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

发布时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

回答1: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制约的因素及对策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近20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呈高速增长态势。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由此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根据联合国2001年9月18日发表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全年投资将下跌到7600亿美元,跌幅近1/ 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统计数字表明,1995 - 200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自3058亿美元增加到1046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2034亿美元增加到1005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2%和3%,都超过了同期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的速度。结果,发达国家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提高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1%提高到了0%,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4%提高到了1%相比之下,同期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下降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8%下降到了6% (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曾下降为8%),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2%下降到了9% (1996年曾回升为4%)。 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5 - 1999年,美国和西欧的相互投资由840亿美元增加到2863亿美元,增加了8%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488亿美元增加到582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351亿美元增加到228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3%和9%由于美国和欧盟间相互投资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按对内直接投资额计),就由1995年的3%提高到了1999年的1%另外,欧盟各国间的相互投资也非常活跃,1999年达到了3180亿欧元, 2000年又达到了4360亿欧元,约相当于1995年630亿欧元的9倍,占欧盟对内直接投资的60%以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于1979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综合经营类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也加入对外投资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贸易与非贸易企业累计为6513家,协议投资额95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03亿美元。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因应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变化,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1、我们应该明确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这一观念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要获取微观经济利益,还必须兼顾宏观经济利益。一方面,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投资利润,还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抓住机遇,更多地投资海外,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尤其是要注意石油、铜矿、铁矿、森林、橡胶等中国十分缺乏但却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物资的储备;另一方面,“走出去”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需要。中国有一些行业,近几年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形成了大量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国内生产能力总量大大超过需求。 2、我们应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而培育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经济主体 跨国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微观经济主休。这主体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水平。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数仍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一方面,“定指标”、“下计划”式的发展思路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许多企业的机制已经发生转变,但“预算软约束”问题然存在,争投资、争项目、轻效益、轻风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对于那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松懈、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缺乏内在发展动力的企业来说,进行境外投资,很有可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的新渠道。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微观因素即企业自身的特点是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转机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才会有长期不懈的“走出去”的内在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3、根据经济利益目标确立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及产业流向 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是港澳地区,占8%;其次是北美,占7%;第三是亚洲,占11%;第四是非洲,占2%;第五是拉美,占5%;第六是大洋洲,占2%;最少的是欧洲,只占6%一般地说,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有着非常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市场广阔,政治稳定,法制健全;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市场和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政治相对较不稳定。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活动。尽管贸易型企业(占7%)仍旧占据了中国海外投资的半壁江山,但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境外加工贸易(占2%)和资源开发(1%)增长比较快。我们应该根据微观经济利益目标和宏观经济利益目标确定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摘要]文章阐述了网络银行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因素及其安全防范策略。 [关键词]网络银行 网络安全 防范策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由原先的矩阵传播逐步转变为网络式、分布式传播,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革命时代,金融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经营模式——网上金融oj。网上金融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就是与网络银行有关的安全问题oj。2iqmdvy3 一、网络银行简介 网络银行又被称为网上银行、在线银行,其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以因特网为背景的传统银行电子化业务(Internet Banking)oj。它是一种金融创新,是对银行业务的发展oj。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点,以替代原来需在柜台操作的多种业务oj。二是在传统银行以外兴起的以Internet技术为依托的另一种类型的银行(Internet Bank)oj。它是一种金融分化,是一种设在因特网上的虚拟机制oj。它不拥有存在于网络之外的独立的金融信息处理系统,因此是对传统银行地位的挑战oj。Internet Banking是目前多数网络银行的形态,但Internet Bank却是未来网络银行发展的趋势oj。 1995年,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因特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SFNB)oj。在SFNB的刺激下,世界各国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考察因特网所提供的契机,争先恐后地把传统的金融业务开到网上oj。我国金融界在这股金融电子化的浪潮中也开始有所动作oj。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交易获得成功,从而拉开了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序幕oj。目前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oj。据网上调查和估计,这些网络银行的个人客户已超过2万户,公司客户超过1000万户。 二、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因素 网络银行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安全问题oj。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网络自身的系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1)网络系统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我们的网络系统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漏洞,而网络银行是建立在这些系统和网络上的。Internet早期是一个开放的为研究人员服务的网际网,是完全非赢利性的信息共享载体,所以,几乎所有的Internet协议都没有考虑安全机制 (2)难以抗拒的灾害。如地震、雷击、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火灾、停电等意外事故等,都可能造成网络问题、主机工作的不稳定和毁坏,造成数据错误或丢失,从而严重影响网络银行的安全。 (3)人为的因素oj。如工作人员的失职、失误造成网络系统的异常,造成网络银行系统安全性问题。 (4)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病毒在网络上流传oj。它是威胁网络银行正常运作的主要威胁之一,特别是银行网络的逐步开放,为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性。 各种主动攻击手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下列三方面的因素。 (1)黑客攻击。Internet不安全的另一个因素是因为人们很容易从Internet上获得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料,特别是有关Internet自身的技术资料(比如RFC,FAQ文档)的各类应用程序原代码(如TCP/IP,Sendmail,FTP等),还有各类安全工具的原代码也是公开免费的,像颇有争议的SATAN、Crack等oj。这些资料拿出来共享的想法是好的,但也难免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oj。因为黑客会利用这些资料通过Internet非法入侵网络银行系统,从而使系统和数据遭到破坏。 (2)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银行进行经济犯罪,即所谓的高智商犯罪oj。网络银行是进行金钱支付和结算的系统,因此容易吸引经济犯罪分子的注意,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几秒钟内使银行蒙受巨额损失。 (3)内部工作人员的犯罪oj。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进入银行系统,造成安全威胁oj。 三、网络银行安全防范策略 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且为因果关系的,所以网络银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基础工作 首先,在建设网络银行时要综合考虑软硬件需求,利用操作系统(尽量采用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 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多种安全机制来增强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测各种网络入侵、审核安全记录,检查是否有对网络银行构成安全威胁的漏洞,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oj。此外还应考虑到网络银行的安全除受到系统软件影响外,也会受到应用软件安全性能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积极开发有我国特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银行安全系统与应用软件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网络银行的安全更要考虑到人为的因素影响。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银行网站内部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准,以及使用网络银行的客户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建立内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计算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素质,狠抓内部职工的道德品质。 计算机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程序。计算机病毒,特别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大危害性,是影响网络银行正常运作的主要威胁之一。 网络银行对病毒的防范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网络银行的用户端要配备安全有效的病毒防范系统,并定期检查和扫描,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而网络银行端则更为重要,防治病毒要从全面着手,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主机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设置在线报警系统,一旦发现病毒要立刻报警,从而在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同时还要采用多级防范系统。新的防毒手段应将病毒检测、多层数据保护和集中式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形成多层防御体系。另外,物理的和政策的手段也会对病毒的防范起到很大的作用。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oj。实现防火墙的实际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在原则上可以被认为是这样一对机制:一种机制是拦阻传输流通行,另一种是允许传输流通过oj。而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由于防火墙所保护的对象是网络中有明确闭合边界的一个网块,而所防范的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安全威胁,所以防火墙技术最适合于在企业专网中使用,特别是在企业专网与公共网络互连时使用。网络银行系统正好符合这一模型,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网络银行的网络安全oj。目前防火墙产品中采用的技术有如下几种:(1)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IP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内事先设定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后,再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TCP/UDP端口与TCP链路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 (2)应用网关技术是建立在应用层上的协议过滤,它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数据过滤协议,能够对数据包分析并形成相关报告,对某些易于登录和控制所有输出输入的通迅环境给予严格的控制,以防止有价值的程序和数据被窃取。 (3)代理服务技术作用在应用层上,是由一个高层的应用网关作为代理服务器来接受外来的应用连接请求,在进行安全检查后再与被保护的网络应用服务器连接,使得外部服务用户可以在受控制的前提下使用内部网络的服务oj。同样,内部网络到外部的服务连接也可以受到监控oj。应用网关的代理服务实体将对所有通过它的连接作出日志记录,以便对安全漏洞进行检查并收集相关的信息oj。使用应用网关的高层代理服务实体有以下优点:日志记录,便于网络管理;隐蔽信息,内部受保护的主机名等信息不为外部所知;可以由应用网关代理有关RPC服务,进行安全控制。 数据加密技术和鉴别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和理论基础,用于保障网络银行数据的私有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密钥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和混合密钥加密。其中混合密钥加密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提高了加密和解密的速度,这种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使用。 鉴别技术主要是在信息交换过程中防止信息被非法伪造、篡改和假冒的一种技术。如果黑客进入了网络银行系统,发布虚假信息或更改真实的信息,通过鉴别技术即可作出判断。鉴别技术主要有:(1)报文鉴别。指在两个通信者之间建立通信联系之后,每个通信者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检证,以保证所收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过程oj。(2)身份鉴别。主要指在网络系统对用户身份真实性的鉴别。(3)数字签名oj。是指信息接收和发送双方在收到和发出信息时的身份验证技术,可使信息发收双方不能根据各自利益而互相修改签名后的文档和推卸责任,在发生争执时可由第三方仲裁。 安全协议支持 安全协议是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而产生的数据交流标准,因为因特网的通信协议TCP/IP本身几乎没有考虑安全因素,而目前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最为严重的便是IP欺与窃听获取合法用户的登录信息,因此安全协议在网络银行中也同样重要。目前,在用户端和网络银行之间主要的安全协议为SSL(安全套接字协议)和SET(安全电子交易)。 网络银行的交易服务器实际上是一个Web服务器,客户端所使用的是浏览器,但它与信息发布类Web服务器相比,又具有更高的安全要求。使用证书是实现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双向身份认证的标准方法,主要由SSL0协议实现。目前大多数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均支持SSL0,该协议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实现基于公钥技术的验证交换,完成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密码算法协商,利用公钥技术实现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密钥交换;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操作。 SET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协议,由VISA和MASTCARD所开发,是为了在Internet上进行在线交易时保证用卡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一个开放的规范oj。由于得到了IBM、HP、Microsoft、NetScape、VeriFone、GTE、VeriSign等很多大公司的支持,现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已获得IETF标准的认可。它定义了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网上交易的安全规范,要求在网络银行的支付网关安装支持SET的服务器软件。 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银行的出现,给我国乃至全世界法学领域引出了许多空白点。为了使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法律环境,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最新发展和科技创新及其对金融业和监管造成的影响,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数字签名法、加密法、电子证据法等。要明确定义电子交易各方(消费者、商家、银行、CA中心)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网络银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iqmdvy3 网络银行作为新经济的产物,是传统银行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未来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网络银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的业务点和网上服务问题仍在不断探索中。作为以信誉为生命的银行业,在建设网络银行时一定要对网络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周全考虑,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同时整个系统还应具备系统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实施、系统运行控制、灾难恢复功能、事后监督机制等等条件,为网络银行提供全方位、立体的防御体系。只有这样,网络银行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

总体来说,宝鸡文理学院是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很靠前的。因为是师范类的院校,它本身不同的系就是不同的水平,而且宝文理的专科是和本科在一个系里的。一般文科还是很不错的,像中文系,外语系,理科像地环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也不错。相比西安的很多院校,宝文理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别浪费分了,自己写吧!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网络专家 李望(1993-)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望 家乡:中国重庆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3年03月16日 职业:互联网 网络推广 电子商务 个人站长 网络运营 网络营销 90后创业者,坚定追求自己的梦想,勇于拼搏,不放弃,不抛弃自己的梦想!DONEWS专栏作家,艾瑞专栏作家。擅长网络推广,网络运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简介 李望毕业于行知学校08春信息技术与管理,仅仅是一位高职毕业生。经过在校的不断努力自学,深入研究网络推广,网站运营,网络营销,事件营销,网站建设等知识,经过理论加实践双剑合璧,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提升!于2010年3月,创建梦想网络团队,帮助更多人树立自己的梦想,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并提出创业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因梦想而专注 因梦想而崛起! 他的博客地址 你可以去看下

宝鸡文理学院属于二本

你别浪费分了,自己写吧!

laji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一)论文部分《杜威教师观评议》,刘新科,载《宝鸡师院学报》1986年第 3 期。《突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6年第4期。《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家庭教育》,刘新科,载《教育科研通讯》1986年第2期。《刘泽如的德育心理学思想》,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3期。《杜威创造性思维态度的训练》,刘新科,载北师大《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第5期。《安·谢·马卡连柯遗产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刘新科,载《教育科研通讯》1987年第4期。《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家庭教育》,刘新科,(续)载《教育科研通讯》1987年第2期。《汉太学遗址》,刘新科,载《西安晚报》1987年2月3日。《高师学生“教师心理”准备的调查与思考》,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4期。《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的若干特征及其启示》,刘新科,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教育学》1988年第3期。《谈谈青少年的性早熟与性教育问题》,刘新科,载《陕西教育》1988年第4 期。《日本高中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启示》,刘新科,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88年第1期。《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上),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89年第2期。《略论夸美纽斯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89年第5期。《弘扬革命传统,无愧为人师表》,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报》1989年12月15日。《杜威教育思想的在认识》(下),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1期。《论“苦学”与“乐学”的辨证统一》,刘新科, 载《教育研究》1990第6期。《美国、日本、法国的近代教育为什么后来居上?》,刘新科,载天津《理论与现代化》1990年第1期。《司马迁教育思想初探》,刘新科,载《汉中师院学报》1990年3期。20.《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0年第1期。《启蒙运动与自然主义教育》,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0年第2期。《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报》1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报》。《杜威‘思维五步法’新探》,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1期。《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1年第3期。《李敷仁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初探》,刘新科,载《咸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忠精烈烈,硬骨铮铮的颜真卿》,刘新科,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3年第10期。《例谈幽默含蓄的讲授艺术》,刘新科,载《青海教育》1993年第7-8期。《浅议讲授中设置悬念的艺术》,刘新科,载《教育科研通讯》1993年第3期。《赫尔巴特、杜威教学思想异同论》,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3年第3期。《进步教育的是与非》,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3年第6 期。《<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4年。《最早向西方学习的教育家——王征》,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4年第1期。《加拿大研究的新奉献》,刘新科,载《西北高教研究》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著名女教育家——班昭》,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论语>、<理想国>教育思想比较》,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5年第1-2期。《中外教育大师的成才特点与启示》,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5年第3期。《师范教育的瑰丽史诗——评<师范群英光耀中华>》,刘新科,载《光明日报》1995年7月27日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导论>评介》,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7年第4期。《试论中美“拨地兴学”特征及其现代启示》,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简论杜威“活动课程观”的革命性与借鉴价值》,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世纪之交西方教学思想发展的新趋势》,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浅议小学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第1期。《为西部开发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刘新科,载《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5期。《略论创新能力》,刘新科,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21世纪教育的选择》,刘新科,载人民教育出版社7《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中外普通中学会考制度的比较与思考》,刘新科,载江西人民出版社9《中国高中会考十年》。《论西部要发展,教育须先行》,刘新科,载《光明日报》,2001年6月1日。《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刘新科,载《体育科学》2001年特刊。《西部中小学师资问题的严重性及其管理对策》,刘新科,载《西南教育论丛》2001年第5期。《从一张“毕业文凭”看清末师范学堂》,刘新科,载《陕西档案》2002年第5期。《WTO:会考如何应对》,刘新科,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0日。《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刘新科,载上海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家评传 第4卷》2。《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核心)刘新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回溯与新世纪瞻望》, (核心)刘新科《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极其启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刘新科2005年第1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溯与新世纪瞻望》,刘新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守望生命: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生活、发展、成长的必由之路》。刘新科 , 窦坤,载《2006年陕西师大教学成果论文集》。《中国当代教育的误区和化解》,刘新科,王小梅 载《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国外教育思潮发展的新趋势>, 刘新科,载《教学研究》2006年第1期。《赫钦斯的学习化社会的理论构想》,刘新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刘新科中国教育史年会2007年年会(安徽)论文集2007年10月。《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刘新科,2007年10月呈省教育厅决策研究。《大学校长应当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李钟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述论》刘新科(2)《国家教育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期《基于教育叙事的校本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刘新科(2)2008年第7期。《从教育民主的视角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教育研究》(2)2008年第6期。

1、“作为目的的一般预防”,《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 2、“刑法的确定性及其法治意义”,《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3、“刑法的目的及其观念分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7期转载。)4、“刑罚在立法上的评价功能”,《政法论坛》2007年第3期。5、“刑罚的内部功能解释”,《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4期转载。)6、“完善我国财产刑执行制度之建言”,载《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版。7、“价值确认与规范表达——语言技术在刑法立法过程中的意义”,载《和谐社会与中国现代刑法建设(新刑法典颁行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8、“书斋里的法学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9、“法律中的语言游戏与权力分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10、“规范技术或语言权力——语言在法律中的意义”,《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11、“The Evaluative Functions of Criminal Punishment”, China Legal Science(《中国法学》英文版),12、“罪刑法定与刑法机能之关系”,《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13、“刑法机能的发生机制”,《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6期转载。)14、“刑法机能发生的制度基础”,《法律科学》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转载。)15、“伪证罪主体问题探讨”,《法学》2005年第6期。16、“法律资源的矿脉弯弯曲曲?”,《二十一世纪法律评论》总第二期,2005年。17、“‘类推’与刑法之‘禁止类推’原则”,《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被收入《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18、“行政诉讼对公平竞争权的保护”,《法学评论》2004年第6期。19、“死刑案件中的证据审查与采信”,《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20、“关于期刊稿约中的几个法律问题”,《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2004年第10期转载。)21、“罪行法定在刑事司法中的命运”,《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刑法学精粹·2004年卷》。)22、“罪的转化与刑法规范的协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3、“挪用公款罪立法规定的批判性分析”,《刑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24、“编辑权利与作者权利的冲突与协调”,《报刊之友》2003年第4期。25、“对高校学报功能定位的反思”,《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26、“伪证罪:一个规范的语境分析”,《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27、“偷税罪的立法缺陷”,《法学》2002年第11期。28、“试论刑事侦察行为与公安行政行为的界限”,《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3期。29、“试论行政诉讼对事实审查的标准”,《法商研究》2001第5期。30、“现行刑法中的转化犯之立法检讨”,《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11期转载。)31、“立法的缺陷与解释的尴尬”,《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刑法学精粹· 2001年卷》。)32、“合同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3期转载。)33、“侵占埋藏物犯罪若干问题探析”,《法律科学》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1998年第7期转载。)34、“作为‘中国问题’的死刑”,《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35、“刑法之适应性及其法治意义”,《法学》2009年第4期。36、“刑法解释的观念与方法”,《东方法学》2009年第2期。37、“刑事裁量及其制度意义”,《刑法评论》总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38、“刑法适应性的立法机制”,《刑事法治发展报告》2008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39、“刑法思维的理论分野及其思想资源”,《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4期。40、“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刑事政策”,《法学论坛》2013年第6期。41、“中国刑法学的文化际遇和理论前景”,《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年份 序号 论文标题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作者姓名1992年 1 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5 宁景群1993年 1 东莞理工学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 《华南师大成人教育》 2 朱志德1994年 1 论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6 朱志德1995年 1 当前理工大专课程的主要矛盾及改进措施 《现代教育论丛》 6 朱志德2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武陵学刊》 9 朱志德3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方向准、效果好 《东莞日报》 4 朱志德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人事管理研究》 4 宁景群5 学分制基本模式述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9 段雄春6 对学分、学分制及其二者关系的理解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3 段雄春7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 段雄春8 我院施行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2 段雄春9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5+5+0”教学模式构想 《教育研究》 2 段雄春 毛济安1996年 1 论学分制的本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3 段雄春2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 3 段雄春3 对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再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4 段雄春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研讨会论文集》 6 段雄春   陈生永 陈军1997年 1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4 宁景群2 学习能力:人的必备素质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3 宁景群1998年 1 运用ISO9000—94的质量标准的思想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高教自考拓新路,坚持自学能成才 《东莞日报》 3 宁景群3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4 宁景群4 对成教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6 宁景群5 提高自考质量 《东莞日报》 6 宁景群 卢柱钦6 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高教探索》 7 朱志德7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考质量 《河北成人教育》 入选《中华教育文库现代教育艺术研究卷》 8/12 宁景群8 浅谈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社科文丛》 12 宁景群1999年 1 对我院实行学分制的回顾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 段雄春2 广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专科教育研究》 10 朱志德3 浅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6 宁景群4 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改革形势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2 宁景群2000年 1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论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  刘健  杨丹宇3 我院成人学历教育实行“一级管理”的体会 《广东成人教育》 4 朱志德4 八载成教雨露中,万六英才攀高峰——东莞理工学院建院八年成教发展结硕果 《广东成人教育》入选《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4/8 朱志德5 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1 朱志德6 联合办学实施外延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4 宁景群7 发挥地缘优势,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高等教育》 6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8 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教育探索》 7 宁景群9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成人教育》 8 宁景群10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广东成人教育》 1 宁景群2001年 1 高等教育产业应“化”在哪里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 段雄春2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讨论述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1 段雄春2002年 1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 段雄春2 转变观念 办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中国高教研究》 1 段雄春3 办出东莞特色,加快成教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报》 3 段雄春4 成人教育也应加强成“人”教育 《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 3 段雄春2004年 1 着眼社会需要 办出成人高等教育地方特色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2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4 宁景群3 试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段雄春2005年 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段雄春2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5 段雄春3 怎样组织成人教育课堂教学 《 成人教育 》 2005 杨惠平4 高等院校创新型师生的培养 《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冒云辉 何鹏举5 古代中西方人性善恶论比较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冒云辉 罗美珍 何鹏举2006年 1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刘春江2 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李 纠3 成人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舒 文4 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谢伟红5 浅谈成人英语教学的师生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孙玉琳6 管教结合,努力提高成教出勤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黄 为7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培训方法探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段雄春8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程克江9 关于提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段雄春10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思考成人会计课程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张新建11 浅谈会计学原理的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张新建12 成人教育体验式教学初探--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李 淇13 成人函授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柴森林14 英语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杜一青15 在我院成人公共英语教学中建立分级教学体系的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左 哲16 发挥成教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中的主体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莫兰桂17 试探成人教育翻译课程的改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李惠萍18 对应用写作规范性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李 伟19 浅谈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谢伟红20 浅谈成人教育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李惠萍21 供应链管理与看板--浅议供应链管理对丰田式生产的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刘春江22 供应管理对供需企业绩效及分销商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欧阳波23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莫兰桂24 发展责任保险,共建和谐东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10 汤 景25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学习方法新思维 《继续教育研究》 10 段雄春26 略论和谐社会中政府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4 柴森林27 对完善目前中国财政公共监督体系的几点构想 《市场论坛 》 9 陈海东28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市场论坛 》 11 杨惠平2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 8 舒文30 新编经济法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5 舒文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人1 学分制实践研究(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3、9—2000、12 段雄春2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参加) 广东省教育厅 1995 段雄春3 地方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6、9—2000、12 段雄春 曾文光 余成 黄海宇 詹伟文4 珠三角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 2004年 安少华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5 “十一五”东莞市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成教学院.理工学院 05--12 段雄春6 地方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东莞理工学院 08--09 程克江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名称 时间 获奖人或单位1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005年广东成人教育优秀论文奖 03 段雄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1.《庄子人生追求新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8千字。2.《略论古希腊运动理论的历史发展》,《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6千字。3.《略论文化的承传与再建》,《炎黄》1995年1期,6千字。4.《反思与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价值取向》,《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6千字。5.《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6千字,收入大型工具书《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6.《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分册1999年第3期转载,8千字。7.《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6千字。8.《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10千字。9.《对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探索》,《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2千字。10.《圣人之学的探索》,《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3千字。11.《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45期,12千字。12.《庄子的人生理想》,《慧泉》2001年第1期,6千字。13.《从人学视野审视儒家文化》,《博览群书》2001年第5期,2千字。14.《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7千字。15.《庄子论命与生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1年第11期转载,8千字。16.《庄子心性论发微》,《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12千字。17.《庄子心性论》,(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64期,15千字。18.《周易的养生理论》,《大易情性》——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5千字。19.《试论庄子的人生理想》,《道韵》第十一辑,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年8月,13千字。20.《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琛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4年第8期转载,8千字。21.《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6千字。22.《为师有为师之道》,《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5千字。23.《整体与贯通》,《中国出版》2005年第6期,3千字。24.《“学而优则仕”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5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转载,12千字。25.《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学评论》创刊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6千字。26.《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6年第1期转载,8千字。27.《“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现代意义》,《太原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一期,1千字。28.《“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3期下,3千字。29.《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30.《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0期转载,5千字。31.《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路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2月28日,5千字。32.《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3千字。33.《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千字。34.《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8千字。35.《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8千字。36.《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0期转载,10千字。37.《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11月17日,3千字。38.《现代社会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4千字。39.《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0.《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9千字。41.《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8千字。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5-4

宝鸡文理学院属于二本

还好,还好

总体来说,宝鸡文理学院是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很靠前的。因为是师范类的院校,它本身不同的系就是不同的水平,而且宝文理的专科是和本科在一个系里的。一般文科还是很不错的,像中文系,外语系,理科像地环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也不错。相比西安的很多院校,宝文理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回答1: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制约的因素及对策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近20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呈高速增长态势。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由此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根据联合国2001年9月18日发表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全年投资将下跌到7600亿美元,跌幅近1/ 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统计数字表明,1995 - 200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自3058亿美元增加到1046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2034亿美元增加到1005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2%和3%,都超过了同期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的速度。结果,发达国家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提高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1%提高到了0%,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4%提高到了1%相比之下,同期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下降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8%下降到了6% (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曾下降为8%),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2%下降到了9% (1996年曾回升为4%)。 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5 - 1999年,美国和西欧的相互投资由840亿美元增加到2863亿美元,增加了8%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488亿美元增加到582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351亿美元增加到228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3%和9%由于美国和欧盟间相互投资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按对内直接投资额计),就由1995年的3%提高到了1999年的1%另外,欧盟各国间的相互投资也非常活跃,1999年达到了3180亿欧元, 2000年又达到了4360亿欧元,约相当于1995年630亿欧元的9倍,占欧盟对内直接投资的60%以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于1979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综合经营类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也加入对外投资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贸易与非贸易企业累计为6513家,协议投资额95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03亿美元。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因应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变化,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1、我们应该明确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这一观念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要获取微观经济利益,还必须兼顾宏观经济利益。一方面,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投资利润,还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抓住机遇,更多地投资海外,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尤其是要注意石油、铜矿、铁矿、森林、橡胶等中国十分缺乏但却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物资的储备;另一方面,“走出去”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需要。中国有一些行业,近几年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形成了大量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国内生产能力总量大大超过需求。 2、我们应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而培育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经济主体 跨国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微观经济主休。这主体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水平。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数仍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一方面,“定指标”、“下计划”式的发展思路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许多企业的机制已经发生转变,但“预算软约束”问题然存在,争投资、争项目、轻效益、轻风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对于那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松懈、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缺乏内在发展动力的企业来说,进行境外投资,很有可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的新渠道。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微观因素即企业自身的特点是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转机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才会有长期不懈的“走出去”的内在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3、根据经济利益目标确立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及产业流向 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是港澳地区,占8%;其次是北美,占7%;第三是亚洲,占11%;第四是非洲,占2%;第五是拉美,占5%;第六是大洋洲,占2%;最少的是欧洲,只占6%一般地说,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有着非常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市场广阔,政治稳定,法制健全;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市场和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政治相对较不稳定。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活动。尽管贸易型企业(占7%)仍旧占据了中国海外投资的半壁江山,但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境外加工贸易(占2%)和资源开发(1%)增长比较快。我们应该根据微观经济利益目标和宏观经济利益目标确定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摘要]文章阐述了网络银行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因素及其安全防范策略。 [关键词]网络银行 网络安全 防范策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由原先的矩阵传播逐步转变为网络式、分布式传播,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革命时代,金融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经营模式——网上金融oj。网上金融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就是与网络银行有关的安全问题oj。2iqmdvy3 一、网络银行简介 网络银行又被称为网上银行、在线银行,其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以因特网为背景的传统银行电子化业务(Internet Banking)oj。它是一种金融创新,是对银行业务的发展oj。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点,以替代原来需在柜台操作的多种业务oj。二是在传统银行以外兴起的以Internet技术为依托的另一种类型的银行(Internet Bank)oj。它是一种金融分化,是一种设在因特网上的虚拟机制oj。它不拥有存在于网络之外的独立的金融信息处理系统,因此是对传统银行地位的挑战oj。Internet Banking是目前多数网络银行的形态,但Internet Bank却是未来网络银行发展的趋势oj。 1995年,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因特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SFNB)oj。在SFNB的刺激下,世界各国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考察因特网所提供的契机,争先恐后地把传统的金融业务开到网上oj。我国金融界在这股金融电子化的浪潮中也开始有所动作oj。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交易获得成功,从而拉开了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序幕oj。目前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oj。据网上调查和估计,这些网络银行的个人客户已超过2万户,公司客户超过1000万户。 二、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因素 网络银行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安全问题oj。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网络自身的系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1)网络系统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我们的网络系统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漏洞,而网络银行是建立在这些系统和网络上的。Internet早期是一个开放的为研究人员服务的网际网,是完全非赢利性的信息共享载体,所以,几乎所有的Internet协议都没有考虑安全机制 (2)难以抗拒的灾害。如地震、雷击、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火灾、停电等意外事故等,都可能造成网络问题、主机工作的不稳定和毁坏,造成数据错误或丢失,从而严重影响网络银行的安全。 (3)人为的因素oj。如工作人员的失职、失误造成网络系统的异常,造成网络银行系统安全性问题。 (4)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病毒在网络上流传oj。它是威胁网络银行正常运作的主要威胁之一,特别是银行网络的逐步开放,为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性。 各种主动攻击手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下列三方面的因素。 (1)黑客攻击。Internet不安全的另一个因素是因为人们很容易从Internet上获得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料,特别是有关Internet自身的技术资料(比如RFC,FAQ文档)的各类应用程序原代码(如TCP/IP,Sendmail,FTP等),还有各类安全工具的原代码也是公开免费的,像颇有争议的SATAN、Crack等oj。这些资料拿出来共享的想法是好的,但也难免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oj。因为黑客会利用这些资料通过Internet非法入侵网络银行系统,从而使系统和数据遭到破坏。 (2)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银行进行经济犯罪,即所谓的高智商犯罪oj。网络银行是进行金钱支付和结算的系统,因此容易吸引经济犯罪分子的注意,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几秒钟内使银行蒙受巨额损失。 (3)内部工作人员的犯罪oj。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进入银行系统,造成安全威胁oj。 三、网络银行安全防范策略 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且为因果关系的,所以网络银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基础工作 首先,在建设网络银行时要综合考虑软硬件需求,利用操作系统(尽量采用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 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多种安全机制来增强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测各种网络入侵、审核安全记录,检查是否有对网络银行构成安全威胁的漏洞,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oj。此外还应考虑到网络银行的安全除受到系统软件影响外,也会受到应用软件安全性能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积极开发有我国特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银行安全系统与应用软件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网络银行的安全更要考虑到人为的因素影响。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银行网站内部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准,以及使用网络银行的客户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建立内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计算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素质,狠抓内部职工的道德品质。 计算机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程序。计算机病毒,特别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大危害性,是影响网络银行正常运作的主要威胁之一。 网络银行对病毒的防范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网络银行的用户端要配备安全有效的病毒防范系统,并定期检查和扫描,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而网络银行端则更为重要,防治病毒要从全面着手,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主机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设置在线报警系统,一旦发现病毒要立刻报警,从而在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同时还要采用多级防范系统。新的防毒手段应将病毒检测、多层数据保护和集中式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形成多层防御体系。另外,物理的和政策的手段也会对病毒的防范起到很大的作用。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oj。实现防火墙的实际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在原则上可以被认为是这样一对机制:一种机制是拦阻传输流通行,另一种是允许传输流通过oj。而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由于防火墙所保护的对象是网络中有明确闭合边界的一个网块,而所防范的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安全威胁,所以防火墙技术最适合于在企业专网中使用,特别是在企业专网与公共网络互连时使用。网络银行系统正好符合这一模型,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网络银行的网络安全oj。目前防火墙产品中采用的技术有如下几种:(1)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IP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内事先设定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后,再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TCP/UDP端口与TCP链路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 (2)应用网关技术是建立在应用层上的协议过滤,它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数据过滤协议,能够对数据包分析并形成相关报告,对某些易于登录和控制所有输出输入的通迅环境给予严格的控制,以防止有价值的程序和数据被窃取。 (3)代理服务技术作用在应用层上,是由一个高层的应用网关作为代理服务器来接受外来的应用连接请求,在进行安全检查后再与被保护的网络应用服务器连接,使得外部服务用户可以在受控制的前提下使用内部网络的服务oj。同样,内部网络到外部的服务连接也可以受到监控oj。应用网关的代理服务实体将对所有通过它的连接作出日志记录,以便对安全漏洞进行检查并收集相关的信息oj。使用应用网关的高层代理服务实体有以下优点:日志记录,便于网络管理;隐蔽信息,内部受保护的主机名等信息不为外部所知;可以由应用网关代理有关RPC服务,进行安全控制。 数据加密技术和鉴别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和理论基础,用于保障网络银行数据的私有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密钥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和混合密钥加密。其中混合密钥加密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提高了加密和解密的速度,这种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使用。 鉴别技术主要是在信息交换过程中防止信息被非法伪造、篡改和假冒的一种技术。如果黑客进入了网络银行系统,发布虚假信息或更改真实的信息,通过鉴别技术即可作出判断。鉴别技术主要有:(1)报文鉴别。指在两个通信者之间建立通信联系之后,每个通信者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检证,以保证所收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过程oj。(2)身份鉴别。主要指在网络系统对用户身份真实性的鉴别。(3)数字签名oj。是指信息接收和发送双方在收到和发出信息时的身份验证技术,可使信息发收双方不能根据各自利益而互相修改签名后的文档和推卸责任,在发生争执时可由第三方仲裁。 安全协议支持 安全协议是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而产生的数据交流标准,因为因特网的通信协议TCP/IP本身几乎没有考虑安全因素,而目前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最为严重的便是IP欺与窃听获取合法用户的登录信息,因此安全协议在网络银行中也同样重要。目前,在用户端和网络银行之间主要的安全协议为SSL(安全套接字协议)和SET(安全电子交易)。 网络银行的交易服务器实际上是一个Web服务器,客户端所使用的是浏览器,但它与信息发布类Web服务器相比,又具有更高的安全要求。使用证书是实现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双向身份认证的标准方法,主要由SSL0协议实现。目前大多数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均支持SSL0,该协议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实现基于公钥技术的验证交换,完成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密码算法协商,利用公钥技术实现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密钥交换;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操作。 SET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协议,由VISA和MASTCARD所开发,是为了在Internet上进行在线交易时保证用卡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一个开放的规范oj。由于得到了IBM、HP、Microsoft、NetScape、VeriFone、GTE、VeriSign等很多大公司的支持,现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已获得IETF标准的认可。它定义了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网上交易的安全规范,要求在网络银行的支付网关安装支持SET的服务器软件。 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银行的出现,给我国乃至全世界法学领域引出了许多空白点。为了使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法律环境,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最新发展和科技创新及其对金融业和监管造成的影响,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数字签名法、加密法、电子证据法等。要明确定义电子交易各方(消费者、商家、银行、CA中心)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网络银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iqmdvy3 网络银行作为新经济的产物,是传统银行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未来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网络银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的业务点和网上服务问题仍在不断探索中。作为以信誉为生命的银行业,在建设网络银行时一定要对网络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周全考虑,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同时整个系统还应具备系统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实施、系统运行控制、灾难恢复功能、事后监督机制等等条件,为网络银行提供全方位、立体的防御体系。只有这样,网络银行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

还好,还好

1.《庄子人生追求新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8千字。2.《略论古希腊运动理论的历史发展》,《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6千字。3.《略论文化的承传与再建》,《炎黄》1995年1期,6千字。4.《反思与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价值取向》,《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6千字。5.《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6千字,收入大型工具书《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6.《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分册1999年第3期转载,8千字。7.《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6千字。8.《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10千字。9.《对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探索》,《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2千字。10.《圣人之学的探索》,《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3千字。11.《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45期,12千字。12.《庄子的人生理想》,《慧泉》2001年第1期,6千字。13.《从人学视野审视儒家文化》,《博览群书》2001年第5期,2千字。14.《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7千字。15.《庄子论命与生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1年第11期转载,8千字。16.《庄子心性论发微》,《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12千字。17.《庄子心性论》,(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64期,15千字。18.《周易的养生理论》,《大易情性》——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5千字。19.《试论庄子的人生理想》,《道韵》第十一辑,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年8月,13千字。20.《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琛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4年第8期转载,8千字。21.《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6千字。22.《为师有为师之道》,《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5千字。23.《整体与贯通》,《中国出版》2005年第6期,3千字。24.《“学而优则仕”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5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转载,12千字。25.《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学评论》创刊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6千字。26.《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6年第1期转载,8千字。27.《“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现代意义》,《太原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一期,1千字。28.《“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3期下,3千字。29.《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30.《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0期转载,5千字。31.《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路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2月28日,5千字。32.《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3千字。33.《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千字。34.《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8千字。35.《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8千字。36.《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0期转载,10千字。37.《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11月17日,3千字。38.《现代社会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4千字。39.《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0.《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9千字。41.《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8千字。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5-4

总体来说,宝鸡文理学院是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很靠前的。因为是师范类的院校,它本身不同的系就是不同的水平,而且宝文理的专科是和本科在一个系里的。一般文科还是很不错的,像中文系,外语系,理科像地环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也不错。相比西安的很多院校,宝文理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 索引序列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