分子的大小。安全并不是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的饮用水时还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

不断改进质量 满足用户需求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不能让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已成为沈飞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多年来,沈飞公司在科研生产经营工作中始终坚持“坚持质量第一,追求顾客满意,依靠全员参与,实施科学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实现降损增效。”的质量方针,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提高质量,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加强质量创新,以质量文化建设为依托,提高员工的质量诚信意识,大力实施让用户完全满意的“创精品”活动,精心打造精品,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用生命成就一流质量。世界上变是永恒,不变是相对的。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成就不变。什么是“不变”的呢?对航空人来说,“质量第一”这一条始终不能变。什么是“万变”呢?所谓“万变”就是创新和变革,只有用这个“万变”,才能成就“质量第一”这个“不变”。要真正屹立世界航空的强者之林,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真正把质量放到第一,做到第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也就是我们必须敢于用生命来做“赌注”,来赌我们航空质量是一流的。搞好我们产品的质量,搞好我们各项工作的质量,搞好我们服务的质量,实际上也是在做好我们人格的质量。以生命保质量,以质量树信心,以质量铸辉煌是航空人的必然选择。今年,在质量工作方面,要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集团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开展达标合格认证。管理上有一句名言:人们只做上级要检查的。现在看来,在我们管理的过程中,检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就是达标评比认证,这是我们做好体系建设的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今年要拿出一个安排,制定标准,从达标开始,然后升级认证。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把着力点放在专业人员业务精益求精上面,还要努力让全员都懂得质量管理。要最大限度地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高水平的质量管理。  一、强化过程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  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公司秉承“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产卓越产品;以诚信为本,实施卓越服务;以质为本,创建卓越企业”的原则,围绕产品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实施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活动。  1、对过程从严管理,加大过程质量的控制力度。在工序间开展“三、三、三、四”活动,即,“三按”:按图纸、按工艺规程、按技术要求生产。“三自”:自检、自分产品类别、自作记录”。“三工序”:保证本工序、监督上工序、服务下工序。“四不”:不造成缺陷,不接受缺陷,不传递缺陷,不隐瞒缺陷。以实现“产品零缺陷,服务零距离,顾客零抱怨”的三零目标。  2、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顾客的要求,实施产品质量审核。对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质量评审,确保飞机装配质量符合设计技术状态,实现产品零缺陷交付,满足顾客的要求。  3、与供方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对系统内研制质量及器材或成品研制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进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不断开展质量整顿活动,持续质量改进。为完善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改进意识。公司开展了以“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单位的质量意识,预防低级错误”为主题的质量整顿活动。从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入手,对“重点人群”进行离岗质量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使质量损失得到大幅度的下降,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5、2000年,部队曾提出飞机外观质量问题,当时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从切实树立达到用户满意的观念着眼,从整顿飞机外观质量入手组织开展飞机外观质量“创精品”活动,制定“创精品”活动实施方案与考核细则,对涉及飞机外观质量的生产厂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与考核。发出阶段性考核通报,并组织各部门对上述单位的“创精品”活动进行评审检查和验收评审。通过一系列实施措施,飞机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受到驻厂军代表的一致好评。公司及时总结经验,并把“创精品”活动延伸到飞机的其它制造过程。  6、多年来,公司始终奉行“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的理念。针对一些单位产品让步品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公司适时开展产品“零缺陷”活动。重点抓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质量,并进行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同时将质量指标分解到各班组,严格考核。针对发生让步品严重的重点人群制订有效措施,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以杜绝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通过开展“零缺陷”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公司的数控加工厂由于零件加工技术难度大、加工周期长、机床设备故障等原因,几年来一直是公司内产生不合格品的大户。在活动期间,他们眼睛向内,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在减少低级错误方面下工夫,采取许多措施,如:对发生不合格品的责任者进行离岗培训;车间内设立质量基金对单元内无让步品、无废品人员进行奖励;设立质量展示台对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事例在车间内展示,对当事人及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步品率有了大幅度下降。  实践证明,公司开展的一系列质量控制和改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实物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向部队提供精品飞机奠定了基础。  二、从满足顾客出发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必须依托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改进和提高的保证,满足用户需要。  公司军品、民品、民机于1995年7月按GJB/Z9002、GB/T19001、GB/T19002标准的质量保证模式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在中国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认证注册。公司于2001年正式贯彻GJB9001-2001、GB/T19001-2000和AS9100使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2002年7月和2003年7月,经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和法国BVQI现场审核,获取认证注册,并颁发认证证书。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企业应该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经济发展越成熟,顾客的要求越高,要满足顾客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就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两方面的质量。根据这种需要公司在程序文件(SAC GC l3.100)中规定了售后服务的要求,适时的实行产品的现场服务和培训,及时提供产品的备件,提高顾客《技术通报》的处理时效,加强对顾客信息、要求的收集、处理,加强对顾客的走访与满意度调查。近年来,公司为满足用户需求对机构进行了调整,2001年,公司将外场服务科升格为处级单位并充实了力量。2004年,公司将外场服务处从质量部门划出,单独成立了军机销售部,进一步充实了力量,再次强化了售后服务的机构和管理,体现了公司领导重视顾客需求,强调用户至上经营思想。  三、开展用户满意活动 及时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客户需求是宗旨,客户满意是工作的标准;市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使客户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客户要求永远是正确的。公司在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活动中,始终围绕顾客需求这一主题开展工作。  1、树立“下道工序是客户”的思想  公司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同时,眼睛向内,强调满足外部顾客需求首先要着眼内部顾客的满意。公司编制了《内部顾客满意》程序,组织开展“下道工序是客户”活动,生产厂及有关科处确定本单位的内部顾客关系,制定服务承诺和走访计划,按季度进行走访。通过开展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上下工序之间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也使广大员工感觉到用户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有满足内部顾客,才能保证外部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  2、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和客户观”改进质量满足用户。  公司从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出发,全面树立以服务用户为先导的经营理念,打破过去那种认为军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一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从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出发,去理解、去认识用户是“上帝”的真谛。通过外场服务,确立沈飞公司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加强与用户间的沟通联系。  我们对军品用户的服务承诺是:(1)飞机交付后机体结构提供2年/200小时质量保证期,设计、生产制造原因造成的机体结构故障保修到首翻期满;(2)保证期内不间断向用户派驻技术服务组,每年除春节七天放假外,其余时间,长期驻守在部队,24小时现场服务;保证期外实行随叫随到服务;(3)优先满足用户零备件订货供应,部队执行重大特殊任务进行专项技术支援。  公司建立了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外访用户的制度,每年都率队到部队与机务人员座谈、同部队领导交换意见,调查产品在外场使用情况,对部队提出的故障,逐条核实,回公司后立即组织落实,加速问题的解决。几年来,从信函调查统计和用户走访的反馈结果看:产品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满意度在90%以上,受到部队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通过外场服务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对于我们这样的飞机设计制造企业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不再是皇帝的女儿,军品市场也存在着激烈竞争,也一样需要好的服务,只有与用户同心同德共同保障好在服役的飞机,发挥飞机更大的效能,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赢得更多的订货。“用户是上帝,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正在深入到每一名员工心里,并形成一种理念。  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从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改进质量首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改进和提高,为此,公司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展质量文化活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1、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硬件管理。在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上,公司非常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为营造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近两年公司投入8万余元,制作质量文化宣传标语牌、展示版布置在公司各个厂房,同时印制《质量文化员工手册》、《质量启示录》、《质量诚信案例》发放到员工手中,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在《质量文化员工手册》中,详尽地介绍了质量文化的构成,对质量价值观、质量理念、质量行为准则、质量道德观进行了通俗地诠释。在厂房内也可抬眼看到“用户至上,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不断改进”,“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重质量,第一德”,“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等质量文化宣传标语。公司还不定期编辑出版《质量启示录》,将近年来发生的质量问题分类汇总,从反方面给员工以警示。在《质量诚信案例》中收集、整理了公司近年来发生的诚信案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质量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2、党群齐抓共管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文化宣传月活动中,组织《质量与我》征文活动,宣传质量标兵的先进事迹。同时开展员工质量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以“讲诚信、创精品、让客户满意先锋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质量文化活动。即:树立十个“让客户满意先锋岗”先进典型、征集百字质量文化理念、组织千名党员实行质量承诺。通过活动,增强广大共产党员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质量诚信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公司工会还组织开展了重点型号产品外观质量创精品、优质交付零缺陷立功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培育员工良好的质量道德,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员工牢固树立“重质量,第一德”的质量道德观。  公司在每年的“质量月”活动中,都要举办一次实物质量展览活动,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质量案例,教育员工“不造成缺陷,不接受缺陷,不传递缺陷,不隐瞒缺陷”。让员工强烈地意识到质量价值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使员工“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的质量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强化。  3、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的作用。公司在质量文化建设中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公司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从总经理、副总经理到各相关的副总师级领导及生产厂、科处正职参加的质量工作例会,分析公司近期的质量态势,及时研究、处理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充分体现出领导对质量的关注。同时,公司还非常重视对领导者基础素质的培养。在国军标新、旧版转换后共组织392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新版国军标培训,使领导干部自身的质量素质得到保证,从而带动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质量改进活动,沈飞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物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质量振兴工程推进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国防工业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并多次获国家质量效益先进企业及特别奖等殊荣。  质量改进是永无止境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沈飞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不断改进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简单修改一下就行,给分忽忽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怎么写

结论是你分析了实验结果之后,发现了什么一般性的规律,是针对你的实验和所使用的数据而言的。总结是针对你全文而言的,一般写以下几个方面:基于什么理论,设计了什么实验,提出了什么方法,采用了什么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摘要】 目的 建立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柱 (250 mm×6 mm,5 μm),流动相:甲醇-3%磷酸溶液(体积比48∶52),流速7 mL/min,测定波长260 nm,柱温25 ℃。结果 制备的大豆异黄酮苷元总含量为98%;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和2%,RSD分别为1%、6%和4%。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重现性好、可靠,可用于3种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苷元;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isoflavone Methods Isoflavone aglycones were analyzed on a Diamonsil C18 column (250 mm×6 mm,5 μm) A mixture of MeOH-3%H3PO4(48∶52) was used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a flow rate of 7 mL/ The detecting wavelength was 260 nm at 25 ℃Results The content of isoflavone aglycones in the sample was 98%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genistein,daidzein and glycitein were 2%,7% and 9% with RSD 4%,1% and 6%, Conclusion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oy isoflavone Key words:soy;isoflavone aglycones; HPLC 大豆异黄酮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具有抗氧化、防癌和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症、保护心血管系统和神经保护等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哺乳动物体内,去除糖基配体后形成的大豆黄酮苷元及其代谢产物均是弱雌激素样活性物质,苷元比糖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1,2〕。大豆异黄酮苷元广泛用于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等,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建立一个稳定、准确的含量检测方法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仪器与材料 Dionex P680A高效液相色谱仪,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宏华仪器厂),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仪器厂),SH2-D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天平(Sartorius)。 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对照品 (购于上海同田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纯度均≥99%),脱脂豆粕(购于山西省曲沃县),AB-8大孔树脂(南开大学化工厂),聚酰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甲醇(色谱纯,英国TEDIA公司),屈臣氏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1 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制备 取豆粕适量,用8倍量(g/mL)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80 ℃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90 min;合并提取液,过滤后回收乙醇、浓缩;上AB-8大孔树脂,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45 ℃烘干。适量乙醇溶液溶解,拌样上聚酰胺柱,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洗脱,得粗提浸膏,45 ℃烘干。取一定量的粗提物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4倍量(g/mL)的7%盐酸-乙醇液,80 ℃水浴水解2 h,浓缩,乙醚萃取,挥干乙醚;用适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溶解,石油醚脱脂,用200~300目硅胶拌匀,自然干燥,上硅胶柱,用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6∶1)洗脱,收集洗脱液,挥去溶剂,得大豆异黄酮苷元混合物〔3,4〕。 2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豆异黄酮苷元混合物50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定容,精密吸取0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得质量浓度为0570 mg/mL的样品溶液。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定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对照品20 mg、60 mg各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定容,得浓度为264 0 mg/mL的大豆苷元及292 0 mg/mL的染料木素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定黄豆黄素75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定容,精密吸取0 mL,至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得111 0 mg/mL的黄豆黄素对照品溶液。4 ℃储存备用。 4 色谱条件〔5~6〕 Diamonsil C18柱 (250 mm×6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甲醇-3%磷酸溶液(体积比48∶52);流速=7 mL/min ;测定波长260 nm;进样量:20 μL。 5 线性关系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大豆苷元、染料木素、黄豆黄素对照品溶液 8、5、6 mL置10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得混合对照品溶液Ⅰ。同法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Ⅱ-Ⅵ,浓度见表1,混合对照品HPLC色谱图见图1。 表1 混合对照品溶液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质量浓度 (略) T1 Contents of genistein,daidzein and glycitein in the control sampleρ/ 按上述色谱条件依法测定,分别以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浓度(μg/mL)对峰面积作回归计算,得回归方程(n=6)分别为: y=1x+8812,r=9994; y=4x+1372,r=9994; y=6x+894,r=9992。 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分别在112~12 μg/ mL,666 0~66 0 μg/mL,380~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大豆苷元 黄豆黄素 染料木素 图1 对照品HPLC色谱图(略) F1 HPLC chromatogram of reference substance 6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Ⅲ,重复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测定峰面积值,计算RSD值,得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RSD分别为59%、 62%和83%。 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大豆异黄酮苷元混合物6份,按“2”项下,制备样品溶液,测定峰面积值,计算RSD值,得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RSD分别为0%,2%和4%。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与体会心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并且对人身体有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监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投入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好像不仅没有减少减轻减少,反而诸见报端,影响面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人们心理一时恐慌,我想在这里浅谈下关于科学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看法。第一、安全是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从现实状况来看,在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当中,任何“零风险”事情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如此。因为食品的原料来自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当中自身就存在着可以依靠现代技术能够检测或者检测不出的各种元素成份,只是相对含量多少的问题。农产品大多都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品,它们本身也是有生命的机体,也要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人们在选择消费农产品时,基本上都会选择“色形味”俱佳的产品,而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及时依靠农产品的专用药-----“农药”,就像“人用药”“兽药”一样;依靠适量食品添加剂,才能保证农产品生长的相对“健康”,就像人类一样,不可能不患病、不可能不吃药就是所谓的绝对“健康”。第二、安全与食品摄入量和频次负相关,与摄入主体身体状况正相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具有革命性的医生---巴拉塞尔萨斯,曾说过,万物皆有毒,关键在于剂量。因此,农产品的安全与否,与消费者摄入其数量和频次负相关。也就是说同一种食品高频次大量摄入,与低频次微量摄入相比,前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无疑要大得多,甚至是致命危害,这就是俗话说的“只要份量足,万物皆有毒”。众所周知,酒甚至是水,过量的引用,不仅会伤身体,甚至会造成中毒身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单个消费者自身身体素质的不同,先天性或是后天获得性显性或是隐性疾病,或是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等等,摄入同一种食品,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结果。例如牛奶、虾蟹等,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有些人会产生过敏性反应,造成上吐下泻,误认为是食物中毒,进而误测其质量问题。殊不知,食品安全也与摄入对象身体状况正相关,消费者的身体素质越好,对同一种食品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越强,屏蔽食物的危害能力就越强,食品质量越是相对安全。这两种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消费者主体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问题思考的全面。第三、食品是否安全与其生产过程及其存在状况相关。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说过,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与否与其成产过程紧密相连。生产过程牵涉的环节较多,比如直接种植加工、储藏运输、保鲜销售以及后加工等,其中直接的种植管理最为重要,因为涉及初级农产品是否喷施农药、是否违法使用添加剂等,更重要的是使用农药、添加剂产品本身是否合格、安全,如果这些农药含有违禁成份、大剂量使用、违法添加,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农兽药及有机污染物、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化学性污染。当然,农产品存在状况也是关系到其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保存不当,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理化反应,衍生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次生代谢物;也可能会招引滋生一些微生物,进而引起食源性疾病,引起食品安全事件。还有就是一些不同的农产品在使用时,后加工过程不卫生或是加工食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以至于引起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加大监测力度,建立起一套奖惩明晰、力度强硬的监管制度,加强相关责任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测体系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第四、食品是否安全与社会舆论氛围、人群的心理及科学知识水平相关。有些食品的添加剂本身没有问题,也可以用于除农产品以外的食品生产加工中,但是一经发现用于农产品当中,就会有人猜测整个农产品都是不安全的,比如“染色馒头”,之所以染色是因为使用了政府批准的添加剂柠檬黄,染色之后酷似玉米馒头,其实没有玉米,以此来冒充欺。而柠檬黄本身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食品、药品着色剂,早在1994年FAO和WHO就给它定量标准,但在人们的头脑中,都认为是个食品安全问题。再比如,2012伦敦奥运会有媒体炒作说中国运动员每天饮品当中含有“一氧化二氢”成份,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缺乏科普知识的人都误认为又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一看到曾经出问题的农产品就避而远之;一谈某一类农产品就“色变”;一听到别人都在说某些农产品有问题,自己就随声附和,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大可不必。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唯有扩大宣传范围,加强科普知识的普及,当然最终还得以来国民基础大教育。第五、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能力有限。在今年8月10号发生的“张裕毒药门”事件,就是由于我国目前农产品质检体系的不健全所造成。当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者不良经营,在没有被监管的“盲区”更是显得肆无忌惮。目前,我国由于监管部门的混杂和分段式管理模式,造成农产品制成品成份的检测监管划分尚不清晰,当然这一环节也仅仅是诸多问题的一个,比如农产品;流通过程的监控等环节依然暴露在无人监管区。这些都与现有的监管体制有关系,政府对相关检测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分依然不够清晰,这样会造成同一问题“多头管理,谁都不管”的局面。个人感觉,此类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时,也绝非易事,他牵涉的面积较大,层次较深。体制内,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已经划分,要想重新洗牌,再次整合,实现统一综合管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再者,检测技术和监管手段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速度,一些行为主体的投机取巧,加上现有监管处罚成本太高,很定会有很多“漏网之鱼”,这些都需从决策层到执行面,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全民行动,共同解决。事物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农产品问题从被忽视到被发现,再到被解决和被发现新的问题,本身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新者肯定会迷茫,甚至是盲从,所以大家在今后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事,一定要科学,逐一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要自己主动的探究事情的真相,从而将其对人体危害降到最低

(一)农产品质量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32%的劳动力以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农产品贸易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问题,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它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9亿美元,80年代之后,特别是90年代,由于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农产品贸易出现顺差。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5~2000年每年净出口值分别为1亿、3亿、4亿、4亿、1亿、2亿美元。与此同时,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1980~2000年,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的比例由1%下降到27%,进口比例由07%下降到98%,进出口比例由8%下降到65%。“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检验项目并提高检测标准。从2002年初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相继以环保、人类健康等名义,出台针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检验标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如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检测指标从过去的6项增加到现在的40多项,对从我国进口的大米检测项目已达104项;韩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时有200多项指标;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以前严格100~200倍;美国FDA对浓缩果汁的检验项目已增至26项(农药残留检验项目除外);俄罗斯对进口国的茶叶提出10多项品质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但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直到2001年9月18日,我国才出台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且此标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对有毒有机物的指标和标准并未考虑。在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面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以来由于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以上。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将进口茶叶中的氰戊菊酯残留限量标准由1g/kg调整为05mg/kg,由此直接导致2001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数量比上一年减少37%。绿色食品供给不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的生产。1972年,联邦德国成立了有机农业国际联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联盟已拥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成员组织,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据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统计,1995年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为110亿美元,1998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1个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销售总额达到135亿美元,2001年全球绿色食品的规模约200亿美元,近10年来的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5%~30%。我国从1983年开始,由农业部植物保护总站组织部分省市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成立,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都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列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还建立和发展了天津蓟县、山东寿光县、河北永清县等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成立,开始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进行全面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发展迅速,绿色食品品目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产量也由1990年的35×104t增加到1999年的8×104t。目前,我国已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草药等100多个品种。仅2000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按有机方式种植和按有机方式采集的作物面积已达10×104hm2,出口销售额约为2000万美元。最近几年的年出口增长率都在40%以上。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产量约占全国食品的1%,但出口就占到很大比例,显示了良好的国际竞争力,也表明了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1997~1999年,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额分别为5000万美元、1亿美元、2亿美元,连续三年翻番。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额仅为日本的40%、美国的16%。(二)人类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政府一直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为农业发展的基点,把全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确保12亿人口吃饱、穿暖,不受外国反动势力威胁的问题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粮食供不应求造成的切肤之痛至今令人难忘。1984年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标志着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95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先后迈上了4500×108kg和5000×108kg两个台阶,总体上保证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于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已由单一的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方向转变,即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过渡,对食物的要求由吃饱转向吃好,消费观念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不仅要求食物的多样性,而且注重其质量,尤其关心食品的安全性。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从我国进口农产品时,并不要求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而是注重检验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有毒微生物的含量。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社会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内容。Cd稻米、Pb超标茶叶等农产品质量问题提示我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关注百姓的至高利益,关注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全国累计发生150余起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人体高血铅等隐性中毒更是无法统计。研究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及某些中毒现象都与食物中的有害残留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占80%;在环境因素中,由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占8%以上。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一些奇病、怪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农药的残留和食物污染有很大关系。事实上,不安全农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健康问题。北京市农委对农产品的“体检”发现,北京市场上有1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其中的蛋品超标率为33%,蔬菜为20%,水果为7%,肉类为6%。在对蔬菜有机磷残留量的检测中,京郊自产蔬菜中超标率占17%,外埠进京蔬菜中有机磷残留量更高,达69%。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食物受到化学污染的机会日益增多。除由于意外被大量农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外,目前人们更关注的是少量化学污染物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如DDT等农药,铅、汞、镉等重金属等,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而对健康造成各种慢性危害。1999年7月《中国食物报》发表文章说:“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谨防“病从口入”,当然是保护健康的最后防线之一。食品需求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成分都很简单,基本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最多只注明“天然香料”、“甜蜜素”等。而国外大部分进口产品在食品成分的标注上则非常详细,基本把食品所含的所有成分都标列出来,包括添加剂。目前,我国制订的矿泉水标准只是对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准入限制,并没有对不同地下水水源的“体质”作出更细化的评价。但在日本,除国家标准外,矿泉水还拥有美味和健康两项指标,用来给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提供选购的便利。如有的矿泉水健康指数平平,美味指数则偏高,而有的则是健康指数奇高,美味指数刚过关,这或许对于引导消费有帮助。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晓英认为,“不含有害物质的纯水很干净,饮用尽管安全但长期饮用对人体并无益”。评判水的“体质”健康与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碱性,以及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水分子的大小。安全并不是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的饮用水时还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

  • 索引序列
  •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
  •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与展望
  •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与体会
  •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怎么写
  • 农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总结与体会心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