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图片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图片

发布时间: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图片

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经过7年努力,故宫博物院完成了建院历史上的第五次藏品清理,首次彻底摸清了家底:截至2010年12月底,有文物藏品总计1807558件,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织绣、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珍宝、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册、铭刻、外国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献、古建藏品共25类,其中珍贵文物达1684490件。仅仅过去了3年多时间,面对这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在今年6月30日“平安故宫”月度媒体新闻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再次宣布: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部分之前未彻底整理的文物藏品进行系统清理,并开展登记著录、影像采集等工作。

您是问北京的吗?我只知道博物馆的一些期刊基本上都是内部刊物,不过有本《文物》和《考古》期刊是全国发行的,国家文物局主编,五四大街老文物局(北大红楼)西侧书店里有卖。旅游类的在崇文门西侧路北的旅游书店里可能有一些。您对文博感兴趣,不妨去老文物局的书店看看,离美术馆不远大佛寺东街路东有个三联书店,也是经营文博类书籍的,另外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也有个文博书店也值得一看。

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我们将在以后分类进行阐述。可移动文物共分为以下26大类:青铜器 玉器 陶瓷 金银器 钱币 雕塑 书画 漆器 家俱 科技文物 铜镜 古籍善本 玺印 竹木骨角雕刻 织绣 甲骨 文房四宝 紫砂器 古董钟表 景泰蓝 鼻烟壶 宣德炉 砖瓦 宝石 扇子 杂项 文物史迹共分为以下12大项: 人文初始 历史古都 名城揽胜 沙场秋风 科技杰作 万里长城 建筑精华 园林艺术 宫观寺堂 帝陵名冢 直面真品 名人遗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是山西  山西(119)河南(97)陕西(89)河北(86) 浙江(74) 四川(62) 北京(60)江苏(53)湖北(52) 山东(51) 广东(48)福建(45) 甘肃(42) 新疆(41)内蒙古(36) 安徽(36)辽宁(35) 湖南(34) 云南(32) 西藏(27) 江西(24) 广西(22) 贵州(19) 吉林(18)上海(16)黑龙江(14) 重庆(13) 青海(11) 宁夏(10) 天津(8) 海南(7)   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多的地级市:西安(33) 保定(24) 运城(22) 晋城(1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县(县级市): 登封市(13)

文物图片很少有,自己去拍,下面是故宫的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下是百度百科收录的:北京故宫博物院 _百度百科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文物鉴定与鉴赏》省级   文博方向的学术专刊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N:1674-8697      ISSN:34-1312/K刊物封面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半月刊,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省级   文博方向的学术专刊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N:1674-8697      ISSN:34-1312/K刊物封面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半月刊,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有《考古》杂志《收藏》等等杂志,到邮局再看看,这方面的杂志,可以根据需要定阅哦~\(^o^)/~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您是问北京的吗?我只知道博物馆的一些期刊基本上都是内部刊物,不过有本《文物》和《考古》期刊是全国发行的,国家文物局主编,五四大街老文物局(北大红楼)西侧书店里有卖。旅游类的在崇文门西侧路北的旅游书店里可能有一些。您对文博感兴趣,不妨去老文物局的书店看看,离美术馆不远大佛寺东街路东有个三联书店,也是经营文博类书籍的,另外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也有个文博书店也值得一看。

文物依照其特点、历史文化背景、规模大小有很多分类,但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界定,按照大小、规模和可移动性分类,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二大类;按照文物所有者划分,分为国有文物(公有文物)和私有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即古迹,原则上实施“原址保护”,并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三级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单位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或民间收藏。包括实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手稿、图书资料、化石等。 收藏文物的集中地为博物馆,其他文物集中地包括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并由省级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类型如下:历史文化名城(参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参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博物馆是一种对于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的收藏保管、陈列宣传和科学研究的机构。其特点是以实物为基础,采用形象化方法,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陶冶艺术审美情操。可以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世界文明的窗口,也是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 现今在我国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几千座。这些许多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博物馆,需要分门别类,才能对它们研究利用。根据博物馆的定义和范围,根据我国博物馆的主要性质,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 一、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是以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 1、历史考古博物馆:包括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史、历史遗迹、古陵墓、庄园等。 2、革命史博物馆:包括全国的或地方的革命史、革命军事史等。 3、纪念类博物馆:纪念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博物馆。 4、民族、民俗博物馆:包括民族史、少数民族历史遗迹等,反映某一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的博物馆。 二、自然科学博物馆:是以自然界和人类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的博物馆。1、自然博物馆: (1)一般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各地自然博物馆。 (2)专门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天文、地质、生物等。 (3)园囿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 2、科学技术博物馆: (1)科学技术博物馆,如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农业、国防、交通等。 (2)科学技术史博物馆,如古代科学成就。 三、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建筑等。 四、综合类博物馆: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性质的博物馆。 (作者:秦汉良)

所谓博物馆类型,就是指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依据某种共同的标准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类别。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它们各项具体业务活动中,也决定了它们的社会职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的组织管理、人才构成、经费来源和使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 国际上通常以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作为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可分为五大类:(1)、历史类;(2)、艺术类;(3)、科学类;(4)、综合类;(5)、其他类型。博物馆学有哪些分支学科?(1)、理论博物馆学;(2)、博物馆方法学;(3)、博物馆管理学;(4)、历史博物馆学;(5)、普通博物馆学;(6)、专门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一词的最早出现在英国人杰格拉瑟于1885年发表的《博物馆学与考古学》一书,是世界上最早将用于学科名称的“学”(—ology)这一后缀与“博物馆”一词联系在一起的人,这表明该研究跻身学科之林的愿望。博物馆的国际定义(1989年海牙)---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该定义与1974年哥本哈根大会提出的定义之间略有区别,主要是将原来的“不追求营利”一词修改为“非营利”,前者“不追求营利”含有“不能营利”的意思,后者“非营利”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不是不能营利的意思。如此修改与当时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的背景有关,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的特征是什么?博物馆的特征是博物馆本质的反映。明确并掌握博物馆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增强做好博物馆工作的自觉性。从博物馆发展史看,有几个基本特征始终存在。(1)、实物性,没有实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2)、直观性,这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特有的传播方式;(3)、广博性,万事万物都成为博物馆收藏对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博。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其中收藏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科学研究(首先是藏品研究)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工作基础,发挥着“物”与“人”之间的中介作用,有中介功能;教育是在藏品和科研基础上展开的,一个馆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以上信息来源于我学校老师发的“博物馆学100问”资料(肯定是权威的)嗬嗬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别

一、历史博物馆1、考古博物馆2、民族博物馆3、革命纪念博物馆二、文化艺术类博物馆三、自然科学博物馆1、自然博物馆2、科学技术博物馆

有《考古》杂志《收藏》等等杂志,到邮局再看看,这方面的杂志,可以根据需要定阅哦~\(^o^)/~

你问的问题很专业,这也是我们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兴趣可以看看《博物馆学基础》王宏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

可移动文物主要是指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它们体量小、种类多。根据它的体量的大小和珍贵程度,分别收藏于文物库房,甚至文物柜或文物囊匣内。根据保管、研究、陈列的需要随意移动,变换地点,这对其本身的价值不仅没有影响,而且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可移动文物主要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漆器、工艺品、书画、古文献,等等。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史迹):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寺、石刻、古墓葬、纪念址。扩展资料: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二)反映历代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三)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 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四)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著名起义领袖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五)反映历代中外关系和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宗教、卫生、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六)反映中华民族抗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七)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著名工匠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八)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九)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的善本;(十)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一)与中国近代(1840-1949)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建设成就、重要领袖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三)与中国共产党和近代其他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爱国侨胞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四)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物

  • 索引序列
  •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图片
  •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
  •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的
  •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 文物及博物馆刊物有哪些类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