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省级公开刊物

(一)论著《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45万字,参撰10万字)(排名第三)。(二)项目主持江苏省科研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排名第三)。(三)论文《社会认知是具身化的吗?》,《社会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译者)《寻找心智的生物学基础》,《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1年第2期(独立)《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心理学版(第二作者)《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自然辩证法通讯》(中文核心,CSSCI),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具身模仿论的回应:“模仿”需要“理论”吗?》,《哲学动态》(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8期(独立作者)《教育神经科学:检验与超越教学争论的科学途径》,《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自闭症脑功能性关联障碍研究进展:来自fMRI的证据》,《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教室里的神经科学: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取向》,《外国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9期(第一作者)《关于儿童模仿能力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其研究展望》,《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2期(独立作者)《从颅相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百年演进》,《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5期(独立作者)《第一代认知科学五十年:离身谬误与危机根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共享身体表征:心智阅读起源的具身匹配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孤独症碎镜假说述评》,《心理科学进展》(中文核心,CSSCI,CSCD),2010年第2期(通讯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围绕符茨堡学派无意象思维实验的争论与启示——纪念符茨堡学派创立11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神经现象学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论纲》,《系统科学学报》(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脑与行为的进化史观:整合心理科学的“战役式”设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独立作者)《第三种文化在认知科学中的浮现》,《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0期(独立作者)《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评丁峻教授的新著〈思维进化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1期(独立作者)《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心理研究》,2010年第1期(通讯作者)《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its plasticit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SCI),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心理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09年第1期(通讯作者)《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碎镜假说述评》,《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Mirror neuron system as the joint from action to language》,《Neuroscience Bulletin》(CSCD,Spring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基于脑的教育:回顾与展望》,《教育学术月刊》(中文核心),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心理研究》,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具身模仿:从神经元到现象体验》,《求是学刊》(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5期(译者)《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与主体间性现象学》,《世界哲学》(中文核心,CSSCI),2007年第6期(译者)《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人类学学报》(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系统解剖结构研究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意义》,《自然杂志》(中文核心),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模仿行为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研究概况述评》,《生命科学》(中文核心),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后悔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06第3期(第一作者)《耗散结构视野下神经质症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从森田疗法到新森田疗法的嬗变》,《医学与哲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感受性问题与当代心身关系功能主义的批判》,《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像神经元系统研究视阈下心脑复杂巨系统举要》,《复杂性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科技核心),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Mirror system based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Springer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功能主义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蒙蔽》,《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近十余年来国外进化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社会心理研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一)论著《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45万字,参撰10万字)(排名第三)。(二)项目主持江苏省科研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排名第三)。(三)论文《社会认知是具身化的吗?》,《社会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译者)《寻找心智的生物学基础》,《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1年第2期(独立)《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心理学版(第二作者)《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自然辩证法通讯》(中文核心,CSSCI),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具身模仿论的回应:“模仿”需要“理论”吗?》,《哲学动态》(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8期(独立作者)《教育神经科学:检验与超越教学争论的科学途径》,《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自闭症脑功能性关联障碍研究进展:来自fMRI的证据》,《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教室里的神经科学: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取向》,《外国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9期(第一作者)《关于儿童模仿能力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其研究展望》,《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2期(独立作者)《从颅相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百年演进》,《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5期(独立作者)《第一代认知科学五十年:离身谬误与危机根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共享身体表征:心智阅读起源的具身匹配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孤独症碎镜假说述评》,《心理科学进展》(中文核心,CSSCI,CSCD),2010年第2期(通讯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围绕符茨堡学派无意象思维实验的争论与启示——纪念符茨堡学派创立11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神经现象学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论纲》,《系统科学学报》(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脑与行为的进化史观:整合心理科学的“战役式”设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独立作者)《第三种文化在认知科学中的浮现》,《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0期(独立作者)《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评丁峻教授的新著〈思维进化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1期(独立作者)《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心理研究》,2010年第1期(通讯作者)《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its plasticit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SCI),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心理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09年第1期(通讯作者)《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碎镜假说述评》,《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Mirror neuron system as the joint from action to language》,《Neuroscience Bulletin》(CSCD,Spring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基于脑的教育:回顾与展望》,《教育学术月刊》(中文核心),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心理研究》,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具身模仿:从神经元到现象体验》,《求是学刊》(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5期(译者)《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与主体间性现象学》,《世界哲学》(中文核心,CSSCI),2007年第6期(译者)《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人类学学报》(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系统解剖结构研究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意义》,《自然杂志》(中文核心),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模仿行为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研究概况述评》,《生命科学》(中文核心),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后悔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06第3期(第一作者)《耗散结构视野下神经质症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从森田疗法到新森田疗法的嬗变》,《医学与哲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感受性问题与当代心身关系功能主义的批判》,《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像神经元系统研究视阈下心脑复杂巨系统举要》,《复杂性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科技核心),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Mirror system based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Springer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功能主义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蒙蔽》,《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近十余年来国外进化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社会心理研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论清商乐始于曹魏建安时期——以曹丕《燕歌行》为中心 学习与探索 2011/02“当代学者研究”主持人语 天中学刊 2011/01论江南清乐及乐府诗的属性及与曲词发生的起源关系 求是学刊 2010/06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0/07论隋代初唐的燕乐歌诗写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曲词发生史研究的学术史误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论双音词转型视角下的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璀璨的宋代“元日”诗歌 厦门航空 2010/02大唐岁月 诗歌盛世 厦门航空 2010/02《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2论《洛神赋》为曹植辩诬之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中唐中前期文人词的渐次兴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白居易曲词写作的词体发生史意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论《古诗十九首》与曹植的关系——兼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建安十七年作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论易安体的写作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中州学刊 2009/01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 学习与探索 2009/01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论东坡词创作游戏化及其意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学习与探索 2008/05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论后主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词史意义 天中学刊 2008/04冯延巳《阳春集》真伪论考——兼论《阳春集》与《寿域词》之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3《陌上桑》创作时间、作者考辨 北方论丛 2008/01唐宋词流变及内涵概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08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白石体开辟了新的应社方式论 中州学刊 2007/04论宋初体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4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风骨”内涵之我见 华夏文化论坛 2006/00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5论少游体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5论阮籍的《咏怀》五言诗的诗史意义——兼论正始诗歌与建安诗歌的异同 天中学刊 2006/04论东坡体由“应”向“非应”的飞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论晏欧体 中州学刊 2006/03论唐宋词的诗体借鉴历程——以温韦、张先、晏欧、少游、美成体为中心线索的探讨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2论正中体——兼论《阳春集》之真伪 天中学刊 2006/01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论柳永体对民间词的回归 东方论坛 2005/04论苏诗散文化意象对纯诗意象的变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8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 中州学刊 2005/04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 江海学刊 2005/03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齐鲁学刊 2005/02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 天中学刊 2005/01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东坡体的形成历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 东方论坛 2004/06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二) 天中学刊 2004/03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天中学刊 2004/01苏东坡的春节诗 文史知识 2003/02苏轼审美人生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唐宋词体论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6论唐宋词体的类层和演进 天中学刊 2003/03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论 天中学刊 2002/04绿色的幻灭 散文 1998/11我把一首诗发表在洁白的沙滩上 雨花 1998/12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2近代俗文化的先声—─柳永词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8/03苏轼“豪放雅词”论 天中学刊 1997/06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01苏轼的密州词与豪放词风的创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01范仲淹、唐寅和“白相文化” 雨花 1995/03试论苏轼的“以文字为诗” 江西社会科学 1991/05苏轼“以文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0/04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89/05意境:物境、情境 学术月刊 1987/02哲理·情感·意象·议论——苏轼哲理诗之我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主要教授课程  管理学、经济预测与决策、决策理论与方法、电子商务概论、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高级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导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导论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营管理研究会理事,《济南生活日报》经济管理专家顾问。  主要工作及学术经历  9-7,就读于山东建材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7-4,  于山东建材料学院经贸及工商系从事教学工作;9-5,于武汉理工大学攻读系  统工程硕士学位;5-今,济南大学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其中9-5,于南开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3-11,于日本东北大学国际经济文化研究部做客座研究员。  主要 科研成果  包括近五年来  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推进山东省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主持))12  (2)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基于产业差异化的创新型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主持)03  (3)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山东省科技企业治理机制研究》(主持)12  (4)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及发展能力研究­­—山东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创业服务政策体系研究》(主持)03  (5)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基于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集群治理研究》(第2位) 03  (6)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关联企业集成信息化组织支持体系研究》(第2位) 03  (7)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发展及其政策体系研究》(第五位)10  (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子课题《民营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第2位)(2003-2006)10  (9)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诊断与治理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第五位)06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子课题《金融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第3位)06  (11)济南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济南市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第2位)4  (12)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山东省物流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第4位)11  (13)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第5位)12  发表文章如下:  1、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辩证思考,中国软科学[J].2000,9:35-38   2、股东参加公司治理成本研究,南开大学管理评论[J]. 2004,5第二位  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定价机制影响因素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3:49-50  4、技术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轨迹研究,科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5,10:149-152  5、, 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背离与集团治理—从另一角度看德隆的夭折,企业管理[J].2005,10:94-95  6、基于上市公司的经理层股权激励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J].2005,4:18-22  7、我国上市公司负债与股权结构相关性研究,统计与决策[J].2005,9:120-121  8、公司治理结构对总经理长期激励的影响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J].2005,10:55-59  9、公司治理的新趋势—E治理,管理现代化[J].2005,4:19-21  10、控制权过度偏离与企业集团治理改进,中州学刊[J].2004,10:46-49  11、企业集群规模与效应的相关性分析,东岳论丛[J].2005,3:161-164  12、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与中国跨国企业改制,云南社会科学[J].2005,5:69-72  13、基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视角的股东行为评价研究,华侨大学学报[J].2005,2:15-22   14、控股股东行为效率与公司业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5,3:116-120  15、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5,4:56-61  获奖情况:  1、05《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项目组主要成员  2、10《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与治理结构研究》,山东省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济南市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项目组主要成员  3、3《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及发展能力研究—山东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创业服务政策体系研究报告》,济南市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项目主持人)  主要 教研成果 包括近五年来:  科研项目:  1、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项目(JCXKO613)省教育厅(第一位)2006--   2、管理科学实验室建设研究(省实验技术研究项目)(SJ200513)省教育厅(第三位)2005-2008  3、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0235)济南大学(第一位)2002-2005   4、管理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ZC0909)济南大学(第二位)2009-  5、管理学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0514)济南大学(第三位)2005-2008   6、网络教学平台下的考试模式研究(GJ200610)济南大学(第三位)2006-2009  7、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与实践研究(J0513)济南大学(第四位)2005-2006  8、基于i6/ERP的管理类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实验教学项目)济南大学(第四位)6  9、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J0411)济南大学(第三位)2004-2006   发表文章:  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分析,现代教学与研究杂志 [J].第一位7  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R].11第二位  3、对数据结构中算法的教学方法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J]. 11第二位  4、超级竞争环境下组织学习的魅力所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2第二位   5、基于WEB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测试系统的研究,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第三位)  6、大众化教育下提高《数据结构》教学质量的探讨,中国教学纵横杂志[J].10(第三位)  获奖情况:  1、数据结构中算法的教学方法探讨,济南大学优秀教学论文 三等奖9(第二位)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应用,济南大学实验教学三等奖11(第二位)  3、管理学科分类培养方案建设研究,济南大学三等奖(第五位)   3、山东省大学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2007  4、济南大学精品课程--《管理学》课程负责人  5、济南大学精品课程--《高级管理学》课程负责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是,但发表有难度!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上学肯定是济南啊 全国几大科教中心之一 也是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济南市区大约是石家庄市区的8倍

石家庄 是新兴城市 大学也没什么好得(你别说来得不是为了上研)济南好我是 石家庄 得

仅供参考:;1'万友根, 刘正军 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02)[2]乌海馨 浅议高校财务管理[J] 内蒙古统计, 2005,(02)[3]汪钟秀 对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几点看法[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2)[5] 辛向阳 , 朱继明 高校财务管理不容忽视[J] 财会通讯, 2002,(06)[6] 陈艳, 王志宏 谈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 北方经贸, 1999,(02)[7] 吴芝祥 对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4)[8] 陈强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财务管理[J] 济宁师专学报, 1998,(03)[9] 曲红 略谈高校财务管理的与时俱进[J] 事业财会, 2005,(01)[10] 天财高校财务管理系列软件介绍[J] 教育财会研究, 2005,(03)这么专业的文章最好是去专业的地方找,比如维普,中国知网,互联网上很少或者你可以先找中文的,看他们的参考文献,链接相应的外文的。Countermeasures for Financing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高教发展与评估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刘斌 , 陈洪萍 , 刘卫 , 张根水 , Liu Bin , Chen Hongping , Liu Wei On the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s in Colleges' Financing under Liabilities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邵纯 , 邵哲 , 刘红梅 , SHAO Chun , SHAO Zhe , LIU 你可以试着拿这些关键词去GOOGLE搜,也没有多少结果,知识产权问题。别怪我,只能帮你这么多。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学、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理论创新。收录情况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山东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1-9839CN:37-1100/C邮发代号:24-22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 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不要使用“试论”、“浅谈”等谦词。2 署名:限定在3个作者以内。3 摘要:200-300字,是对文章精华的缩写,不出现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文章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使用修饰词。4 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5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与职称或职务、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第三项内容请置于括号内。6 英文摘要: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及名的首字母大写)及其单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摘要(中文摘要的缩写,不要逐一对应)、关键词。7 文本:请将大作编辑成word文档并发送至该编辑­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 索引序列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