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

[1]黄玮俊 李彩霞 拉布 周雁 黎培兴 胡彬 普布卓玛 格桑卓嘎 方积乾 王一鸣藏族人群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基因的高精度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图谱及其与汉族人群的比较[J]科学通报,2006,51(3):283~[2]王蓓 高海莲 刘雪琴 郝元涛 冯桂兰 方积乾WHO生存质量量表老年模块在我国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7~[3]凌莉 刘军 韩璐 唐广心 方积乾广州市农村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1~[4]王心旺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健康、伤残、死亡三者间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445~[5]郝元涛 方积乾 宋心远 朱淑明 吴少敏非线性因子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08~[6]王心旺 方积乾基于混合正态模型的糖尿病住院病人医疗保险设计[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18~[7]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传递不平衡的对称性检验的适用性[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16~[8]颜杰 相丽驰 方积乾灰色预测模型及SAS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75~[9]何春 方积乾极大似然估计和拟极大似然估计模拟之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3(1):114~[10]郝元涛 方积乾 Power MJ 吴少敏 朱淑明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1~[11]刘清海 方积乾医学期刊统计学误用现状、趋势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49~[12]赵利 刘凤斌 梁国辉 陈金泉 方积乾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13]王心旺 方积乾基于分类风险模型的最优奖惩系统设计及在特定疾病保险中的应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3):185~[14]麦劲壮 李河 方积乾 刘小清 饶栩栩Meta分析中失安全系数的估计[J]循证医学,2006,6(5):297~[15]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家系数据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3):9~[16]凌莉 刘军 韩璐 唐广心 方积乾广州市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6):395~[17]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卫生行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产出效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9~[18]万崇华 方积乾 汤学良 张灿珍 卢玉波 孟琼 高丽SF-36量表用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的效果评价[J]肿瘤,2005,25(5):492~[19]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离子通道的混合密度参数估计与状态判别[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6):62~[20]颜杰 党容 方积乾配对设计两组多分类频数分布的比较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5):306~[21]颜杰 谢薇 方积乾SPSS中随机抽样的精确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55~[22]匡莉 方积乾 徐淑一医院规模经济与成本函数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5,22(3):111~[23]金华 方积乾多维协变量具有测量误差的结构回归模型[J]生物数学学报,2005,20(1):77~[24]刘清海 方积乾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指南的综述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48~[25]黄玮俊 李彩霞 陈素琴 孙健冬 周雁 方积乾 王一鸣中国汉族人群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5个基因的高精度单倍型及单倍型域构建[J]科学通报,2004,49(7):649~[26]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马氏距离判别[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3):111~[27]王心旺 刘淑霞 方积乾健康期望寿命的综合评价[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4):29~[28]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糖尿病保险费精算模型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3):7~[29]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6种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2):21~[30]杜勇 李幼姬 李彩霞 郭辉 JosephCKLeung ManFLam 杨念生 黄锋先 方积乾 PatrickHMaxweⅡ 黎嘉能 王一鸣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3):200~[31]赵利 陈金泉 梁国辉 刘凤斌 方积乾因子分析法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965~[32]郝元涛 孙希凤 方积乾 吴少敏 朱淑明量表条目筛选的统计学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09~[33]何春 方积乾多维平均处理效应极大似然估计的模拟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21(4):97~[34]颜杰 李彩霞 曾芳芳 方积乾如何控制SAS结果的输出[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2):119~[35]张晋昕 方积乾 凌莉 陈雄飞 党容基于预报效果的ARIMA模型筛选[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6~[36]颜杰 李彩霞 方积乾 丁守銮完全随机设计两组t检验与秩和检验的功效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10~[37]刘颜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积乾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41~[38]孙希凤 郝元涛 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量表条目的初步筛选[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55~[39]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阈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294~[40]刘凤斌 方积乾 王建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90~[41]刘颜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积乾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76~[42]赵利 刘凤斌 梁国辉 方积乾 林丽珠 陈金泉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研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32~[43]金华 何春 方积乾可交换条件下的结构回归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3):4~[44]黎培兴 李彩霞 方积乾 关永源单离子通道的隐马氏模型与状态的还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2):9~[45]方积乾 宇传华第十三讲 如何处理随访资料[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1):63~[46]王心旺 杨哲 刘淑霞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3):F002~[47]王心旺 方积乾健康-疾病负担测量与医疗保险精算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6):1~[48]凌莉 方积乾三级医院病人就诊流向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3):11~[49]孙希凤 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8):508~[50]陈雄飞 董晓梅 汪宁 方积乾多因子共线性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12~[51]郝元涛 方积乾证实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等价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3):130~[52]张晋昕 方积乾 赵晓华 陈雄飞 凌莉医学时间序列谱分析中的日历因素及修正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90~[53]倪涛洋 黎黎 刘颜 方积乾 关永源时间序列数据记忆性的判别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4):502~[54]何春 方积乾可交换条件下多维结构回归模型总体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3):321~[55]许宗利 方淯靖 方积乾多元性状同胞对连锁分析方法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定位数据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2):176~[56]许宗利 方积乾一般家系二分类性状的贝叶斯连锁分析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1):15~[57]郝元涛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价性评价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3):338~[58]郝元涛 方积乾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4):240~[59]方积乾 王显红骨密度测量的统计质量控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273~[60]许宗利 方积乾适宜于连锁分析文献的Meta分析方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96~[61]刘凤斌 方积乾医学教育与生存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206~[62]周旭毓 方积乾Gibbs岳样在HBV、HC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中的应用[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165~[63]凌莉 方积乾调整资源结构后医院的成本效益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14~[64]周旭毓 方积乾Meta分析中随机效应模型的Gibbs抽样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04~[65]方积乾 周凤琼 等试论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与保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630~[66]凌莉 方积乾卫生资源供给结构调整的方法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51~[67]郑迎东 方积乾含有重度缺失的多维时间序列补缺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8~[68]凌莉 方积乾世界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探讨[J]卫生软科学,2002,16(2):34~[69]方积乾 柳青我国恶性肿瘤筛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肿瘤,2002,11(1):10~[70]凌莉 方积乾病人就诊流向及医疗费用的变化[J]中国医院统计,2002,9(4):219~[71]宇传华 方积乾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83~[72]周旭毓 方积乾Meta分析的常见偏倚[J]循证医学,2002,2(4):216~[73]方积乾肿瘤筛查之我见[J]抗癌,2002,(2):32~[74]高桂明 方积乾 等肿瘤发病人数估计的分层捕获—再捕获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223~[75]金华 方积乾因果推断中的混杂控制[J]生物数学学报,2001,16(3):362~[76]郑迎东 方积乾空气污染与健康时间序列资料的传递函数模型的识别和建立[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14(4):292~[77]方积乾 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肿瘤,2001,10(2):69~[78]郝元涛 方积乾生存质量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J]中国肿瘤,2001,10(2):72~[79]凌莉 方积乾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的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01,10(1):24~[80]凌莉 方积乾 等骨密度检测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3):281~[81]许宗利 方积乾连锁分析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J]生命科学研究,2001,5(4):308~[82]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卫生人力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0,17(4):224~[83]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资料分析的衍生变量法及其在生命质量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255~[84]秦学军 方积乾随机漂移亚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假定及在DNA指纹数据中?…[J]生物数学学报,2000,15(2):227~[85]金华 方积乾空气污染对小学生肺功能水平的个体效应估计[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13(4):330~[86]万崇华 方积乾 等FLIC量表用于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5):321~[87]万崇华 方积乾WHOQOL—100量表用于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41~[88]方积乾 万崇华生存质量研究概况与测定量表[J]现代康复,2000,4(8):1123~[89]郝元涛 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90]凌莉 方积乾 刘颜 柳青 汤泽群 傅承主 杨哲 张寿生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分类标志值测算方法[J]中国卫生资源,2000,3(2):85~[91]杨哲 张寿生 汤泽群 傅承主 方积乾 柳青 凌莉 刘颜广东省卫生人力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00,3(1):13~[92]万崇华 方积乾生存质量作为时变协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及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3):143~[93]洪明晃 方积乾试论肿瘤“早诊方法”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73~[94]方积乾 张敏瑞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错误及其纠正[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314~[95]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Markov过程法及其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62~[96]赵会仁 方积乾细胞膜K离子通道的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估计[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9,20(1):27~[97]方积乾 刘向明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1):9~[98]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资料的裂区设计方差分析法及其在吸毒者生命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1):1~[99]林爱华 方积乾两地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1999,16(3):157~[100]方积乾 郝元涛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101]刘颜 方积乾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信息管理[J]医学信息(云南),1999,12(8):30~[102]孙晓武 方积乾测量误差非线性职业暴露效应模型参数估计的MCMC方法[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2(2):110~[103]林爱华 方积乾两地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J]中国医院统计,1999,6(3):148~[104]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医院床位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2):638~[105]洪明晃 方积乾肿瘤的分层分析和分层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3~[106]洪明晃 方积乾应用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肿瘤预后的评价:附411例鼻咽癌…[J]癌症,1998,17(2):118~[107]秦学军 方积乾随机漂移亚群体的两种模拟结果的比较[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3):354~[108]刘向明 方积乾PC12细胞钾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随机建模与参数估计(Ⅰ)[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3):372~[109]秦学军 方积乾亚群体DNA指纹结构的模拟及参数估计[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3):229~[110]万崇华 方积乾MOS SF—36量表用于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4):260~[111]万崇华 方积乾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与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3):170~[112]万崇华 方积乾同一时点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TOPSIS法[J]中国医院统计,1998,5(3):134~[113]洪明晃 方积乾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39~[114]方积乾 柳青医学研究生统计课程综合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6):55~[115]柳青 方积乾鼻咽癌疾病自然史的随机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4):12~[116]史明丽 方积乾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社区人群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4):28~[117]万崇华 方积乾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及其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3):169~[118]方积乾 刘向明 刘士光 胡性本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的随机建模[J]自然杂志,1997,(2):86~[119]傅承主 方积乾鼻咽癌筛查资料中无发病数据的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6):32~[120]方积乾 廖瑞端成对相依资料的回归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4):1~[121]刘向明 方积乾离子通道开放状态检测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Ⅰ)[J]生物数学学报,1996,11(2):60~[122]方积乾 陈和年医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应用(二)[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5):61~[123]方积乾 陈和年医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应用(一)[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4):54~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啊

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信息 2005年 18(9) 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的探讨 2005年 12(4) 眼科病案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中国医院统计 2006年 13(2) 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估计的电脑实验 卫生软科学 2004,18(3) 第一 广州市845名流动女工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4,11(4) 第一 医院资料如何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3,10(1) 第一 广州市502名宾馆服务人员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12(2) 第二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18(3) 第三 广州市532名宾馆、酒店及娱乐场所女服务人员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1,Suppl 第二 应用SPSS软件包做二项分布及其正态近似的电脑实验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2001, 18(5) 第一 广东省各级医院就诊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0,7(3) 第一 二项分布及其正态近似的电脑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医学信息 2000,12 第一13.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优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6 第二 广东省1360例SARS病人治疗措施与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6,13(4)329- 广州市432名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减少伤害技能的调查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7,13(1) 广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及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7,14(2)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的深入推进,各期刊社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各期刊社要转变思想面对市场。在这样空前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如何做出应对,是各刊社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期刊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其核心之道仍然是期刊质量,而如何提高期刊质量方法也有很多种。文章从期刊的市场定位、选题开发、作者队伍建设、组稿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化与规范化等几方面入手分别进行了论述,这些都是一本刊物最基本的东西,但做得细、用得好却会使刊物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  期刊;编辑工作;市场定位;选题开发;规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作为期刊部门的运行机制也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计划机制转变为市场机制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复合机制。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的不断推进,各期刊社需要面对市场的情况越来越紧迫,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投身期刊建设,是很多期刊社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期刊质量是期刊进行市场竞争的根本所在,如果期刊社是大树,那么期刊质量就是根,而且是深根,根好树才会茂盛,而且从大环境来讲,每一本期刊质量的高低与否,还关系到整个文化事业的兴盛与否。   一、期刊要把自己放在一个理想的位置   要把自己放在理想的位置,就要把市场定位作好。无论是期刊也好,还是开发其他商品也好,市场定位都离不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定位方面,首先期刊无论怎么定位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方针等,其次是我的市场目标是什么,我用什么样的选题特色办刊特色来实现它;在微观定位中,首先要把自己为什么样的人服务确定好然后再来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点、体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装帧设计、定价等具体策略[1-2]。期刊的市场定位有以下几种策略选择:   填补空白不断开拓。以笔者所在的《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和《剧作家》杂志做个例子吧。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初创,当时医院管理是否算一门科学还很令人怀疑,卫生软科学的期刊阵地还尚未开发。但是我刊编辑部的同仁审时度势,大胆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卫生软科学期刊《医院管理》,填补了医院管理学术期刊的空白,并很快占领市场,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1985年,我刊又及时取得当时的主管部门国家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将刊名更为《中国医院管理》,在大家的努力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使得《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一度进入“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的阵营。《剧作家》杂志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杂志名为《黑龙江戏剧》,在中国戏剧界十分有影响,很快占领市场,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马也的《站在八十年代门槛上》,以及谭霈生、丁扬中、晏雪等戏剧理论家的文章,都曾在该刊发表后在戏剧界产生震动。1985年,该刊又及时取得当时的主管部门黑龙江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将刊名更为《剧作家》。《剧作家》杂志培养了大批优秀作者如杨利民、杨宝琛、杨宝林、王治普、付军凯、李景宽、朱红赤、张兴华、徐立根、车连滨、马国发、柳盛林、苗俊英等等,当时在全国还掀起了黑龙江现象。《剧作家》杂志199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期刊;199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一级期刊;2002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只有不断创新才会走得更远。如今,卫生软科学的发展十分迅猛,此领域的期刊也是越做越精良,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而且很多期刊风格很相像,栏目设置、选题计划等大同小异。《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作为一本软科学刊物只有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该刊不断更新内容、调整栏目。由于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增加了“医疗改革”栏目,为读者深入解读新医改的具体内容;增加“政策研究”帮助读者摸索国家政策调控的方向。在开设符合形势发展的新栏目的同时,也要及时撤掉已过时的栏目。封面设计对于刊物来讲应该与内容一起成为生产力和创造力[3],所以该刊加大对封面设计的投入,使得刊期外形日益精美,形成了独特风格,美观大方,与新颖的内容相应成趣,深受读者喜爱。   同样,随着中国戏剧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戏剧有关的学术期刊也非常多,且栏目设置、选题计划等大同小异,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与《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不同,《剧作家》杂志更是一本文化刊物,所以,有些传统的好东西是不能变的,比如说优秀剧本的创作与刊发,然后为适应新形式又增加了诸如小戏小品等栏目,既保持传统又与时俱进。封面设计也很独特,一度以该刊的美编国内知名画家潘衡生的油画作为背景,很有收藏价值。实践总结,竞争是一定会有的,而且会越来越猛烈,你躲不开,所以只能创新再创新、开拓再开拓,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选题的开发是把期刊办好的基础工作   选题开发是市场定位的延伸和继续,不仅关系到期刊的质量,而且是期刊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选题开发一定要把好关、定好方向并且要坚持办刊原则。   坚持办刊方向。期刊从两点来说都必须坚持办刊方向:首先期刊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特别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遵循市场规律,既然具有文化属性就还要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4]。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刊方向上必须发挥期刊的文化传播作用,为人民传递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实现一定的经济收入,做为发展的资本。其次,一本期刊办刊方向如果总在变,那么说明它是不成熟的,而且一个好的办刊方向是经过多少代编辑的努力积累出来的,不要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随意改动。   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定位。选题开发要从读者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中国医院管理》杂志明确了自己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院管理工作者及从事卫生行政工作的人员,而不是盲目地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也定为主要读者对象。刊物定位准确,选题实际,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认可。而《剧作家》杂志则确定自己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的戏剧研究人员和戏剧爱好者。刊物定位准确,选题实际,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认可。   注重个性与独创性。任何一本期刊都应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其实是很多行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但在期刊业来说,这一点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持续性与实用性。选题在被确定好以后,要有一定的持续性,并且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针对某一专门的“事件”开发成组的专题文章深入的进行论述,把一个很有实用性或者应该说成“很实际”的问题阐述透彻。这些会是读者非常愿意看到的东西,而且一期上如果篇幅过大的话,也可以做成系列文章,分多期发表,多做一些成系列的大文章,形成期刊的观点,期刊的层次也会因之升华。   三、建设作者队伍是期刊发展永恒的主题   现在我们有了合理科学的定位了,好的选题也有了,那么接下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作者了。没有合适的作者来写出优秀的文稿期刊空有好的定位、编辑空有好的选题,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未来期刊间的竞争,在作者队伍这一点上会是重中之重。   对高层次作者、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章要重点推出。我们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追求的是将自己刊物的学术地位做到同行业的领先位置。因此,就要多发表期刊所研究的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作者总结自己研究成果和实践的文章,因为他们了行业内最权威、最先进的代表长此良性循环下去,期刊的学术地位与价值才会越来越高。   编辑要有阅读的习惯,尤是同行的期刊,要善于从中发现优秀的写作人材,沟通培养,为己所用。我们坚持阅读同类期刊,一是要扩展自己的眼界,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以避免因为编辑自己的栏目的稿件时间长了,工作模式化,自己不动脑的缺点。二是要从同类期刊中发现能为自己所用的作者,然后加强联系、约稿。这样在扩展作者队伍的同时,也是为自己期刊扩展思路,避免僵化的过程。   作者队伍也要有梯队建设,要培养年轻的具有潜质的作者。期刊要发展,编辑队伍的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对应的,作者队伍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著名的编审会退休,以往的骨干作者也会有封笔的一天。而中青年作家相继的会慢慢地成长起来,成为新的有生的力量。中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行业内青年骨干专家,在行业内颇具影中响力,对于此类作者,一经发现,一定要与之建立长期联系与合作,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青年专家成为我们的作者;二是有创作热情,也有发展潜力,但缺乏经验的作者,对于他们,我们更应该多花些工夫来培养,要对他们付出更大的热情,不厌其烦地指出其写作中无论是方向还是内容上的问题,让他们成长起来,将来这些人会有很大一部分成为我们的忠实作者。   四、组稿的重要作用   对大多数编辑来说,编稿并不难,多发一些稿也能做到,但如果要求发一些高质量的稿则不仅需要编辑的文字水平高,还要求稿件本身的质量高。要提高稿件质量编辑必须加强组稿工作。期刊作为稿件发表的平台,组成一本期刊的稿件一般是通过约稿、组稿和自由来稿这三种方式。而很多社科期刊的自由来稿量很大,稿件积压很多。据笔者所在的《中国医院管理》的稿件情况统计,发稿量不足全部来稿的二成。因此,有很多人没有组、约稿的观念和意识,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期刊发展:只靠自由来稿期刊就会很被动,不去组、约稿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不出来,无法完全自主地掌握期刊整体学术风格的大局。不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开辟新栏目。所以,经过深入调查、认真思考、有的放矢地制订选题,选择恰当的作者进行组稿,并指导作者完成选题,再经过编辑的加工润色,社科期刊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就会成为一个虽杂却具有独特风格的刊物。   五、编辑要按照科学的道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作者的稿件水平得到升华   编辑与画家、音乐家、文学家等一样,有匠和师的分别,普通的编辑也就是常说的文字匠,只是对稿件的格式、错别字和病句等方面入手来修改文章,而可称为大师级的编辑则会对作者的稿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甚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稿件质量整体升华。总之,办好一本刊物,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这其中,既要坚持自己的办刊方向,又要紧随时代脉搏,不断调整自身的栏目结构,发掘先进的思想,把握前沿的动态,注重刊物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以此才可于信息爆炸的今时,而有一立锥之地。   [3] 李新书籍设计是生产力,更是创造力[J]编辑学刊,2012(1)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看

新增发表文章(2009年11月16日更新):健康状况综合指标体系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7, 14(3):193-陆丰市1953-2004年脊髓灰质炎防疫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8(4):378-广州地区638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6(2):147-广州市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及减少伤害的同伴教育效果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8, 15(1):3-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通讯作者 中国健康教育 2008,24(8),578-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8,15(3),239-广东省城乡残疾人个体生活能力的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9期),第三广东省成人视力残疾主要致残原因和对策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10期),第三广东省城乡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的比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10期),第三广州市流动人口中女工预防艾滋病两种干预模式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9,20(2)广州市769名流动女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 通讯作者 卫生软科学 2009,23(3)吸毒者艾滋病知识、行为及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09,25(7):783-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调查 通讯作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5):1475-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通讯作者 护理管理杂志 2009,9(7):6- 广州市越秀区1988至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减寿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16)广州市越秀区1988年至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 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30(5):24-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和S George’s呼吸问卷综合评价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职业医学 2009,36(5):382-385,388新增发表文章(2010年4月27日更新):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及减寿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卫生统计 2009,26(6):633-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信、行状况以及健康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2010,37(5):1281-1283新增发表文章(2011年4月8日更新):境外生源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学校卫生 2010,31(3):281-尘肺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职业医学 2010,37(3):202-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状况调查 通讯作者 广东医学(CA收录) 2011,32(2):233-236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网络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范围)与社会网络互动(交流频度、亲密程度、联系强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转移 网络结构 网络互动 社会网络研究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过程。这些研究最近逐渐扩展到企业领域。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对于什么是社会网络,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定义。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有: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Coleman(1988)认为,社会网络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人际关系建立起来并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本。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本文主要探讨网络结构及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一、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网络分析家提出特定的网络结构能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网络结构是指一个参与者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根据信息的流动,网络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维度:结构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范围。网络的不同结构特征对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有不同的影响。 网络密度与知识转移 网络密度是一个社会网络中成员间相互联系的强度。成员间交流的密切程度和频度决定了他们的网络密度。从社会资本的关系和认知视角来看,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一组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数量和其最大可能数量之间的比率。当实际的关系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的所有可能关系的总量,网络的整体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高度连接的网络有助于有价值知识的流动,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网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 网络密度是一个团队内聚性的指示器,内聚性能够产生信任。信任机制意味着指团队中的成员能够同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持续的交换信息,合作与义务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网络密度对于知识转移的速度和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结构洞、网络桥与知识转移 Burt在1992年提出结构洞理论,结构洞指社会网络中网络节点间间隙,反映不同群体间联系的缺乏。结构洞相对两端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信息流中。Burt认为富有结构洞的网络为通过中介人获取非重叠信息提供了机会,中介人就是善于建立跨越结构洞的人际桥梁的人。当社会网络中存在网络节点间间隙的桥梁——网络桥时,便产生了跨越边界的“信息收益”,因为特定群体中的信息相对是重叠的,与那些只局限于单一群体的个体相比,联系不连贯群体的个体将面临更广阔的思想和机会。组织中跨越结构洞的经理人,能够获得信息和控制的优势。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多,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中心性与知识转移 网络中心性是一个网络围绕一个中心的程度。中心性的程度是用来衡量网络中的一个成员独立访问其他成员的能力,中心性程度越高的成员,访问其他成员的路径就越短,获取知识就越容易。网络的中心性是确保信息能够以低成本容易的获得,中心性低的网络对于知识的转移具有消极的影响。在中心性高的一个“紧密”的网络结构中,一个网络成员能够容易的获得整个网络的所有信息。当信息资源是高度隐性的,或者信息变化迅速时,这种结构对于知识转移极为有效。 网络范围与知识转移 网络范围是指在跨制度的、组织的或者社会范围的连接的延伸程度。Reagans和McEvily(2003) 引入了网络的网络凝聚力和网络范围两个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网络范围与知识转移的容易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假设。Tsai(2000)提出一个人的网络范围越广,他的个人网络越复杂。在组织的内部或外部,跨边界的知识转移能提高绩效。例如,在公司内部,在一个生产部门的不同生产线上的知识转移能降低生产成本。不同生产线上的知识转移能使不同的工人从他人的工作经验中获益。这个界限也可以在外部。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二、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网络互动是网络的团结和同质维度。在一个网络中,互动的类型将影响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度、亲密的程度和联系强度能够影响网络中知识的转移。 交流频度与知识转移 交流频度可测量两个网络成员间资源流动的次数。一个网络成员同其他成员交流的越多,就越容易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就越有利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识转移。交流的频度对于获取复杂和易变的信息与知识是极为重要。Aldrich、Rosen和Woodward(1987)提出,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度与知识转移的绩效正相关。 亲密程度与知识转移 亲密程度是用来衡量网络成员间的互相信任程度的,测量两个人信息交换的深度,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亲密包括自我发现、互相帮助和支持、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信任和接受。当网络成员间谈论家庭情况和政治目标时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亲密的关系。当成员间有共同的朋友、相似的观点和兴趣时,也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亲密的关系。亲密程度越高,知识转移的意愿越强,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联系强度与知识转移 早在1973年,Granovertter就以两人间交往频率的高低为标准,将联系区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强联系会导致更频繁的知识交换,引起更多的努力付出,保证知识寻找者对获取知识的充分理解,强联系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容易程度。弱联系则是接触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路径。Granovertter认为,弱联系对于知识共享和转移是有效的,弱联系能够与组织中无连接的团队或个人建立桥梁,为新的信息提供通道,相反强联系则容易产生知识冗余。Hansen(1999)认为,组织内部团队间的弱联系有助于项目团队在其他团队中寻找有用的知识,弱联系有利于非复杂知识的转移但却不利于复杂知识的转移。 三、结论 本文对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主要结论如下:在网络结构方面,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因此网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多,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移;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在网络互动方面,交流频率越高,越有利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识转移;当成员间有共同的朋友、相似的观点和兴趣,亲密程度较高时,知识转移的效果越好;在联系强度方面,强联系可使知识被充分理解,但容易产生知识荣冗余,弱联系有助于接触新信息、获取新知识,但却不利于复杂知识的转移。

卫生软科学杂志好么

直接发邮件就可以了,最好别用什么写信这等古老的方式。教你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法子,直接在网上输入品 优刊就行的,然后就会有客。服来了,

卫生软科学杂志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的深入推进,各期刊社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各期刊社要转变思想面对市场。在这样空前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如何做出应对,是各刊社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期刊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其核心之道仍然是期刊质量,而如何提高期刊质量方法也有很多种。文章从期刊的市场定位、选题开发、作者队伍建设、组稿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化与规范化等几方面入手分别进行了论述,这些都是一本刊物最基本的东西,但做得细、用得好却会使刊物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  期刊;编辑工作;市场定位;选题开发;规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作为期刊部门的运行机制也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计划机制转变为市场机制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复合机制。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的不断推进,各期刊社需要面对市场的情况越来越紧迫,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投身期刊建设,是很多期刊社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期刊质量是期刊进行市场竞争的根本所在,如果期刊社是大树,那么期刊质量就是根,而且是深根,根好树才会茂盛,而且从大环境来讲,每一本期刊质量的高低与否,还关系到整个文化事业的兴盛与否。   一、期刊要把自己放在一个理想的位置   要把自己放在理想的位置,就要把市场定位作好。无论是期刊也好,还是开发其他商品也好,市场定位都离不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定位方面,首先期刊无论怎么定位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方针等,其次是我的市场目标是什么,我用什么样的选题特色办刊特色来实现它;在微观定位中,首先要把自己为什么样的人服务确定好然后再来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点、体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装帧设计、定价等具体策略[1-2]。期刊的市场定位有以下几种策略选择:   填补空白不断开拓。以笔者所在的《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和《剧作家》杂志做个例子吧。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初创,当时医院管理是否算一门科学还很令人怀疑,卫生软科学的期刊阵地还尚未开发。但是我刊编辑部的同仁审时度势,大胆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卫生软科学期刊《医院管理》,填补了医院管理学术期刊的空白,并很快占领市场,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1985年,我刊又及时取得当时的主管部门国家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将刊名更为《中国医院管理》,在大家的努力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使得《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一度进入“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的阵营。《剧作家》杂志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杂志名为《黑龙江戏剧》,在中国戏剧界十分有影响,很快占领市场,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马也的《站在八十年代门槛上》,以及谭霈生、丁扬中、晏雪等戏剧理论家的文章,都曾在该刊发表后在戏剧界产生震动。1985年,该刊又及时取得当时的主管部门黑龙江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将刊名更为《剧作家》。《剧作家》杂志培养了大批优秀作者如杨利民、杨宝琛、杨宝林、王治普、付军凯、李景宽、朱红赤、张兴华、徐立根、车连滨、马国发、柳盛林、苗俊英等等,当时在全国还掀起了黑龙江现象。《剧作家》杂志199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期刊;199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一级期刊;2002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只有不断创新才会走得更远。如今,卫生软科学的发展十分迅猛,此领域的期刊也是越做越精良,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而且很多期刊风格很相像,栏目设置、选题计划等大同小异。《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作为一本软科学刊物只有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该刊不断更新内容、调整栏目。由于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增加了“医疗改革”栏目,为读者深入解读新医改的具体内容;增加“政策研究”帮助读者摸索国家政策调控的方向。在开设符合形势发展的新栏目的同时,也要及时撤掉已过时的栏目。封面设计对于刊物来讲应该与内容一起成为生产力和创造力[3],所以该刊加大对封面设计的投入,使得刊期外形日益精美,形成了独特风格,美观大方,与新颖的内容相应成趣,深受读者喜爱。   同样,随着中国戏剧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戏剧有关的学术期刊也非常多,且栏目设置、选题计划等大同小异,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与《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不同,《剧作家》杂志更是一本文化刊物,所以,有些传统的好东西是不能变的,比如说优秀剧本的创作与刊发,然后为适应新形式又增加了诸如小戏小品等栏目,既保持传统又与时俱进。封面设计也很独特,一度以该刊的美编国内知名画家潘衡生的油画作为背景,很有收藏价值。实践总结,竞争是一定会有的,而且会越来越猛烈,你躲不开,所以只能创新再创新、开拓再开拓,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选题的开发是把期刊办好的基础工作   选题开发是市场定位的延伸和继续,不仅关系到期刊的质量,而且是期刊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选题开发一定要把好关、定好方向并且要坚持办刊原则。   坚持办刊方向。期刊从两点来说都必须坚持办刊方向:首先期刊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特别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遵循市场规律,既然具有文化属性就还要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4]。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刊方向上必须发挥期刊的文化传播作用,为人民传递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实现一定的经济收入,做为发展的资本。其次,一本期刊办刊方向如果总在变,那么说明它是不成熟的,而且一个好的办刊方向是经过多少代编辑的努力积累出来的,不要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随意改动。   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定位。选题开发要从读者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中国医院管理》杂志明确了自己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院管理工作者及从事卫生行政工作的人员,而不是盲目地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也定为主要读者对象。刊物定位准确,选题实际,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认可。而《剧作家》杂志则确定自己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的戏剧研究人员和戏剧爱好者。刊物定位准确,选题实际,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认可。   注重个性与独创性。任何一本期刊都应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其实是很多行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但在期刊业来说,这一点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持续性与实用性。选题在被确定好以后,要有一定的持续性,并且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针对某一专门的“事件”开发成组的专题文章深入的进行论述,把一个很有实用性或者应该说成“很实际”的问题阐述透彻。这些会是读者非常愿意看到的东西,而且一期上如果篇幅过大的话,也可以做成系列文章,分多期发表,多做一些成系列的大文章,形成期刊的观点,期刊的层次也会因之升华。   三、建设作者队伍是期刊发展永恒的主题   现在我们有了合理科学的定位了,好的选题也有了,那么接下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作者了。没有合适的作者来写出优秀的文稿期刊空有好的定位、编辑空有好的选题,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未来期刊间的竞争,在作者队伍这一点上会是重中之重。   对高层次作者、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章要重点推出。我们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追求的是将自己刊物的学术地位做到同行业的领先位置。因此,就要多发表期刊所研究的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作者总结自己研究成果和实践的文章,因为他们了行业内最权威、最先进的代表长此良性循环下去,期刊的学术地位与价值才会越来越高。   编辑要有阅读的习惯,尤是同行的期刊,要善于从中发现优秀的写作人材,沟通培养,为己所用。我们坚持阅读同类期刊,一是要扩展自己的眼界,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以避免因为编辑自己的栏目的稿件时间长了,工作模式化,自己不动脑的缺点。二是要从同类期刊中发现能为自己所用的作者,然后加强联系、约稿。这样在扩展作者队伍的同时,也是为自己期刊扩展思路,避免僵化的过程。   作者队伍也要有梯队建设,要培养年轻的具有潜质的作者。期刊要发展,编辑队伍的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对应的,作者队伍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著名的编审会退休,以往的骨干作者也会有封笔的一天。而中青年作家相继的会慢慢地成长起来,成为新的有生的力量。中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行业内青年骨干专家,在行业内颇具影中响力,对于此类作者,一经发现,一定要与之建立长期联系与合作,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青年专家成为我们的作者;二是有创作热情,也有发展潜力,但缺乏经验的作者,对于他们,我们更应该多花些工夫来培养,要对他们付出更大的热情,不厌其烦地指出其写作中无论是方向还是内容上的问题,让他们成长起来,将来这些人会有很大一部分成为我们的忠实作者。   四、组稿的重要作用   对大多数编辑来说,编稿并不难,多发一些稿也能做到,但如果要求发一些高质量的稿则不仅需要编辑的文字水平高,还要求稿件本身的质量高。要提高稿件质量编辑必须加强组稿工作。期刊作为稿件发表的平台,组成一本期刊的稿件一般是通过约稿、组稿和自由来稿这三种方式。而很多社科期刊的自由来稿量很大,稿件积压很多。据笔者所在的《中国医院管理》的稿件情况统计,发稿量不足全部来稿的二成。因此,有很多人没有组、约稿的观念和意识,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期刊发展:只靠自由来稿期刊就会很被动,不去组、约稿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不出来,无法完全自主地掌握期刊整体学术风格的大局。不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开辟新栏目。所以,经过深入调查、认真思考、有的放矢地制订选题,选择恰当的作者进行组稿,并指导作者完成选题,再经过编辑的加工润色,社科期刊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就会成为一个虽杂却具有独特风格的刊物。   五、编辑要按照科学的道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作者的稿件水平得到升华   编辑与画家、音乐家、文学家等一样,有匠和师的分别,普通的编辑也就是常说的文字匠,只是对稿件的格式、错别字和病句等方面入手来修改文章,而可称为大师级的编辑则会对作者的稿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甚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稿件质量整体升华。总之,办好一本刊物,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这其中,既要坚持自己的办刊方向,又要紧随时代脉搏,不断调整自身的栏目结构,发掘先进的思想,把握前沿的动态,注重刊物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以此才可于信息爆炸的今时,而有一立锥之地。   [3] 李新书籍设计是生产力,更是创造力[J]编辑学刊,2012(1)

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信息 2005年 18(9) 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的探讨 2005年 12(4) 眼科病案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中国医院统计 2006年 13(2) 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估计的电脑实验 卫生软科学 2004,18(3) 第一 广州市845名流动女工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4,11(4) 第一 医院资料如何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3,10(1) 第一 广州市502名宾馆服务人员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12(2) 第二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18(3) 第三 广州市532名宾馆、酒店及娱乐场所女服务人员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1,Suppl 第二 应用SPSS软件包做二项分布及其正态近似的电脑实验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2001, 18(5) 第一 广东省各级医院就诊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0,7(3) 第一 二项分布及其正态近似的电脑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医学信息 2000,12 第一13.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优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6 第二 广东省1360例SARS病人治疗措施与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6,13(4)329- 广州市432名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减少伤害技能的调查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7,13(1) 广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及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7,14(2)

  • 索引序列
  •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
  •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啊
  • 卫生软科学杂志怎么样看
  • 卫生软科学杂志好么
  • 卫生软科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