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工程力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工程力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发布时间:

工程力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不错了,在工科算一流,在非生物方面也算准一流了

那要看是哪个学科了,生物学医学类的影响因子普遍较高,有的十几甚至几十,4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是力学、控制、计算机等这个影响因子非常高了,对于材料学这个影响因子是比较高。入选率在2—3之间。拓展资料:SCI期刊(别名《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避免引起误会,确切的说,不应该叫做“SCI期刊”,因为它是一个科学引文检索模式 。参考资料:sci—百度百科

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不知道

相对来说 ,两者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更好一些哦, 但这个领域更好的是综合性的《岩石学报》,属于SCI收录。 应该是:《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属于EI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学报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物理力学与工程类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2006~今为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现被EI和国内外较多收录机构收录。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1位 《岩土工程学报》也属于EI收录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岩土工程学报》已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是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论坛,是我国从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教学人员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园地。《岩土工程学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战线上岩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事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2位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Xu ZH, Wang WD, Wang JH, and Shen SL Performance of deep excavated retaining wall in Shanghai lowland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005, 7(2): 31-43 徐中华,邓文龙,王卫东,支护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技术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607-610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主体地下结构与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复杂深基坑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6,28(S0):1355-1359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上海软土地区上海银行大厦深基坑工程的实测与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4639-4644 徐中华,王建华,有限元法分析土壤切削问题的研究进展,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34-137 徐中华,钭逢光,陈锦剑,王建华,封金财,活树桩固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岩土力学,2004,25(S):275-279 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变形特性浅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485-489 Wang WD, Xu ZH, Wang JH, and Shen SLField performance of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4, Bangkok, Thailand,2004,pp: 199-203 徐营营,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采用逆作法的超大型深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5):789-792 Wang JH, Xu ZH, Di GE, and Wang WD Performance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using the united method: bottom-up method in the main building part and top-down method in the annex building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Ground Movement - Proceedings of the GeoShanghai Conference, ASCE, 2006, pp: 385-392 戴斌,王卫东,徐中华,密集建筑区域中深基坑全逆作法的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79-583 翁其平,王卫东,徐中华,软土中超大面积深基坑逆作法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87-590 Wang WD, Wang JH, Shen WP, Xu ZH, and Fan W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CSSM2006 - II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olid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Lisbon, Portugal, 2006 陈华文,史玉金,陈锦剑,徐中华,岸滩冲刷对护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岩土工程界,2004,7(S):84-87 王建华,徐中华,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1):1-12 王建华,徐中华,王卫东,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2):1899-1903 Li JJ, Xu ZH, and Wang W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ep excavations on adjacent properties in soft soil Applications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Geotechnical 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Seminar, Geotechnical Divis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 2008, Hong Kong, pp: 181-189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土木工程学报,2008,41(8):81-86 王卫东,李进军,徐中华,敏感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8,30(S0):349-354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软土地区采用灌注桩围护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岩土力学,2009,30(5):1362-1366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分析方法,2009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陆卷),王新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83-196 徐中华,大开口式逆作法深基坑实测变形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4):750-756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逆作法深基坑对周边保护建筑影响的实测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0):88-96 徐中华,王卫东,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3):619-625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S2):1512-1517 蔡建鹏,黄茂松,钱建固,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的DCFEM法,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1):120-124 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基坑数值分析中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岩土力学,2010,31(1):258-264 Wang JH, Xu ZH, and Wang WD Wall and ground movements due to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soft soil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7): 985-994 王卫东,徐中华,圆形深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建筑结构学报,2010, 31(5):195-201 WD Wang, JJ Li, ZH Xu, GE 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by top-dow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technic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Challenges in Megacities, Volume 3, 660-666, Moscow, 2010 王卫东,徐中华,预估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1):32-38 王卫东,徐中华,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1):191-199 Wang WD, and Xu Z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excavations in S The 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Roma, Italy, Wang HR, Xu ZH, and Wang WD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deep braced excavation in S The 14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kong, 274 王卫东,王浩然,黄茂松,徐中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水平变形简化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814-818 王浩然,王卫东, 黄茂松,徐中华,基坑变形预测的改进MSD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3245-3251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1):1659-1666 王浩然,徐中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与实测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7(5):965-976 常林越,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深基坑的设计与三维数值分析,铁道工程学报,2011,11:52-57 徐中华,王卫东,谭轲,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第11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394-395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硬化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2,33(8):2283-2290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变形预测简化计算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792-1800 W D Wang, L Y Chang, Z H Xu, and Q P W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arge-scale and deep cylindrical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European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ECCOMAS 2012), Vienna, Austria, September 10-14, 2012 ZH Xu, J Zhang, C C A Case History of a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ed by Zoned Excavation Method in Shanghai Soft D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Y P Dong, H J Burd, G T Houlsby, Z H X 3D FEM Modeling of a Deep Excavation Case History Considering Small-Strain Stiffness of Soil and Thermal Effect of C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于数值分析的预估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8-112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刘溢,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病房楼基坑工程,基坑工程实例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pp:82-94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岩土力学,2013,34(6):1766-1744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增殖动物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核全能性制备单克隆抗体: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胚胎分割胚胎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

生物技术的方向是很广泛的,生物领域的所有方向都是适合的例如:基因方向,包括基因测序,突变的研究,甲基化位点的研究,基因表达 细胞方向,细胞功能,IPS,克隆等等 分子方向,各种小分子,代谢产物等都是可以的 蛋白质方向,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与疾病的关系,酶功能 发酵方向等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据我知道适合教育类论文发表的省级期刊不少于114种。比如:《好家长》《教书育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数学学习与研究》 《学习月刊》 《文教杂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小学时代(教师)》 《中学政史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 《省级教育期刊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现代教学》《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金色年华》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郑州师范教育》 《学生之友(小学版) 学周刊》 《高校教育管理》 《长江学术 》《中小学教育》 《语文学刊》 《现代语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教育(教学版)》等。

1 利用英文歌曲促进英语教学 张洁 职业技术 2006/20 2 挖掘潜力 激发活力 提升功效——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马兰芳 科技资讯 2006/29 3 浅谈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丛爱农 教学与管理 2006/31 4 小学英语中的韵律儿歌教学 胡维明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5 5 用英文歌曲促进英语教学 王爱莲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6/03 6 试论音乐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常永才 民族教育研究 2006/05 7英文歌曲教学语言文化分析 卢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9 8浅谈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解人 山东教育 2006/Z5 9广开渠道 轻松交际——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践 李广艳 山东教育 2006/Z4 10浅谈英语歌曲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 甘丽华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2 12文化素质课《英文歌曲欣赏》与英语教学 王琴琴 大学时代(B版) 2006/06 13英语歌曲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廖英 宜宾学院学报 2006/05 14英文歌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李琳 中等职业教育 2006/06 15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刘计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04 16英文歌曲与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探索 梁昆 卫生职业教育 2006/08 17英语歌曲与高职英语教学 朱伟芳 文教资料 2006/05 18利用英文歌曲加强听力教学 郑爱仙 中国科技信息 2006/03 19谈有效发挥英文歌曲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黄文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6 20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黄敏 湖南教育 2005/24 21试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开妙方——初探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王灵祖 贵州教育 2005/18 22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侯艳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03 23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方芳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5/03 24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李斯洁 中国轻工教育 2005/03 25让歌声伴随小学生学习英语 张小英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5/Z1 26英文歌曲教学效用的探析 陈金莲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03 27英语教学中实施教唱英文歌曲的实验研究 邵玲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28对一节课的课堂评析 徐月筠 河北教育 2005/Z2 29英语歌曲与大学外语教学 邓昌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30西方歌曲,我们是否应该把它们列入英语教学计划(英文) 胡甜甜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5/02 31英文歌曲在多媒体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马俊波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32唱着歌儿学英语 吴幼琦 教育文汇 2005/06 33体验成功 享受乐趣——《快乐英语》第二册 Lesson 8 教学 王玉梅 小学教学设计 2005/12 34高校英文歌曲教学探讨 孙博 内江科技 2005/02 35用英语歌曲辅助英语教学 李湖江 教学与管理 2005/13 36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蔡晓莉 教育艺术 2005/03 37如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有效应用英文歌曲 邓春燕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38外语歌曲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蒋南 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39浅谈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 贺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40英语听力课教学方法浅谈 惠霞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41英语的语言与歌曲 马英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42英语教学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李德新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07 43论英语歌曲及其教育功能 马英莲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44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袁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45英语歌曲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 叶桦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4/02 46寓英语教学于优美的旋律中——漫谈听歌学英语 陈小花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01 47英语歌曲中蕴含的语言潜能和实践机会 陈文觉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48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居加妹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49从歌曲的强弱拍看英语语音教学 廖建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04 50歌曲及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李锋伟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07 51歌曲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李慧杰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06 52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魏文清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06 53简论学唱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冯永莉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7 54论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杨晓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13 55英文歌曲教学与英语口语的提高 苏玉洁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56赏析英文金曲 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 鲍汉峰 山东教育 2003/Z5 57英语教学的“学、说、逗、唱” 管培军 山东教育 2003/13 58从二语习得看多媒体英语歌曲教学 吴雪花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59运用歌曲教英语 袁聪林 湖南教育 2003/06 60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陈玲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 61谈英语歌曲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英文) 张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62挖掘英语教学中的音乐元素 陆越 辽宁教育 2002/05 63论英文歌曲在培养素质型英语人才中的作用 李群艳 零陵学院学报 2002/06 64英语歌曲教学 诸光 国外外语教学 2000/04 65听歌法在英语听说课上的有效应用 王红 国外外语教学 2000/04 66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孙丽华 教书育人 2000/01 67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郑立雁 甘肃教育 2000/09 68英文歌曲在初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榕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S3 69通过英语歌曲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寿建颖 社科纵横 1999/01 70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点滴谈 郝爱云 山东教育 1999/Z1 够多了吧,也不知道你要写得具体范围,你自己慢慢筛选吧!希望对你有用!这些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上都能找到!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了

查了下,《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啥核心期刊也不是,就是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呵呵不是记者团的杂志学报是学校的学术刊物供科研用的应该属于C类期刊被CNKI全文收录的

看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发表的,一种方式是自己投稿到杂志社,一种方式是找代理机构。如果您是找的代理机构审稿前是需要先支付定金的,如果您是自己投稿到杂志社,一般都是稿子通过后再交版面费。您自己定夺!希望上面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您可以进我空间,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再问我。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了

生物技术的方向是很广泛的,生物领域的所有方向都是适合的例如:基因方向,包括基因测序,突变的研究,甲基化位点的研究,基因表达 细胞方向,细胞功能,IPS,克隆等等 分子方向,各种小分子,代谢产物等都是可以的 蛋白质方向,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与疾病的关系,酶功能 发酵方向等

基因方向 细胞方向 分子方向蛋白质方向发酵方向等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这些产品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新的生物产品的开发必须经过(1)实验室研究(生产工艺路线探索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2)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实验);(3)保健食品需经过试验产品的安全性试验;(4)而药品则需经过一期临床试验(用健康志愿者试验药品的安全性)、二期临床试验(小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三期临床试验(大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等五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进行试生产。药品还必须在试生产一年后,再上报质量稳定性和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才能申报正式的生产批文。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商洛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南昌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潍坊学院、滨州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长治学院、山西农大、晋中学院、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吕梁学院、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长沙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临沂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共336所本科院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知识,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范畴医疗领域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受到极大的注目。像是干细胞应用生物技术于再生医学领域,如人工脏器、神经修复等。或是以蛋白质结构解析数据,对于功能性区域(domain)来开发相对应的抑制剂(如:酵素抑制剂)。利用微阵列核酸芯片,或是蛋白质芯片,寻找致病基因。或是利用抗体技术,将毒素送入具有特殊标记的癌细胞。或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进行基因治疗等。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使之表达目的基因产物,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为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而诞生的新技术。基因治疗作为新疾病治疗的新手段,给一些难治疾病的根治带来了光明。农学食粮人口快速膨胀,食粮问题正是生物技术应用的切入点。在基因克隆农作物的开发下,除了克隆进入抗虫害基因、抗冻基因外,例如含有维生素A的稻米也问世。在有限耕地下,克隆农作物解决了品质上的问题。除此之外,观赏用的花卉等,也靠着组织培养的技术,将高品质的花卉复制生产,提高花卉价值。著名的像是台湾的蝴蝶兰。另外,经过遗传工程技术,能产生凝血因子的乳牛也提供医疗用途。生物肥料主要利用微生物技术制作的肥料种类。生物肥料不仅给作物提供养料、改善品质、增强抗寒抗虫害能力、还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水性、酸碱度等理性化特性,可为作物根系创造良好生长环境,从而保证作物的增产。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抗生素和基因工程等产生有杀灭虫病效果的毒素物质,生产出广谱毒力强的微生物菌株制作而成的农药。它的特点不像化学农药般见效快,但效果持久。与化学农药比,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影响小。对人体和作物的危害性小。但是使用范围和方法有限制等等。军事科技基因武器,例子包括插入眼镜蛇毒液基因的流感病毒和含有炭疽病毒的大肠杆菌。基因武器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杀伤力大、作用时间长。对方使用难发现、难预防、难治疗。使用方法简单,施放手段多。只伤害人,不破坏武器装备、设施。而且一旦使用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威慑作用。工业应用在工业上,利用工业菌种的特殊代谢路径,来替代一些化学反应。除了专一性提高,也在常温常压下,节约能源。也由于专一性高,产生的废弃物量低,也因此被称为绿色工业。环境保护当环境受到破坏,可以利用生物技术的处理方式,让环境免于第二次受害。生物具有高度专一性,能针对特殊的污染源进行排除。例如运输原油的邮轮,因事故,将重油污染海域,而利用分解重油的特殊微生物菌株,对于重油进行分解,代谢成环境可以接受的短链脂肪酸等,排解污染。此外,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亦可利用特定植物吸收污染源。

张永忠 马振兴 杨永革 刘细元 陶木金 吕少俊 秦岩 王道英(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向塘330201)摘要:通过采用DRpASTIC评价模型对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南昌市赣江、抚河沿岸砂滩脆弱性高,防污性能极差;红谷滩新区、莲塘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脆弱性较高,防污性能差;朝阳洲、扬子洲的河间地块,脆弱性中等,防污性能中等;凤凰洲、蒋巷及西北部冲沟地带,脆弱性较低,防污性能较好;老抚河以东地区和北西部岗间地带脆弱性低,防污性能好。对形成地下水脆弱性高-较高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根据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特点及污染源特征,对南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南昌市地下水具有水质好,水温稳定,不易受污染等特点,因此,它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之一,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城市面临水质型缺水和季节性缺水时,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工业三废及生活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农业区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部分区域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关资料显示:在南昌市老城区和人口稠密地区,其污染源主要为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和粪便污染物,污染物质主要是“三氮”有机污染和各种病毒细菌。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在南昌乳品厂、南昌农药厂和化工原料厂、外洲水文站一带已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有pH值、 Zn2+、Fe、Mn2+。红层地下水受污染地段主要分布在罗家集和外洲水文站,污染因子为 Fe、Mn2+、Cl-、pH值、总硬度和溶解固形物,污染程度为中度-轻度污染。因此,开展南昌市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识别地下水污染的潜在危险,可为科学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和有效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城市自然地理及环境地质背景1 自然地理及研究区范围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城市,地处赣(江)抚(河)下游冲积平原,北临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势总体西北高、南东低,依次发育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呈现层状地貌特征。以赣江为界,赣江西北部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岗地,赣江以东为河流侵蚀堆积平原,河湖港汊密布,辫状水系发育。本次研究区范围为南昌市城市规划区[1]范围:东起麻丘镇,西至梅岭;北起昌北机场,南至银三角(南昌县以南3km)。东经:115°46′27″~116°06′04″;北纬:28°30′48″~28°51′54″。总面积0km2。2 地层岩石构造特征 研究区地层有前震旦系、白垩系上统、古近系和第四系;出露有晋宁期、喜山期岩浆岩。南昌地处扬子地块与华南地块接合带北侧、扬子地块的南缘,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及其裂陷盆地均很发育。褶皱构造:区内基岩仅出露于赣江以西地区。除由前震旦系千枚岩组成一系列北东东至北东走向的次级紧密线状同斜褶皱外,白垩系上统—古近系,褶皱宽缓,呈近东西走向。区内断裂甚为发育,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及北北西四组断裂为主,次为北东东和东西断裂。3 含水岩组划分 根据含水岩(层)组的岩性特征,组合关系,贮水空间的形态及水力联系等划分为4个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由全新统、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冲积的砂、砂砾石层组成,三者水力联系密切,构成统一的含水层,水量丰富,补给来源有河水侧向补给,大气降水垂向补给和红层地下水越流补给。(2)古近系、白垩系“红层”溶隙裂隙含水层: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富水性中等-弱。(3)前震旦系变质岩裂隙含水层组:地下水赋存于风化裂隙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富水性弱。(4)岩浆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富水性弱。2 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2]1 评价方法及评价因子的选取根据南昌市的自然地理及环境地质背景条件等具体情况,我们采用DRpASTIC评价模型。选取地下水埋深(D)、降雨入渗补给量(Rp)、含水层介质(A)、土壤介质(S)、地形坡度(T)、非饱和带介质(I)、含水层渗透系数(C)7个参数作为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因子。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因子评分(1)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决定着地表污染物到达含水层之前所经历的各种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并且提供了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氧接触致使其氧化的最大机会。通常,地下水位埋深越大,地表污染物达到含水层所需的时间越长,污染物在途中被稀释的机会越大,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就越小,含水层被污染的程度也就越小。因此,根据地下水埋深对地下水污染程度的影响,结合地下水埋深,给出埋深范围及评分(表1)。表1 地下水埋深评分表(2)降雨入渗补给量:污染物可以通过降雨入渗补给垂向传输至含水层,并且在含水层内水平运移扩散。因此,补给量是污染物向地下水运移的主要载体,补给量越大,地下水受污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地下水脆弱性越强。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表2 降雨入渗补给量评分表(3)含水层介质:这里含水层介质指的就是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含水层不同的岩性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不同,相同岩性的裂隙和层面的发育及岩石固结程度、颗粒大小、分选程度不同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裂隙越发育越易污染;固结越好越不易污染;颗粒越大并较易冲刷越易污染;颗粒含量减少且分选性越好越易污染。具体评分标准见表3。表3 含水层介质类型评分表注:典型评分值为缺乏详细资料时使用。(4)土壤介质:土壤介质通常为地表层(岩石风化带)岩性,其平均厚度为2m或<2m。具体评分标准见表4。表4 土壤介质评分表(5)地形:地形控制着污染物被冲走或较长时间滞留于某一地表区域或渗入地下,它不但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而且还影响着污染物的稀释程度。对于有利于污染物渗入的地形,其相应地段的地下水的脆弱性越高。当坡度0~2%时,污染物渗入地下的机会最大。反之,当地面坡度>18%时,易于形成地表径流,而此时污染物渗入地下的可能性很小。其具体评分标准见表5。表5 地形坡度评分表(6)非饱和带介质类型:非饱和带介质的选择遵循如下原则:(1)选择对脆弱性程度最显著的介质;(2)对于多层介质存在时,应考虑各层介质的相对厚度,选择厚度最大的一层作为非饱和带介质;(3)须考虑各层介质脆弱性程度的大小,如当灰岩上层覆盖一层粘土和一层等厚度的较大的砂砾层时,从地下水污染的角度考虑,粘土是显著的控制层,因为粘土层限制污染物向含水层迁移,此时选择粘土层作为非饱和介质最恰当。承压含水层不考虑其上的覆盖层,其赋值为1;对于基岩介质,应考虑裂隙、层理和岩溶管道的发育程度,对于溶洞非常发育的灰岩介质,可赋10分;对于岩溶发育不好或连通不好的灰岩介质,评分应低一些,如9或8。具体评分标准见表6。表6 非饱和带介质类型评分表注:典型评分值为缺乏详细资料时使用。(7)含水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由含水层内孔隙的大小和连通程度所决定,渗透系数越大,地下水越易受污染,其脆弱性越高。具体评分标准见表7。表7 含水层渗透系数评分表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因子的权重在应用DRpASTIC法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时,对于每一个评价因子均分别给定了一个相对的权重,其范围为1~5,它反映了各个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对于地下水污染影响最显著的因子的权重为5,影响程度最小的因子的权重为1。对于DRpASTIC模型中的各评价因子,其对应的权重数值为5、4、3、2、1、5、3。各评价因子权重见表8。表8 DRpASTICa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权重表4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单元网格划分根据南昌市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网格法对其进行评价单元划分。我们采用的网格(评价单元)为5km×5km,这样,研究区(水域除外,以下类同)总共可以划分为3900个网格。同时结合已有各种图形资料,对评价因子状态有突变的单元进行人工调控,以确保单个评价单元中各评价因子状态具有相对均一性。5 地下水脆弱性指数计算及脆弱性评价结果根据地下水脆弱性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确定DRpASTIC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指数由下式计算:DRpASTIC=5×D+4×Rp+3×A+2×S+1×T+5×I+3×Ca,其中,D、Rp、A、S、T、I、C分别为单元网格中各评价因子的评分值。根据以上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首先利用GIS软件生成各评价因子的评分图,然后按各个评价因子的相对权重值进行图层间的叠加分析和统计计算(利用DRpASTIC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指数计算公式),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下水脆弱性指数(即各评价因子的加权和,在22~200之间),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单元网格评价结果见表9。再结合DRpASTIC脆弱性的划分原则,将评价区划分为5个脆弱性等级(表10)。表9 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单元)网络统计结果表从表9及表10可以得出脆弱性评价结论为:南昌市赣江、抚河沿岸砂滩脆弱性高,防污性能极差,面积为0km2,占研究区面积的7%;红谷滩新区、莲塘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脆弱性较高,防污性能差,面积75km2,占4%;朝阳洲、扬子洲的河间地块,脆弱性中等,防污性能中等,面积0km2,占4%;凤凰洲、蒋巷及西北部冲沟地带,脆弱性较低,防污性能较好,面积75km2,占9%;老抚河以东地区和北西部岗间地带脆弱性低,防污性能好,面积50km2,占6%。另外,表10还可以表明:脆弱性指数越小,含水层越不易被污染,即脆弱性程度越低;反之,脆弱性指数越大,则越容易被污染,即脆弱性程度越高;表10 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表3 形成地下水脆弱性高-较高区的主要因素分析从表10可以看出: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高区主要分布在赣江、抚河沿岸砂滩一带,地下水脆弱性较高区主要分布在红谷滩新区、莲塘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一带。以下在充分分析这些区域的地质背景前提下,从七个方面剖析了其形成的具体原因:(1)地下水埋深: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区域的地下水埋深均较浅,2004年地下水位调查结果显示:红谷滩新区、莲塘(汇仁制药厂)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桃花乡)三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4m、5m、9m,均在2~5m范围之内,地下水埋深这么浅,不容质疑,地表污染物达到含水层所需的时间较短,污染物在途中被稀释的机会较小,其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大,其单因子评分为8。(2)降雨入渗补给量:根据已有资料显示,这些区域的降雨入渗补给量一般都在150~200mm/a范围之内,作为污染物向地下水运移的主要载体,其补给量算是比较大的,地下水受污染的可能性也就较大,其单因子评分为8。(3)含水层介质:这些区域均处在赣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区,其含水层介质(岩性)均为古河道或现代河流冲积所形成的砂砾石层,它们均为松散沉积物,且一般分选性较好,颗粒间的孔隙连通性也较好,故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其单因子评分为4~9,典型评分为8。(4)土壤介质:这些区域中有很大部分是没有土壤层覆盖的,呈裸露状态,如赣江、抚河沿岸砂滩,其直接由松散的砂砾石层覆盖;有土壤层覆盖的地方,其土壤层也较薄,其岩性一般为未压实的砂质亚粘土等。故从土壤介质方面来说,这些区域都属防污性能极差的区域。(5)地形:这些区域属赣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其地形坡度为0~2°之间,地表水难以形成地表径流把污染物迅速带走,而是使污染物滞留于这些区域,让其不断的渗入地下,最终造成地下水污染,其单因子评分为10。(6)非饱和带介质类型:这些区域的非饱和带介质一般以砂、砂砾或含粉砂和粘土的砾石为主,其颗粒之间空隙的连通性较好,使污水能轻易地穿过它而顺利地到达含水层,最终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其单因子评分为6~9之间。(7)含水层渗透系数:前面已述,这些区域地下水的含水层介质(岩性)均为古河道或现代河流冲积所形成的砂砾石层,它们的渗透系数受含水层岩性条件、位置及形成地质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赣江、抚河沿岸砂滩一带的渗透系数为260~360m/d,其防污性能较差,其单因子评分为6~8之间;而红谷滩新区、莲塘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一带的渗透系数为53~9m/d,其防污性能相对前者较好,其单因子评分为2~3之间。由于以上7个方面其防污性能都比较差,这些区域地下水污染防不胜防,据2004年取样分析结果显示:莲塘(汇仁制药厂附近)超标组分为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其实测含量为25mg/L,为国家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的25倍。红谷滩王家一带超标组分为NH4+,其实测含量为7mg/L,为国家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的5倍。另外,莲塘(小兰工业园区)地下水有机污染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有机氯农药中δ六六六为87ng/L,P,P′-DDT为3ng/L;多环芳烃检出率为56%,综合污染指数为9,达到警戒线。地下水污染在此带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它将产生更进一步的不良后果,如:这些受污染的区域都分布在赣江两岸,且都在南昌市城区的上游位置,它们均分布着上、中更新统或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层,渗透性好,与赣江水力联系密切,一般情况下由于地下水水位高于赣江水位,地下水排泄于赣江,这时,受污染的地下水将污染物不断地带进赣江水中,使赣江水体受到污染,受污染的赣江水体向南昌市城区中下游流去,污染了所有的取水口(工业和生活供水水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上表明,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尤其是对那些地下水脆弱性较高的区域,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4 南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如前所述,由于南昌市部分区域防污性能差,已经造成很多地方地下水严重污染,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污染赣江水源。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对地下水进行污染防治已成了当务之急。据调查资料,南昌市地下水污染源大致可归为4种:工业三废排放的点源污染;农业化肥及农药的施用,污水灌溉的非点源污染;生活废弃物排放的非点源污染;被污染地表水体的侧向渗透补给。根据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特点及污染源特征,建议建立以下地下水卫生防护带,以防止含水层污染。(1)一级防护带:主要分布于赣江、抚河沿岸漫滩,此带对应于脆弱性高区,其防污性能极差,含水介质渗透性极强,与赣江水力联系密切,其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还会进一步将污染物带入赣江水源。所以此带为严禁活动带,应禁止在此带的一切农业种植活动,严禁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总之,应禁止一切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活动。(2)二级防护带:分布于红谷滩新区、青云谱、莲塘一带,此带对应于脆弱性较高区,其防污性能较差,含水介质渗透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排泄于赣江,2004年通过取水样查证,其部分区域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将污染物带入赣江水源。此带已有一些污染企业,如莲塘小兰工业园一带的汇仁制药厂及一些化工厂已使地下水产生了污染,对这些污染企业应进行治理,治理不了的应关、停、并、转、迁,应尽量避免修建各种大型污染企业,积极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由资源型转向效益型。另外也可建设居民区。(3)三级防护带:主要分布于朝阳洲、扬子洲地带农业地区,其对应于脆弱性中等区,防污性能一般。建议在此带建立居民生活区、娱乐场所,以及轻业区,不得兴建有污染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集约经营,提倡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提倡多用有机肥,特别应该杜绝污水灌溉。消灭污染源,对污染物进行科学处理,确保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4)四级防护带:位于老抚河以东广大地区,北西部的岗间冲沟、八一桥北端—凤凰洲、赣江南支蒋巷镇地区。此带对应于脆弱性低~较低区,建议此带建立农业活动区、重工业区、制造业及食品工业区。该带的东部区域为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区。因此,应进行保护,消灭污染源,不得随意倾到工业废渣及生活垃圾,禁止污水灌溉。5 结论(1)对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南昌市赣江、抚河沿岸砂滩脆弱性高,防污性能极差;红谷滩新区、莲塘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脆弱性较高,防污性能差;朝阳洲、扬子洲的河间地块,脆弱性中等,防污性能中等;凤凰洲、蒋巷及西北部冲沟地带,脆弱性较低,防污性能较好;老抚河以东地区和北西部岗间地带脆弱性低,防污性能好。为南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对形成地下水脆弱性高-较高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3)根据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特点及污染源特征,对南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参考文献[1]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南昌市2002~2005年城市总体规划[2]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选编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NanchangZhang Yongzhong, Ma Zhenxing, Yang Yongge, Liu Xiyuan, Tao Mujin,Lu Shaojun, Qin Yan, Wang Daoying(Ji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ngtang 330201)Abstract: DRpASTIC assessment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assess the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in Nancha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rea of Ganjiang River and along the sand beach Fu River in Nanchang City is high in the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nd very poor in antipollution ; that of Honggutan New Zone, Liantang and the regional branch of the Ganjiang River of Bayi Bridge, the higher vulnerability,antipollution worse; that of Chaoyang Island, interfluve block of the Yangtze Island, Medium vulnerability, antipollution Medium; that of Fenghuang Island, Jiangxiang and gully zone in Northwest, the lower vulnerability, antipollution better; that of the east area and the interridge of north-western areas in the former Fu River, the low vulnerability, antipollution good。 The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forms high-higher area of the Groundwater According to pollution sourc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district of Nanchang Ci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proposals and measur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Key words: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Nanchang

  • 索引序列
  • 工程力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了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太低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