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发布时间: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梁其华(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摘要 为进一步完善电子文档汇交制度,提升地质资料汇交质量,保证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顺利完成与汇交,笔者通过近几年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与汇交,取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同行进行交流。关键词 地质 资料 电子文档0 引言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档案资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精神,进一步完善电子文档汇交制度,提升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实现电子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10〕210号)和《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结合笔者在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与大家交流。1 地质资料概念和分类1 地质资料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标本、样品、岩矿心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等。2 地质资料分类1 根据地质资料自然形成的顺序分类分为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岩屑、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其配套相关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它是地质各行业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成果地质资料:指各类地质工作与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后,按相应技术规范和原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2 根据专业内容分类分为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地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地质、化学地质、遥感地质、地质测绘、实验测试、探矿工程和地质科研等。3 根据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分类分为涉密地质资料和非涉密地质资料;按投资者的利益又可分为保护性地质资料和非保护性地质资料。这二者组合形成涉密的保护性地质资料、涉密的非保护性地质资料、非涉密保护性地质资料和非涉密的非保护性地质资料4类。2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有待细化尽管国土资源部已颁布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以下简称《格式要求》),但这只是总纲式的规定,具体到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中,尤其是正文排版和图类制作时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缺少参考的依据和细则。因此,从格式要求方面,应制定更加详细的地质资料汇交细则和规定。针对所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从封面、扉页、目录、版面、字体、图类、表类、用纸、命名等各个方面进行详尽规定,以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2 规定与要求有部分冲突在电子文档排版制作时,一般参考《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而此规定和《格式要求》在标题级别命名方面不一致。《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第1 条规定标题级次为: 报告正文标题分四级。第一级为“章”,是报告内容的基本划分单元,以下2~3级分别为“节”、“条”、“款”。而《格式要求》中要求标题为:资料的题名、篇名、章名、节名等标题应用标题命令定义,标题阶次依次降低(如1~4级标题),同一层次标题的阶次应相同。这些不一致,在电子文档制作中易造成标题定义的不统一。3 报告图类的格式要求不详细《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和《格式要求》中,对附图的图面内容、图名的字体及大小、比例尺、经纬度及经纬网、图例、图签内容、图号、接图表和出图纸张等编写格式要求未做详细规定。而《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按《DZ/T0033—1992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缩写规定》和《GB958—99 区域地质图例》两个标准规范要求进行,但这两个标准不易找到,因而在制作图类时常出现以下问题:1)附图图名不规范,图名下易遗漏比例尺,无经纬线和图签,或图签位置随意放置,图签内图号和顺序号编制不统一等等。2)附图和插图概念混淆,正文中常放置附图,或多个小的附图放置在一张图纸中,图册纸张大小不一致等。3)《格式要求》规定:“当附件类文件中又含有一套附图、附表等类文件时,应将它们合并到相应的类别中,并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合并到相应的类别中在理解上偏差较大;二是电子登记表也常常漏掉说明;三是目录编制混乱或不编附图目录。4 归类、目录编排和命名不统一1 归类不统一目前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经常出现分类不正确的情况,特别是在附件类、审批类和其他类等组织归类上存在不统一。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合同书、原始文件目录、设计评审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电子登记表、实物清单及资质等归类不统一,有的归为附件类,有的归为其他类。2 目录编排不统一任务书、审查意见书、评审意见书、原始文件目录和实物清单等是否在目录中列出? 在给省级国土资源厅和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时要求一一列出,而在向华北大区资料馆汇交时则要求删掉此部分内容。3 命名不统一当一个项目含有2年以上任务书时,建立多个电子文档还是一个电子文档及怎样命名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Q01-0002和Q02-0001命名常混淆。5 制作电子文档软件更新慢因各地质单位制作电子文档的电脑涉密不能与网络连接,造成ED-M3相关软件不能及时升级,目前已经不能正常使用,而新ED-Maker软件的更新升级慢,至今没有统一培训正式使用,所以在电子文档生成PDF文件及一些表格填写时需采用手动方式来完成。PDF文件生成只能在网上下载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0软件后一个文件一个文件转换。利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0软件生成PDF文件与Microsoft office word版本有关,Microsoft office 2003版生成PDF慢,易出现不能生成现象或丢失书签、产生空白页、字体不完整等问题;而Microsoft office 2007、2010、WPS版本在生成PDF文件时直接、快速,不会丢信息,但正文中的插图和插表有时在不同电脑上打开易产生变形和跨页,需要重新排版,造成增加工作量。6 定密2007年开展地质资料涉密清理工作以来,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时须一并提交涉密数据库和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目前因多数地质单位没有成立地质资料定密小组或委员会,地质成果资料密级主要由资料管理员兼电子文档制作员自己来定,而资料管理人员对各类地质资料技术参数及内容掌握的不是很专业,所以汇交中定密不准,出错现象比较普遍。3 电子文档制作的几点建议1 尽快出台新的格式要求1)建议《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改名为《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各类地质资料制定统一格式标准,如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资料等尽量采用统一汇交标准进行汇交,这样简便、统一,易验收、易管理、易汇交。2)统一报告封面、扉页和目录编制,如字体及大小、封面和扉页内容等统一规定。目录编制:一个项目有正文、多个附件、附件中的附件、附件中的附图等,目录的编排应一一做出详细的规定,列出样式。3)统一报告文字版面。因《格式要求》中要求字体大小不小于五号字,这样造成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人排版的正文行距、字体等版面不统一、不美观。建议统一报告文字版面要求,具体包括字体及大小、插图的要求及编号、插表要求及编号、A4和A3页码的设置等问题。建议把《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相关格式规定作为排版内容标准作为《成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第3章的内容。2 及时升级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软件尽快培训、使用ED-Maker新版本软件,各级地质资料馆应配置统一系统制作软件和汇交格式标准。3 进一步规范附图编号及命名电子文档的正文和附件中的附图目录编排在各自的报告中,图号应各自用阿拉伯数字从1编起采用顺序号连续编排。附图原文件夹按顺序号建立文件夹编号,文件夹命名和附图顺序号一一对应,文件夹命名如T01-0001,……,T01-000N,并在电子登记表中予以说明。4 不断完善汇交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每年对汇交质量好的制作单位予以表扬和发放电子文档制作汇交优秀证书以资鼓励;对汇交质量差、返工次数达到3次以上的制作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资料汇交质量作为地勘单位年终项目核算的重要内容。5 合并电子登记表和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因《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首页和《电子登记表》一致,后面内容与原始文件目录内容一样,建议去掉《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直接在原始文件目录中增加填写是否汇交一栏。6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目录设计建议目录前言1 概述1 引用法律文件2 引用标准规范3 名词解释2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无变化)1 地质资料管理体制2 地质资料汇交人3 地质资料汇交内容要求4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5 地质资料汇交程序6 地质资料汇交份数7 地质资料汇交时限8 延期汇交9 地质资料保护申请10 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发放3 地质成果报告格式要求1 报告封面、扉页格式2 目录要求3 文本部分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1 文字格式要求2 插图格式要求3 插表格式要求4 附件格式要求5 附表格式要求6 附图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7 特殊图件汇交和制作要求1 MapGIS 软件形成的图件要求2 AutoCAD软件形成源文件要求3 MapInfo格式的文件4 Surfer格式的异常图5 CGIS制作煤层柱状图6 ArcGIS格式图件汇交制作7 图册电子版本的制作8 只有图册,没有单张图9 既有单张图又有图册4 数据库资料汇交技术要求1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汇交整理2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格式要求与编制1 格式要求2 编制3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组织形式4 数据库和软件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5 多媒体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5 原始地质资料格式要求1 电子数据整理2 分类3 编制4 命名6 电子文档命名、编制1 电子文档制作版本2 电子文件分类1 成果资料电子文件分类2 原始资料电子文件分类3 电子文件命名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2 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4 电子文件的组织5 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1 总体要求2 附加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7 纸质地质资料要求1 纸张要求2 印剧要求3 装订要求4 盖章5 附图6 编目8 地质资料验收要点1 检查汇交的地质资料范围、内容及份数2 检查齐全完整性3 检查盖章4 检查纸质文件的质量5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验收1 数据的齐全性检查2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 数据的正确性检查6 检查汇交原始盘7 检查电子文件登记表信息8 纸电对照检查9 地质资料转送要求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早日出台和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有所帮助,以便更深层次开发地质资料的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参考资料[1]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六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

人类创造了世界,可是也在破坏着环境。所以,请留意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抵御外来有害生物,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朱瀛波 张小伟 张翼 刘淑鹏(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摘要 云母纸板在电气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造云母纸板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云母纸板的剪裁及冲切成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无法回收利用的云母纸板边角料。这些边角料作为废弃物被遗弃,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使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并重新利用,实现人造云母纸板无废清洁生产新工艺。关键词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开解率。第一作者简介:朱瀛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非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20余年,通讯地址:武昌珞狮南路122号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430070;E-mail:。一、概述(一)云母云母是一种透明片状的非金属矿物,是一类含水铝硅酸盐。它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一定的耐高热性能,而且由于云母的结晶为层状结构,对垂直于解理面的电场具有极高的绝缘性能。云母的成分通式可用X {Y2-3[Z4O10](OH)2} 表示。Z组阳离子主要是Si和Al。Y组阳离子主要为Al3+,Fe3+和Mg2+。单元结构层均由三个基本结构层组成。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的比例为2∶1。四面体层的Si约有1/4被Al置换,使Si∶Al为3∶1。硅氧四面体层呈六方网格状分布,上下两层四面体相对排列,但在平面上的位置并不重合。云母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和抗压、抗剪强度、柔韧性好,它的晶格十分稳定,加之是特殊层状构造,使云母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长期以来,云母一直是电气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绝缘材料。目前,虽然已经出现很多新型材料,但还没有任何一种绝缘材料能够取代云母。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对云母的需要量不断增长。云母开采困难,剥制片云母全凭手工操作,出成率极低,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云母本身的利用率,其中重要的途径是云母纸的制造和应用[1~6]。(二)云母纸云母纸是以碎云母为原料,经制浆,在造纸机上抄制而成的,它保持了天然云母的多种优良性能,且厚度均匀、介电强度波动范围小、电晕起始电压高而稳定。其介质损耗的电压特性比天然片云母好,绝缘稳定得多。在许多领域可取代天然片云母。云母纸制造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温塑料、光导纤维并驾齐驱,在国外被誉为对当代电气电子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四大技术之一。但是,用云母抄制的云母纸机械强度较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常需用胶粘剂、补强材料制成各种制品,才能满足各方面不同要求。云母纸板是由多层云母纸经过加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压合而成的。云母纸板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必须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这部分废料通常被当作工业垃圾处理,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云母资源,所以急需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些云母纸板的边角料。本研究提出一种云母纸板边角料回收的方法:通过一种开解剂的浸泡,使云母纸板开解脱胶,在机械力的帮助下,使其成为可回收再利用的纸浆,符合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二、实验方案实验选取化学法,用一种合适的开解剂来浸泡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剂与云母纸板的黏结胶发生化学反应,使黏合胶失去粘结效用与云母分离;再用高速打浆机打浆并施加一定的机械力。清洗后的再生云母浆料可用来重新抄取云母纸。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来源于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以解决其生产中所废弃的大量云母纸边角料问题。经过初步的探索实验,找出了影响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开解剂的用量、浸泡物料浓度、浸泡反应时间、打浆转速、打浆时间、打浆浓度等。三、开解实验实验中,每次取100 g云母纸板边角料,以一定用量的合适开解剂浸泡,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一定的打浆浓度、打浆转速下开始打浆,打好的浆料用水力分级的方法分出未开解大片。通过各个影响因素的交叉实验,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一)开解剂用量与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采用开解剂用量分别为6 kg/t、9 kg/t、12 kg/t、15 kg/t、18 kg/t,选用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30%、35%、40%、45%,打浆转速为14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表1 开解剂浓度对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开解剂用量的增加,开解率的整体水平在提高,当开解剂用量增大到12 kg/t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再增加开解剂用量,开解率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浸泡物料浓度都显示了同样的变化规律。综合此方面的考虑,选择开解剂的用量为12 kg/t比较经济合理。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开解率在逐渐提高,但变化的幅度较小,说明开解剂用量范围在6~18 kg/t时,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不大。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及浸泡药剂浓度的增大,用水量减小,开解率呈上升趋势,故选择浸泡物料浓度为45%较为合适。(二)浸泡反应时间对于云母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浸泡反应时间6 h、12 h、18 h、24 h、30 h,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转速为12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浸泡时间在6~30 h变化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开解率一直在增长,当浸泡时间达到24 h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且云母纸板的开解率达到4%,效果已经很明显。综合考虑,浸泡反应时间选取在24 h比较经济合理。表2 浸泡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三)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分别选取打浆时间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打浆浓度选择20%,打浆转速为14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开解率逐渐增大。当打浆时间在30 min之后,开解率增大趋于平缓。故打浆时间定在30 min时比较合理。表3 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四)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选取打浆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选择10%、15%、20%、25%、30%,打浆转速为1000 r/min、1200 r/min、1400 r/min、16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4可以看出,打浆浓度稀更有利于云母纸板的开解,从20%打浆浓度处开始下降,浓度高时,云母纸浆分散不好,对于打浆产生不利影响,开解率总体变化不是很大,综合考虑选择20%的打浆浓度比较合适。当打浆机转速增加时,云母纸板的开解率也随着增加,当打浆转速达到1600 r/min时,浆料易飞溅,1400 r/min转速适中,且开解效果比较明显,综合考虑选择1400 r/min的转速。表4 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寻求到了一种用开解剂浸泡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得到了这种方法的最优化条件,即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的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20%,打浆转速1400 r/min。四、实验效果用于制造云母纸的云母鳞片粒度主要分布在-14目+140目,而在云母纸浆的脱水过程中,筛网网目的选择是根据对云母浆的要求一般选在120~200 目之间,粒度小于200 目的云母鳞片为过细鳞片,不适合用于造纸,因此处理边角料应使得云母鳞片的粒度尽可能地大于200目。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本研究开解后的云母纸板浆料的组成见表5,-200目云母鳞片只占38%,62的开解后的云母鳞片适合于再造纸,是一种合适的从云母纸板边角料生产再生云母纸浆的办法,充分利用了云母资源。表5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五、结论综上所述,用开解剂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厂家利用开解后的云母鳞片返回生产线再造纸,生产的云母纸拉伸强度达10N/cm,在可行性方面可以达到生产的要求。鉴于每年产生大量的云母纸板边角料及废弃物需要回收利用,化学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将会有广阔的前途,市场前景巨大。参考文献[1]吴自强,魏鹏,唐四丁云母纸的性能及其主要制品[J]化工时刊,1997,4:7-12[2]云母综合利用编写组云母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任耀武碎云母的工业用途及开发[J]内蒙古地质,1998(3):17-21[4]任耀武河北省绢英粉的开发利用[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2)[5]袁楚雄,田中凯,刘奇云母及其深加工[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6(4):42-46[6]戴为胜我国云母纸和湿磨云母粉工业现状及展望[J]非金属矿,1995(5)A New Technology of Recycling and Reusing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Zhu Yingbo,Zhang Xiaowei,Zhang Yi,Liu Shupe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mica cardboard in electric industry is becoming wider and wider,and the production of man-made mica cardboard is The problem followed is that the process brings about too much unrecycleabl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when the mica cardboard is cut out and punched and Those leftover materials are always cast away as the waste,resulting in not on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waste of This research work attempts to find a new way to decompos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into pieces so as to be reused and realize the new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of man-made mica Key words:mica cardboard,leftover materials,decomposition,decomposition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一下

看资料是优秀科技期刊。维和知俩平台上都没标注是科核。

先是要写好这方面的文章,然后投稿就可以了

每个省都有的,比如甘肃地质,新疆地质刊物,还有每个系统一般都会有,比如地质系统的,古生物系统的

主要参考文献[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1996[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Composite Stratigraphy of the Sailinhuodong Group and Ore-bearing Micrite Mound in the Bayan Obo Deposit,Inner Mongolia,China乔秀夫 高林志 彭阳 章雨旭原文刊于《地质学报》1999年,第71卷第3期;英文版刊于Acta Geologica Sinica,1997,V71N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成因解释甚多,本文首次提出它的赋矿白云岩是一巨型深水微晶丘。之后在章雨旭等的研究中认为深水微晶丘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和CO2的喷溢,其中的生物与深海热水活动相伴生(微晶丘成因新认识, 2005,地球科学进展,20卷,20期)。重新刊印的意义在于:①腮林忽洞群白云岩与白云鄂博超大型铌稀土铁矿赋矿白云岩是与深部物质活动相关联,地震事件紧位于微晶丘之下及微晶丘内部,地震事件同样反映深部物质活动的结果;地震事件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伴生。地层中地震记录的研究在矿床研究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②腮林忽洞群腮4组中的地震记录是典型的“molar tooth构造”,它的时代为奥陶系。最近高林志等对腮林忽洞群中斑脱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奥陶系,与古生物材料完全吻合,从而表明:液化泥亮晶脉(国外所称molar tooth)并非某些学者认定的只局限于中、新元古界。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腮林忽洞群是白云鄂博群的一部分。于腮林忽洞群下部层位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三叶虫屑,并首次分离出奥陶系疑源类及几丁虫化石;于上部层位首次识别出碳酸盐震积岩组及顶部巨型微晶丘(micrite mound)。白云鄂博超大型铌稀土铁矿赋矿白云岩既非火成碳酸岩,也非一般层状沉积岩,而是一巨型微晶丘,与腮林忽洞群顶部微晶丘白云岩宏观特征一致,并可能属同一层位。根据已有的化石材料,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应为下古生界而非中元古界。本文的新发现与新认识将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的成因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并有可能在其以南地区发现新的同类型矿床。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的白云鄂博—百灵庙草原,北纬41° 38′~41° 55′之间,呈EW向分布(图1)。有关白云鄂博群及白云鄂博矿床研究的历史很长,研究精度极高[1~33]。但是有关白云鄂博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是中元古界?还是下古生界?有关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的成因解释甚多,对赋矿白云岩的成因认识极不相同:有人认为是沉积碳酸盐岩[1,5,14,18,21,23,28,33],但缺乏典型的沉积岩结构、构造和层状岩石的风化地形;有人认为是火成碳酸岩[2,4,9,11,12,27],尽管有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数据支持,但无法否认其中的生物化石和藻纹层等;有人认为与火山作用有关[6,19,31,32],而赋矿白云岩的成因与矿床成因又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有关白云鄂博群基础地质及矿床成因研究应提及张鹏远等[28]、白鸽等[32]、赵景德等[21,26]和潘启宇[33]的成果。他们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白云鄂博群时代与矿床成因环境均具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多限于白云鄂博矿区及北侧的宽沟背斜北翼。宽沟背斜北翼由于接近北部洋壳,构造复杂,与矿区地层和赋矿围岩的对比方面容易产生不同认识。本文选择白云鄂博铁矿矿区东南约20km,即白云鄂博复向斜南翼的腮林忽洞群,进行精细露头层序地层、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工作。腮林忽洞群轻度变质,但构造简单、剖面连续、层序界面清晰,有利于认识与白云鄂博群相关的基础地质记录及整个盆地的演化。图1 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与什那干群分布图1 层序地层图2为野外识别的腮林忽洞群层序与层序不整合界面,计7个三级层序。1 层序特征与纵向演化层序1(DS1):以碎屑岩为特征的层序。LST为发育于色尔腾山群基底岩石侵蚀面上的河流相沉积,河床主流相为巨型透镜状砾岩,边滩相为长石石英砂岩。河床砾岩下切下伏花岗片麻岩基底达15~25 m深度。TST(三角洲—滨岸)以初始海侵面与LST分界。HST顶部含砂灰岩,广泛发育帐篷构造和硅结壳层。DS1中凝缩层不明显。层序2(DS2):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相。底界面为岩相转换面。CS段为4~5 m厚的黑色板岩(第22层)。HST早期为深水锥柱叠层石灰岩,晚期变为圆柱叠层石灰岩及滨岸碎屑岩。层序3(DS3):含石英砂藻纹层灰岩组成的碳酸盐岩层序。底界为海侵碳酸盐岩上超面;顶部界面是厚度不大的铁质风化壳。50cm厚不含石英砂的纹层灰岩(第35层)为CS期记录。层序4(DS4):一个台地边缘叠层石礁相组成的层序,顶底界面均为以铁质红土型风化壳为代表的陆上暴露面。纹层灰岩(第47层,共厚50cm)为CS期沉积。层序5(DS5):由藻团灰岩、藻纹层灰岩、泥晶灰岩组成的碳酸盐岩潮坪层序,顶、底界均为陆上暴露面。TST以波状起伏的海侵面(ts)与下伏海相LST分界。CS段为被上、下硬地限制的纹层灰岩(第57—58层)。59—66层代表早期HST;67—73层是晚期HST。层序6及层序7(DS6,DS7):两个层序由深水微晶丘组成。DS6是微晶丘初始发育阶段;DS7微晶丘白云岩夹有三层具液化泄水脉的泥晶灰岩(浅水环境),它反映微晶丘发育过程中曾有三次停顿。DS7顶界由白云鄂博群黑色板岩所覆盖。据研究(袁忠信、白鸽等,1995及作者等薄片观察)[31],这种黑色板岩的原岩为火山-沉积岩。所以这一界面可能为火山作用形成,不是层序界面。2 层序不整合面与盆地演化层序界面的野外标定是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的关键。沉积层序及其间的界面是构造与海平面变化结果的响应,即盆地发生、发展的记录。沉积物组成的层序为正记录,界面则为负记录。图2 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柱图2腮林忽洞群中的层序不整合面有不同类型。DS1底部界面代表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盆地的开始。DS2与DS1之间的水下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反映了盆地的进一步扩展。海侵碳酸盐上超(DS3底界面)于DSl及DS2组建的碎屑岩垫板(template)之上,标志新的盆地—碳酸盐台地形成,反映了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时期。腮林忽洞群碳酸盐台地位于华北地台北部大陆边缘,DS3—DS5碳酸盐岩中普通含有陆源石英砂,也说明这是与大陆相连接的台地。台地发展过程中有3次海平面下降形成暴露不整合面(红土型大陆风化壳),层序界面与当时的断裂构造活动相联系。层序5中大量发育的震积岩,有力地表明暴露型层序不整合面的形成是由于区域断裂构造活动引起碳酸盐台地抬升所致。DS5,DS6顶部红土型风化壳厚30~50cm,从母岩至风化壳的地球化学变化列于表1中,风化壳中稳定元素大量集中,表明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暴露记录。DS5顶部界面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代表盆地性质的转换期,海平面由下降转变为迅速上升时期,由碳酸盐台地转化为深水盆地,发育了深水微晶丘。这种海平面的迅速上升,应是碳酸盐台地构造下沉的结果。表1 腮林忽洞群层序5和层序6顶部风化壳化学分析结果表2 地震灾变事件地层腮林忽洞群DS5为一震积岩构成的地震事件岩组。震积岩主要由内部发育各种形态液化泄水脉的纹理灰泥灰岩组成,即笔者等建立的碳酸盐震积岩序列中的A单元[34,35]。泄水脉由亮晶方解石构成,脉的上、下两端穿刺水平纹层,引起纹层牵引弯曲(图版Ⅰ-1)。除泄水脉外,纹层灰岩中广泛发育液化卷曲变形(B单元)及层间断层(C单元)。DS5中具7个震积岩层,DS7微晶丘中发现3个震积岩层,计代表了10个地震幕。显然, DS5—DS7是腮林忽洞—白云鄂博裂陷槽最强烈的构造活动(断裂活动、火山作用、火成岩侵入)时期,可能也是相应的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时期。震积岩即当时构造活动引起强地震(>6级)的产物。3 岩石地层图版Ⅰ 腮林忽洞群中的地震记录与微晶丘地层中地震记录腮林忽洞群原称腮林忽洞组,由内蒙古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队1971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达尔罕茂明联合旗幅(K-49XⅩⅪ)1:200000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71。,分为一岩段及二岩段。前已述及,“腮林忽洞组”厚达900m,其中有多个沉积间断面,故按岩石地层组的定义,“腮林忽洞组”应称腮林忽洞群,它可分为5个岩组(图2)。DS1,DS2为一个组,即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岩岩组,这个组即相当于原称的一岩段。二、三、四岩组为碳酸盐岩岩组,顶底均为明确的大陆风化壳所限,野外极易辨认。其中第三岩组为一叠层石灰岩岩组,横向应与灰岩相变;DS5单独构成第四组,第四组为一强地震事件岩组。DS6,DS7(第五组)为微晶丘白云岩。4 生物地层1 首次发现三叶虫碎屑在腮林忽洞剖面第10层上部,即DS1顶部的含石英砂微晶灰岩薄片中,发现有十几粒细小生物碎片(图版Ⅱ-3,4,5),颗粒呈弧形,个别为波浪形,并在碎屑的一侧外壳上有暗色粉末状铁质镶边,在周围灰泥已结晶为细微晶体时仍保持了生物的原始玻纤结构,在正交偏光下呈追踪式消光,这种结构构造是典型的三叶虫碎屑的特征。薄片中可观察到有大量变形的S形石英晶体组成的细脉贯穿岩石,并见由铁质细粉末充填的细小裂缝切断三叶虫碎片。2 首次发现奥陶纪疑源类微古植物样品采自DS1,DS2及DS3(图2),共计21份。分析结果如下:①DS1第2层所夹板岩中:Lophosphaeridium ,Leiopsophosphaera simplex Sin,Leiopsophosphaera ,Micrhystridium ,Zonosphaeridium ,Taeniatum simplex Sin。②DS2第22层(CS段)黑色纹理灰岩中:Micrhystridium 1,Micrhystridium 2,Micrhystridium conifrum Downia,Lophosphospheridium ,Microconcentrica ,?Gonio-,Goniosphaeridia ,Baltisphaeridium solidium(Sin,1962)Fu,Ancyrochiti-,Rbabdochitina ,C。③DS3第35层CS段黑色纹理灰岩中:?R,G,Leiopso-phosphaera 。由于腮林忽洞群已轻微变质,具刺疑源类只保留了角刺类和微刺类化石。DS1中的化石属于寒武系的分子;而DS2和DS3中的具刺疑源类和几丁虫则应属奥陶系的分子(图版Ⅱ-6~17),特别是DS2的CS段中疑源类类型多样,反映出CS段沉积时间很长,可以保留较多的属种。Baltisphaeridium Solida,G和几丁虫,它们最初发现于俄罗斯地台及扬子地台的下古生界中[36,37]。腮林忽洞群DS2和DS3的疑源类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腮四组(DS5)灰岩中的震积岩(岩石切片,比例棒长5cm),液化脉穿刺水平纹理灰岩使之在脉的两端弯曲变形。薄片中可清楚地看到直立的脉是在强地震振动下,由无数的水平泥晶纹层液化泄水集中而成(震积岩序列A单元)。图中直立的亮晶脉在图的上方、中部及底部可看到液化亮晶脉与水平纹层的连结,表明液化脉源于水平纹层灰岩。白云鄂博群中赋矿微晶丘宏观展布特征。腮林忽洞群微晶丘白云岩风化后的宏观地形。腮林忽洞群微晶丘上部青灰色富有机质微晶灰岩与黄色藻团相间排列。腮林忽洞群顶部微晶丘中黄色藻团冠部微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填充孔洞接触关系。腮林忽洞群微晶丘下部暗色藻泥及其间大量孔洞(箭头所指),比例棒长56mm。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已变为细晶白云岩,其中可见被改造的石英碎屑,比例棒长5mm,样品采自白云鄂博东矿以东地表。图版Ⅱ 腮林忽洞群中的古生物材料地层中地震记录5 微晶丘——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赋矿围岩微晶丘一般为底平顶凸的铁饼状体,厚度一般从几米至几十米,出现于较深水缓坡地带,成带状平行于古海岸线。微晶丘由微晶灰岩、生物组分、层晶构造(Stromatactis)、亮晶及陆源沉积物组成。钱宪和[38,39]对微晶丘曾做了系统研究与总结,他认为在微晶丘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像菌类、蓝绿藻等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淀出大量的微晶灰泥,同时捕获与沉淀一些灰泥,造成大量的微晶灰岩。笔者等研究华北地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时,辨认出北京西山及山西浑源等地冶里组底部纯灰岩为微晶丘,对其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40]彭阳,季强,章雨旭,乔秀夫。北京西山及邻区奥陶系底部微晶丘特征及层序地层学意义地质论评,1998,44(1):35~43。,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为腮林忽洞群顶部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围岩(H8或 )均为巨型微晶丘。1 腮林忽洞群DS7微晶丘特征腮林忽洞群顶部厚约90~100m均由基本上面貌相同的同一岩性岩石构成,仅在下部有三层发育液化碳酸盐脉(地震记录)的薄层灰岩将其分隔。这一巨大的岩性体是一个主要由碳酸盐岩微晶组成的大型微晶丘,并已发生了白云岩化。微晶丘的风化地貌呈馒头状山丘,与一般层状沉积岩的风化地形迥然不同(图版Ⅰ-3)。微晶丘外貌上呈土黄色厚层块状,在野外可清楚地看到黄色的藻团与青色富有机质灰泥相间生长构造(图版Ⅰ-4)。显微镜下,虽然岩石已重结晶并已白云石化,但仍能与宏观对照看到原生长状藻丛的冠部与填隙物的接触关系(图版Ⅰ-5),表现为生长状藻丛部分结晶较细,而填充的灰泥及孔隙内则结晶较粗;在野外结构构造相同的下部层位的同样黄色藻团中发现了大量藻丝及藻凝团,显然白云岩化之前的微晶丘中除了灰泥之外也存在有类似的藻团,代表微晶丘中的生物组分;其中发育的大量孔洞构造也是微晶丘的特征之一(图版Ⅰ-6);在DS7顶部发现大量藻纹层,为微晶丘的又一证据。2 白云鄂博超大型铁矿赋矿白云岩——微晶丘的特征白云鄂博矿床矿石中的纹层状构造,与藻纹层有相似性。白云鄂博东矿。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H25)中的纹层状构造(藻纹层)。白云鄂博东矿以东地表。岩石薄片中的三叶虫屑,箭头所指。单偏光(-),比例棒长52mm。岩石薄片中细小的三叶虫屑(箭头所指),图中可见到细裂缝切断三叶虫碎片。单偏光(-),比例棒长15mm。三叶虫屑,具玻纤结构,暗色部分为混染的泥、铁质杂质。单偏光(-),比例棒长52mm。Goni (×800)Lophosphosphaeridium (×800)8—Micrhystridium 1(×800)10—Micrhystridium 2(×800)角刺藻(×800)A(×260)M(×800)?G(×800)Baltisphaeridlum (×800)C(×260)(6—17号样品采自腮二组第22层,标本号911031-8,9)赋矿白云岩形态呈长透镜状,具有微晶丘的宏观形态及展布特征(图版Ⅰ-2),东西向延伸18km,它为由早奥陶世(相当于腮四组时期)两条东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深水盆地中的碳酸盐灰泥体。依潘启宇意见,这两条断裂为北部的高位断裂和南部的东介格勒断裂[33]。矿区内部受矿化的影响使原始结构破坏殆尽,只有矿石中的不规则条带状构造有可能是继承了原藻纹层的结构构造(图版Ⅱ-1);矿区东部同层位白云岩中宏观上也可见层纹状结构(图版Ⅱ-2),应为微晶丘内部微生物成分(如隐藻)的体现,其内部结构为细晶白云石成层分布(图版Ⅰ-7);微晶丘白云岩中有板岩的夹层及透镜体,这些板岩是由间歇性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沉积在微晶丘内部或丘间(微晶丘应看成是由若干个次一级的微晶丘互相叠置而成),后经变质改造形成;微晶丘的顶部为凹凸不平的起伏状,上覆很厚的板岩层,由于板岩为火山灰变质而来[31],因此微晶丘的消亡是由于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火山灰沉降使制造碳酸盐岩微晶的微生物窒息而死。在白云岩下伏页岩中有白云岩的夹层及透镜体(原来疑为白云岩侵入体),应解释为在微晶丘的初始发育阶段,页岩中有微晶丘的夹层。6 讨论1 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图3 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下部层位可能的对比关系内蒙古地质学家一直将腮林忽洞群与中元古界什那干群相对比[41]。腮林忽洞群组成白云鄂博复向斜南翼(图1),与白云鄂博群均不整合于色尔腾山群(Pt1sr)之上,有着共同基底,而与其南远距约100km的什那干群无关(图1左下图)。图3表示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下部(H1—H5)的对比关系。 及H1,H2为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水硅质碎屑岩为主;海侵碳酸盐岩上超的结果,发育了华北地台北缘的碳酸盐台地( O1s2-4)及其以北台地前泥质沉积(H3—H4);腮林忽洞群微晶丘白云岩 与白云鄂博群赋矿微晶丘白云岩 可能为同一时期深水碳酸盐盆地沉积。白云鄂博群的时代曾有长期争论。目前主导性认识将其置于中元古界[41]。主要依据是同位素定年资料(1400~1200 Ma)。张鹏远等对白云鄂博群的全面研究和公布的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微体动物化石(H3,H5,H8,H10),论证了白云鄂博群为下古生界[24,28]。作者等在腮林忽洞群中新发现的化石材料,支持了张鹏远等的工作。据目前已有的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微晶丘仅见于奥陶纪—三叠纪,也佐证了白云鄂博群与腮林忽洞群更可能为下古生界。根据新的地质记录,作者修正原有中元古界的观点,认为,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为加里东期裂陷槽沉积。根据震积岩层位,裂陷作用始于腮林忽洞群DS5,即腮四组时期。前已述及,这个时期可能正是主要成矿时期,白云鄂博群下古生界化石资料与大量加里东期成矿年龄数据相吻合[21,26,41,42]。至于1400~1200 Ma的年龄数据需进一步研究其地质意义。2 丘控矿床基于赋矿白云岩为微晶丘这一新认识,白云鄂博矿床的形成除了可能与幔源物质及火山作用有关外,微晶丘的生物聚矿作用和微晶丘本身的储矿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7 结论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的研究涉及对华北地台北缘构造演化和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认识。笔者希望本文提供的新材料和新认识能引起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矿床学等学科地质学家的兴趣,从新的角度和思路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部分同位素年龄数据与古生物材料的矛盾应如何解释?腮林忽洞群中震积岩组与白云鄂博群中的多个震积岩层位如何等时对比?强地震形成的构造背景如何?腮林忽洞群微晶丘层位是否可能高于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而是一个穿时微晶丘?微晶丘生物成矿机制和微晶丘储矿机制如何?这些问题均需深入研究。丘控矿床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与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平行的腮林忽洞微晶丘上,在这个微晶丘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铁、稀土或(和)铌矿化。这是本文的期待。参考文献[1]李毓英白云鄂博铁矿地质与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2]周振玲,李功元,宋同云,刘宇光内蒙古白云鄂博白云石碳酸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地质论评1980,26(1):481~488[3]李继亮,胡辅佑白云鄂博群中蛇纹岩质滑塌堆积地质科学,1981(3):269~272[4]孟庆昌白云鄂博碳酸岩矿床的成因特征地质与勘探,1981(3):11~15[5]孟庆润论白云鄂博铁矿含矿围岩—白云岩的沉积成因及其沉积环境分析地质论评,1982(5):481~489[6]白鸽,袁忠信白云鄂博矿床成因分析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1983(4):1~15[7]成忠礼,桂训唐,王俊文白云鄂博黑色板岩的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年报(1982~1983)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43~44页[8]李继亮白云鄂博群中的酸性火山岩地质科学,1983(1):36~43[9]李士勤再论内蒙古白云鄂博含稀有金属碳酸岩及其铌稀土铁矿床的成因见:北方板块构造文集第1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56~185页[10]魏菊英,上官志冠白云鄂博铁矿围岩白云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岩石学研究(第二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4~21页[11]刘铁庚白云鄂博白云碳酸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1985(3):15~28[12]刘铁庚白云鄂博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讨论地质论评,1986(2):150~159[1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白云鄂博矿床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4]侯宗林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作用地质与勘探,1989(7):1~5[15]王楫,李双庆等内蒙古渣尔泰山群与白云鄂博群时代对比及含矿性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6]Drew L J,M eng Qingrun and Sun WThe Bayan Obo Iron-rara-earth-niobium deposits,In ner Mongolia,CL,1990(26):43~65[17]刁乃昌白云鄂博群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国区域地质,1990(4):353~359[18]孟庆润白云鄂博“H8”含矿白云岩的岩石类型冶金地质动态,1991(8):17~19[19]袁忠信,白鸽,吴澄宇,张宗清内蒙古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矿床地质,1991(1):59~70[20]张宗清,叶笑江,袁忠信等白云鄂博稀土矿床的形成年代:Sm-Nd同位素数据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1):80~83[21]赵景德,任英忱等以多种证据建立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床成矿物质的生成顺序地质找矿论丛,1991(4):1~17[22]梁玉左,王楫白云鄂博群H8岩段顶部发现微小型叠层石内蒙古地质,1992(1):11~12[23]孟庆润,Drew L J内蒙古白云鄂博“H8含矿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研究及其成因地质找矿论丛,1992(2):46~54[24]孙淑芬内蒙古白云鄂博尖山组微古植物新发现地质论评,1992(5):474~477[25]王楫,李双庆,王保良,李家驹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6]Chao E C T,Back J M,Minkin J A and Ren YHost-rock controlled epigenetic,hydrothermal metasomatic origin of the Bayan Obo REE-Fe Nb ore deposit,Inner Mongolia,PRCApplied Geochemistry,1992,7:443~458[27]陈辉白云鄂博矿床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见: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561~562页[28]张鹏远,李双庆,王长尧,牛绍武,孙淑芬等白云鄂博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93,28,1~86[29]任英忱,张英臣,张宗清白云鄂博稀土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主要地质热事件地球学报,1994(1—2):95~101[30]张宗清,唐索寒,王进辉等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形成年龄的新数据地球学报,1994(1—2):85~93[31]袁忠信,白鸽,吴澄宇等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H9火山岩岩石特征及其意义矿床地质, 1995(3):197~205[32]白鸽,袁忠信等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论证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33]潘启宇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3):369~378[34]乔秀夫,宋天锐,高林志等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地质学报,1994(2):16~34[35]乔秀夫,宋天锐,李海兵,高林志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6]Тимофеев Ъ В,Гнрмaн Г Н,Михайлова Н СМ икрофитофоссилииДокембрия,Кeмeбрияи ОрдовикAкaдeмИЯН аук СССР,Институт Геологии иГ еохронологииДокембрия1976,1~107[37]邢裕盛,刘桂芝长江西陵峡区奥陶—志留纪微古植物群第一届全国化石藻类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45~154页[38]Tsien H HAncient reefs and micrite mounds,their concepts,no menclature and PGSChina,1990(4):261~287[39]钱宪和,微晶灰岩与微晶丘它们的问题与成因台湾中央地质调查所特刊1991(5):213~287[40]季强,章雨旭从层序地层学研究试论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地质论评,1997,43(3);241~248[41]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42]刘兰笙、高翎、杜安道、孙亚莉白云鄂博稀土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矿床地质,1996,15(2):188~191

朱瀛波 张小伟 张翼 刘淑鹏(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摘要 云母纸板在电气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造云母纸板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云母纸板的剪裁及冲切成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无法回收利用的云母纸板边角料。这些边角料作为废弃物被遗弃,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使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并重新利用,实现人造云母纸板无废清洁生产新工艺。关键词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开解率。第一作者简介:朱瀛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非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20余年,通讯地址:武昌珞狮南路122号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430070;E-mail:。一、概述(一)云母云母是一种透明片状的非金属矿物,是一类含水铝硅酸盐。它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一定的耐高热性能,而且由于云母的结晶为层状结构,对垂直于解理面的电场具有极高的绝缘性能。云母的成分通式可用X {Y2-3[Z4O10](OH)2} 表示。Z组阳离子主要是Si和Al。Y组阳离子主要为Al3+,Fe3+和Mg2+。单元结构层均由三个基本结构层组成。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的比例为2∶1。四面体层的Si约有1/4被Al置换,使Si∶Al为3∶1。硅氧四面体层呈六方网格状分布,上下两层四面体相对排列,但在平面上的位置并不重合。云母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和抗压、抗剪强度、柔韧性好,它的晶格十分稳定,加之是特殊层状构造,使云母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长期以来,云母一直是电气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绝缘材料。目前,虽然已经出现很多新型材料,但还没有任何一种绝缘材料能够取代云母。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对云母的需要量不断增长。云母开采困难,剥制片云母全凭手工操作,出成率极低,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云母本身的利用率,其中重要的途径是云母纸的制造和应用[1~6]。(二)云母纸云母纸是以碎云母为原料,经制浆,在造纸机上抄制而成的,它保持了天然云母的多种优良性能,且厚度均匀、介电强度波动范围小、电晕起始电压高而稳定。其介质损耗的电压特性比天然片云母好,绝缘稳定得多。在许多领域可取代天然片云母。云母纸制造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温塑料、光导纤维并驾齐驱,在国外被誉为对当代电气电子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四大技术之一。但是,用云母抄制的云母纸机械强度较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常需用胶粘剂、补强材料制成各种制品,才能满足各方面不同要求。云母纸板是由多层云母纸经过加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压合而成的。云母纸板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必须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这部分废料通常被当作工业垃圾处理,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云母资源,所以急需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些云母纸板的边角料。本研究提出一种云母纸板边角料回收的方法:通过一种开解剂的浸泡,使云母纸板开解脱胶,在机械力的帮助下,使其成为可回收再利用的纸浆,符合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二、实验方案实验选取化学法,用一种合适的开解剂来浸泡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剂与云母纸板的黏结胶发生化学反应,使黏合胶失去粘结效用与云母分离;再用高速打浆机打浆并施加一定的机械力。清洗后的再生云母浆料可用来重新抄取云母纸。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来源于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以解决其生产中所废弃的大量云母纸边角料问题。经过初步的探索实验,找出了影响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开解剂的用量、浸泡物料浓度、浸泡反应时间、打浆转速、打浆时间、打浆浓度等。三、开解实验实验中,每次取100 g云母纸板边角料,以一定用量的合适开解剂浸泡,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一定的打浆浓度、打浆转速下开始打浆,打好的浆料用水力分级的方法分出未开解大片。通过各个影响因素的交叉实验,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一)开解剂用量与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采用开解剂用量分别为6 kg/t、9 kg/t、12 kg/t、15 kg/t、18 kg/t,选用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30%、35%、40%、45%,打浆转速为14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表1 开解剂浓度对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开解剂用量的增加,开解率的整体水平在提高,当开解剂用量增大到12 kg/t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再增加开解剂用量,开解率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浸泡物料浓度都显示了同样的变化规律。综合此方面的考虑,选择开解剂的用量为12 kg/t比较经济合理。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开解率在逐渐提高,但变化的幅度较小,说明开解剂用量范围在6~18 kg/t时,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不大。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及浸泡药剂浓度的增大,用水量减小,开解率呈上升趋势,故选择浸泡物料浓度为45%较为合适。(二)浸泡反应时间对于云母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浸泡反应时间6 h、12 h、18 h、24 h、30 h,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转速为12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浸泡时间在6~30 h变化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开解率一直在增长,当浸泡时间达到24 h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且云母纸板的开解率达到4%,效果已经很明显。综合考虑,浸泡反应时间选取在24 h比较经济合理。表2 浸泡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三)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分别选取打浆时间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打浆浓度选择20%,打浆转速为14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开解率逐渐增大。当打浆时间在30 min之后,开解率增大趋于平缓。故打浆时间定在30 min时比较合理。表3 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四)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选取打浆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选择10%、15%、20%、25%、30%,打浆转速为1000 r/min、1200 r/min、1400 r/min、16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4可以看出,打浆浓度稀更有利于云母纸板的开解,从20%打浆浓度处开始下降,浓度高时,云母纸浆分散不好,对于打浆产生不利影响,开解率总体变化不是很大,综合考虑选择20%的打浆浓度比较合适。当打浆机转速增加时,云母纸板的开解率也随着增加,当打浆转速达到1600 r/min时,浆料易飞溅,1400 r/min转速适中,且开解效果比较明显,综合考虑选择1400 r/min的转速。表4 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寻求到了一种用开解剂浸泡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得到了这种方法的最优化条件,即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的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20%,打浆转速1400 r/min。四、实验效果用于制造云母纸的云母鳞片粒度主要分布在-14目+140目,而在云母纸浆的脱水过程中,筛网网目的选择是根据对云母浆的要求一般选在120~200 目之间,粒度小于200 目的云母鳞片为过细鳞片,不适合用于造纸,因此处理边角料应使得云母鳞片的粒度尽可能地大于200目。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本研究开解后的云母纸板浆料的组成见表5,-200目云母鳞片只占38%,62的开解后的云母鳞片适合于再造纸,是一种合适的从云母纸板边角料生产再生云母纸浆的办法,充分利用了云母资源。表5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五、结论综上所述,用开解剂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厂家利用开解后的云母鳞片返回生产线再造纸,生产的云母纸拉伸强度达10N/cm,在可行性方面可以达到生产的要求。鉴于每年产生大量的云母纸板边角料及废弃物需要回收利用,化学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将会有广阔的前途,市场前景巨大。参考文献[1]吴自强,魏鹏,唐四丁云母纸的性能及其主要制品[J]化工时刊,1997,4:7-12[2]云母综合利用编写组云母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任耀武碎云母的工业用途及开发[J]内蒙古地质,1998(3):17-21[4]任耀武河北省绢英粉的开发利用[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2)[5]袁楚雄,田中凯,刘奇云母及其深加工[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6(4):42-46[6]戴为胜我国云母纸和湿磨云母粉工业现状及展望[J]非金属矿,1995(5)A New Technology of Recycling and Reusing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Zhu Yingbo,Zhang Xiaowei,Zhang Yi,Liu Shupe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mica cardboard in electric industry is becoming wider and wider,and the production of man-made mica cardboard is The problem followed is that the process brings about too much unrecycleabl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when the mica cardboard is cut out and punched and Those leftover materials are always cast away as the waste,resulting in not on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waste of This research work attempts to find a new way to decompos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into pieces so as to be reused and realize the new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of man-made mica Key words:mica cardboard,leftover materials,decomposition,decomposition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1996[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

朱瀛波 张小伟 张翼 刘淑鹏(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摘要 云母纸板在电气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造云母纸板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云母纸板的剪裁及冲切成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无法回收利用的云母纸板边角料。这些边角料作为废弃物被遗弃,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使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并重新利用,实现人造云母纸板无废清洁生产新工艺。关键词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开解率。第一作者简介:朱瀛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非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20余年,通讯地址:武昌珞狮南路122号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430070;E-mail:。一、概述(一)云母云母是一种透明片状的非金属矿物,是一类含水铝硅酸盐。它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一定的耐高热性能,而且由于云母的结晶为层状结构,对垂直于解理面的电场具有极高的绝缘性能。云母的成分通式可用X {Y2-3[Z4O10](OH)2} 表示。Z组阳离子主要是Si和Al。Y组阳离子主要为Al3+,Fe3+和Mg2+。单元结构层均由三个基本结构层组成。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的比例为2∶1。四面体层的Si约有1/4被Al置换,使Si∶Al为3∶1。硅氧四面体层呈六方网格状分布,上下两层四面体相对排列,但在平面上的位置并不重合。云母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和抗压、抗剪强度、柔韧性好,它的晶格十分稳定,加之是特殊层状构造,使云母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长期以来,云母一直是电气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绝缘材料。目前,虽然已经出现很多新型材料,但还没有任何一种绝缘材料能够取代云母。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对云母的需要量不断增长。云母开采困难,剥制片云母全凭手工操作,出成率极低,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云母本身的利用率,其中重要的途径是云母纸的制造和应用[1~6]。(二)云母纸云母纸是以碎云母为原料,经制浆,在造纸机上抄制而成的,它保持了天然云母的多种优良性能,且厚度均匀、介电强度波动范围小、电晕起始电压高而稳定。其介质损耗的电压特性比天然片云母好,绝缘稳定得多。在许多领域可取代天然片云母。云母纸制造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温塑料、光导纤维并驾齐驱,在国外被誉为对当代电气电子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四大技术之一。但是,用云母抄制的云母纸机械强度较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常需用胶粘剂、补强材料制成各种制品,才能满足各方面不同要求。云母纸板是由多层云母纸经过加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压合而成的。云母纸板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必须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这部分废料通常被当作工业垃圾处理,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云母资源,所以急需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些云母纸板的边角料。本研究提出一种云母纸板边角料回收的方法:通过一种开解剂的浸泡,使云母纸板开解脱胶,在机械力的帮助下,使其成为可回收再利用的纸浆,符合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二、实验方案实验选取化学法,用一种合适的开解剂来浸泡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剂与云母纸板的黏结胶发生化学反应,使黏合胶失去粘结效用与云母分离;再用高速打浆机打浆并施加一定的机械力。清洗后的再生云母浆料可用来重新抄取云母纸。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来源于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以解决其生产中所废弃的大量云母纸边角料问题。经过初步的探索实验,找出了影响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开解剂的用量、浸泡物料浓度、浸泡反应时间、打浆转速、打浆时间、打浆浓度等。三、开解实验实验中,每次取100 g云母纸板边角料,以一定用量的合适开解剂浸泡,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一定的打浆浓度、打浆转速下开始打浆,打好的浆料用水力分级的方法分出未开解大片。通过各个影响因素的交叉实验,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一)开解剂用量与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采用开解剂用量分别为6 kg/t、9 kg/t、12 kg/t、15 kg/t、18 kg/t,选用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30%、35%、40%、45%,打浆转速为14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表1 开解剂浓度对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开解剂用量的增加,开解率的整体水平在提高,当开解剂用量增大到12 kg/t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再增加开解剂用量,开解率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浸泡物料浓度都显示了同样的变化规律。综合此方面的考虑,选择开解剂的用量为12 kg/t比较经济合理。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开解率在逐渐提高,但变化的幅度较小,说明开解剂用量范围在6~18 kg/t时,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不大。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及浸泡药剂浓度的增大,用水量减小,开解率呈上升趋势,故选择浸泡物料浓度为45%较为合适。(二)浸泡反应时间对于云母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浸泡反应时间6 h、12 h、18 h、24 h、30 h,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转速为12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浸泡时间在6~30 h变化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开解率一直在增长,当浸泡时间达到24 h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且云母纸板的开解率达到4%,效果已经很明显。综合考虑,浸泡反应时间选取在24 h比较经济合理。表2 浸泡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三)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分别选取打浆时间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打浆浓度选择20%,打浆转速为14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开解率逐渐增大。当打浆时间在30 min之后,开解率增大趋于平缓。故打浆时间定在30 min时比较合理。表3 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四)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选取打浆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选择10%、15%、20%、25%、30%,打浆转速为1000 r/min、1200 r/min、1400 r/min、16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4可以看出,打浆浓度稀更有利于云母纸板的开解,从20%打浆浓度处开始下降,浓度高时,云母纸浆分散不好,对于打浆产生不利影响,开解率总体变化不是很大,综合考虑选择20%的打浆浓度比较合适。当打浆机转速增加时,云母纸板的开解率也随着增加,当打浆转速达到1600 r/min时,浆料易飞溅,1400 r/min转速适中,且开解效果比较明显,综合考虑选择1400 r/min的转速。表4 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寻求到了一种用开解剂浸泡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得到了这种方法的最优化条件,即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的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20%,打浆转速1400 r/min。四、实验效果用于制造云母纸的云母鳞片粒度主要分布在-14目+140目,而在云母纸浆的脱水过程中,筛网网目的选择是根据对云母浆的要求一般选在120~200 目之间,粒度小于200 目的云母鳞片为过细鳞片,不适合用于造纸,因此处理边角料应使得云母鳞片的粒度尽可能地大于200目。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本研究开解后的云母纸板浆料的组成见表5,-200目云母鳞片只占38%,62的开解后的云母鳞片适合于再造纸,是一种合适的从云母纸板边角料生产再生云母纸浆的办法,充分利用了云母资源。表5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五、结论综上所述,用开解剂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厂家利用开解后的云母鳞片返回生产线再造纸,生产的云母纸拉伸强度达10N/cm,在可行性方面可以达到生产的要求。鉴于每年产生大量的云母纸板边角料及废弃物需要回收利用,化学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将会有广阔的前途,市场前景巨大。参考文献[1]吴自强,魏鹏,唐四丁云母纸的性能及其主要制品[J]化工时刊,1997,4:7-12[2]云母综合利用编写组云母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任耀武碎云母的工业用途及开发[J]内蒙古地质,1998(3):17-21[4]任耀武河北省绢英粉的开发利用[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2)[5]袁楚雄,田中凯,刘奇云母及其深加工[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6(4):42-46[6]戴为胜我国云母纸和湿磨云母粉工业现状及展望[J]非金属矿,1995(5)A New Technology of Recycling and Reusing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Zhu Yingbo,Zhang Xiaowei,Zhang Yi,Liu Shupe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mica cardboard in electric industry is becoming wider and wider,and the production of man-made mica cardboard is The problem followed is that the process brings about too much unrecycleabl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when the mica cardboard is cut out and punched and Those leftover materials are always cast away as the waste,resulting in not on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waste of This research work attempts to find a new way to decompos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into pieces so as to be reused and realize the new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of man-made mica Key words:mica cardboard,leftover materials,decomposition,decomposition

孙大中,1932年6月20日出生于威海,幼年时全家迁居天津。解放不久,随经商的父亲到香港,就读于香港华南中学。返回内地后入南开中学学习,在地理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下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 孙大中出生在山东省威海市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后来经商,母亲是家庭妇女。孙大中在家乡度过幼年,后全家迁居天津。新中国成立不久,孙大中随父亲到了香港,就读于香港华南中学。一年后返回内地,1951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并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院系调整后入北京地质学院。 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进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大学毕业,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任教。其间曾先后回母校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分别师从前苏联专家拉迪什教授和郭承基教授进修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 1952年,他参加了高振西先生率领的野外实习队,跑遍了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矿区,既实习又为筹建北京地质学院地质陈列馆采集标本。野外工作结束时正值学校放暑假,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素描,高先生希望他继续留下来,跟他一起到南京地质博物馆做室内工作。他欣然遵命,并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整天钻在博物馆里看、画、记。后来他回忆起这个有意义的暑假时写道:“一个多月是短暂的,但我一生难忘这个暑假。它使我受到一次由野外到室内、由实践到理论的绝好的锻炼,为我以后在结晶学、矿物学、矿床学和地质学发展史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1954年,他参加了马杏垣教授领导的中条山科研队,转年又为做毕业论文独自到中条山进行野外工作,这是他一上中条山。三月初的北方大地乍暖还寒,中条山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白天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深山,有时跌进雪埋的探槽中。夜晚在小油灯下整理资料,破旧的小卖部的柜台就是床铺。有时清晨醒来,被子上竟盖了薄薄的一层雪花。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完成了野外工作,还草测了一份1∶5万的前寒武纪地质图,并发现了后经勘探证实为中型矿床的庙疙瘩铜矿。他的毕业论文被学校推荐为“毕业论文样板”。该论文《山西省中条山前震旦系地层及构造》改写后(与石世民合作)在《地质学报》上发表。1955年大学毕业,在合肥工业大学(前身为淮南煤炭专科学校、合肥矿业学院)矿物学教研室任助教。其间曾先后回母校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师从苏联专家拉迪什教授和郭承基教授进修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 生前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广州分部工作。山东省威海市人,九三学社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北京地质学院地勘系,1955年9月—1964年1月在合肥工业大学任教,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实验室主任,其中:1956年8月—1957年9月在北京地质学院矿物教研室进修地球化学,1958年5月—1959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物室进修稀有元素矿物;1958年底被破格晋升为讲师,并任矿物实验室主任。 1958年底晋升为讲师。1964年调到地质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现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平反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地层构造研究室副主任、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主任、同位素地质研究室主任等职。1991年获地矿部首批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底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持所务工作。1997年5月因病在广州逝世。 1964年1月—1992年11月调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1964年调到地质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现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地层构造研究室副主任、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主任、同位素地质研究室主任等职。 1972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孙大中戴着“特嫌”的帽子,到中条山边改造边“用一技之长”,参加了中条山铜矿地质研究工作。他不在乎自己是“黑几类”,倒庆幸有了工作的机会。他身处逆境心悬科学,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了科研队实际上的学术带头人。这次科研工作使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和铜矿地质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版的专着《中条山铜矿地质》获得了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奖。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书以集体署名,但他作为第一作者是当之无愧的。他自尊自重、不卑不亢,踏实工作,乐于助人,也赢得了科研队全体成员和地质队、矿山地质人员的赞佩和尊敬。他提出区内主要类型铜矿可归属于3个早元古代含铜建造,认为不同建造的矿床虽然原始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不同,但具有明显的共性——层控性。经历区域变质后,特别是1800Ma左右的中条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形成了相似的“热液成矿”的特征,但没有改变矿床受原岩建造或岩相、岩性控制的特点。对于著名的铜矿峪“斑岩铜矿”,他提出“并非一次或一种成因的简单矿床”的观点。认为主要的原生成矿作用与钾质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钾质酸性火山岩(部分火山侵入岩)形成含钼的铜矿化,其成矿特点接近于广义的斑岩铜矿,但具有层控性,且经过变质;而钾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铜矿化,具有层状铜矿的特点,也经过变质。二者均可归入“变质火山气液铜矿”,在找矿上应遵循地层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原则。1978年,孙大中得以彻底平反。80年代,孙大中带队三进中条山。在前两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他较早地引用国际上先进的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和高精度离子探针质谱法测年技术来获得火成岩的结晶年龄、捕获和继承锆石年龄,运用综合年代学方法建立该地区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提出以火成岩年代地球化学作为岩石圈探针的新方法,以研究年代地壳结构模式。这项科研成果较清楚地阐述了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包括铜和铁的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关系,并填补了全球2400—2000Ma期间岩浆活动记录的空缺;他将地学研究中三维体系的“深度维”赋予时间的标志,从而扩展为“四维”体系。《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一书是这项科研成果的总结,是国内这一研究领域最早最系统的专着。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相结合进行深部地质和大陆地壳动力学研究的新思路,后来华南深部地质的研究工作就是他这一学术思想的体现。1996年5月,他突然病倒在广东省基础研究研讨会上,并被宣判为晚期癌症。他很平静地对妻子说:“是搞科学的,要正确对待疾病。生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俩说好,谁也不许泄气,一起与疾病作斗争。”他既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又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做最多的工作。在需要尽快外出做探查确诊时,他却要求妻子给他时间处理工作,没事似地起早贪黑起草、讨论、修改、定稿“珠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工程研究”课题的立项书,安排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在医生嘱咐静养待查期间,他竟是在马不停蹄、早晚兼程的工作中度过的。即使他的肠梗阻已经严重,晚上疼痛不能入睡,他仍坚持参加东深供水工程考察,每到一地他就谈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水环境的利用保护。考察期间休息半日,安排游深圳野生动物园,他却到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员会作了3个小时的学术报告。在生命的最后日子,孙大中因持续高烧而常昏睡。有一次醒来时他说:“我老是在沙漠中跋涉,找地下水,我要为内蒙古人民解决水资源问题。”80年代初期孙大中曾多次推荐应用“皮尔斯构造图解”来探讨前寒武纪岩石或地质作用的构造环境。但经过反复实践,他发现这种图解法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于是多次强调要在充分研究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应用这个图解而反对数据加图解的简单的游戏。1980年3月晋升副研究员,1981年6月任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4月晋升研究员,1987年5月任研究室主任;1992年11月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天津“国际元古宙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上,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就这一问题取得共识,并写进《PrecambrianResearch》杂志出版的会议专集的前言中《PrecambrianResearch》1989年,他参加华盛顿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间隙,他不探亲访友,不游览名胜,抽空参加了两个短训班,其中一个是有关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回国后,他立即与年轻人一起翻译资料,在课题中研究应用,并召开以年轻人为主的专题讨论会,推广这种新的方法。他走了,他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年轻人的心中。孙大中性格鲜明,表里如一,待人热情真诚,直言不讳。工作中他节省每一分钱,把有限的经费用到科研上,当需要邀请地质队或矿山人员协助工作时,他常是自己掏腰包请客。每当分稿费分奖金,他总是多考虑集体,照顾他人。他的品格产生了榜样的力量。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任负责人、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等。 从1994年上半年开始,孙大中就多方搜集资料,召开各种座谈会,准备首先在珠江流域或珠江三角洲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他很快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建议调整和重组科研资源,建立广东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做组织准备。孙大中院士认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决策层、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参与、支持。就可持续发展研究而言,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互相结合。”自1994年到孙大中谢世,孙大中以“可持续发展及在广东省的可行性”、“加强公益性研究,促进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概念”、“可持续发展与广东省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工程与能源”等为题在各种场合作报告几十次,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请他作报告的邀请不断,直到病重他仍坚持践约。也为了这份放不下的心事,在治病和工作矛盾时他选择了工作,为此他延误了确诊,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在《地质论评》、《经济地理》《南京大学学报》、《矿物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编著一部。论文被《Chemical? Abstracts》(CA)收集6篇,被《GeoRef》(美国地学文摘)收集9篇,被《中国地质文摘》收录12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8篇,引用22次。截至2012年及代表性论文有:1、内陆地区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游憩系统建设研究,《经济地理》2003年增刊,第一作者。2、北京奥运对周边旅游市场的影响分析,《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第二作者。3、论山西旅游经济与旅游教育的关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N3,第一作者。4、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与宗教旅游,《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二期,第一作者。5、中国风景名山岩石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成因探讨,《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二期,第一作者。6、韧性剪切过程中金沉淀富集的新机制,《地质论评》,1998年第六期,独立完成。7、再论含金硫化物矿物中能否存在负价金,《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第六期,第一作者。8、岩浆上升过程中各种热力学因素对岩浆温度的影响,《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7年第二期,第一作者。9、论现代地理学的形成与前瞻,《经济地理》1997年NO3,第一作者。10、黄铁矿和毒砂在XPS谱图上83ev激发峰的新归因,《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五期,第一作者。11、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研究,《矿物岩石》,1996年第二期,第一作者。12、石英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第五期,第一作者。13、含金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能存在负价金,《地质论评》,1996年第五期,第一作者。14、次显微金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的赋存状态新探讨,《矿物学报》,1994年第一期,第一作者。15、黑钨矿类质同象系列的X射线衍射研究,《矿物学报》,1989年第三期,第一作者。16、黑钨矿类质同象系列的红外线光谱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年第三期,第一作者。

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1996[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

  • 索引序列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一下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