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郧阳医学院

商洛学院代码是11396,学校肇始于1976年成立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1979年更名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5年与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改建为商洛学院,2011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列入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201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会员单位、陕西省首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单位、陕西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与合作办学友好关系。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商洛学院简介:商洛学院是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秦楚文化交汇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商洛市。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距离省会城市西安110公里,东临河南,东南接湖北,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交通区位优越便捷,生态旅游和物产资源丰富,享有“秦岭最美是商洛”之美誉。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物理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文化产业管理、美术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资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商洛学院—陕西锌业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商洛学院——西安民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植物学。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研究部,开办42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734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42人(博士12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51人。聘请中国科学院赵鹏大院士、中国工程院张生勇院士为“双聘院士”,有二、三级教授6人,国家级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6人,陕西省“特支计划”3人、“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人、“三秦人才津贴”获得者3人、“陕西青年科技新星”4人。建立了一支以侯洵、徐宗本、樊代明、刘加平、欧阳晓平等“两院院士”和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兼职教授队伍。对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社会影响持续扩大,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师生出国(境)学习深造搭建了广阔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与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鄂、豫、陕10所高校共同发起组建了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与陕南三市地方政府及高校联合成立了陕南发展研究院,积极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学校有陕西省优势学科1个,建成了7个省级研究平台(2个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唯一的省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陕西省商洛市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了商洛市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商洛市食品加工环节风险监测研判中心等7个市级科研平台、量子光学研究所等6个校级研究机构、3个校外博士工作站和2个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实验站。建成了“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秦岭矿产资源陈列室”和“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3个大型资料馆室,是陕西省首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单位。拥有1支陕西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6支市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16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市厅级各类科技奖励247项,取得知识产权类成果402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等收录308篇,出版各类著作73部,《商洛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和“陕西高校精品期刊”。馆藏资源学校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1套,馆藏纸质图书5万册,电子图书06万种,纸质期刊1219种,报纸55种,视听资料近5800多件。社团文化学校有环境保护协会、财经协会、天风诗社、马列学社、音乐协会、书画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演讲与辩论协会、书画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演讲与辩论协会、相声小品协会、英语学社、创业就业联社、球类协会、健与美协会、丹江文学社、计算机协会、摄影协会、影视协会、棋类协会、街舞学社等33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年5月和10月都要举行红”红五月艺术节“和”十月社团文化节”。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左传》记载:“以服事诸夏。”“楚食华夏。”“商不谋夏,夷不乱华。”由此知,我国人民从古代起,就自称诸夏、华夏,或单称夏或华,到春秋战国以后,华夏就成了我们种族的名称。而把之外的民族叫作夷、狄、戎、蛮。那么,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说,一个民族的形成,在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磨合、融汇甚至牺牲,才能凝结成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情感、共同文化、共同经济、共同疆域的整体。完全可以说民族的形成是一部野蛮的争斗史,也是一部文明团结史。秦汉时期所说的中国人,在古代实际上来源于华夏、东夷、南蛮三大民族集团。而三大集团中的华夏集团的代表,一个叫炎帝,一个叫黄帝。炎帝神农氏没落时期,黄帝轩辕氏“习用干戈,以征不享”,经过阪泉之战和琢鹿之战后,黄帝排除了异己,兼并、融合、统一了中原区的诸多民族,形成了华夏族主体。华夏、东夷、南蛮,三大集团是构成华夏族的核心部分。华夏集团发祥于今陕西省的黄土高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经渐渐地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的北方及中部的一些地方。东夷氏族的代表人物是太昊氏。传说中的黄帝与诸侯中最粗暴的蚩尤战于涿鹿,并且擒杀了蚩尤,这蚩尤就属于东夷集团。东夷集团所居住的地域,北至山东北部,西至河南东部,西南至河南的极南部,南至安徽的中部,东至海。南蛮集团的代表人物是伏羲与女娲。这一集团的地域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就是华夏、东夷、南蛮三个部落集团长期斗争、相互融合的过程。经过战争,使得胜利者越来越强大。《史记》说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xunyu),合符釜山,而邑于琢鹿之阿。”就是说黄帝臣服了炎帝以及其它一些部落,势力东达勃海,西至甘肃,南到长江,北到幽陵,并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建了“帝都”,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相对稳定的早期“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黄帝及其后裔的华夏集团与其它部落不断融合。有虞氏虞舜与陶唐氏帝尧的两个女儿的通婚,意味着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进一步融合。舜帝征服三苗,就意味着一个亲善大于仇视,友好大于争夺,联合大于离乱,世世代代通婚,不断繁衍生息的民族大融合的共同体———华夏族基本形成了。据前所说,华夏族早在尧舜时期已经形成。但是史学界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华夏族是在夏朝时才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一个民族的形成是以破坏氏族部落为目的,淡化血缘概念为条件的。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夏代国家的建立是一个同步的历史进程。而原始社会末期,炎黄时代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氏族、胞族和部落构成的,不符合民族发展形成的规律。认为华夏族在夏朝才形成的这个观念,是以国家的形成作为华夏族形成的根据。但是,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和研究,国家的形成应该从夏代往前推千余年。那么,还以为华夏族是在夏代才形成就显得观念落后了。长期以来的落后观念来自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夏以前的历史非但半点不了解,而又不愿深入往前研究,只认识商代的甲骨文,就以为中国以前只有传说,没有历史。这种观念一直束缚着中国史学界的思维。也有学者认为华夏族起源于商、周和战国时期。事实上,一个民族的形成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往往要经过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反复磨合,因此很难准确地说明诞生在哪朝哪代。譬如汉民族的形成就是在尧舜时期形成的华夏族基础上,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几代的民族统一,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才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广大人口的汉民族。《尚书?武成》说:“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三国魏曹植所著《曹子建集》说:“威慴万乘,华夏称雄。”《说文》对“华夏”这样解释:“华者,茶也,美也。”即是说“华夏”意味着美好、繁荣的中原地区繁衍着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又云:“冕服彩章曰华,大国曰夏。”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华夏的本意,而是引申之词。华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把居住的地方称为中华。华夏、中华,初指我国中原地区,后来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凡所统辖,皆称华夏或中华,亦称中国。而中华民族则是我国各民族的统称,它既是血统概念,又是地理概念,还是文化概念,构成一个血统、地缘、文化认同的民族整体,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域诸侯国诸族在历史长河中整合而成

颛顼的绝天地通之前,归神话时代时期。到了天已不再授人皇,从周朝开始称天子的时代,才是人族文明,正式开始的时代。人族最早的朝代,应是从夏启的夏算起。………龙的龙汉,凤的赤明,麒麟的延康。这些都是天地人的天系,天系出自地系与人系。龙汉是龙系与修真大成的人,共组的势力。汉,是天系为妖巫时代的巫,是华夏的先祖,出自人族而又有别于人系。………龙凤麒麟大争,分久必合,三大势力统于谁,谁的传统地盘就是中。我们归在龙汉系的汉下面,这也是中国中土的由来,因为统于龙汉系。于是便有了中土,西王母,东皇太一的中西东,持招妖幡的是女娲。一统后,天地的权力中心,就是在地称天府,又曰华阳的地方。华阳不是国,不是朝代,是中心区域的名称。天府的天,是朝上天夕下天的天。这个朝代是神话传说中的开皇时代,战争的参与者,最起码是巫级,人系没资格上桌。…汉阳,广汉,江汉,汉江,汉口,汉中的汉出自龙汉的汉。华阳的华,便是将来华夏的华。母游华阳见龙首而孕神农,炎帝生于华阳。黄帝娶妻于华阳,颛顼儿子的封地在华阳。华阳,是龙汉系中的汉,遥领天下人族的地方。………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大洪水与绝天地通相关,低海拔文明全灭,包括华阳区的主区。华夏文明的重启,人种的来源,是凭高原的地利,躲过了洪水的羌,随水退人进,重新填满中原周边。羌算是华阳区的市郊或外围区,与华阳区有着延续关系,所以叫华夏。也所以河南中原之地,并不是华夏的源地,只是华夏壮大之地。………部落时代,没有朝代,却有共主。禹的封地在夏,这相当于后世的诸侯国。启,文明重启,人类文明启动的夏启,子承父,其开建的朝代以夏为号。这个逻辑,与汉王刘邦建立的汉朝相同。

0719-8846111,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07198846111刚刚打过 绝对准确~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学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640人,兼职教师1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0余人,博士、硕士220余人,“双师型”教师286人。 聘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名知名学者、博导为客座教授;聘请有7名外籍专家常年在校任教。 学校建有集摄录编为一体的电化教学中心,同时装备有7个多功能大教室,供开展电化教学使用,对全校师范生开设了电化教学课程,课时分布为理论课54学时,实践课20学时。学校在2000年又自己设计规划建成了内部传输速度为1000兆的以太网,并联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拥有8个C类地址,现有数千台计算机联网,可以满足全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以武当文化、汉水文化为主的地方文化研究中有较大优势和特色。学校科研工作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十堰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相结合,研究成果丰硕,在推介武当文化、车城十堰、丹江水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0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2170篇,其中被SCI、EI、CPCI收录7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2部,研究成果获省、市政府奖励69项,获国家、省、市(厅)级立项教科研课题109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10项;创刊于1980年底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已出版发行150多期,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十堰市科研成果奖72项。现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珍稀药用植物繁育创新团队)等研究机构。

学报刊物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是针对文中所引用的书目而言的,也就是说你在文中引用了某本书中的某句话,然后在参考文献中把这句话的出处标示出来,比如你引了《聊斋志异》原文中的一句话,在参考文献可以这样标出——[1]蒲松龄 聊斋志异[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必要的话在后面还要标出页数,这些你看看学报上的论文就了解了,学报上的论文格式都很规范的。关于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的论文不是很多,而且都是发在很普通的报刊上,影响力有限。我倒是在袁世硕先生的《蒲松龄评传》中看到过相关论述。马振方先生的《聊斋志异艺术论》中也有论及。你参考文献中可以引用这些书,还有《蒲松龄研究集刊》也可以引用。这些你都可以去查阅,希望会帮助到你。祝你学业顺利!

你这个范围太广了···社会的文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空前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增多。例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未富先老问题、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风险分配的双重压力问题等许多古典现代性问题和当代现代性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同时加以应对;而在发达国家,这两种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因而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容处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愈益明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也日益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训,佐证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就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必将指导我们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应当强调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伟大事业,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我们既要有常态感,有一种从事这样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平和心态;又要有紧迫感,抓紧研究解决如何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转变政府职能的xu要 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部署。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会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推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决定》明确提出,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必须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社会各种困难群体倾斜,保障这些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往往更多地是从行使权力的角度来看待施政问题,存在着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能够强化政府提供服务和履行责任的意识,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偏重行政控制向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性别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曲鹏, 期刊 党政干部学刊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2007年 第04期 - 论性别平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On the Significance of Gender Equality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金梅,李晓燕, 期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2007年 第04期 - 基于性别平等的和谐家庭论 Harmonious Family Based on Gender Equality 作者:付红梅,朱尧耿, 期刊 伦理学研究STUDIES IN ETHICS 2008年 第01期 - 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构建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Equa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ystem 作者:唐娅辉, 期刊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JOURNAL OF WOMEN'S ACADEMY AT SHANDONG 2008年 第02期 -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性别平等"研究 On the Gender E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作者:徐莉,张荣余, 期刊-核心期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008年 第11期 - 性别平等主题与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刘卓红,王夏冰, 期刊-核心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2008年 第04期 - 性别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Gender Harmo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作者:陈耀, 期刊-核心期刊 妇女研究论丛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2005年 第02期 - 性别和谐是和谐社会之基 作者:揭光红, 期刊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JOURNAL 2006年 第03期 - 和谐社会视野下性别平等的实现路径 Vision of the Harmonious Community Gender Equality to Achieve Trails 作者:黄艳娥, 期刊-核心期刊 湖南社会科学HUNAN SOCIAL SCIENCES 2006年 第03期 - 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 作者:周丽丽, 期刊-核心期刊 贵州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2007年 第10期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的思考 作者:吴爱芳,戴真真, 期刊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2007年 第06期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是多少

我觉得关键问题是你投稿的是不是《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邮箱,如果是的话,应该没问题的,正规单位一般是不会人的。如果是通过中介,那就很难说了,的确有诚信的中介,但也有人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

07198846111刚刚打过 绝对准确~

你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你的文章是不是确实投稿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如果是代理,就有点不好办了!你先联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编辑部,是否有你的文章投稿!一般情况下,投稿被录用,是可以查稿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月刊学院学报投稿刊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主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344XCN:42-1782/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曾用刊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腾讯在线:123922751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我们用的不是《新编大学英语》,帮不上忙了

  • 索引序列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是多少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