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发布时间:

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从1931年至1937年之间,又有《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新命》、《晨光》、《时代风景》、《时代笔语》、《文艺漫话》、《南风》等刊物在香港问世。值得一提的是,《激流》并不像《伴侣》那样“以内容严整取胜,而是以态度之勇敢博得人的注意”,它的“香港文坛小话”一栏,“毅然地向所谓香港文坛算旧帐,向‘旧文坛’的盘踞者作正面的攻击”,这样的精神,“为前此的刊物所未见”,“也是那时候不得不有的精神”。1933年,由于受到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香港文坛出现了以发展和巩固“普罗”文学为旗帜的《春雷》和《小齿轮》杂志,《小齿轮》由鲁衡主编,他把刊物列为工农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小齿轮》刊登的主要是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内容也是严肃的,但也只办了一期便停刊了。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期刊,维持的时间最久,且跨越了30年代中期,作者群亦跨越了30年代香港文坛主力“岛上社”成员的,就是1933年12月创刊的《红豆》月刊,它一直到1936年8月出版第4卷第6期后才停刊。该刊由梁国英药局主办,以纯文学为主,封面特地印上“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字样,是香港文学期刊中最具文学色彩和学术气氛的一份刊物。它的作者群包括侣伦、李育中、芦荻、路易士、林英强、陈江帆、侯汝华等人。1935年来到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作家许地山教授,翌年在《红豆》发表了《老鸦嘴》,为新文学助阵。可是,这也是该刊的最后一期,因为不合香港政府的出版条例而枯萎了。《红豆》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停刊之后,对香港新文学的发展,以及对许多的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损失。从创作的实绩来看,从1927年香港新文学最初的这十年间,香港的文学青年从新文学的拓荒、萌芽到兴起,从脱出新旧文学并行交替的格局到走出浑沌,迈向新文学的第一步,其创作的水平显然是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年代以后出现的作品,与20年代中后期相比较,题材日渐广阔,其中一些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白描手法也逐渐趋向自然和熟练。虽然,在吸取外国文学营养的过程中,还比较明显地出现模仿的痕迹,甚至于十足地欧化,但也有一些运用得比较自然的作品。尽管,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受着中国新文学的启迪,学习并且摹仿了郁达夫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的风格,学习并且摹仿了沈从文的小说手法和新月派诗歌艺术,但他们大部分是借他山之石,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基本上以诗歌为主。其中有陈江帆的《南国风》,路易士的《行过的生命》和《上海飘流曲》,林英强的《蝙蝠星》、侯汝华的《海上谣》、伦冠的《夜航》等。可见,新诗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和学习的。

1934年,台湾文艺联盟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社团有“盐分地带”和风车诗社。 1928年8月,香港的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年春,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二、名词解释常考重难点 中国左翼作家联

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反映出香港新文学的兴起的标志,可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报纸副刊展现出新文学的气象。从1927年开始,香港报纸差不多每一种都辟有一个新文学副刊,纯粹登载新文学作品。这里面有《大光报》的“大光文艺”副刊;《循环日报》的“灯塔”副刊;《大同日报》“大同世界”副刊;《南强日报》的“过渡”副刊;《华侨日报》的“华岳”副刊;《南华日报》的“劲草”副刊以及《天南日报》的“明灯”副刊等等。报纸副刊向着新文学转化,这在当时的香港可以说是一种大幅度的转向。根据贝茜的回忆,在这以前的报纸副刊,每天登载的都是“未刊完的古旧作品”,“新文学要想从其间不必说占一个地位,就是透一丝气也非常的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半是报纸方面为着适应一般小市民的兴趣的要求”。而后来报纸副刊所发生的变化,除了那一时期在“政治上是个兴奋局面”,此外,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使得“香港青年的精神上是感着相当的震撼。把这冥顽不灵的社会中青年的醒觉反映于事实上的,是新的追慕和旧的破坏,而直接表现出来的正是变化”。这样,觉醒的香港青年表现在文化方面的行动,便是在报纸副刊上发表新文学作品,这就造成了报纸的副刊向着新文学转化的崭新的局面。(2)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这一时期,香港的报纸副刊致力于提倡新文学,显得颇为热闹。然而,一个纯粹的新文学刊物依然没有。直至1928年8月,才出现了被称为“香港新文坛第一燕”的《伴侣》杂志。《伴侣》的问世,对于香港新文学的历史,无疑是刻画了一个新的标志。这既是一本纯文学杂志,也是香港第一本纯白话文刊物。它遵循的是通俗文学路线,具有都市文学色彩。该刊同仁在一篇文章中说:“在能力尚弱的我们,对于大众所需要的通俗文学的建设上,也想效点绵薄的微劳的……这一条路是中国文艺一条新的出路,从事文艺的朋友部应该分任点开筑的责任。”该刊为半月刊,由张稚庐主编。刊物发表了沈从文、胡也频的小说,沈从文当时以“甲辰”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居住二楼的人》。该刊还培植了香港第一批新文学作者,如侣伦、张吻冰、岑卓云、谢晨光和陈灵谷等。《伴侣》曾通过征文形式出过两个专号:一是“初吻专号”,文章写的全是青年人的初吻经验;一是“情书专号”,发表了一批情书,酸甜苦辣。无所不有,全是出自情男情女的手笔。《伴侣》由著名画家司徒乔作插图。可惜到了1929年1月,这份纯文学杂志只出版了8期,便因销路不佳、经济拮据而停刊。《伴侣》的停刊,从另外的原因看,则是由于刊物的起点较高,尽管插图优美,文字轻松,“但从当时香港一般家庭的文化水平,是未必能接受的”;同时,由于刊物的“起步点亦是香港新文比的起步点,在这个起步点,是没有足够的读者来支持的”。和《伴侣》同时期或更早一些时候出版的刊物,还有从广州移植来的《字纸篓》和本港出版的《墨花》。前者内容杂乱,倾向低级趣味;后者内容亦不纯正,只是几个以办刊物作消遣的有闲文人的玩意儿,这两个刊物对于新文学都无甚功绩。(3)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诞生。《伴侣》停刊后,其作者由于思想接近,志趣相投,在精神上形成一种默契,于是组织了一个新文学社团——“岛上社”。其名称由陈灵谷想出,他当时从广东海丰来港,感到寂寞,于是便借小说来发泄他的牢骚。

重要的刊物有《红豆》。一、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五四新文学对香港影响甚微。20年代,现代香港文学逐步发生。1928年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培植了香港第一-批 新文学作者; 1929年,香港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文学在香港的发展。30年代,是香港新文学的勃兴时期。新文学刊物大量涌现,大量新文学作品发表,初步显示了香港新文学的成就。重要的刊物有《红豆》,重要的作家有侣伦等。二、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一些内地文化人士避战乱南迁至港,如巴金、茅盾、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叶灵凤、施蜇村、夏衍、林语堂、萧乾、郁达夫、巴人、陈残云等。南来作家对香港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使香港的新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些作家写于香港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大时代》、夏衍的《春寒》等;中篇小说有许地山的《玉官》;短篇小说有萧红的《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散文有茅盾的《劫后拾遗》、楼适夷的《香港的忧郁》等;诗歌有戴望舒《我的记忆》、《望舒草》 、《灾难的岁月》、袁水拍的《后街》等。

香港第一份中文刊物名称

楼上的回答非常好,但是我发现了一些缺陷,在此我要补充一下,免得有人跟我一样将报纸的诞生日期弄混了。《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于1857—1864年间在香港出版,由英文孖剌报馆发行,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1864年下半年或1865年改名《香港中外新报》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报中,最早的是1858年由黄平甫(黄胜)和伍廷芳在香港创办的《香港中外新报》。(初为晚刊,两天出版一次,后1873年改日刊,以四开白报纸单张印刷。内容多以广告及各种商业消息为主,1919年停刊)黄胜与伍廷芳(时任《孖刺报》译员)在1858年租用《孖剌西报》的一套中文铅字,共同创办《中外新报》,并以《孖剌西报》的中文晚刊名义印行(代价是每月向《孖刺报》交纳印费,并免费为《孖刺报》刊登部分广告),成为香港历来第一份完全以中文编印的报纸所以说《香港船头货价纸》后来和《香港中外新报》合并了。注意!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和应思礼1854年5月11日在宁波创立了《中外新报》(chinese and Foreign Gazette ),中文杂志型半月,1856年(咸丰六年)后改为月刊,1861年停刊。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公元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的《昭文新报》(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为了写我那扑了街的小说,我要搜查报纸发展的真实实例作为依据。花了我好多的时间。。。

1858年香港出版《中外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第一份报纸。   咸丰八年(1858),中国第一家近代中文日报刊《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它》改变了以往中国报纸所采取的书本形式,第一次采用西方的报纸形式进行编排。   初为晚刊,两天出版一次,后改日刊,以四开白报纸单张印刷。内容多以广告及各种商业消息为主。   创办人伍廷芳,时任英商《孖刺报》译员,借用《孖刺报》所购中文活字创办《中外新报》。代价是每月向《孖刺报》交纳印费,并免费为《孖刺报》刊登部分广告。   1912年后,报纸进行改革,增聘各地访员,开辟“谈瀛”、“粤声”等栏。因对军阀龙济光进行抨击,受到粤人欢迎,销数逾万。欧战时,反对中国参战,遭到港府从轻处罚。经此波折,稳健股东不想续办。1919年停刊。

香港出现最早的报纸《香港钞报》1841年5月1日创刊

香港第一份中文刊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新闻纸略论---我国中文报刊史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广州记录报(广东记事报)---第一份英文报纸 遐迩贯珍---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 遐迩贯珍的布告篇---最早在中国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 香港船头货价纸--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 申报---在国内报纸上出现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最早发布号外 民报--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 消闲报---我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 德臣抱--香港出版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 读开元杂抱--最早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 小报---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急选报---世界上最早称为报的印刷品

1858年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是《远生遗著》 。报刊:通过利用纸张把文字资料传播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

最早的国人自办报为1873年在汉口 由艾小梅创办的中文报<昭文新报>

香港第一份中文刊物是

最早的国人自办报为1873年在汉口 由艾小梅创办的中文报<昭文新报>

1827年传教士又在广州办《广东纪录报》,是在中国土地上第一份中文报纸,距现在也有180年了。

1858年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

  • 索引序列
  • 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 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 香港第一份中文刊物名称
  • 香港第一份中文刊物
  • 香港第一份中文刊物是
  • 返回顶部