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这是个好题材!真的是个好题材,我是艺术生,学的东西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在网上都能找的到。像您这个教育类的论文,我个人建议你去各大门户网站去搜索相应的农村教育之类的文章,最近很火的不是一个个组图么,左面是郭美美,右面是农村孩子哪些吃不饱穿不暖,没办法上学的。这是很好的一个素材,你可以自己去找一找。我的论文是《论中国水墨动画发展历程》写这个论文的时候我也在网上找大量的文献,然后把他们汇总,就完成自己的论文了,而且系主任还说非常不错,你一定要在论文的最后写上参考文献,也就是所谓的素材,这篇文章取一点,那篇文章取一点的,都要注明,要不会有侵权的危险。本人很罗嗦,希望这些提示会给你带来些许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朋友,用自己的智慧写出属于自己的毕业论文吧~

[1]伍泽平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6,(02)[2]李慧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03)[3]葛志华转型之痛“三农”问题的由来与终结[J]江海纵横,2007,(03)[4]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江海纵横,2006,(05)[5]孙春明“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进程[J]武汉建设,2008,(04)[6]刘涛“三农问题”的困境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02)[7]阴月灵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06)[8]寇丽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9]谭凌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J]文史博览(理论),2009,(02)[10]张西茹“三农”问题要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做支撑[J]西北职教,2006,(10)[1]吴理财三农问题的三种解释[J]决策,2005,(01)[2]丁祥艳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浅谈[J]铜陵学院学报,2003,(04)[3]昌正兴解决三农问题有效途径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4]钟大能我国财政制度的完善与贫困落后地区财政的调适——兼谈财政制度对“三农”的制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3)[5]罗恒市场化——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J]江南论坛,2004,(08)[6]任义成,魏刚对三农问题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S1)[7]王璐,侯敏娜论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途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8]叶尚志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开发[J]人才开发,2005,(05)[9]何传新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J]理论月刊,2004,(10)[10]李艳民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对策[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有不少文献。

农村教育问题参考文献

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有不少文献。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人口的素质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业观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农村的教育与城镇的教育相比较,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孩子成长的需要。作为现代社会弱势文化群体的农村家庭。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弱势文化代代相传,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相适应。要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想方没法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由于条件落后,设施的配置水平不够,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跟不上教育观念的改变,生源有限,教育投入的相对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研究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资源限制,对人才的吸引有限。农村教师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教师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单一,普通话不标准尤其是小学初中,女老师偏多,老教师偏多,中师学历的教师偏多,语文数学等正课老师偏多,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偏少每到有检查的领导来听课,好多教师无所适从,要么停止讲课,让学生自习,要么改变教学方式,抽查学生作业。关于性别结构中小学女教师偏多本不是坏事,但由于中小学生爱模仿,可塑性强,很容易导致男生女孩气,女生受娇宠,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日后性别角色认同障碍,这个现象泛化将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年龄结构老教师偏多也是弊大于利好处就是老教师比年轻教师新手教师责任心强,有耐心,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老教师很难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形势比如现在班班多媒体,条件好一些的,电子白板进课堂对于为教育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许多已经职业倦怠的老教师而言,根本不愿意去学这些新玩意,有时候即使愿意,他们也力不从心了对于新生事物的学习与运用,年轻教师往往表现出比他们的前辈更大的热情中小学不同于大学,中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图文并茂的讲授会让他们觉得更加直观和易于掌握,因此多媒体的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大学需要大师,中小学可能更需要一些年轻有朝气的教师,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示不一样的世界。关于学历结构毫不讳言,本科毕业的师范生往往会比中师毕业生知识结构多元,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一点无庸置疑。这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兴趣爱好,开阔学生视野以及中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会是一个很好的基奠。关于学科结构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往往是主科老师兼职,这些课时经常被灵活占用,这对于培养学生艺术语言能力是很大的障碍好在最近两年来特岗教师农村教育硕士的加入为之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很多特岗教师相当不稳定。二、学生问题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的子女都享受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当我们放眼四周时,我们惊诧地发现,不知何时,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变得暮气沉沉,与其说学生有问题,不如说学习观念有问题。陶行知说,好教育培养出好人笔者认为,活教育培养出活人传统教育学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在中国已经是深入人心中国的学生耳濡目染,在还未入学就习得了学生的本分:老师说的就是圣旨,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太活跃就是多动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小学生有点死气沉沉。十几年前课后爬树打枣捉鱼的孩子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推着拉杆书包上下学眼镜后面看人穿得干干净净目光呆滞夜以继日写作业赶场去上培训班的中小学生上学路上能听见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我很喜欢观察学生,我希望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天真烂漫的表情,但是即使这些,也成了奢求。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农村最重要的不是缺钱,而是缺人,人才短缺鉴于很大一部分老教师在岗贡献小,一些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应该对老教师做好保障工作,安排老教师换岗或提前退休,让出编制,每年公开招聘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招聘要特别注意性别比例学科比例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常抓不懈,把外培内训工作落到实处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看成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常带他们出去看看,常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这对中小学生基础教育而言,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给学生一方乐土,中小学生会表现出我们意料不到的想象力;给教育一片自由的天空,基础教育也会表现出其他社会子系统无法企及的生机和活力。关于我国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应该就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入口把关要更加从严由于教师队伍整体超编,应该十分珍惜难得的进人机会,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为此,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加大垂直管理力度,将教师人事权适当上收,并加强对下级教育人事的指导控制,特别是教师格证制度的实施。教师出口要更加顺畅教师队伍内部应建立淘汰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教师队伍中好的要留得住,差的要出得去同时,建议国家采取提前退休和内退等方式,将部分老龄教师和学历不合格教师所占的岗位腾出来,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由于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乡村优秀教师都往城镇学校挤县城范围内城乡之间教师资源差异越来越大城镇学校即使严重超编宁愿安排部分教师搞点行管,干点杂事,也不到乡村学校去。二、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基础教育的以县为主政策的落实,有赖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国家和政府要强化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提高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师范生的待遇,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以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给各地小学引进教师提供政策依据优秀毕业生大都会提出除了标准工资外的待遇和优惠政策问题,而学校本身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学校有钱,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相关的政策,找不到政策依据,也不敢答应他们的条件为此,建议国家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引进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指导性政策,以为各地提供参考。三、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创设一系列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通过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等二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把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作为长期的工作,常抓不懈。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一,通过实施名师共享活动,让有高超教学艺术全新教育理念的骨干教 师到偏远山区学校上指导课,帮助薄弱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通过教改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帮助扶持薄弱学校。第三,要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五、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一方面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增加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小学完善各项教学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有条件的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中心村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总结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特别是农村教育水平,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整体发展。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子女教育上所处的位置,农村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也要认真调查该地方的家庭教育现状,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开办好学校,尽力解决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更希望农村家庭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除搞好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外,还要让农村更新教育观念,摒弃错误教育思想,提高自身修养,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有希望,国家教育也才可以全面推进。

参考一下《中国教育报》、教育网站等。文章著作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等等。 去书店,网上查一下就OK了!

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参考文献

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文献综述  一、 研究的背景  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受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里教育就成为了一项投资,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所投入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就业的形式却越来越紧张,接受教育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遵循国际通用的关于失业的定义,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毕业生的失业率是社会整体的失业率的几倍。  上述这些情况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几年我国对教育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该如何改才能有效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难题。  二、 研究的成果  (一)、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  对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  第一种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1935年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以及完善(代表人物:舒尔茨,丹尼斯,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舒尔茨著,蒋斌、张衡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各国蔓延。  菲利普库姆斯指出,“知识青年大量涌向本以饱和、又被严重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削弱的就业市场,从而引起职业队文凭等级的要求突然急速提高,造成了普遍的个人痛苦和不祥的政治动荡” (菲利普库姆斯著《世界教育危机》,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表1,1970-1982年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青年与成人失业率之比。  国家 1970 1976 1980 1982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芬兰  法国  日本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美国 1  4  8  2  2  0  4  5  1 3  5  7  2  7  6  1  1  6 8  4  8  6  0  8  6  1  6 9  2  9  7  1  9  3  4  3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就业展望》,转引自桑锦龙,《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2008)  教育经济学家M布劳格(MBlaug)认为造成毕业生失业的原因不是大学毕业生的绝对过剩,而是供给的快速增长。大学毕业生的突然泛滥会造成毕业生的失业,如果说毕业生能够缓慢的进入市场,那么这些毕业生就能够被劳动力市场所吸纳。  表2,1995年部分欧洲国家经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率状况  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毕业一年后失业率(%) 毕业五年后失业率(%) 所有劳动者失业率(%)  非大学 大学 非大学 大学 非大学 大学  芬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24080  26050  28260  20120  14510 9  6  7  6  1 20  17  m  m  58 9  20  5  52  46 11  6  m  m  31 6  10  m  m  17 7  9  2  m  6 2  0  7  3  8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等问题也是对这种观点的补充。如:1995年,陈昌贵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中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会造成大量的教育性失业”;张桂春在《关注“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教育产品出于买方市场下的典型产物”;杨立安认为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是相互联系的,与教育过度相伴生的是知识失业(杨立安,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A],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5-4);董志强和宋奇成认为知识失业在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特征,他们都承认知识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失衡造成的(董志强,宋奇成,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J],改革与理论,2003,3)。  第二种观点是认为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由非市场因素产生的。  杨云彦和陈金永认为在理论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不断隆冬将会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的普遍存在,劳动力流动往往很难达到市场均衡。(杨云彦,陈金永,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2000,5)  瞿振元和谢维和在《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中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进行了分类:①结构性失业;②摩擦性失业;③体制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就是由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体制性失业是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而结构性失业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轨引起的。  第三种观点则是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归结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使得毕业生的竞争力下降。  在20世纪初的英国,Beveridge(1909)首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之后又有许多人对之进行完善,特别是Hoyt(1978)提出了“可转移的”技能在就业能力中的重要性,它这种技能可使得被雇佣者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时变得容易。从1980年起,就业能力成为工作者的元特征,它融合了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下降是其失业问题的一个原因。  萨茹拉认为大学生除了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具备: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等。  (二)、通过教育改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扩大就业市场。  傅军(2007)指出,目前我国失业群体的存在,主要是由供需量的矛盾、供需结构的矛盾、地区就业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等几个方面构成。他提出:(1) 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突出增加就业容量。(2) 促进劳动力流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盘活中西部劳动力资源,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3)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工城市化。  刘俊艳(2010)认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劳动力市场,很多大学生将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之地,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下乡,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朱继光(2009)通过对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和特色项目的研究,指出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第一,高度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第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指标体系框架;第三,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项目。  傅军(2007)提出“突出就业再就业能力建设,解决劳动者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萨如拉(2004)指出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有这几方面的要求: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等。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帮助学校将这些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  朱继光(2009)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  王霆(2007)的研究表明,各高校认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比较重要,而企事业用人单位则认为“倾听理解能力”、“推理运算能力”比较重要。此外,学校更强调学生在就业能力中对计划协调、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而企事业用人单位更强调业务操作、解决问题、学习、执行等能力。可以看出,目前企事业用人单位和高校对于学生就业能力中不同技能子项的关注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刘介明和史金平(2010)提出校企联盟的运作方式。大学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分阶段交叉引入实践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实践工作的具体流程,让学生明白成功者背后的艰辛,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丰富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督促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定位的思考。  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的不足  纵观国内外的关于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集中在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专科教育的研究较少。  在从教育的角度研究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时多是把重点放在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各种素质,而对教育如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研究较少。  (二)、研究的趋势  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的研究,注重学生通时素质的培养,如大学生必备的四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2,注重教育与社会的接轨,以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如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项人才,如大量的高级技工。3,完善各种教育体制,如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各种教育方式的完整性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走向的多元化,这样就既能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又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8-1  80.  [2],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美)Elchanan Cohn,TGG教育经济学[M]范元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9  [5],(美)Wayne K Hoy,Cecil G 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Seventh Edition)[M]范国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6],王霆,唐代盛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J]求知,2006年,S3期:214-215  [7],朱继光,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69-71  [8],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3月,第2期:78-83  [9],叶忠,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评述[A]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75-78  [10],柳云飞,周晓丽,张素红,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全球视角下的教育与就业关系初步分析[A]前沿,2010年,第3期:122-125  [11],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A]民族教育研究,2004,第3期:24-28  [12],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3],桑锦龙,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张高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15],陈昌贵,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J]教育评论,1995/5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学校,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学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学校,按照现行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分级负责,相互调剂的办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职责明确、条块结合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地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减轻社会压力,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屏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诸如户口限制、地方垄断、本地生源优先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教育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混同的制度,不适应当前大学生市场化就业的需要。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产业的主要产品,在此,我们引入教育服务的生产和教育服务的供给。就业指导制度令人担忧。学历证书不能有效反映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等“信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历证书制度注重对知识的教育,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教育。自主创业制度门槛过高。公共就业服务缺位。

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参考文献

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有不少文献。

1 从“开课”到“开好课”还有多远——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透视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说”的训练 华章(教学探索) 2007/Z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从语音迁移到中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长治学院学报 2007/01 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湖南农机 2007/03 5 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6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1 7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党史文苑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教学参考 2006/Z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将音乐美术融入英语课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探讨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6/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小学教学研究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之隐患 吉林教育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做法 吉林教育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护航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乌兰察布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其考试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忧与思 湖南教育 2004/1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1 西部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克服困难,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天津教育 1999/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小学教育多样化练习论文资料可以给你

参考一下《中国教育报》、教育网站等。文章著作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等等。 去书店,网上查一下就OK了!

农村教育问题参考文献怎么找

参考文献一般可以选择去当地的图书馆或者是档案馆来寻找,毕竟这两个地方相应的参考文献是最全的

参考一下《中国教育报》、教育网站等。文章著作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等等。 去书店,网上查一下就OK了!

1/18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梁爱华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2/18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陈浩[1] 沈红[2]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3/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4/18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陈美莹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5/18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张云裳北京教育2006(2)-16-186/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7/18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无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8/18美国家庭教育风俗无妇幼健康2005(12)-82-829/18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陈慧敏(推荐者)上海教育2005(12B)-61-6110/18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詹华如家教指南2005(12)-30-3011/18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颜雪梅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12/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13/18美国家庭教育见闻佚名时代教育2005(1)-19-1914/18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方宏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15/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16/18“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杨秋艳家教指南2003(5)-22-2317/18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章一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18/18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吴志远 邵荣新疆教育2002(5)-37-371/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子银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2/17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唐梅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3/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李亚 周侠科教文汇2007(02X)-10-104/17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维亮 王丽艳科学时代2006(11)-184-1865/17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栗新民族论坛2006(12)-38-406/17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刘艳家庭教育2006(11X)-52-537/17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李道顺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8/17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王毓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9/17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曾芝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10/17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王晓虹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11/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12/1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赵燕北京教育2005(5)-62-6313/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中小学校长2005(3)-48-4914/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15/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无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16/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17/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孙琼如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 索引序列
  •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农村教育问题参考文献
  • 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参考文献
  • 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参考文献
  • 农村教育问题参考文献怎么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