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东盟的论文

关于东盟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东盟的论文

给你个提示,写写歌手之类的

2005年南博会期间,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10月19日南宁青秀山的美食节。来到青秀山,,只见满山青松翠柏,山风吹来,绿浪滚滚,如黄河波涛般的声音,轩昂壮观。真像蓬莱仙境一般。作文网 在美食节上,人山人海。有着来自东盟各国的朋友,那里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烤虾、童子鸡、北京烤鸭、啊炳的烤全羊、烤鹿肉……我和妈妈买了烤虾、童子鸡、烤鹿肉,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吃着东西,我还参观南博会会徽——朱槿花。会徽的底色是海蓝色的,象征着和平、美好。朱槿花是我们广西的区花,那十一片花瓣像十一条彩带,分别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旖旎的东盟十国。美丽的花瓣,象无数双欢迎的手臂。11片花瓣间铺满了光荣与梦想,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十国人民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美好的未来。作文正在这时,美食节上空飘扬着《相聚到永远》这首歌。那歌声悦耳动听,让人如痴如醉。晚上回到家里,我梦见了我和东盟博览会吉祥物“合合”一起去东盟十国旅行。在曼谷,我们看见了闪耀的寺庙和宫殿,一流的购物中心和东盟最好的夜生活。在老挝首都万象,我们看见了庄严肃穆的佛塔,令人神往的博物馆,宽阔的林荫大道。来到柬埔寨首都,我们看见了皇宫、银塔和寺院还有湄公河。在越南首都河内,我们看见了有法国风格的建筑和清新、迷人的湖泊。在缅甸首都仰光,我们看见了施维达项塔、庙宇、神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我们作文看见了有传统特色和现代化的购物场所,不同风格的殖民地建筑以及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是对比鲜明的城市,是通往印尼的门户。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们看见了多姿多彩的夜生活、英特拉姆洛斯城堡和宫殿。在文莱首都斯巴加湾,我们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所在地。在新加坡,我们知道了新加坡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及多元文化相辉映的亚洲国际大都会。它是东盟主要的门户和港口,以其最新潮的名牌和特具风味的美食而闻名。“再大的城市也装不下,双眼的眺望,梦想的宽广,共同的梦想才能有不熄的的信念和力量……”这首《相聚到永久》一直回荡在我心中。愿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会更友好的相聚到永远。

关于东盟博览会的论文

2005年南博会期间,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10月19日南宁青秀山的美食节。来到青秀山,,只见满山青松翠柏,山风吹来,绿浪滚滚,如黄河波涛般的声音,轩昂壮观。真像蓬莱仙境一般。作文网 在美食节上,人山人海。有着来自东盟各国的朋友,那里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烤虾、童子鸡、北京烤鸭、啊炳的烤全羊、烤鹿肉……我和妈妈买了烤虾、童子鸡、烤鹿肉,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吃着东西,我还参观南博会会徽——朱槿花。会徽的底色是海蓝色的,象征着和平、美好。朱槿花是我们广西的区花,那十一片花瓣像十一条彩带,分别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旖旎的东盟十国。美丽的花瓣,象无数双欢迎的手臂。11片花瓣间铺满了光荣与梦想,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十国人民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美好的未来。作文正在这时,美食节上空飘扬着《相聚到永远》这首歌。那歌声悦耳动听,让人如痴如醉。晚上回到家里,我梦见了我和东盟博览会吉祥物“合合”一起去东盟十国旅行。在曼谷,我们看见了闪耀的寺庙和宫殿,一流的购物中心和东盟最好的夜生活。在老挝首都万象,我们看见了庄严肃穆的佛塔,令人神往的博物馆,宽阔的林荫大道。来到柬埔寨首都,我们看见了皇宫、银塔和寺院还有湄公河。在越南首都河内,我们看见了有法国风格的建筑和清新、迷人的湖泊。在缅甸首都仰光,我们看见了施维达项塔、庙宇、神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我们作文看见了有传统特色和现代化的购物场所,不同风格的殖民地建筑以及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是对比鲜明的城市,是通往印尼的门户。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们看见了多姿多彩的夜生活、英特拉姆洛斯城堡和宫殿。在文莱首都斯巴加湾,我们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所在地。在新加坡,我们知道了新加坡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及多元文化相辉映的亚洲国际大都会。它是东盟主要的门户和港口,以其最新潮的名牌和特具风味的美食而闻名。“再大的城市也装不下,双眼的眺望,梦想的宽广,共同的梦想才能有不熄的的信念和力量……”这首《相聚到永久》一直回荡在我心中。愿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会更友好的相聚到永远。

参赛作文要求 1、大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进行; 2、参赛作文字数要求:小学组不超过800字;初中组不超过1500字;高中组不超过2000字; 3、参赛作文内容要求:参赛作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大赛的主题思想。可从以下方面选择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主立意,自主构思进行写作。 1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成就; 2家乡有特色的风土民情、名胜古迹,文化习俗,世代相传的优美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 3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难忘的事; 4自己或亲友参加东盟博览会的见闻、经历、感受等; 5自己对我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互助、共赢共荣、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与遐想; 6与东盟各国青少年交流沟通,畅叙友谊的有关事件; 7有关的展望、想象文,漫画作文,诗歌、儿歌等; 8关于“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经济、文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9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环境的倡议、行动; 4、参赛作文体裁要求:参赛作文体裁不限,参赛者可以围绕大赛主题自拟题目进行个性化写作。参赛者还可以用英文写作,以方便与其他国家朋友的交流。 5、参赛作文可以用手写,也可打印;手写必须使用正式方格稿纸。 参赛办法 1、统一组织参赛的地区或学校,参赛学生可将参赛作文上交至组织者,然后直接上交至大赛组委会(具体情况,组织者可直接与大赛组委会联系);没有统一组织参赛的地区或学校,参赛学生可将稿件直接邮寄到大赛组委会。 2、所有参赛者需填写《“中国—东盟作文大赛”参赛学生资料登记表》,参赛者可以在网站上下载此表进行填写,并与参赛作文一起邮寄;也可以此表为样表手绘在参赛作文首页顶端。 3、每篇参赛作文须交参赛费5元(人民币),用于组织、宣传、翻译、评审、证书、奖品及举办相关颁奖和文化交流活动。(统一组织参赛的地区或学校,可直接和大赛组委会联系;没有统一组织参赛的地区或学校,参赛学生可将参赛费通过中国邮政汇入本次作文大赛组委会指定专用帐号:606110001200116549,(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南宁市天桃邮政储蓄所 户名:罗雁志)并将汇款确认单复印件随同参赛作文一同寄到大赛组委会。) 4、征稿截止时间:2006年6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设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2、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的获奖学生名单将在网站和《作文大王》上公布。 3、所有获奖作文的学生,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特别优秀作文的作者将被授予“中国—东盟少年作家之星”称号。获奖作品将被选送到《作文大王》杂志上刊登,并结集成书正式出版。 本次大赛将邀请国内及东盟国家部分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等作为评委,坚持 “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赛出友谊,赛出水平”。参考资料:

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合作。“魅力之城”将由11国选择本国有代表性的信息通信产业发达城市参展,重点展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信息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工业园区招商、软件开发和信息科技等。会期将举办中国—东盟信息通信(ICT)部长论坛、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工商论坛及无线电频谱管理和区域协调论坛,发布一批信息通信领域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同期还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东盟电信周。  其次,第五届博览会展示的特色商品将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届时将展出11国需求量大、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将设国际标准展位3300个,重点展示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等。东盟商品专区将重点展示电子电器、日化产品、农产品、食品、家具、珠宝玉器、工艺品、棕榈油及制品、矿产品等。  第三,主题国活动将突出中国—东盟合作。第五届博览会的主题国确定为柬埔寨,会期将办中柬企业家座谈会,柬埔寨商务部等部门将发布柬埔寨吸引外来投资的最新政策和相关项目。  第四,客商数据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使得博览会能为企业参展参会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据悉,在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中国—东盟客商数据库已收录200多万份中国与东盟企业的有效数据。该数据库能够反映中国与东盟开展双边贸易的主要企业的基本信息,是目前国内展会中仅次于广交会的客商数据库。今年,博览会秘书处将以这个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全面的会期和日常贸易投资促进服务,使企业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贸区的合作伙伴和商机。  第五,博览会论坛将发布中国—东盟合作的权威政策信息。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将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安排中国—东盟相关领域和级别的磋商与会晤,发布中国—东盟合作重要政策信息,宣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新进展和成果,签署中国对东盟国家重大援外项目和经济合作项目。  第六,博览会将展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风采。据悉,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全面展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重点园区、重大项目。旨在让各国企业通过参加博览会,更多、更好地了解广西北部湾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于欧盟的论文

你可以到我所填写论文网站去搜索你所需要的容!!! 自1975年中欧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欧盟对华政策的演变总体上对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是越来越有利的。1978年中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了中欧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并于1985年5月在原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双方同意在工业、农业、科技、能源、交通运输、环保、发展援助等领域开展合作,对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合作开发、技术转让、金融合作、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与交流等各种合作提供便利和促进。欧盟随后所有的对华经贸政策都是在1985年文件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1989年之后的几年,欧共体单方面中断与中国的高层往来、军事合作、政府贷款和合作项目,使得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但自1992年起,由于中欧政治关系大体恢复,中欧经贸关系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1995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中欧关系长期政策》,强调要同中国全面发展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明确表示欧盟与中国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自实现双方共同的目标。这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对华关系长期发展战略,它不仅是对1985年协定的深化,更重要的是它表明欧盟对华战略性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96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又公布了《欧盟对华合作新战略》,将欧盟对华长期政策进一步具体化,再次强调欧盟对华政策的全面性、独立性和长期性,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经贸、科技、发展援助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1998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要求把中欧双边政治经济关系提高到欧美、欧日的同等水平上;支持中国尽早加入世贸组织等,并于2000年9月发表了关于执行1998年文件的报告。  为了使欧盟更加卓有成效地执行1998年确定的对华政策和追求欧盟与中国关系长远目标的实现,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报告的基础上又于2001年5月提交了《欧盟对华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和促进欧盟政策更为有效的未来步骤》文件,制订了具体务实的中短期目标:在国际社会中与中国进一步接触,其中关于政治和全球性问题的对话格外重要;支持中国在法治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转变为开放的社会,这是欧盟与中国关系的核心;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这对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全面深化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的关键;更好地利用欧洲现有资源支持与中国的交往;正确利用现代技术,扩大欧盟在中国的影响力。2002年3月,欧盟发表《国家战略报告:中国》,继续强调1998年和2001年欧盟对华文件所确定的对华政策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对华合作的三个重点领域。第一,通过机构强化与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与构建稳健的商业法规框架以及促进私人部门的知识诀窍与技术的转移来确保中国经济与社会改革进程的可持续性;第二,通过提供知识和专业技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助中国谋求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的平衡;第三,鼓励良好治理,促进法治、民主与经济、社会、政治与公民权利的履行以及强化构成市民社会网络的结构与进程。  一、利益诉求  与任何国家的对外经贸政策一样,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变迁也反映了欧盟对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利益诉求以及这种利益诉求的动态变化,此外,欧盟1995年后的对华经贸政策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欧盟试图促进中国与欧盟的制度趋同,这在发展政策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欧盟对华总体政策越来越积极,而指导经贸实践的具体政策措施则越来越苛刻。  (1)出于欧盟经济利益需求  从既得的经贸利益来看,欧盟对华经贸政策与经贸关系实绩形成了相互促动的良性循环。1985年中欧贸易协定之后,欧盟与中国的贸易突飞猛进,1984年- 2000年间,中欧贸易额增长了近12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欧贸易额达76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其中欧盟进口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欧盟对华出口357亿美元,同比增长8%按照中方统计,2001年,中欧占我外贸总值15%,欧盟是居日本、美国之后的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自1985年以来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特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对象,欧盟企业对华投资稳步增长。2001年,欧盟来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217个,实际投入40亿美元。到2001年底,欧盟来华投资项目数达12583个,实际投入303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的增长快于我国全部直接投资的平均水平。1986年- 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金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0%、9%和9%,均高于我国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水平;欧盟对华投资的资金密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对华投资,2000年欧盟投资合同的项目平均规模超过800万美元,远远高于全部外商直接投资28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在技术出口方面,欧盟国家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最大供应者。2000年- 2001年,欧盟成员国向中国出口技术分别为2317项与1050项,合同总金额为130亿美元。截至2001年底,中国从欧盟成员国引进技术共13495项,合同总金额约672亿美元,占我国引进技术总额的一半左右。良好的中欧经贸关系实绩为欧盟对外经贸关系的促进与平衡提供了坚实基础,完全符合欧盟的经济利益需求,这促使欧盟在总体政策上重视中国,加强中欧经贸关系。  从潜在的经贸利益看,欧盟将继续在政策上支持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2001年,中国GDP位列世界第6位,而欧盟2001年文件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的经济实力总体上已经与日本持平,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已成为电信、运输、能源和环保等行业的全球生力军和重要市场;据估计,到2005年,中国还将拥有3亿互联网用户,而同期美国的用户数量为2亿。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已经突破5000亿美元,为世界上第七大贸易国;中国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迅速上升,仅低于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二,已连续9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欧洲由于正在建构一个全新的市场结构与政策结构使企业与消费者预期谨慎,从而对欧盟经济增长产生了暂时的不利影响,经济活动难具活力。欧盟1961年- 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1971年– 1980年降为0%,1981年-1990年再降为4%,1991年- 2000年更降至0%,同期美国则分别为2%、2%、2%和4%;而且,与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欧洲的外贸依存度更高。与此同时,我国对欧盟出口仅占其自盟外进口总额的5%左右,欧盟对华投资占其对盟外投资的比重还不到2%,双方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加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将为欧盟获得廉价优质的资源与商品(服务)、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出口市场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有利于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因此,为中欧经贸关系提供政策保障显然符合欧盟的经济利益需求。  (2)出于欧盟国际政治利益需求  2000年欧盟葡萄牙首脑会议所确定的未来五年战略性目标明示了欧盟不仅要在欧洲成为领袖,而且要在世界上树立领袖风范。这种愿望是由欧盟的经济实力所激发,也将由经济实力来保证。按人口、GDP、资本输出以及对外贸易等指标(根据OECD统计)来衡量,欧盟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商品与服务出口国,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欧盟是经济“巨人”,但欧盟并不甘心仅仅如此,因而,欧盟正在谋求并且正在逐步成为与美国模式大不相同的重要政治力量。欧洲的目标不仅是要制定世界贸易规则,为了保证外部经济对欧洲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欧洲也将要求参与乃至直接制定国际货币规则,欧元是谋求这个权力的起点。欧洲将会凭借强大的统一货币来参与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制定,遏制美元霸权,伸张欧洲货币利益。由于经济实力的支持和欧洲各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决定了欧元的崛起和强大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欧盟的国际权力需求采取了完全不同于美国单边主义的“温和模式”——欧盟尤其重视在国与国之间通过接触、对话与合作来扩大共识和解决分歧,不搞硬性对抗;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十分重视并寄希望于“多边主义”,强调共同利益、权力分享和遵守有约束力的共同游戏规则等。这必将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同时也将为诸多的国际组织所欢迎。“11”事件不仅更加强化了欧盟的信念,而且也更加强化了国际社会对欧盟模式的认同。在欧盟看来,“11”事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使得在国际社会中一些早已存在的问题凸现出来,在全球化的时代,局部的不稳定必然会带来全球性的后果,为此,欧盟强调在多边体系之中、通过有效的国际性的法律手段来对抗恐怖主义;欧盟希望“11”事件之后的国际秩序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加强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的关系,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对话,通过更大程度地向这些国家开放市场来促进它们的发展,促进它们与欧洲各国的联系,进而稳定这些国家内脆弱的政治制度。在对外贸易方面,欧盟委员会主管贸易的委员巴斯卡尔·拉米9月17日在欧洲议会演讲时表示,未来贸易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谋求稳定与安全,向第三世界国家更多地开放市场,通过WTO等多边贸易体系,在共同的法律框架之下,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这符合欧洲的利益。因此,考虑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难理解,发展中欧经贸关系自然就成为欧盟谋求国际政治利益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欧盟对华政策的内在涵义。对外政策大体可以分为五类:信号性政策、试探性政策、条件性政策、分离性政策与实施性政策。信号性政策只是一种外交辞令、姿态与信号,既不存在责任问题,也不存在执行问题;试探性政策是谋求一种回应与反馈,可能成为下一步政策决策的基础;条件性政策是取决于一定条件才得以执行的政策;分离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话语与行动存在背离现象,或至少利用话语的不完整性,最典型的例子是欧盟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上删除,但在实践中,主要还是按照非市场国家的标准来处理的;实施性政策一般都是技术性很强的政策,如关税政策、技术标准等。可以说,欧盟对华政策文件中这些涵义都得到了体现。对外政策含义的多重性为欧盟在处理中欧关系以及谋求中国对欧盟的支持方面准备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3)欧盟对华经贸政策更为关注制度趋同  中欧双方在很多政治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如人权、西藏、台湾等,中欧关系已经因此而遭遇过挫折。正如欧盟2001年发布的《欧盟对华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和促进欧盟政策更为有效的未来步骤》文件所表明的,“跟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于欧盟与之保持密切联系的其他大多数主要国家,欧盟对人权等问题的关注间或导致双方关系紧张”。2001年文件是欧盟对华政策的最新立场和行动要点,它既表明了欧盟通过长期政策的制定希望保持良好的可持续的中欧经贸关系,也同时表明了欧盟的担忧,这种担忧既来自理解中国问题的困难,也来自中国对欧长期政策的不明朗与非法律化,还来自欧洲人认为的中国政治的不确定性。在2002年《国家战略报告:中国》对中国的形势分析中,欧盟的担忧再次得到体现。实际上,1995年之后,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欧盟不仅强调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更为关注经贸关系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来谋求融入国际社会,谋求中国与欧盟的制度趋同,这在欧盟的“发展合作”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8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7年1月  J 2007  第18卷第1期  VOL18 NO1  欧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经济组织。2003年以来,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总额达2  亿美元, 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 77%, FDI中来自欧  盟的比例超过7%。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对中  国的对外贸易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 中  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开放政策下对外贸易的  飞速扩张, 因而对欧盟扩张贸易效应的深入研究对中国政府  制定外经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 我们发现通  过对关税同盟理论的分析所得出的欧盟东扩将使中国对欧出  口贸易额缩减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根据关税同盟理  论中范纳 (Viner) 所提出的 “贸易转移效应” [1]  , 欧盟东扩  以后, 原15国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会改由向新入盟的十  个国家进口,这将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量的缩减;而实际  上,近几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总额的统计数据显示(表  1),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欧盟东扩以后不但没有缩减, 反而  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本文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各种可能  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  ——基于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分析  内容提要: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大规模的东扩对  中欧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关税同盟理论,欧盟东扩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会给中国对欧出口  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实际数据说明并非完全如此。本文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分析了产生这  一矛盾的原因。  关键词: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7)01-0082-04  Abstract: EU is the largest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China’s first trading EU’s eastern  enlarge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ino-EU’s bilateral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 trade-  diversion effect brought by EU’s eastern enlargement would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China’s export to the EU  But practical statistics reveals that the fact is not This paper considers different possible factors synthetically,  explaining the reason for this   Key words: Trade-Creation;Trade-Diversion;Customs Unions;  收稿日期 : 2006-06-23 修回日期 : 2006-09-03  作者简介:张昱(1971-),女,汉族,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朱婧(1981-), 女, 汉族, 四川西昌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欧盟贸易。  张 昱 朱 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  的原因。  一、关税同盟的理论分析  关税同盟是罗马条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欧洲联盟的重要  内容, 关税同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  重大发展之一。自范纳 (1950) 开创性地提出了 “贸易创造”  与 “贸易转移” 的概念, 对关税同盟的研究就从定性的层面  上升到定量的层面。简单地说, 关税同盟是自由贸易和保护  贸易的结合体, 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 产品从国内成  本较高的企业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 从而在成员  国之间 “创造” 出新的贸易, 而对外的共同保护则导致成员  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取代, 从  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 “转移” 为从成员国较高成本  的进口,即所谓“贸易转移”。静态分析显示,贸易创造带  来成员国、 同盟及整个世界的福利提高, 而贸易转移则倾向  于带来生产效率损失[1]  。根据此理论, 欧盟区域内成员国的2007年第1期 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  83  商品将可能替代第三方国商品,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部分商品数  量有可能会减少。  一个简单的三国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关税同盟带来的  贸易影响与福利效应:假设世界由本国A、伙伴国B、第三  国C组成,为分析方便,三国均为“小国”,生产某一同质  性商品,而生产效率各不相同,C国生产成本最低而A国生  产成本最高。现以A国为讨论对象,在图1中,SA、DA分  别表示A国的供给和需求。假设B、 C两国的生产成本不变,  PB、PC 分别表示B、C 两国的生产成本,其中C 国成本低  于B国。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国对来自B、C两国的商  品征收同一关税t。显然, B国的产品价格要高于C国, 故A  国只会从C国进口,而不会从B国进口。此时,A国国内价  格为PC+t,国内生产为OQ1  ,国内消费为OQ2  ,从C 国进  口为Q1  Q2  。现在假定A 国与B 国结成关税同盟,A、B 两国  在结成关税同盟后互免关税, 而对外则征收统一的对外关税  t。如图所示, 关税同盟成立后, B国在A国市场上的供给价  格为PB,低于PC+t ,于是B国取代C国,成为A国的供给  者。随着A国市场价格下降,国内低效率生产商的退出,A  国国内生产缩减至OQ3  。另一方面, 价格的下降引起A国消  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OQ2  升至OQ4  。组成关税同盟后,  A 国的进口由原来的 Q 1  Q 2  扩大到Q 3  Q 4  ,新增加的贸易  (Q1  Q2  -Q3  Q4  )即是关税同盟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如图所  示,贸易创造=Q3  Q1  +Q2  Q4  。其中,Q3  Q1  是A 国生产被B 国  生产所替代形成的生产效应,Q2  Q4  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  由于关税同盟事实上对第三国C产成了一个相当于t的关税  歧视,A国原来从C国进口的Q1  Q2  部分现在改由成员国B国  进口,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故贸易转移效应=Q1  Q2  。  关税同盟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影响是扩张性的, 而对非  成员国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影响却是不利的。欧盟扩大产生  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旧成员  转向从新成员购买原从中国购买的产品;二是新成员实施欧盟  “共同贸易政策” 抬高对区外贸易门槛后,阻碍中国产品进入  原市场。  欧盟东扩意味着EU15国与EU10国间建立了关税同盟:  这25个成员国之间互免关税, 对外执行 “共同关税政策”。当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某项产品价格与关税之和高于区内成员国  生产这一产品的生产成本时, 区内成员国将替代中国成为欧  盟市场的供应商。  目前, 欧盟区域内贸易比重已高达60%, 在欧盟内部实  行零关税的条件下吸收10个新成员国加入欧盟, 将导致区  域内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 同时减少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  的依赖程度。经济发达的EU15国将利用东扩的契机, 把十  个新成员变成它们制造业的生产基地, 以便减少对区域外产  品的进口。由于中国与新十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贸易结  构、 技术含量水平相近, 比较优势相差不大、 产品高度可替  代, 而这些国家占有地理位置、 文化习俗及语言等发面的优  势。按照分析, 欧盟区域内成员国的商品将很可能替代从中  国进口的商品, 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部分商品将可能有所减  少。  二、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实际影响及原  因分析  表1:2003年~2005年中国向欧盟(EU25国)出口商品  总值统计(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2003 年、2004 年、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上表所显示的,现实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似乎并未受  到欧盟东扩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反而从2003年到  入盟以后的2005年, 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总值的绝对数量一  年比一年多, 年平均增长率甚至达到 7%。2004年, 是十  个新成员国加入到欧盟的第一年, 单独以这一年的情况来看  (见表2)。  表2:2004年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贸易统计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网站  中欧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对EU25国的出口,比去  年同期增长7%,其中,中国对EU15国的出口,达到了  4%的年增长率, 高于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7%。就这  些事实看来, 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数额并未因贸易转移而  有所减少, 似乎与理论所推断的相矛盾。  出现这种矛盾, 从理论的局限性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原因 : 一是传统的关税同盟理论不能涵盖企业内部贸易现象  而现实中存在大量产业内贸易的现象 ; 二是贸易转移的规模  2003 年 2004年 2005年  7,917,694 10,716,251 14,371,158  国家(地区)  EU25 国  EU15 国  EU10 国  出口额(单位:万美元)  10,716,251  9,983,653  732,598  比去年同期增减百分比(%)  7  4  4总第18 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84  不仅取决于同盟引致的来自不同渠道的贸易量的变化, 而且  取决于相关价格和成本的变化。传统关税同盟的理论分析中  把企业因技术进步导致成本降低、 相关价格变化的因素排除  在外了 ; 三是并不是所有的关税同盟都会产生资源配置效应  (传统的关税同盟理论对关税同盟资源配置效应的分析, 基  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影响),比如,预期加  入的成员国起初就对所有商品实施单一关税税率, 而且税率  不过高, 那么, 如果关税保持不变, 关税同盟的建立就不会  带来任何贸易方面的影响。另外, 有以下几个原因值得我们  做简要分析。  首先, “贸易转移效应” 属于静态分析的概念。在理论分  析中, 由于同盟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 收入分配的  因素一般不考虑在内, 因此整个分析是相对静态的。同时,  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 未考虑到在实际中, 市场竞争会迫  使企业改进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另外, 欧盟东扩可能因为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而给中国对欧出口带来好处: 贸易创造  效应刺激了欧盟实际收入水平增加,刺激消费增长,这同时也  为区外国家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进而有利于我国扩大对欧出  口。各新成员国加入欧盟后,内部关税的消除将使欧盟和新成  员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产生贸易创造  效应[ 2]  。  其次, 新成员国执行欧盟统一关税标准和技术标准对我  国的出口是有利的。东扩后10个新成员平均关税税率的下  调,使一体化产生贸易转移的负面效应缩小,有利于中国扩大  与新成员国的大多数贸易项目。技术标准的统一,中国企业可  以从中受益:有助于中国企业拓展新成员国的市场,同时还可  能因为产品同时在东欧和西欧市场销售取得更大的规模效  应。比如,只要根据欧盟标准获得认证的中国产品,就会在新  成员国得到认可[ 3]  。  再次, 新欧盟的消费层次比以前更广泛, 即产品需求更  加多样化。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这一特  点为我国企业占有欧洲市场提供了契机。欧盟此次吸纳十个  新成员国与以往几次扩大有所不同的是, 新加入的国家在经  济上远远落后于现有成员国, 新老国家收入悬殊——据欧盟  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以平均购买力计算, 即将入盟  的十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现有成员国的40%, 这个  差距是前四次扩大时所没有的。  最后, 欧盟东扩促进区域内整体贸易环境的改善。过去  中东欧国家市场经济还不成熟、 体制还不完善, 入盟后在欧  盟框架内, 政治、 国家安全、 周边环境相对更加稳定, 各国  政府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 加快追赶老成员国经  济发展的步伐, 这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 投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 在欧盟统一的贸易管理体制下, 商业环境进  一步改善, 市场管理更加规范, 企业投资的经营风险下降,  我国企业能更多地在新成员国内开展投资活动, 双边贸易也  更加活跃。  三、从广东省看中欧贸易发展前景  欧盟是广东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 广东与欧盟的双边进  出口额占全国对欧盟贸易额的五分之一以上[ 4]  , 因此, 广东  省与欧盟的双边贸易现状对中欧贸易现状乃至未来发展都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近年广东与欧盟贸易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  据广州海关统计, 2005年, 广东与欧盟的进出口贸易额  达到1亿美元, 比上年大幅增长8%, 占我国对欧盟  贸易的5%, 是我国与欧盟贸易额最大的省份。其中, 广  东对欧盟出口8亿美元, 增长1%;自欧盟进口  3亿美元, 增长1%。此外, 广东与欧盟此次东扩的十个  新成员国贸易发展良好 : 1997年, 广东省对十国出口总值为  3亿美元, 到2003年, 出口总值达到3亿美元, 尽管在广  东对欧盟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有限, 但双边贸易良好的发展  势头和欧盟东扩带来的新机遇, 中欧贸易的发展前景是值得  我们期待的。  在中欧双边贸易良好的发展趋势下, 近年来也出现了很  多问题。在机电产品、 纺织服装品和鞋类等这些中国出口欧  盟的主要产品上, 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限制中国  产品进入到欧盟市场。在配额即将成为历史的时候, 技术贸  易壁垒和反倾销成为欧盟限制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主要  手段, 尤其是技术贸易壁垒, 因其合法性和灵活性, 成为近  年欧盟针对中国出口商品所采取的最广泛、 最频繁的手段。  欧盟东扩后, 25个成员国执行统一的准入标准, 广东对欧  盟的出口贸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二) 针对欧盟东扩给中国出口带来的挑战提出相应的  对策  欧盟东扩在给广东或是整个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带来  更多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一定的副面影响, 比如贸易转移效  应对中国出口产品量的副面影响、 贸易技术壁垒范围扩大使  企业遭受更多技术标准限制、 来自反倾销的压力增大等。因  此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欧盟东扩,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  对, 对广东乃至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要加大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 将技术规范纳入  法规,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力争取将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项  目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从而将未达到我国技术标准的欧  盟产品拒之门外, 增加我国经贸谈判的筹码。  2.企业和政府都应加强对欧盟东扩后的欧盟统一市场  规则的研究。欧盟目前执行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会很快地  应用到新成员国, 这要求主要向这10个新成员国出口的企业  尽快掌握欧盟的相关规则, 注意规范自身的贸易行为, 加强  行业自律, 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有序竞争, 降低反倾销制裁程  度。同时,也要积极运用WTO相关规则,保护自己正当的  贸易权力, 并就欧盟东扩给中国造成的贸易损失与欧方进行  补偿谈判[5]  。2007年第1期 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  85  3.企业应重视产品技术标准、 质量标准的研制工作, 努  力寻求突破欧盟技术标准限制的对策。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限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我国那些技术标准低、 附加值低的出口  产品提出的。因此, 企业应在产品生产中注重质量提高, 加  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引进的步伐, 强化绿色包装和清洁生产机  制, 提高技术标准, 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6]  。  4.为应对欧洲市场扩大、 消费人口增加和消费层次深  化的趋势, 我们应努力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的状况, 实现  商品结构多元化 ; 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手段过渡到综合运用  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单纯以低价格、 高数量扩大出口的  战略。  5.欧盟东扩后东欧产品可在欧盟范围内流通, 因此利  用东欧国家较低廉的劳动力和投资成本, 直接投资办厂, 有  助于扩大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 这是应对欧盟贸易壁垒的  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Viner,J,The Customs Union Issue,Carnegie Endowment[M],New  York,  [2]白英瑞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3]汤碧欧盟东扩开及其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  2004(4) : 31-  [4][5][6]中文欧盟 “添丁” 福兮祸兮?广东对欧盟贸易新态势[J]中  国海关,2004(5) : 36-  (上接第81页)  泰国在为农村 “输血”、 “造血” 方面有不少行之有效的  做法。几十年来, 泰国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 以农村金融  为杠杆, 推动农业发展。泰国农业资金具有比较广泛的来源  渠道 : 一是银行通过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账户吸储 ; 二是农  业和农业合作银行以特许贴现率向泰国银行进行票据贴现和  再贴现来获得资金,一般情况下特许贴现率为5%;三是向  世界银行、 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会和美国国际开发署等国  际金融机构借款 ; 四是政府财政拨款 ; 五是发行债券。这样  一方面能够基本保证将农村剩余资金留在农村, 另一方面又  源源不断地为农村 “输血”, 这使泰国农业发展具有比较充  足的资金保证。泰国这些农村金融举措得到了回报, 它不仅  促进农业稳步增长,而且推动了泰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泰国之所以能够较快地渡过难  关,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个稳固的农村。泰国的农村金融  经验对中国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四) 建设文明乡风与建立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相结合。  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农民欠贷不还的现象。一方面要  在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培育造  就新型农民, 破除欠贷有理的观念 ; 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合农  村的抵押担保机制, 创造 “好借好还” 的环境氛围。由政府  协调组织,设立由财政、企业、农户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  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 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  民营资本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专业性贷款担保中  介机构 ; 引导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  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施多种抵押担保办法, 探索实行农具、  牲畜、 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 仓单质押、 权益质押、 农  户联保等担保形式。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并  存。通过政策优惠, 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  村特点的担保业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 建  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可以借鉴泰国经验, 给农民贷款不是  以固定资产为抵押来决定, 更多的是看农民的未来收入。  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是调整和规范各行为主体一种外  在的组织结构形式, 其实质调整和规范的是各行为主体利益  一种内在的结构安排。中国农村金融缺位, 实际上是一种金  融制度的缺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金融缺位问题, 还  需要从制度入手, 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 是要解决农村整体上资金匮乏的  问题, 形成以各政策性金融机构、 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 其  他合作金融组织辅助配合的多元化、 竞争性的农村金融组织  体系。只有做活农村金融这篇文章, 才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 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农业效益, 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  (1)   [2] 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J]中国农村经济  2002(12)  [3] 马晓河等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J]中国金融  2003(11)  [4]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2)  [5] 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8)  [6] 温铁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如何破题[OL]中国金融网,2004-  11-  [7] 徐滇庆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OL] ,2004-  5-  [8] 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枣综合分析、 案例调查与  培训手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   [9]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10]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  社,

有关东盟的论文题目

先去知网下载,研究下别人怎么写的,从中提炼出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会找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里看下论文的查找步骤

2005年南博会期间,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10月19日南宁青秀山的美食节。来到青秀山,,只见满山青松翠柏,山风吹来,绿浪滚滚,如黄河波涛般的声音,轩昂壮观。真像蓬莱仙境一般。作文网 在美食节上,人山人海。有着来自东盟各国的朋友,那里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烤虾、童子鸡、北京烤鸭、啊炳的烤全羊、烤鹿肉……我和妈妈买了烤虾、童子鸡、烤鹿肉,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吃着东西,我还参观南博会会徽——朱槿花。会徽的底色是海蓝色的,象征着和平、美好。朱槿花是我们广西的区花,那十一片花瓣像十一条彩带,分别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旖旎的东盟十国。美丽的花瓣,象无数双欢迎的手臂。11片花瓣间铺满了光荣与梦想,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十国人民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美好的未来。作文正在这时,美食节上空飘扬着《相聚到永远》这首歌。那歌声悦耳动听,让人如痴如醉。晚上回到家里,我梦见了我和东盟博览会吉祥物“合合”一起去东盟十国旅行。在曼谷,我们看见了闪耀的寺庙和宫殿,一流的购物中心和东盟最好的夜生活。在老挝首都万象,我们看见了庄严肃穆的佛塔,令人神往的博物馆,宽阔的林荫大道。来到柬埔寨首都,我们看见了皇宫、银塔和寺院还有湄公河。在越南首都河内,我们看见了有法国风格的建筑和清新、迷人的湖泊。在缅甸首都仰光,我们看见了施维达项塔、庙宇、神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我们作文看见了有传统特色和现代化的购物场所,不同风格的殖民地建筑以及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是对比鲜明的城市,是通往印尼的门户。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们看见了多姿多彩的夜生活、英特拉姆洛斯城堡和宫殿。在文莱首都斯巴加湾,我们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所在地。在新加坡,我们知道了新加坡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及多元文化相辉映的亚洲国际大都会。它是东盟主要的门户和港口,以其最新潮的名牌和特具风味的美食而闻名。“再大的城市也装不下,双眼的眺望,梦想的宽广,共同的梦想才能有不熄的的信念和力量……”这首《相聚到永久》一直回荡在我心中。愿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会更友好的相聚到永远。

关于欧盟的论文2000字

你可以到我所填写论文网站去搜索你所需要的容!!! 自1975年中欧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欧盟对华政策的演变总体上对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是越来越有利的。1978年中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了中欧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并于1985年5月在原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双方同意在工业、农业、科技、能源、交通运输、环保、发展援助等领域开展合作,对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合作开发、技术转让、金融合作、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与交流等各种合作提供便利和促进。欧盟随后所有的对华经贸政策都是在1985年文件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1989年之后的几年,欧共体单方面中断与中国的高层往来、军事合作、政府贷款和合作项目,使得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但自1992年起,由于中欧政治关系大体恢复,中欧经贸关系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1995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中欧关系长期政策》,强调要同中国全面发展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明确表示欧盟与中国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自实现双方共同的目标。这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对华关系长期发展战略,它不仅是对1985年协定的深化,更重要的是它表明欧盟对华战略性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96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又公布了《欧盟对华合作新战略》,将欧盟对华长期政策进一步具体化,再次强调欧盟对华政策的全面性、独立性和长期性,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经贸、科技、发展援助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1998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要求把中欧双边政治经济关系提高到欧美、欧日的同等水平上;支持中国尽早加入世贸组织等,并于2000年9月发表了关于执行1998年文件的报告。  为了使欧盟更加卓有成效地执行1998年确定的对华政策和追求欧盟与中国关系长远目标的实现,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报告的基础上又于2001年5月提交了《欧盟对华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和促进欧盟政策更为有效的未来步骤》文件,制订了具体务实的中短期目标:在国际社会中与中国进一步接触,其中关于政治和全球性问题的对话格外重要;支持中国在法治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转变为开放的社会,这是欧盟与中国关系的核心;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这对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全面深化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的关键;更好地利用欧洲现有资源支持与中国的交往;正确利用现代技术,扩大欧盟在中国的影响力。2002年3月,欧盟发表《国家战略报告:中国》,继续强调1998年和2001年欧盟对华文件所确定的对华政策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对华合作的三个重点领域。第一,通过机构强化与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与构建稳健的商业法规框架以及促进私人部门的知识诀窍与技术的转移来确保中国经济与社会改革进程的可持续性;第二,通过提供知识和专业技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助中国谋求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的平衡;第三,鼓励良好治理,促进法治、民主与经济、社会、政治与公民权利的履行以及强化构成市民社会网络的结构与进程。  一、利益诉求  与任何国家的对外经贸政策一样,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变迁也反映了欧盟对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利益诉求以及这种利益诉求的动态变化,此外,欧盟1995年后的对华经贸政策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欧盟试图促进中国与欧盟的制度趋同,这在发展政策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欧盟对华总体政策越来越积极,而指导经贸实践的具体政策措施则越来越苛刻。  (1)出于欧盟经济利益需求  从既得的经贸利益来看,欧盟对华经贸政策与经贸关系实绩形成了相互促动的良性循环。1985年中欧贸易协定之后,欧盟与中国的贸易突飞猛进,1984年- 2000年间,中欧贸易额增长了近12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欧贸易额达76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其中欧盟进口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欧盟对华出口357亿美元,同比增长8%按照中方统计,2001年,中欧占我外贸总值15%,欧盟是居日本、美国之后的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自1985年以来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特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对象,欧盟企业对华投资稳步增长。2001年,欧盟来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217个,实际投入40亿美元。到2001年底,欧盟来华投资项目数达12583个,实际投入303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的增长快于我国全部直接投资的平均水平。1986年- 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金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0%、9%和9%,均高于我国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水平;欧盟对华投资的资金密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对华投资,2000年欧盟投资合同的项目平均规模超过800万美元,远远高于全部外商直接投资28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在技术出口方面,欧盟国家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最大供应者。2000年- 2001年,欧盟成员国向中国出口技术分别为2317项与1050项,合同总金额为130亿美元。截至2001年底,中国从欧盟成员国引进技术共13495项,合同总金额约672亿美元,占我国引进技术总额的一半左右。良好的中欧经贸关系实绩为欧盟对外经贸关系的促进与平衡提供了坚实基础,完全符合欧盟的经济利益需求,这促使欧盟在总体政策上重视中国,加强中欧经贸关系。  从潜在的经贸利益看,欧盟将继续在政策上支持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2001年,中国GDP位列世界第6位,而欧盟2001年文件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的经济实力总体上已经与日本持平,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已成为电信、运输、能源和环保等行业的全球生力军和重要市场;据估计,到2005年,中国还将拥有3亿互联网用户,而同期美国的用户数量为2亿。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已经突破5000亿美元,为世界上第七大贸易国;中国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迅速上升,仅低于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二,已连续9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欧洲由于正在建构一个全新的市场结构与政策结构使企业与消费者预期谨慎,从而对欧盟经济增长产生了暂时的不利影响,经济活动难具活力。欧盟1961年- 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1971年– 1980年降为0%,1981年-1990年再降为4%,1991年- 2000年更降至0%,同期美国则分别为2%、2%、2%和4%;而且,与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欧洲的外贸依存度更高。与此同时,我国对欧盟出口仅占其自盟外进口总额的5%左右,欧盟对华投资占其对盟外投资的比重还不到2%,双方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加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将为欧盟获得廉价优质的资源与商品(服务)、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出口市场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有利于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因此,为中欧经贸关系提供政策保障显然符合欧盟的经济利益需求。  (2)出于欧盟国际政治利益需求  2000年欧盟葡萄牙首脑会议所确定的未来五年战略性目标明示了欧盟不仅要在欧洲成为领袖,而且要在世界上树立领袖风范。这种愿望是由欧盟的经济实力所激发,也将由经济实力来保证。按人口、GDP、资本输出以及对外贸易等指标(根据OECD统计)来衡量,欧盟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商品与服务出口国,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欧盟是经济“巨人”,但欧盟并不甘心仅仅如此,因而,欧盟正在谋求并且正在逐步成为与美国模式大不相同的重要政治力量。欧洲的目标不仅是要制定世界贸易规则,为了保证外部经济对欧洲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欧洲也将要求参与乃至直接制定国际货币规则,欧元是谋求这个权力的起点。欧洲将会凭借强大的统一货币来参与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制定,遏制美元霸权,伸张欧洲货币利益。由于经济实力的支持和欧洲各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决定了欧元的崛起和强大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欧盟的国际权力需求采取了完全不同于美国单边主义的“温和模式”——欧盟尤其重视在国与国之间通过接触、对话与合作来扩大共识和解决分歧,不搞硬性对抗;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十分重视并寄希望于“多边主义”,强调共同利益、权力分享和遵守有约束力的共同游戏规则等。这必将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同时也将为诸多的国际组织所欢迎。“11”事件不仅更加强化了欧盟的信念,而且也更加强化了国际社会对欧盟模式的认同。在欧盟看来,“11”事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使得在国际社会中一些早已存在的问题凸现出来,在全球化的时代,局部的不稳定必然会带来全球性的后果,为此,欧盟强调在多边体系之中、通过有效的国际性的法律手段来对抗恐怖主义;欧盟希望“11”事件之后的国际秩序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加强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的关系,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对话,通过更大程度地向这些国家开放市场来促进它们的发展,促进它们与欧洲各国的联系,进而稳定这些国家内脆弱的政治制度。在对外贸易方面,欧盟委员会主管贸易的委员巴斯卡尔·拉米9月17日在欧洲议会演讲时表示,未来贸易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谋求稳定与安全,向第三世界国家更多地开放市场,通过WTO等多边贸易体系,在共同的法律框架之下,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这符合欧洲的利益。因此,考虑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难理解,发展中欧经贸关系自然就成为欧盟谋求国际政治利益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欧盟对华政策的内在涵义。对外政策大体可以分为五类:信号性政策、试探性政策、条件性政策、分离性政策与实施性政策。信号性政策只是一种外交辞令、姿态与信号,既不存在责任问题,也不存在执行问题;试探性政策是谋求一种回应与反馈,可能成为下一步政策决策的基础;条件性政策是取决于一定条件才得以执行的政策;分离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话语与行动存在背离现象,或至少利用话语的不完整性,最典型的例子是欧盟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上删除,但在实践中,主要还是按照非市场国家的标准来处理的;实施性政策一般都是技术性很强的政策,如关税政策、技术标准等。可以说,欧盟对华政策文件中这些涵义都得到了体现。对外政策含义的多重性为欧盟在处理中欧关系以及谋求中国对欧盟的支持方面准备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3)欧盟对华经贸政策更为关注制度趋同  中欧双方在很多政治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如人权、西藏、台湾等,中欧关系已经因此而遭遇过挫折。正如欧盟2001年发布的《欧盟对华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和促进欧盟政策更为有效的未来步骤》文件所表明的,“跟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于欧盟与之保持密切联系的其他大多数主要国家,欧盟对人权等问题的关注间或导致双方关系紧张”。2001年文件是欧盟对华政策的最新立场和行动要点,它既表明了欧盟通过长期政策的制定希望保持良好的可持续的中欧经贸关系,也同时表明了欧盟的担忧,这种担忧既来自理解中国问题的困难,也来自中国对欧长期政策的不明朗与非法律化,还来自欧洲人认为的中国政治的不确定性。在2002年《国家战略报告:中国》对中国的形势分析中,欧盟的担忧再次得到体现。实际上,1995年之后,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欧盟不仅强调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更为关注经贸关系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来谋求融入国际社会,谋求中国与欧盟的制度趋同,这在欧盟的“发展合作”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其实在网上搜索欧盟对华鞋类贸易反倾销,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内容欧盟对华反倾销原因与对策分析中国鞋类企业结成联盟集体抗辩欧盟反倾销倾销与反倾销法律与实务手册里边都有相关的~~改一改编一编~~祝楼主好运!

  • 索引序列
  • 关于东盟的论文
  • 关于东盟博览会的论文
  • 关于欧盟的论文
  • 有关东盟的论文题目
  • 关于欧盟的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