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作品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作品

发布时间: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作品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

在古老的时代,艺术经历了对神灵的崇拜,对自然的再现、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以及对工业社会的批判。进入到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在全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和利用自然同时,却也给自身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作用。西方的生态学家、社会理论家和哲学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从各个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和自然的伤害进行整体上的反思。艺术也开始了对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反思和重新认识。当下的人类审美也已经抵达历尽沧桑后的回归期,无法局限在屑小的人事波澜,‘艺术’担任起了挽救自然和社会之责任。这也是当下的艺术家面临的最大的课题,在思考受伤地球再生的同时,从宗教、哲学、美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创造出新的艺术,用以表达当下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伟大的精神总是宁静的。对于艺术家雨泽而言,他自身充满着知性的修养和厚重的个性,在对艺术的追寻上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救赎之道,那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精神——道法自然,用自己的艺术之道体会思考自然,加入自然并释放出自然的自由精神,保持着精神的纯洁,用以恢复生命的疲惫。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智慧的理性主义哲学思考和顿悟,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对自然的怜悯,流畅优雅的绘画形态充满着传统美学的物哀思想,把对自然的感伤带入到对人类生命的关照之中。在他的作品中所有深思熟虑,所有人类有意识的意图都通过自然进入到冥思之中。把精神的灵气和生命的自由带入到美好的无限之中,回归自然,回到那个灵魂的息居之所,回到那个内在的、纯粹的、本质的世界。“只有自然赋予人创造的形式才可能赋予世界新的意义”——罗布格里耶。自然和时间,纯粹的质感,美好想象力和天赋的才华融入了一个人的作品之中,一个现代人用他的‘纯素之道“之精神为艺术而艺术,“罗天地万象于胸中”在作品中开境界,抒写性灵,为未来世界提供着新的艺术哲理和真诚崇高的自然思考。 一、从历史中反思从18世纪人类已经开始步入到工业化社会时代,欧洲国家由于技术革命的巨大变革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带动了整个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促进了美、俄、德、意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拉开了整个欧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而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也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将艺术引入国民教育中,正是欧美强国的举国共识,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及文化厚度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大国自身的脸面与性格。历史告诉我们,真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制造”出来的,谁掌握了发言权,谁就能创造和改写历史。例如英国,英国是第一个经历工业革命的国家,却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发源国。工艺美术运动在这个国家开出了独特的天才之花,这就意味着到了20世纪,英国又成了国际上新的设计思想的中心。英国出色的工艺美术设计师除了组织他们自己的社团展览,还对设计的发展有另一重要贡献就是他们写下了大量关于他们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文字,留下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在国际上一直影响很大。曾经是世界艺术中心的法国之所以称雄,不仅是说它的力量雄厚,还指它的民族是大多数欧洲人公认居于17世纪文明前列的。他们发扬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多才。产生了以尼古拉斯·普桑和克洛德·洛兰为代表的一派画家。他们的国王路易十四在当政时期十分明白,法国在欧洲称雄所需要的远不止庞大的军队,即使这个国家业已是最富有或最有实力的主权国家,依然非常需要欣欣向荣的文化生活,才会大大提高其国际声誉。所以,在巴黎艺术学院成立大会上,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地声称:“法国要用艺术统治世界!”传统经典艺术是法国人打出的艺术牌。再看东欧,从解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俄国绘画,在俄国艺术的发展历史中,以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辉煌,在关注现实和与欧洲的广泛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文艺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俄国这一阶段的文艺创作,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二战之后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在艺术上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体现了美国艺术的独特性,也由此构成了所谓艺术中的美国性。美国合国家社会之力,以经济发展、文化政策、艺术投入为引擎,来推广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反过来又影响了整个西方画坛,甚至引导了整个世界近一百年的现代艺术走向。这是美国人打出的反映着自己价值的艺术牌。对于我们的近邻日本,在60、70年代,经济复苏强大,逐渐在亚洲称霸也打出了自己的艺术牌。日本人在发扬东方美学思想上做的比较纯粹,无论在艺术、设计、动漫、音乐、影视等方面更能够探究到东方美学的真谛。日本政府很早就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与此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这些战略,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并且将动漫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推行工业化大生产、建立文化产品产业链、扩大文化产品出口等,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回过头来再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GDP日渐壮大,随之追上日本及欧洲诸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文明却历经了“五四革新”和“文革颠覆”,当下我们所有的文艺创作,无论观念、形式、语言、媒介都鲜明地反映出一种集体的现代意识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那么面对全球化浪潮的侵蚀和整合,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正逐步丧失,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传承,当代文化如何体现原创特色,我们必须提出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确立起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位方向;并且要建设当代中国人的审美概念,将之转化成民族凝聚力;在全球艺术语境中展示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通过学术层面对国际产生重要影响。未来10年或20年,中国真正强大了,那么我们该打一张什么艺术牌呢?无疑是水墨、而且必然是现当代水墨。二、美术史的启发以上所述,通过研究美术史我们更能够发现到,任何一个流派的产生都必然与之母文化相关联,例如:日本的物派,不是站在西方美术的框架上发展的,而是在禅宗文化的延续下与之产生;“物派”在精神上强调尊重自然、重视自然的存在,提倡意识和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强调了艺术家主观体验的自然性和直接性;在形式上,是把未加工的物质与自然界的物体以一定的手段加以联系,使其毫无雕琢地反映出自然的本质状态,也就避免了人为的定义化。这恰恰是吸收了禅宗的哲学因素:禅不依靠任何理性和概念的东西,而只靠直觉去体验生命的一种传承关系的逻辑。同时,艺术涵盖着文化精神,日本“物派”艺术正是蕴含着日本传统的禅宗精神:禅的心性,就是破除一切人工的形式,真正把握住其背后隐藏着的精髓。正是这种心性,哺育着日本人牢记大地、亲近自然,不断品味那不加任何雕饰的浑朴。其次,从西方美术史的角度来谈,我们可以发现:西方近二百多年来艺术的发展,也是在逐渐借鉴东方的艺术元素与艺术内涵在往前推进,这点已经被西方美术史学家们普遍认可。西方文化的再创造历史并没有中断过,在这个漫长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西方文化也融合了世界文化。那么当下,我们中国自身的文化当中是否还有可以被西方所继承和探究的理论与精神,是否能从中国传统儒释道精神中,再发现出那些能够被当下中国艺术家所传承和吸收的精髓;是否能够在对传统文化的衍生中进行不断的再创造,没有创造,传统文化又如何衍生?所以,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崛起也并非是要照搬历史或者说是复古,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不能只复形式而忽略了精神。同时,从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文化艺术领域也在不断的学习西方,但是,我们依然只是学到了形式而非精神。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不反映出民族自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价值,既无法引出国人的共鸣,也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我们学别人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三、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上思考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一元论,二元论本质上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但是随着科学和工业社会负面性的突显,以及人类对自然过分的肆略和极大的破坏开采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伤害,中西哲学都开始高呼中国的传统天人合一(西方称之为主客合一)思维方式的意义。从我们自身的哲学精神看来,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进入到主客统一的状态,在中国的道家理论体系中,早已完成了这种哲学逻辑关系。中国艺术最高精神就是“道”的精神,这种精神以扫荡现实人生,达到理想人生状态,用修养的工夫追求人生境界,所用的工夫正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工夫,也是今日之艺术精神。例如《庄子庖丁解牛》中,庄子所追求的道,正是体现出一种道与艺术精神的相吻合,首先,未见全牛,因而他与牛的对立解消了,即是心与物的对立解消了。其次,由于他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而神欲行”,因而他的手与心的距离解消了,技术对心的制约性解消了。于是他的解牛,成为他的无所系缚的精神游戏,他的精神由此而得到了由技术解放而来的自由感与充实感;这正是庄子把道落实于精神之上的实例,是由技术所成就艺术性的效果,是从技术的观念中净化出来的艺术之精神,而这种精神更适用于现代之艺术精神。所以,当我们对于道的人生体验得到顿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并且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于不识不知之中,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近代美学在探索过程中,也从人生宇宙之根源寻找美和艺术何以能成立的根据,并且由此把握到的也只是“一”“玄”“无”。例如谢林在《艺术哲学》中提出存在所以有差别相的原因,归之为展相(POTENZ),展相有三,“实在地形成的冲动”“观念的内面化的冲动”,和“无差别的”,是将世界、万有归入于“一”和“无”,而可以给艺术及美以基础的,正是第三展相。西方诸多哲学家,在穷究艺术与美得以成立的历程和根源时,常会出现约略与庄子在某一部分相似相合的立场,则所谓中国道之精神,其本质是艺术的,由此可得到强有力的旁证。费希尔认为,观念愈高,含的美愈多。所以,当下的艺术家进行原创创作时,首先要解决的是世界观的问题:对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的认识,也就是最能符合当下先进的思维模式,和更好的诠释出当下人类社会普世的价值观,进而产生方法论上的革新与探究。四、近30年现代水墨引发的思考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实验水墨等所谓新的艺术形式相继出现,但事实上,还是依然延续着西方现代主义的理念,补西方现代艺术的课而已,并没有从总体上解决认识论的问题。在当下依然有人还没有完全认清楚这点,一提到水墨就和所谓的“民粹”进行联想;当代水墨最能够阐述中国道哲学的阴阳关系,精髓在于没有把人剥离开来,没有把人与自然相互对立起来,而是传承了道家的人与自然遥相呼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顺应自然发展的精神理念,因而,水墨艺术家也是秉承着此种精神,对世界万物的看法是以阴阳哲学为认识论的基础出发的。西方有许多学者,例如海德格尔,已经认识到西方现代哲学逻辑已经走入到了死胡同里。包括马克思也曾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基于这一点,对于当代水墨的创作和所谓的“民粹”主义没有任何关系,系无稽之谈;不能因为强调“道”或者“禅”的精神与当下的关系,就泛泛的说是民粹主义。如果把这些人都认为是民粹主义,那么是否显得在知识结构层面的浅薄和无知,以及视野上的狭隘与封闭呢?当今中国艺术界形成了多元化、多样式的格局。面对这种艺术争鸣的时代,每种艺术观念都是平行发展的艺术空间和原则,同样也不是通过简单复制、粘贴就能够达到相互交融的。我们要保持水墨艺术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在其创作中保持“民族性下的文化纯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要保持艺术家的真挚的艺术理念。在这样一个文化纷繁的时代中,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理性的分析上,才能对现实与艺术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代艺术创作的形态和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形式的获取和对语言的挪移现象确实存在,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借用西方文化的这些形式和语言去面对传统的中国的文化,去透视中华文化的生存本质。代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绘画母文化如果偏离了这一根本,就无法在艺术创新与现代化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眼下,当代水墨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双向尴尬状态,当代水墨如何发展,首先要基于中国的经济强盛,如何在自身的情况下完成文化艺术的传承,中国的当代艺术如何走出自己的独立面,如何在当代国际化、多元化的生存境况中,对水墨艺术作出新的思考与确立,这些都促使着我们依然需要在水墨上找出重大的突破方向,而这个方向的总体精神依然是在呈现自然这种理念下进行发展的。当代水墨应该是术理,是哲学的艺术或者是艺术的哲学,不同于传统水墨是在“叙事”“说情”与“谈意”。当代水墨在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下,要完成很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当代性和当代时空下的国际性。五、当代水墨佐证着新哲学与新科学的发展当代新水墨是在生宣上渗化所产生的虚静淡雅的意境和虚无飘渺、空灵、神秘、悠远的视觉效果与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其实墨色是对彩色的抽象,它体现着道家由灿烂多彩归于朴素平淡的哲学观念。当代水墨艺术创造从现实世界转至心灵秘境,并最终转向“本真”是完全符合道家思想和当代西方哲学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在精神层面和哲学命题的探索。一切带有形象或形象暗示的水墨都不是当代水墨的主旨。当代水墨是超越主客二分的并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也非主观意识的表现,它是超越主客关系的哲学表述和精神追求。人们把分形与耗散结构及混沌理论共称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上的三大重要发现。美国著名科学家约翰·惠勒(John AWheeler)说过“可以相信,明天谁不熟悉分形,谁就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的文化人”。关于分形几何的概念和与艺术的关系,我们以在另文论述了。在自然界中,分形现象普遍存在,俯拾即得。譬如:微观世界中晶体的生长,相变过程和化学反应,宏观世界中河流的走向,树枝的分叉以及地震震级的分布等;就连我们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支和脑电波分布都是分形的。分形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分形者生存”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延展的说:一切有机生命或曾经的生命体,都是在分形几何的关系中存在的,分形几何其实就是自然几何,这一切都是水的作用而形成的。我们认为水墨在宣纸上的氤氲和运动痕迹就是分形的。水墨分形的动力是水。水墨相互交融侵润而产生的墨迹线的扩张、延展、交汇等,人们对于这是熟悉的,因为这种类似的分形几何关系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譬如:树叶的边际,花朵的花边,树木的年轮等等。新水墨艺术发展的突破口就是“水”,其实“墨”在真正的中国艺术家眼里,也决不只是种材料、颜料,它是能够出现丰富的色彩和构成物象的“有”。而使墨蕴含着这种玄机和易变的就是“水”,也可以说是“无”。我们之所以强化、强调用水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水墨画更多地融入了道家的思想、画家的情感、自然天成的意趣等生命意义,将自然之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也就是西方当代哲学所说的主客合一。文:张清源 朱雨泽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开头的作品

弗雷德里克·莱顿( Frederic Leighton , 1830——1896 )是 19 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他辉煌的艺术光芒甚至冲淡了雷诺兹的影响,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不像 19 世纪大部分画家那样,莱顿并没有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他在布鲁塞尔、巴黎、法兰克福接受绘画训练, 1852 年他搬到罗马居住,古典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 1855 年,他回到英国,他的作品 Cimabue's Madonna 展出并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这是他事业的转折。 1878 年,莱顿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 1896 年受封为男爵。他是英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画家。他于同年去世。 %%%%%%%%%%%%%%%%%%%%%%%%%%%%%%%%%%%%%%%%%%%%%%%%%%%%%%%%%%%%%%%%%%%%%%%%%%% 《缠毛线》 1878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3cm×3cm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 《阅读》 1877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2×1cm 布 油彩 利物浦 萨德利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性的肖像画,一少女盘腿坐于地摊上,认真、专心地在阅读画册。女孩身着的浅黄色衣裙极富质感,与深色的背景形成对比,更衬托出女孩的专注神情。女孩面容娇好,纯洁严肃,显示出较好的教养。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学院派的严谨与优雅。 %%%%%%%%%%%%%%%%%%%%%%%%%%%%%%%%%%%%%%%%%%%%%%%%%%%%%%%%%%%%%%%%%%%%%%%%%%% 《炽热的六月》 弗雷德里克·莱顿 这幅画模特 Dorothy Dene 自 80 年代(十九世纪)中期之后成为莱顿许多作品的灵感来源。独特的视角,加上模特身体优美的弯曲(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因此而成功,评论家把这称为女性身体的韵律)使这幅画与众不同。艳丽的色彩也使这幅作品格外抢眼。 %%%%%%%%%%%%%%%%%%%%%%%%%%%%%%%%%%%%%%%%%%%%%%%%%%%%%%%%%%%%%%%%%%%%%%%%%%% 《海边的希腊少女》 弗雷德里克·莱顿 %%%%%%%%%%%%%%%%%%%%%%%%%%%%%%%%%%%%%%%%%%%%%%%%%%%%%%%%%%%%%%%%%%%%%%%%%%% 《陶醉》 弗雷德里克·莱顿 %%%%%%%%%%%%%%%%%%%%%%%%%%%%%%%%%%%%%%%%%%%%%%%%%%%%%%%%%%%%%%%%%%%%%%%%%%% 《音乐课》 1877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8cm×1cm 布 油彩 伦敦市政厅美术馆藏 莱顿以学院派极其严谨的态度描绘了音乐课的情景。女教师微微俯身帮助女孩调试琴弦,女孩则依在女教师胸前弹拨着六弦琴。这只是一幕普通的音乐课情景,却被画家描绘得极富美感韵味。女教师面庞秀美清丽,身着长裙,花纹、质地被画家描绘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则被描绘得天真烂漫,纯真无邪,表情认真,显得十分可爱。衣服、面部及背景的描绘,都体现出学院派画风,但是这幅作品却有着内在的充实。

推荐 你看 陈传席的 【画坛点将录】 有他评论的各个大家和大师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高清

摘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代写论文方面入手:字笔画长短、粗细、浓淡否多变而适宜;字“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感觉;字势否自然;看整篇书法作品章法、笔势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看书法作品中笔法否有法度有新意;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时代背景;欣赏书法要有一定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关键词: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书法作品书法欣赏与实践相互联系“眼高手低”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书法家大多具有高度鉴赏能力书法评论家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一个极其复杂问题历来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欣赏标准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由特殊笔画线条所构成外形包括字笔画、字结构、一幅字布局;所谓“神”指上述外形中内在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外形更要看它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人们通常所说“形神兼备”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字笔画长短、粗细、浓淡否多变而适宜汉字由若干个线条式笔画有机组合而成这若各个笔画尤其一字之中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缩”就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意思:“锋”就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意思“多”字“撇”画这样其它笔画也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二、字“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重心“稳住”欧阳询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方法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三、字势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历来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章法、笔势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一幅好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山水画它必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遐想和强烈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落款、印章也整体中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作用;若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艺术性五、看书法作品中笔法否有法度有新意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法度但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人“奴书”还必须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关系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心情有着密切联系它艺术风格常随作者年龄和心情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多宝塔碑》在和平环境得意之中写就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代表作;晚期写《祭侄文稿》则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粗犷、潇洒风格成为行书中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结论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由特殊线条笔划结构而成对于这样一种特殊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妙处所以历代书法家们总以丰富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划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此外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方向和角度笔锋着力点以及提按轻重缓急笔端走势和力度变化笔划之间联系和向背笔划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欣赏水平

推荐 你看 陈传席的 【画坛点将录】 有他评论的各个大家和大师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下载

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语用失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汉英文化差异 褒奖语及应答 语用失误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儿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而“文化既有其统一性、延续性和共有性,又有其差异性和变化性。”(胡文仲,1985) 褒奖行为这种社会现象存在于每个社会群体,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巩固和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起到社会润滑油的作用。美国语言学家Pomerantz指出,褒奖语是一种支撑性行为(supportive action),也是一种评价性行为(assessment action),也就是说,称赞语不仅有称赞的性质,也有评价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汉英文化在褒奖这一言语行为上的相似点及文化差异,并对由此产生的语用失误作一分析,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在跨汉英文化交际时如何恰如其分地称赞对方并知道怎样对对方的称赞做出正确得体的语言回应,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相似点 1.注重礼貌待人 言语交际中所体现的礼貌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恭敬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 英语文化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体现。利奇(Leech ,198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和人际交往中修辞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即由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等六个准则构成。 后来的一些东西方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探讨,使礼貌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礼貌原则反映到行为中,在称赞、感谢等表达上,汉语和英语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如, (1) 你做的饭真好吃。 (2) Thank you for your 提倡谦虚态度 一般认为谦虚是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美德,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汉语的谦虚表达中,对于来自对方的称赞和评价,一般不采用全面赞同的应答,而采取“缩小规模”来表示同意的策略。如, (1) 甲:你刚才唱歌唱得真好听。 乙:是吗?不过我觉得我没大放开。 (2) A: You have a nice one-room B: Y The rent is It is a 说话人通过赞同、认可来称赞对方的行为,听话人通过谦虚、礼貌的态度来应答,从而创造出“和”的气氛,这是汉英语言在会话中的典型表现。褒奖行为带上了社交礼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了人们之间的圆满关系。 3.讲究协调和谐 很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有史以来在社会结构上一直是家族式的,形成一种聚合模式,其特点是从众意识较强,不想突出个人,注重与他人“和为贵”。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里,有些说话讲究艺术性的老师批评学生时很讲策略,如你的文章写得很好,要是字再漂亮些就更棒了。老师把批评书法和称赞文章结合起来,减弱了批评的味道,学生容易接受,对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作用。中国有以“和”为轴心的文化,中国人常常无意识地、微妙地运用这种“和”文化来相互理解,彼此达到和谐的关系。 英语国家大都是异族混居的国家,成为一种离散模式,其特征表现为相互疏远,讲究个体独处。不过,他们的社会也并非没有在“协调”上下功夫。西方语言哲学家及语用学家格赖斯(Grice)在1968年就提出了会话所需要的四个协调原则:(1)说直话,不要说没有十分把握的话;(2)掌握信息数量,不要给予超出所需的信息;(3)说有关内容的话,不要离题;(4)说话要明快、简洁、条理清楚。这四个原则被认为是语言交际的一般会话原则。 三、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差异 1.褒奖方式的差异 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应邀去日本朋友家做客,虽然过后中国学生对美国学生说日本饭菜并不迎合他的口味,但在吃饭及做客后告别时,他却一直不停地在主人面前说饭菜如何地美味可口。美国学生觉得中国学生说了假话,让人听上去很虚伪。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的话,他会说一些感谢的话,但同时也会率直地指出饭菜不合口味。对此,中国学生的解释是说饭菜可口是感谢的一种表达,并不是虚伪的恭维。 英语文化中,人们习惯把对对方的敬佩和感激用不同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假使要称赞他们,也是采用评论性的、限制性的,而且是高姿态的称赞方式;而中国人面对同一对象时,其称赞、感谢的言辞是不带评价的、全面肯定的、低姿态的,往往被西方人看成过分谦虚了,是虚情假意、恭维奉承的表现。 2.褒奖范围的差异及不同观念 汉英文化中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导致了褒奖范围的差异,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收入、年龄等都是需要避讳的话题,如我们对此类问题进行称赞会使话题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和英语中的褒奖话语相对比,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褒奖语涉及到对对方性格、内在品德及精神的赞美和钦佩,如常可以听到以下的寒暄语。 (1) 你脾气真好,对孩子这么有耐心。 (2) 你起得总这么早! (3) 你学习真努力! 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还体现在对于同一褒奖点人们的不同观念。一种文化普遍认可或认为是具有价值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得不到承认,或加以摈弃;一种文化认为是文明的、适宜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落后的、无礼的行为。让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话题进行探讨,对此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①体重。这是一个在两种语言中出现频率都很高的话题。过去,中国人见面如果说对方“发福了”“胖了”是一种恭维,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对健康及审美的需求,很多人反倒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瘦了”,可我们仍不能否认,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说对方“发福了”“胖了”仍含有恭维对方生活条件优越的含义,而说对方“瘦了”一般情况下也表达了对其身体状况的关切;在英语文化中却没有这种含义,人们把体重超标看作是不健康的标志,所以说对方胖会被理解成暗指对方体质下降,而说对方“瘦了”毫无疑问是句恭维话, ②金钱。对中国人来说,称赞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是一种恭维,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恭维还会带有羡慕的成分;在英语文化中则不然,人们更看重个人通过努力而得来的财富,这种观念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著作中得到了体现——“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③友谊。汉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重视友情,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取向以情感为中心,认为朋友,特别是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讲义气,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真够意思”“够哥们”“够义气”这样的恭维,这在英语文化中是听不到的。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人际关系取向以工作、志趣和活动为中心,朋友关系中仍然强调独立、自主和竞争,相互之间没有义务和责任。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给他身处困境中的朋友提供帮助是很正常、无可厚非的。 ④外貌。中国女性在公开场合或丈夫在场时受到异性对自己外貌的褒奖时,多数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有时甚至会觉得不雅,有失体统;英语中人们对女性外貌、化妆和服装等的称赞是很普遍、很自然的,而且自由度很大,基本上不受年龄、地位、场合和熟识程度的限制。 ⑤家庭成员。中国人倾向称赞对方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方的孩子;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倾向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称赞。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中国人家庭观念浓厚,认为家庭和个人是一体的,所以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称赞有“自我表扬”之嫌,而称赞对方的家人事实上就是在称赞听话者本人;而多数西方人自我观念意识强,这种独立性往往使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不吝赞美。如, (1) 你女儿长得真漂亮! (2) 这么短时间不见,你儿子长这么高了! (3)(母亲对女儿) You look so lovely in your new dress! (4)(丈夫对妻子)What a nice dinner you gave us!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关于中外美术院校之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周浩然黄婵(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中外当代美术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社会与艺术本质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的现状, 尤其是俄罗斯美术教育,对我国美术高等教学进了改革的设想,期望能给予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外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198-03由于我国“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现代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无论是从其名称还是其制度来看,都属于西方的“舶来品”。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影响,虽然在美术改革期间,我国美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是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因循守旧, 学生依然在进行所谓的技术、技巧方面训练,很少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的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技巧”,这种趋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中外最著名的一些美术院校的研究,试图通过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我国的美术院校从八大美院到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或者美术系,美术课程的设置大同小异,除了必修的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等,在专业课上主要开设艺术史论、美术学、各种设计专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等课程。如上所述,技法、技巧的训练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一到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辅修,目的是学习巩固一些基础知识。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美术学、设计、史论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创作课几乎没有作系统、整体地安排,大多数学院只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行毕业创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创作少之甚少。当然比较可观的是创作形式现在相对比较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饰画、多媒体可以全面地运用。优点是相比以前丰富了形式,但是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审美规范、审美的标准莫衷一是。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几乎在学院难以推广,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大憾事,学院派排斥民间艺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艺术史论等课程普遍开设, 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开设时间过短,教学模式的僵化等原因,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每周一到两节,学生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甚至只是简简单单地应付考试,所以面对艺术以及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言之无物甚至不少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能机械地做选择题。加之学生亲临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同时学生外出写生、实践的机会非常少,缺乏文化内涵、缺失艺术标准、匮乏源于生活的元素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所谓的到实践中去,也成了一种简单的形式。本应该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敷衍了事,甚至有的直接弄虚作假,从而实习失去了实践的真正意义。虽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点,集中安排学生实习,但由于实践基地匮乏,实习学生过多,部分学校老师的片面追求完成任务,最终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俄罗斯美术高等教育现状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国立美术学院是俄罗斯最好的美术学院,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美术的最高水平。美术学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从事严格的美术专业教学活动和培养俄罗斯一流的美术家。主要有绘画系、建筑系、雕塑系、版画系和美术理论系。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等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色彩教学(主要指油画)是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从大一到毕业都有。一般是早上9 点至11 点进行素描教学,在短暂的午饭时间后,接着进行色彩方面的教学,下午3 点至5 点又是再次素描教学。素描教学活动主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199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圣彼得堡漫长的冬季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室内教学。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 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而在绘画材料上也非常广泛:从炭笔、木炭条、炭精棒到俄罗斯特有的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包括色粉笔、蜡笔等。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以及一些“非艺术的艺术”尝试。教学大纲是高等美术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这也和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传统息息相关。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其中,他们对中国这种绝大部分的室内教学也曾提过建议,因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而不同于俄罗斯。所以他们建议我们国家的美术院校学生,应该把素描、色彩教学更多的集中于室外,感知大自然最纯真的艺术。每年6 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列宾美院还和各地美术院校进行交流,互派学生,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始创于1339 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1562 年正式建立。他们在学院门类较多,有艺术视觉学院、应用美术与设计学院、交流与教育学院、裸体学校。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上课是丰富多样的。学院安排的课程宛如宴席,学校会统计学生的“消费”,如果达到学校的标准,就准予考试和毕业。学校平时上课时间很多,艺术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当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表达和涉及。学校会安排很多活动、画展开幕、电影会、讲座,等等。作为一个学生,必须除去上课之外还得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各个场所里,这些场所里面有学校的签名单,签名表明学生参加了,然后一块汇总到学院或老师,然后老师和学院再评估学生吸收的养分够不够,作为依据评判、考核学生。表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动画设计、行为艺术、灯光、理念。在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当然日常的固定上课也是必须的,不过课程会分布在佛罗伦萨各个地点,如博物馆、当代艺术馆、画廊等等。在考试上,每次考试大概有3 名以上的教授在场,然后出示作品、问答、表达观念,教授再讨论、评估、给分。主要考察各个方面,如学生参加课程以及活动次数的多少,学生艺术作品的层次,对艺术作品理解的观念等。另外,学院的老师也非常严谨,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让学生很难“走后门”,蒙混过关。四、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法国在美术界最知名的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该校除了美术、油画之外,还开设有雕塑、计算机图像与录影图像等专业,学制5 年,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DNSEP,国家承认大学四年级文凭(homologubac+4)。学校里传授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技巧与理念,目的是培养高水平、多能力的艺术家。学校有1/3 的学生是外国学生,这使得各国的艺术得以充分交流,并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艺术水平。学生在画室中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教授指导。学生在素描、油画和多媒体3 个方向中选择1 个或多个专业。第一年学生要完成4 个学分,其中一个由教授指定,两个是绘画技术,另一个是艺术理论。学生在5 年内要修完12 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1 篇论文和答辩。同时学校招生非常严格,700 名考生中只有150 人被录取。要求上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8~24 岁之间。首先要提交自己的作品集,作品应在20 份左右,其中至少10 份为原作。在通过对作品的选拔后,学生还要经过3 个考试:实物素描、对一件作品的文字描述与评论、面试。学校接收资格入学,如果考生不到26 岁而且已经完成了大学二年级的学业,那么可以向招生委员会提交自己的作品集,学校根据学生作品的水平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中选择一个适合的年级。五、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自从1768 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237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院并称世界最杰出的四大美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表示有意申请的国内外学生必须具备绘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200画、雕刻、数码印刷或摄影专业的学士学位。该校是英国提供这些领域三年进修课程唯一的艺术学院。有数据表明目前该校仅有一名华人学生就读。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所学校所开设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以及相关门类。他们追求在于不同寻常地表现在它的艺术并置在一个特定的设计环境和设计在艺术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原则,是对知识的进步,他们的关注到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流程并认为知识可以产生信念。他们的学生通过分析和问题回答获得奖学金。在学校里,他们不断试验和艺术品和设计创新例子,注重发展的基础项目的研究,鼓励跨学科学习,以促进了快速增长的研究实效。以上是该学校的总体理念。学校的师资要求也很高,绝大多数全职教师,在大学里首先是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这种高要求,在他们学校,作为艺术和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只有不断拥抱和不断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够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向前推进。学校每年提供各种讲座,研讨会,大师班,以及个别辅导。他们包括前著名艺术家,设计师,来自在国际舞台的全国知识分子和商界人士会来到大学,因为他们喜欢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认为学生会从中找到灵感,并受益匪浅。这所学校正是采用这种高强度,同时也是高度自由的学习、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学制成为世界上最短的。六、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设想了解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旨在为我国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进我国美术高等教育。针对我国当前美术高等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艺术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晓”这个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艺术时代语言、造型特点,分析画家的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2、关于绘画题材、内容,我们更应该关注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非造型艺术,这是一个真理性的共性。3、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甚至一味地陷入单一化、重复化的教学模式中,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通常是闭门造车,形成一种人为的封闭环境。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厚古薄今,但也不能反之。我们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造型的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对于诸如素描、色彩、速写等,我们除了关注其本身的语言外,更应该注重其精神表达。这些应该不只是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比如,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又如雕塑、建筑等,我们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手法、技巧外,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好的范本,去粗取精,而不是一味地走“样式主义”路线,同时也不是盲目的创新。应该体现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正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总的说来,作为美术专业大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生活的,有价值的特性。(2)对造型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艺术世界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4)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和艺术高度统一。4、应把传统民间艺术列入必修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5、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美术高等院校与各种艺术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社会的艺术需求,相应调整学习的教学思路和方向。6、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熟练的美术技能,才能将其所学传道授业。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参考文献:[1]邢莉自觉与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李平俄罗斯学院派素描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3]孙韬,叶南涅瓦回望人民美术出版社,[4]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人民美术出版社,[5]

  • 索引序列
  •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作品
  •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
  •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开头的作品
  •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高清
  • 艺术评论文章3000字体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